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汉已经立法禁罂粟,但新法不溯过往。而且这些商人也不
知道,索性就没有为难,只是没收了他们全部的阿片罂粟,又罚了笔银子作为惩戒。
“汉王圣明,我等终于活着出来了!”
“是啊!差点以为这次便要栽了,好在汉王圣明,没有追究我等罪过。”
“我早便说过,这罂栗阿片都是外洋之物,应当慎重,你们不听,非要强行推广,这下不仅财货两空,还得罪了这么许多人……”
“事到如今,幡然悔悟也迟了。我已决定,立刻卖掉这里的店铺产业,举家迁往江西。”
“江西还是太近了,我决定先去安微避祸,等大汉收复了江浙,届时我再去浙江,如此应该能保万无一失。”
“唉!这次当真是无妄之灾,罂栗阿片的银子没赚到,差点连人都赔了进去。”
“……”
一众罂粟商人垂头丧气,全都决定要跑路。
这湖南肯定是不能继续待下去了,他们这趟害了这么多人,不说权贵官绅,就是湖南百姓都饶不了他们。
所以必须赶快跑,跑的越远越好。
本地的产业能卖就卖,卖不掉的直接放弃,先保住身家性命再说。
庞文才独自一人回府,心底却是非常不甘心。
这货曾经主动投奔大汉,帮着大汉联络沟通湘西苗部,算是立下了不小功劳。
大汉也投桃报李,在给了微商汉盐专卖外,又另给了庞文才十年的汉盐专营权。
汉盐的品质与价格的低廉,注定了汉盐在这个时代没有敌手,属于绝对的垄断暴利商品。
可庞文才还不满足,汉盐专营权只有十年,十年到了他就没有汉盐可卖,所以就想着在此期间开拓一下新门路。
闽广的罂粟就是他看中的“潜力股”不仅方便好种,而且还不愁买卖销路,任何人只要服食过后都会爱上罂粟。
当然,现在庞文才知道了,这特么不是爱上了,而是罂粟成瘾了。
那些瘾君子的癫狂惨状,当初他们被官府抓了以后,都有被带到牢狱中看过。许多瘾君子因为牢狱的房间不够用,都被集中关押在一起,这么多人一起毒瘾发作,那场面简直如同人间鬼域。
庞文才当时确实被吓到了,但吓到以后又看到了罂栗的“潜在商业价值”。
这东西只要吸过一次,就能让人欲罢不能,那要是自己把它弄到伪清的地盘推广……
能在当初大汉势力尚弱的时候,就麻着胆子过来投奔,庞文才的胆量不说大到包天,那也差不多了。
而且,别的商人只是罚了一笔银子,还有罂粟存货,他是不仅财货两空,还被吊销了食盐专营权。
汉王亲自勾的圈,不知者不怪罪,可该有的惩罚不能少了,否则就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平。
食盐专营权被没收,庞文才不敢怨根汉王,但他也不甘心就此收手。
庞文才摆出书房的地图,这地图是他之前托人买回来,里面详细标注了目前大汉和伪清对比的势力范围,甚至还有周边各国的详情概况。
“江浙不行,这里估摸着过两年就得被大汉拿下,而且此地罂栗阿片生意应该已经饱和,我去到那里反而还要竞争,得不偿失。”
庞文才先指向江浙,接着又连连摇头,目光投向了地方北边:“北方的话……似乎也无不可,北方消息闭塞,又兼打仗,这些罂栗阿片的细枝末节,应该尚不清楚。而且北方距离闽广如此遥远,罂栗阿片怕是也没传过去……”
越往深处想,庞文才越觉得可行性颇高。
这些罂粟阿片在大汉已经卖不下去,去江浙西南的话,又要跟本地的罂粟商人卷,得不偿失。
可北方不一样,北方还没有成形的罂粟阿片产业,自己过去的话,刚好可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虽然风险颇高,但利润回报大,就这东西的成瘾性,吸食过一次就能欲罢不能,要回本简直不要太轻松。
当然,庞文才也很小心,他已经打定主意,自己这次北上,所有的罂栗阿片,都不卖给百姓,而是专门作为高雅药物,卖给那些有钱的官绅地主、八旗权贵。
反正这些人都是大汉要清算的敌人,自己把罂栗阿片卖给他们,祸害这些人,不仅无过,反而还有功啊!
