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45节

  聂宇哭笑不得:“这个孟敞,说的孤好像不纳这个苗妃,那土苗就安抚不成了?”

  刘骏这首辅当先开口说道:“纳一苗妃,就能定鹤峰土苗,那这就应当纳之,臣请大王以国事为重!”

  “自古君王者,后宫不说佳丽三千,却也不该只有二三人。”顾景这礼部尚书紧接说道,他早就觉得汉王的后宫就一后一妃不妥了,只是之前的劝谏上奏都被汉王搁置。

  现在,终于让他们逮到机会了。

  就连林文昌、王若愚、吕志宏、姚宏毅四人也是争相劝谏。

  聂宇挑眉疑惑问道:“你们不歧视土苗女子?”

  虽然聂宇这汉王做了表率,说不歧视少民,对少民百姓都能一视同仁,但地方官员对少民骨子里的歧视是免不了的。

  林文昌开口解释道:“大王,鹤峰土苗愿意归化,那就是我大汉子民。既是大汉子民,何来歧视一说?”

  说的很含蓄,歧视还是歧视,但只要愿意归化不闹事,那就什么都可以谈。

  汉朝和亲,唐朝结盟,宋朝……宋朝就不说了,到了前明,那位创立了“弘治中兴”的仁慈皇帝弘治帝,他的母亲就可能是瑶族出身。

  不是说成化娶了瑶女为后,而是瑶族叛乱遭到明军镇压后,带回的瑶女正好被成化临幸后生下了弘治。

  就算现在的伪清鞑虏,那也是要通过迎娶蒙古妃子,来笼络安抚蒙古王公,维持满蒙一家亲的表面关系。

  皇太极迎娶大玉儿,多尔衮跟大玉儿搞出“伦理虐恋”,再到后面的顺治、康熙、乾隆三代虏酋,都必有一位或几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妃子。

  目前为止唯一一位没有蒙古妃子的伪清皇帝,大概就只有雍正了。因为这家伙在位时间短,而且还是真想做汉人的皇帝,不是什么满蒙一家的大可汗。

  聂宇一时没有应下,而是先回了后宫内院,同时也是与王后相商。

  后宫纳妃这事,必须要知会王后一声,不是要得到王后的许可,君王纳妃哪要什么王后许可,纯粹是封建专制下的那套内外分工。

  皇帝管理外廷,已经很忙了,内廷基本都是交给皇后来管理。

  母仪天下,讲究的可不是皇后也要管理天下,而是皇后要为天下女子表率,体现胸襟大度。

  因此,包括选秀纳妃、妃子侍寝等等,基本都是皇后负责安排,皇帝只是最终拍板决定。

  一般而言,皇后肯定会根据皇帝的喜好,提前做好所有安排,而皇帝也不会太不给皇后面子。

  (有点逆天了)

  除非皇后的家族势力很大,而且准备要篡位造反了。

  王后陈蕙兰叹息道:“大王纳妃这是好事,而且还是为了国家大事而纳妃,臣妾自当不能阻拦,要不然怕是这大汉官民都得说臣妾善妒,不许大王纳妃充实后宫了!”

  陈蕙兰压力也很大,她现在还怀着王嗣,那一切都还能说得通,可以是汉王为了定下国家储君,不使国家出现混乱。

  可等到陈蕙兰生下这一胎,那汉王要是还不接着纳妃,恐怕马上就得有文臣憋不住,过来上奏劝谏。

  聂宇说道:“孤也不是抗拒纳妃,但如今天下未复,我大汉连湖广尚未全得。若孤现在就大肆纳妃充实后宫,哪怕是为了国事而虑,百官也必定上行下效。”

  聂宇对纳妃本心上是不抗拒的,因为他是个正常男人,正常男人必定贪慕女色,这在所难免,古代又没别的娱乐活动,不贪慕女色还能干嘛?

  可他现在是汉王了,一言一行都是在为手下文臣百官做表率。之前一后一妃的时候,百官还会有所收敛,汉王都是一后一妃,谁敢随便纳妾?

  但现在纳了苗妃,那就不是一后一妃了,而且纳苗妃又属于政治任务,这就给了百官一个可以利用的借口。

  正好湖南的瑶人、侗人、苗人都不怎么安稳听话,那是不是也要一边纳一个妃子,安抚各族少民之心?

  关键真要这么干,聂宇还无法拒绝,这可是为了国事民情,作为汉王的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去拒绝。

  汉王都大肆纳妃了,百官文臣就算不明着纳妾,肯定也会暗地里跟着纳妾,便如乾隆带头贪污捞钱,举国上下吏治迅速腐败糜烂一个道理。

  至少雍正刚推行摊丁入亩、养廉银等制度的时候,虽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整体的吏治肯定没有现在那么败坏糜烂,要不然地方士绅学子不会那么大规模的聚众罢考罢官。

  官员纳妾不是好事,明清两朝在律法上都有严格规定,禁止官员在辖地纳妾,避免官员与地方通过纳妾关系相互勾结。

  反复思量了一夜,聂宇甚至没去刘妃院子里歇息,最终做出决断。

  纳妃就纳妃了吧!

