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377节

  这一日,一名独臂男人来到了大都护府。

  瘦猴看到他之后,立马恭敬的说道:“武大叔,这边来。”

  “大都护正在等您。”

  这个男人四十岁左右的模样,身上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袍,脸庞消瘦,胡子拉碴,连眼眸却依旧炯炯有神。

  轻轻点头,便赶着瘦猴来到了书房。

  看到李骁后,立马用左臂抚胸行礼:“武刚,拜见大都护。”

  李骁直接起身,来到他面前虚扶道:“武大叔,不必多礼。”

  “快坐!”

  “来人,上茶!”

  武刚,乃是河西堡的人,一路跟随李骁征战,在去年与乃蛮人的战争中,失去了右臂。

  所以,李骁将其提拔成为了第一镇的副千户,主要负责千户府的民政事务。

  这次李骁将他叫来,是有重要事情交代。

  “武大叔,你先看看这个。”

  李骁将一份折子递给了武冈,上面写的正是李骁对少年军校的整体规划。

  之所以将筹办少年军校的任务,交给武冈,除了他出身河西堡,根正苗红,武力强悍之外,认字才是他最大的优势。

  年轻时候的武刚,可是河西堡中难得的俊后生。

  “大都护,这是?要筹建学堂?”

  看完之后,武刚惊讶说道。

  “没错,是学堂。”李骁轻轻点头道。

  “我准备在龙城、伊犁、大漠、西海、阴山、北海和七河,各自建立一所少年武备学堂。”

  “招收北疆的少年进行学习。”

  武刚闻言,一脸苦涩,无奈说道:“大都护,末将虽然认识几个字,可若为人师,实在是有些贻笑大方啊!”

  “陈参军、张参军、韩参军他们,哪个不比末将学识丰富?”

  李骁笑了,轻轻摇头道:“他们有他们的本领,你也有你的优势。”

  随即一脸正色的说道:“这并非是单纯的学堂,而是武备学堂。”

  “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每天只需要抽出一个时辰让学生识字,其他大部分时间留着训练杀敌本领,排兵布阵的本事。”

  李骁的这个想法,也是受铁木真的启发。

  历史中的铁木真曾在大漠以北,建立了少年军校,专门训练少年杀敌本领。

  而这些长大之后的少年,也成为了铁木真身边怯薛军的主要力量。

  实际上就是羽林军。

  武备学堂的孩子也一样,主要招收的目标,是那些战争孤儿,父亲为北疆而死,母亲改嫁,自己在新家中不受待见。

  李骁自然要对其妥善照顾,将其收入武备学堂读全年寄宿学校。

  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便将成为李骁的嫡系。

  所以,这个武备学堂的工作,陈冲他们干不来。

  必须教给一个武将出身,略通文识,又值得信任的人。

  于是,武刚便进入了李骁的视线。

  虽然断了一只胳膊,但给那些孩子当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

  况且,他只是武备学堂的山长,具体课程还有其他教官。

  “大都护,除了那些孤儿以外,恐怕普通镇民很少愿意将孩子送来学堂。”武刚又提出一个问题。

  即便是小孩子,在家里面也是劳动力,能够放羊割草,送到学校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李骁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沉声说道:“凡是进入武备学堂的学生,一日三餐都有大都护府供应。”

  “虽然少了一个劳动力,但也少了一张嘴,相信镇民们会愿意的。”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不是说说的。

  当然,这只是武备学堂初期的手段,等到日后镇民们明白了让孩子入学的好处之后。

  学生数量变多了,那么武备学堂只会供应战争孤儿的一日三餐,其他孩子还得去吃老子的。

  “本都会命令将北疆境内的所有战争孤儿全部送来龙城,先在龙城建立一个武备学堂。”

  “你担任山长,再挑选一批副职将领担任教官,教授学生们杀敌本领。”

  “识字方面,本都会挑选几名先生送去。”

  李骁和武刚说着武备学堂筹办的事宜。

  主要以李骁的想法为主,但武刚也是个能人,提出了一些意见查缺补漏。

  如此这般,北疆第一座少年军校—‘金州武备学堂’,正式挂牌建立。

第232章 授勋 授职 授衔

  就在金州武备学堂开始搭建雏形的时候,北疆各地的基层民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七河,第五镇麾下的一个百户府,这一日迎来了一群客人。

  是一支有二十多辆大车的商队,马车上面悬挂的旗帜上写着‘河西’二字。

  毫无疑问,这正是李骁麾下的河西商行车队。

  也唯有河西商行的车队,能够毫无阻拦的通行整个北疆。

  谁不知道,这是大都护的财产?