这厮的脑回路,简直是无敌了。
明知道阿片的毒性危害,还打算卖这东西害人赚银子,就算是卖到伪清地盘,还是卖给那些八旗权贵,让聂宇知道了也绝对饶不了他。
因为这东西的成瘾性太强了,一旦真的放开了卖出去,很快就会由上而下,迅速蔓延开来。
现在的西南、闽广就是实例,最开始这玩意可是英国人卖给中国官绅权贵的“奢侈品”。
然而,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市场流动下,阿片还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快速泛滥成灾,甚至爆发了一鸦战争。
而且,大汉将来可是要统一全国的,又不是只占南方,这货要把阿片卖到北方去,到时候弄得北方官绅全是瘾君子,就算不会快速流入百姓,这吏治民政也会烂的不成样子。
庞文才这边心中计定,完全不考虑阿片散播开来的危害性,立刻变卖了所有家产,而后又不知怎么说服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商人,组成小商团一路坐船跑到了安徽。
又在安徽乔装剃发,使银子偷渡到了浙江。
闽浙两省都有罂栗种植,而且已经比较广泛,浙南山地几乎随处可见罂栗苗田。
庞文才从当地山民手里,买到一些现货罂粟,又采购了一些种子,准备带去北方推广种植。
之后,将这些现货罂栗和银子作为礼物,用于贿赂没怎么接触到的江苏官绅文人,并言称此为海外舶来品的雅物。
是不是不重要,反正只要这些家伙吸上一口,就会迅速上瘾。
因为罂栗目前只在闽浙传播,而且主要都是下面的乡绅没事喜欢来一点,江苏文人官绅哪见过这玩意,很快就吸食上瘾。
这罂栗一吸完就飘飘欲仙,让人格外畅快,到后头就连江宁将军富昌及麾下八旗军都染上。
庞文才顺利搭上了江宁将军的线,靠着对方的关系人脉,开始把罂栗小规模的往北京城里面推卖。
这家伙属实是占了先知先觉的好处,闽广虽然最早种植罂粟,但他们不知道这东西能让人如此欲罢不能,所以导致没能及时抓住“商机”。
现在这“商机”被庞文才知道,立马就是抓住分到了第一杯羹。
第329章 王囊仙
八月中旬。
大汉禁阿片已经两个月后,聂宇才正式召见仲苗、八排瑶、石砫三方来的使者。
不是他不想早点接见,实在是这三方使者来路都不对。
一个贵州,一个四川,一个广东,全是罂粟泛滥的重灾区。
不出意外,三方使者团,都有人吸食过阿片,甚至石砫亲自来使的马驾,这货还随身携带一杆昂贵的铜烟枪。
三方使者团先在汉王府外碰面,接着先被秘书官引进王府旁边的休息室。
没办法,这三方使者团里,仲苗和石砫马氏还好,来觐见的使者就那么几个人。
八排瑶不一样,他们来人是真的多,来了三十二个人,人人都是主使,见面的话一个都不能少。
最先得到接见的是贵州仲苗,他们是大汉最早的战略盟友,肯定有些优待。
“拜见汉王!”
仲苗主使是个女人,还是个会说一口流利官话的。
聂宇抬手:“免礼,赐座!”
那仲苗女使起身,十分守礼的谦恭坐下。
聂宇没有与之客套,因为也没啥能客套的,开场便问道:“仲苗的兄弟们在云贵战况,目前打的如何了?”
仲苗女使说道:“战况并不顺利,清军识破了我们的战术,还用上了大炮。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跟清军搏斗中死伤很大,清军还让当地的地主修建了堡垒,我们打不下城池,想攻打这些地主获取粮食,现在难度也变大了许多。”
坚壁清野,结硬寨,打呆仗战术!
这一套到了四十年后的太平天国,清军都还在利用,好用确实好用,可以让没什么战斗力的新兵,都能极大程度阻碍消耗太平军战力。
太平军可是已经撼动清廷了,连他们都被这套战术整的头皮发麻,何况是现在的贵州仲苗和白莲教?