  反正他已经称王了,后宫已经不是他的私人领域,而是国家的政治附属品。

  大汉还在,他还是汉王,后宫基本上轮不到他来表达喜好,该纳妃就得纳妃,就连生王子王女都属于政治任务。

  做出了决定,宜早不宜迟。

  聂宇给内阁下达命令,先给鹤峰土苗发电回复,接着内阁、礼部共同筹备相关事宜。

  这可不是寻常纳妃,而是为了安抚土苗,已经上升到了国事,细节上不能马虎,甚至还得有相应的下聘和纳妃典礼。

  处理完了这件事,聂宇接着开始定下《大汉律法》的编纂章程,主要工作交给了刑部尚书戴毅。

  别看大汉已经称王建制,但主体律法依旧还在沿用《大清律例》的部分条款。这不是大汉在偷懒,而是《大清律例》实际上也偷懒了,《大清律例》的主体也是沿用的《大明律例》。

  大部分的律法条例都是一成不变,仅有涉及到满汉蒙古八旗的律法条例,做出了部分调整添加,还有一部分不太合理的律法公文,同样被稍作调整了一番。

  聂宇着手让刑部制定《大汉律法》,同样也不是临时起意,大汉已经建制,那就必须有符合自己政治属性的一套律法公文。

  不能天天各州府县报案审案,还用老一套的东西,比如《大清律例》规定:“强奸未成,或经调戏,妇女羞愤自尽者,俱拟绞监候。”

  可以理解为,强奸或者调戏未遂,但导致妇女羞愤自尽,那就一律判处绞立决的监候缓刑。

  监候缓刑的意思,一般来说都不会立刻杀,而是会在秋审、朝审后分别情况,看到底是不是该杀。

  这条刑法实际已经很宽容,因为在雍正朝以前的《大清律例》,对这一条公文的规定是:“威逼人致死罪,若因奸盗,而威逼致死者,斩。”

  就是强奸未遂或者调戏未遂,导致妇女羞愤自尽的,全都一律判处斩立决。

  雍正觉得这样刑法太严苛了,同样不利于人口增长,就改成了更为宽容的绞监候。

  现在的大汉对此,官员呈现三派:

  一派认为还是应该恢复原来的斩立决,绞监候太轻了,调戏犯往往都有恃无恐,从而罔顾律法。

  一派则认为绞监候正合适,甚至绞监候还是太重了,只是调戏而已,没必要搞得这么严重。

  还有一派认为这些都不行,应该直接让调戏未遂的犯人,娶了受辱妇女,否则妇女就算活着,调戏犯也受到了惩处,那受辱妇女也很难再嫁。

  嗯,在聂宇看来这三派简直一个比一个逆天,所以他不光给刑部下了重制律法的决定,同样自己也在私下抽空抄撰有关程朱理学的辩证论文。

  律法不是万能的,要解决问题根本还是在人,妇女被调戏了就要自尽,不自尽就会受到万人唾弃。

  聂宇看到地方上报这道案子,人都快看傻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这自尽未成的妇女多么贞洁,而是这个时代简直特娘的有病!

  程朱理学在清朝已经扭曲到了病态,什么“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简直就是在纯纯放屁啊!

  聂宇没办法立刻解决问题,那就先从思想上入手,后世很多人认为是朱熹说的这八字,认为是朱熹害得妇女被毒害千年。

  但实际上,朱熹只是引用了这八个字,而且还说了后半句话,即“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说人话就是:“饿死事小,失节是大,这是对的,但连圣人都不能免俗,我们怎么能强求孤苦无依的寡妇也这么去干?”

  就是可惜,很多人都不清楚朱熹还说了后面半句话,更不清楚朱熹这么说是在暗戳戳的讽刺南宋士大夫,全都是失节之人,不思怎么抗金恢复中原,反而天天想着跟金国蛮夷摇尾乞和,醉生梦死。

  聂宇这边还在书写程朱理学的辩证文章,同时对刑部草拟的《大汉律法》题出修改的大致范围框架。

  就在这时,襄阳发来密电,河南白莲教的刘之协遣使求见。

第219章 南下

  兴华元年,二月末。

  史载:荆州府天降祥云,霞光异彩,有火龙抢珠吞北星。是夜,北方帝星黯淡无光,而南方出现赤色星云,形如龙虎交汇……

  好吧!说人话,聂宇的第一个儿子,同样也是大汉的嫡王子终于在昨晚出生了。

  湖广大地,官民百姓为之欢腾。汉王终于有后代了,还一来就是个嫡长王子,大汉基业变得愈发稳固。

  当然,也有无数士绅高兴之余,同样暗地里诅咒汉王早点得病驾崩了。

  这样,幼主登基了,他们就不用在汉王手下受苦。

  但很可惜,汉王身体康健,甚至还天赋神力,别说早点得病驾崩,就是再活个七八十年都不成问题。

  不管怎么样,三月三上巳节刚过。

  聂宇没有继续陪伴儿子,而是很快又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你们是白莲教哪一支的?”聂宇问道。

  前天才刚到荆州城的河南白莲教使者回答:“我家教主天王不是白莲教哪一支,而是这天下的白莲教,都是我家天王的徒子徒孙。”

  嚯,好大的口气!