  “老刘,你他娘的死哪里去了?”

  “老子给你带来好东西了,赶紧出来迎接。”

  车队刚刚抵达百户营地外面,便听见一道猖狂的叫声响起。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从马背上下来,他是给老朋友送物资的。

  不过出门迎接的却不是百户老刘,而是副百户。

  “邓掌柜,老刘去了金州参加啥子学习?反正就是要升官的意思,现在指不定躲在哪个娘们的被窝里快活呢。”

  副百户走上前来贱呵呵的咧嘴说道,如今的百户府由他代理。

  但实际上,无论是百户还是副百户,都还在试用期,没有正式转正呢。

  “啥?去了金州?这个老刘,也不知道支应一声。”

  “命令下达的很急,老刘第二天就动身了,不过临走的时候交代了,邓掌柜送来物资后,咱们正常交易就行。”

  邓掌柜这才放下心来,微微点头:“那行。”

  不然的话岂不是白跑一趟?这些东西虽然不愁卖,但是路上的成本也是损失啊!

  “价格方面,就按照和老刘谈好的就行~”

  “这次我们一共带来了两百件棉衣,两千斤焦炭,五十坛烈酒,一百石粮食……”

  听着邓掌柜报出的物资数目,副百户脸色大喜。

  “太好了,我们正缺这些东西呢!”

  “有了这些衣服和粮食,我们百户府上下,也能安稳度过这个冬天了。”

  目前的河西商行是北疆唯一的大型商业组织,承担着经济调节,物资流动的作用。

  像是金州生产的棉布、棉衣、酒水、食盐等物资,全部交给河西商行进行售卖。

  河西商行计划在每个州都建立了一个物资分销点,也就是商店。

  但是七河路途遥远,还没来得及增建,这些货物都是从东都库房中拉来的。

  按照之前的商议价格,百户府很快便与河西商行完成了物资交割。

  因为战争掠夺,镇兵们都富足的很,手里有不少钱。

  所以,他们很迫切的想要买一些自己和家人需要的物资。

  而李骁也能通过这种商业手段,让镇兵手中的钱流通起来,促进北疆商业的发展。

  这一天,整个百户府上下都如同过年一样欢乐。

  晚上,博尔朵一家人待在温暖的帐篷中,围坐在一堆燃烧的焦炭旁边。

  说是一家人,但实际上除了他之外,就是两个女人。

  博尔朵原本是乃蛮人,被俘虏之后通过战功成为了镇兵,被分配到了七河,隶属于第五镇的这个百户府。

  而且还被奖励了一个突厥女人,又用钱买了一个回鹘女人。

  所以,如今的他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两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未出生的孩子。

  对于如今的生活,博尔朵还算满意,毕竟放在以前,作为奴仆出身的他,根本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两个妻子,甚至都不配拥有单独的帐篷。

  现在,房子有了,老婆也有了,还是两个,孩子也快出生了,牛羊有了,钱也有了,他的人生也快要圆满了。

  “这个黑乎乎的东西,真暖和啊!”

  突厥妻子坐在焦炭前,感慨说道。

  以前他们只烧木头,弄的帐篷里面都是烟,根本没办法睡觉。

  还是焦炭好,不仅更暖和,而且能烧整个晚上呢。

  另一边的回鹘妻子,则是更喜欢博尔朵为她买的新衣服。

  一件厚厚的棉衣,穿在身上就像是钻进牛肚子里一样,而且更不用担心冻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啦。

  今天的博尔朵也算是来了一次大采购。

  买了焦炭、买了粮食、买了食盐、买了两坛子酒,更是给妻子们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

  都是必需的生活物资,堆满了整个帐篷,只剩下三人睡觉的空间了。

  但是博尔朵却很满足,这样才有生活气息呢。

  “可是,这些东西都好贵啊。”

  “花了我们家好多钱啊!”

  回鹘妻子轻轻抚摸着肚子,一脸心疼的用手势比划起来。

  有了孩子的她,心思也就定了下来,是真心为这个家在考虑了。

  博尔朵虽然与回鹘妻子语言不通,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也能配合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很快就弄明白了妻子意思。

首节 上一节 377/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