清廷地方官里还是有着人才啊!
居然能看出清军战力不行,想出这么一条阳谋出来。
聂宇接着问道:“仲苗需要什么?”
仲苗能帮大汉挡住云贵清军,保是肯定要保的,唇亡则齿寒,就算强如汉军,那也暂时架不住八方来敌。
仲苗女使急忙说出要求:“我们需要更多的刀剑和盔甲,还有,我们囊仙娘娘又说,我们还需要大汉的大炮和粮食。”
聂宇微微点头:“盔甲和刀剑可以卖给你们,大炮也能卖给你们一部分,就连粮食也不是不能卖给你们,但你们仲苗能付出什么?”
唇亡齿寒确实是唇亡齿寒,大汉也可以帮忙,甚至全力帮忙,但,凭什么?
仲苗必须付出点什么,比如臣服内附,归流向化……
仲苗女使闻听此言,似乎已有准备,当下起身恭敬拜倒,不给聂宇开口的机会,就直言道:“请汉王迎娶我们的囊仙娘娘!”
(囊仙,布依语,仙姑的意思,王囊仙本名王阿从,刚好23岁,风华正茂的年纪)
“嗯……什么?”
聂宇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是在说打仗结盟,怎么突然说到让自己迎娶他们的王囊仙了?
聂宇的本意,是通过全力支持仲苗,来换取仲苗的归附,不战就能收服仲苗,还有仲苗控制的贵州土地。
大汉目前的扩张速度,已经让聂宇觉得有些慢了,他决定要稍微放快一些。
早点统一全国,他也好早点出海,在这大争之世多为后世子孙,抢点海外的地盘、宣称。
可现在的情况,貌似有些不太对啊!
仲苗女使说道:“震仙娘娘已经与诸寒首领们说好,只要汉王能够迎娶我们囊仙娘娘,我们仲苗就愿意举族内附,还有献出我们控制的南笼、黎平、思州三府之地。”
仲苗现在虽然战况不利,但仲苗控制的土地还是不小,黔东南、黔西南几乎都是仲苗的控制范围。
本来,仲苗各首领是不愿意就这么内附大汉的,他们手里控制了黔东南、黔西南三府之地,光是首领们兼并占有的土地,就比从前的暴子都大了不知多少倍。
他们已经被权力和富贵给腐化了,甚至赶跑了清军和官府,他们自己当起了新官府,开始压榨治下的各族百姓,就连本族同胞都是砧板上的鱼肉。
王囊仙看不下去各寨首领的所作所为,伸苗义军们也看不惯,索性都不愿意打仗拼命,这才被清军打的节节败退,攻守易势。
现在,带着仲苗内附的提议,也是王囊仙提出来,各寨首领虽然不怎么情愿,但又不得不妥协。
因为他们确实打不过清军了,不内附大汉那大家都得玩完。
可直接内附他们又不放心,清廷是满人八旗朝廷,但欺压他们的官员基本都是汉人。
明清两朝的惯例,凡是改土归流地方做流官的,不是汉人文官,
就是汉人武将,要么就是亲汉的士族少民,反正谁来当流官,都会变着法的欺压少民。
甚至这些家伙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逼反当地少民,等逼反了就能让朝廷出兵镇压,把当地给打成一片白地,然后分出许多土地让他们获利。
仲苗首领们走投无路,只能捏着鼻子内附大汉,但又提出了条件,那就是汉王要迎娶他们的囊仙娘娘。
跟前面的鹤峰土苗一个道理,直接内附他们不放心,那就互相之间联姻通婚,联姻通婚了起码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信任问题。
聂宇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回复。
身为汉王,从他称王的那一天起,他的后宫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后宫,而是正式蜕变成了政治附属品。
为了安抚鹤峰土苗,他迎娶了一个土家幺妹做妃子。
现在,又要安抚伸苗,似乎也无不可,而且对方给的陪嫁还很丰厚,黔东南、黔西南之地全部内附大汉。
用之前内阁大臣评价鹤峰土苗来说,一个妃子可以安定一方少族百姓,这笔买卖很划算啊!
而且还有这么丰厚的嫁妆,已经稳赚不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