  聂宇笑道:“你家天王是谁?孤曾经也入过白莲教,说不定还认识?”

  信使听闻一喜,连忙说道:“回汉王的话,我家教主天王正是河南白莲总教教主刘之协,不知汉王之前是入的白莲教哪一支?”

  原来是刘之协啊,说到这家伙聂宇还真认识,史书上好歹也漏过名的。先是发动起事不成,因为叛徒出卖被抓,押送进京的路上通过贿赂差役,又成功逃脱生天。

  结果,刘之协前脚刚逃跑,后脚川楚陕白莲教就跟着发动起事,还遥尊了李犬儿(刘之协化名)为天王。

  川楚陕白莲教,事实上都能算是刘之协的徒子徒孙,靠着河南白莲教传播扩散出去,就连王聪儿已经死去的丈夫齐林,实际也能算是刘之协的徒孙(刘之协之徒宋之清的弟子)。

  不过也就是这样而已了,川楚陕白莲教与刘之协之间没有统属关系,这信使所谓的天下白莲教皆为刘之协徒子徒孙,真的就只有徒子徒孙了。

  人家压根不听刘之协的,张正谟干脆还自己僭称天王了。

  聂宇知道的清楚,但却没有表现出来,继续笑道:“原来是刘天王,不知天王遣使来我大汉是要做什么?”

  信使完全没听出聂宇话里的距离感,说道:“我家教主天王让小的过来,就是想要跟汉王一起邀个盟誓,而今清妖势大,我们几家反清义军唯有合兵一块,才能共抗清妖,驱逐鞑虏,建立那众生渴望的真空家乡……”

  “打住,”聂宇不等信使把话说完,就是一抬手说道,“孤对你们那套真空家乡没有兴趣,你们天王要与孤盟誓,那这盟誓是只有我们两家还是怎么的?”

  信使一愣,有些没明白,不是说好了都是白莲教,怎么又对真空家乡没兴趣了?

  不过这信使也没发愣太久,他接着回道:“盟誓自然不只我们两家,我家教主天王说了,除了汉王以外,还会与陕西、四川两家白莲教邀盟。届时川陕汉豫四家白莲教联手,必能剿灭清妖,光复天下,重建真空家乡!”

  聂宇脸上笑容收敛:“孤说了,孤的大汉不是白莲教,孤也没那个兴趣了解什么真空家乡。”

  扑通!

  语气明明没有发火的意思,但那个神态变化,还有周围汉兵护卫明显看过来的眼神,瞬间就让信使吓得跪在了地上。

  聂宇这才恢复笑容:“至于你们刘天王要结盟的意思,就说我大汉答应了,你们要是缺什么食盐、兵器都可以来找我大汉采购,我大汉同样也不会主动进攻河南。”

  跪在地上的信使顿时又是一头雾水,这到底什么情况,刚刚都还生气了,怎么突然自己就完成任务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汉需要刘之协做大汉的北方屏障。襄樊虽然号称天下重镇,但说到底就是一座城而已,清军真的从北方大举南下,单靠襄樊肯定挡不住。

  可再加上刘之协的河南白莲教就不同了,中原一马平川,就是四战之地,在这里造反基本等同于送人头。刘之协在河南起事注定不可能成功,但却可以吸引清军大部分兵力的注意力。

  因为中原是天下重心,得中原者不一定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必定得中原。要是这里遭到白莲教太大的破坏,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清廷不可能放过刘之协,必须要先灭掉了刘之协,才能接着从中原南下来打大汉。

  刘之协遣使来结盟,聂宇欢迎啊!

  甚至刘之协不来,聂宇过段时间都得想办法,遣使去河南联络,看能不能两家联盟抗清。

  反正,刘之协肯定得被灭,那就在被灭之前,心甘情愿为大汉的反清事业,添砖加瓦到死吧!

  信使感恩退下,大汉管了他一顿好饭,接着派船送他回河南。

  又过两日,陆师大都督府已经制定好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北路军兵分两路,一路往西继续攻打郧阳府,西路军伺机配合。

  另一路往东攻占德安府,东路军可以看情况出兵。

  郧阳府民风剽悍,拿下了这里,汉军既可以得到优质的兵员,还能完全封锁川陕白莲教和清军入楚。

  德安府战略位置重要,这里是武昌到襄阳的重要门户,能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拿下了武昌和襄阳,就必须夺取德安,否则大汉的北地防线不稳。

首节 上一节 145/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