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214节

  安排了外部的军事任命,嘉庆遂让傅森、王杰都入军机处,负责常参机要。

  董诰作为老臣,理所当然晋升为领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并钦赐“紫禁城骑马”。

第310章 微操大师

  嘉庆让吴熊光接替河南巡抚,又让那彦成做川陕总督,似乎考虑得很全面。

  而且,刘墉提出要推倒重来,直接大练新军,嘉庆则更想要稳定,王杰这些老臣同样暮气太重,不想真的大动干戈。

  于是,就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

  那就是以募兵的形式,来组织地方团练武装,不牵动绿营八旗的前提下,补充绿营八旗糜烂的军备。

  可这么一来,川陕到河南一带本来的战略部署,却是给全盘打乱了……

  尤其嘉庆任命了那彦成和吴熊光,又同时裁撤了不少地方要员。

  四川总督兼署陕甘总督宜绵、成都将军庆成、陕西巡抚永保、河南巡抚倭什布,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都被贻误战机为名撤换革职。

  这可一下子动到了地方的大动脉上。

  首当其冲便是河南战局发生剧变,清军正在跟刘之协麾下的白莲教军拉锯战。虽然白莲教靠着宗教信仰加持,凡教中弟子皆悍不畏死,但再是悍不畏死,肉身也打不过火器。

  幸好汉军有先见之明,提前支援了一些火炮给刘之协。支援的火炮数量不多,还都是之前缴获后存留的淘汰玩意,汉军压根看不上的垃圾炮。

  就靠着这些垃圾火炮,刘之协堪堪能挡得住清军,但也只是挡得住,反攻完全反攻不了。

  清军于汝州、河南(洛阳)、汝宁三面合围。

  刘之协已经被清军打懵,想逃都逃不掉,只能被迫夹在汉军和清军的中间,死扛消耗。

  值此关键档口,嘉庆忽然一道旨意,要撤换河南巡抚。

  这可把倭什布看傻了,也把河南战场上的清军众将给坑惨了。

  虽然倭什布并不管战场军务,但他主管大军的粮草后勤调度。

  他这一走,压根没人能顶他的班,连河南布政使都不行。

  因为这涉及到了军务,布政使作为民政官要是敢插手,那就是在越权,唯有提督、总督才能临时总揽。

  偏偏河南作为中原行省,没有总督,也不设提督,仅有一位巡抚。

  这下好了,清军本来还在猛攻白莲教,突然就发现自己的粮道断了,还不是被白莲教的贼寇切断,而是自己这边断了。

  没办法,为了不深陷敌后,而粮草后勤补给枯竭饿死。清军只能被迫撤军,把好不容易打回来的汝州拱手相让。

  刘之协完全搞不清状况,明明自己才是被压着打,怎么清军就突然撤军了?

  不过没关系,搞不清楚就搞不清楚,这不影响他立刻抓住战机,趁势收复汝州。

  汝州被清军打下不过一两个月,百姓仍旧挂念白莲教,白莲教确实破坏性极大,但他们带着老百姓杀地主出气。

  清军就不同了,来到汝州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完全是把汝州城当成了发泄地方。

  这里的百姓都被清军祸害惨了,白莲教一回来,立马都是踊跃入教。

  这就是个比烂的时代,白莲教烂,清军则更烂!

  河南局势就此糜烂,这还不算完。

  新任河南巡抚吴熊光闻听河南形势急转直下,星夜兼程赶到开封,第一件事不是立刻恢复粮草后勤,反而是先行夺权,夺那几个总兵的兵权。

  毕竟,他可是嘉庆的亲信,能被嘉庆派过来,自然肯定是要来拿军功的。

  嘉庆应该也是看到了河南捷报频传,这才让吴熊光这位正直能臣,来到河南做巡抚,积攒资历好为以后入军机处做准备。

  吴熊光来到开封不急着打仗,反而急着夺权,又给了刘之协难得的喘息时间。

  刘之协立马派出信使,去往新野县,要找大汉买更多的火器大炮。

  反正银子他有的是,不把清军打跑,他在河南怕是不得安宁。

  河南这一战,估摸着还有的打!

  ……

  河南尚且如此,川陕就更麻烦了。

  嘉庆对那彦成很有信心,可那彦成对自己完全没信心,别说他爷爷是阿桂,就算他爹是阿桂都没用。

  那彦成压根不会打仗,就连在工部尚书任上,主要工作都是交给了汉尚书负责,他也就做些关键事务的拍板决定。

  历史上,嘉庆让他去川陕围剿白莲教,这货同样也是干啥啥不行,战功全靠被逼急的老将明亮舍命去打,这货实际什么事都没干。

  嘉庆一开始还觉得,这那彦成挺有本事,而后才看出来,匆忙下旨将其召回,而后又一撸到底。

  现在,明亮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病死襄阳,川陕可没有什么能战老将,全靠地方团练武装在硬撑。

  如此局势下,嘉庆让不会打仗的那彦成去做川陕总督,不用想都知道后面肯定要糟。

  实际上,这货都还在上任路上,川陕就已经先兜不住,炸了!

  没办法,嘉庆还是太年轻了,缺少做皇帝该有的沉稳,再加上好不容易掌握了权力,自然想着要上手操作一把。

  然后……

  嘉庆觉得川陕剿贼太慢,见不到成效,就把陕西巡抚、成都将军这些地方高级将帅官员全都撸掉。

  他这撸掉是爽快了,也确实弄下来不少尸位素餐的蛀虫,可川陕地方的军政系统同样被他一波整成了筛子。

  先说四川,本来还是稳扎稳打,依靠罗思举为主的团练武装,成功把白莲教堵在了达州,只要再多给些时间就能彻底困杀剿灭白莲教。

  结果,成都将军、四川总督双双被革职。

  三军主帅就这么没了,清军的指挥中枢陷入瘫痪。

  罗思举倒是能打会打,算是草莽出身的四川名将,但他不属于官军系统,就算有四川总督授子的官职,却也严格控制了品级,实打实管千把人都够呛。

  而且,乡绅地主组建的团练,战斗力强于官军,尤其是在山地作战时,能甩官军几条街。

  这自然引起了四川绿营、八旗的不满,之前还好,有四川总督和成都将军约束调停,还有发放足额粮饷,好互能够稳得住。

  可是现在,四川总督和成都将军都被革职,囚车已经在去北京城的路上,四川清军瞬间群龙无首。

  团练乡勇和绿营八旗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三方将官不约而同采取分散扎营。

  团练归团练,绿营归绿营,八旗归八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白莲教又不是傻子,一看围城的清军居然分成了这么多股,还互不沟通,哪还看不明白这是清军自己内部发生了龌龊。

  毕竟,此刻被围困达州的白莲教,本就属于不同分路余部,自然能一眼就能看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清军突然就内讧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州城的白莲教已经穷途末路,只要一有机会,他们是真的敢出城拼命。

  就在某天夜晚,月黑风高。

  达州白莲教悍然发动夜袭突围。

  清军猝不及防,只能仓促迎战。

  而混在达州白莲教的张正谟,过去几个月早已经摸清了清军战力差异。

  四川本地的团练乡勇战力最强,最难打,而绿营则次之,八旗再次之。

  于是乎,张正谟趁机率领本部,按照白天印象里的三方大营旗帜,强冲八旗军营。

  没有任何意外,清军八旗大败,八旗的溃败,又牵动了四川绿营跟着一起溃败。

  绿营、八旗大势已去,罗思举没有丝毫犹豫迟疑,当即率领本部团练乡勇退走。

  罗思举能组织团练剿贼,是看中了官府强大,想要建功立业,官府要是不行了,那他也不会有丝毫迟疑。

  说到底,罗思举是四川名将,但他也是四川乡绅地主阶级,要站也是站在四川乡绅这边,优先保存自己的实力。

  罗思举全身而退,绿营、八旗渍败,达州之围就此解除。

  此战,张正谟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张正谟趁此大胜之威,重定白莲教会盟,而后废弃原来“古元真人天王”封号,改称“大汉四川反清大都督”,统领号召四川各路白莲教及反清义军。

  张正谟终于学乖了,知道邪教愚弄是成不了事,决心要摆脱白莲教自建根基。

  而他自号大汉四川都督,废弃原来白莲教的真人天王封号,自然引起了白莲教各路义军的不满。

  对此,张正谟只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分配土地。不要误会,他不是分田给百姓,而是分田给部下老贼军卒,收拢人心。

  第二,大摆设宴,邀约各路白莲教义军教首赴宴商谈。而后在席间忽然摔杯为号,一举诛杀其余各路白莲教首,吞并他们的部众。

  如此一来一回,旬月之间,达州白莲教就被张正谟彻底掌控。

  拿下了达州,张正谟没有继续对外攻城略地,而是立刻派出信使,往东穿过夔州,前往大汉献表称臣,同时采购火器大炮。

  这一战他虽然击溃清军,但清军此前利用火器,实在给他造成不小损失。

  张正谟已经意识到,当今乱世手上没有火器,那是没办法打仗的。

  至于汉军会不会卖给他,张正谟对此并不担心,争天下从来都是利益当先。

  张正谟为了体现诚意,不仅愿意称臣,还愿意跟汉军合兵,攻打夔州府,并将夔州府割让给大汉。

  夔州府可是四川到湖北的门户,他把门户割给大汉,大汉没理由会拒绝。

  这是一笔交易,张正谟用自己跟大汉正式称臣,以及割让夔州之地,来换取大汉卖给他们火器。

第311章 川陕豫

  荆州。

  聂宇正在召见内阁众臣们开会议事。

  “亲爹才刚驾崩,这做儿子的就已经迫不及待了。”聂宇放下手中的电报译文感叹道。

  说是感叹,但嘴角的笑容已经快要压不住。

  任他怎么都没想到,嘉庆这么能微操,乾隆前脚刚驾崩,后脚嘉庆就敢撤换关键战区的要员将领。

  这是在治国打仗,不是在过家家。

  川陕豫三省都还在跟白莲教打仗,你这一下子把主将大员给换了,战局不崩才叫有鬼了。

  啧!

  难怪后世的伪清十二帝里,就属嘉庆存在感最低,就连当皇帝最短的同治,好歹都是得性病死了,算是有点故事传奇。

  刘骏说道:“伪清鞑虏气数已尽,此番倒行逆施,却也合乎情理,而我大汉值此时机,正当抓住机会。”

  聂宇点点头:“刘卿的意思是,答应川陕豫三省来的信使,把我们的火器卖给他们,再与他们结盟抗清?”

  结盟在其次,关键是卖火器。

  不论刘之协、张正谟,还是王聪儿,都已经在跟清军交战中意识到火器的重要性。

  没有火器确实干不过清军,刚好大汉火器犀利已经天下闻名。

  清军为了掩盖地方军备糜烂,所以过分夸大汉军火器的厉害,直言“汉贼战力皆源于火器之犀利”。

首节 上一节 214/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