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攀关系的人,都默契的停下了步伐。
一应人情往来的宴会,请帖也消失在了李牧的案牍上。
亲朋故旧之间的联系,也主要变成了书信。
除了日常处理政务,旧部回来述职偶尔见一面外,李牧基本上不见外客。
总之,各方对他守孝,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侯爷,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一起派出特使,抗议我们在南洋的军事行动。
使团在驿站暂住,您看是否见一下?”
兰林杰上前汇报道。
大虞朝作为礼仪之邦,在处理对外问题上可以强势,但绝不能失礼。
双方不是交战国,对方既然派来了特使,按照礼节他是应该接待的。
“本侯在孝期,不便接待外使,你替我接待好了。
礼仪规格,按照普通藩国使臣即可。
先搞清楚他们的来意,再决定如何应对。”
李牧平静的说道。
对殖民帝国来说,只有遇上忌惮的对手,才会使用“抗议”。
弱鸡的对手,都成了殖民帝国中的一员。
双方相隔上万里的路途,对这些殖民帝国,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以礼相待,那是因为西方诸国是大虞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每年都会从大虞购买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能够给大虞贡献大量的财政收入。
如果不是顾忌海外贸易带来的收入,南洋攻略上也不会这么收敛。
不过随着虞军打到马六甲海峡,触及到了殖民帝国的利益,这些家伙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相互斗争的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站在一起。
企图靠三国联盟的力量,向都护府施加压力。
“侯爷,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这三国在海上的力量都不弱。
光在南洋地区,就有数十艘千吨级别的风帆战舰,战斗力怕是不比我们水师弱多少。
这只是三国海上力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部队,怕是不好对付。”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都护府衙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水师的投入,甚至搞出了“铁甲舰”。
可这铁疙瘩,不开蒸汽机动力,航行速度就是属蜗牛的。
蒸汽机技术才刚刚起步,每次开动几个时辰,就需要进行大修。
并且开动时间没有规律,有时候能跑三四个时辰,有时候只能一两个时辰。
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铁疙瘩,防御力固然彪悍,但实战能力着实难以预测。
除了制造出一艘实验舰外,水师的主流军舰,战斗力上并没有多少优势。
如果不是战场近在家门口,安南都护府根本没有硬刚海军强国的实力。
“放心好了,三国没有那么容易联盟。
为了争夺殖民地,他们私底下就没少捅刀子。
就算想要联合,也不是殖民地这些官员能够做主的,必须上报国内抉择。
一来二去的,没有一两年时间搞不定。
到时候我们占领马六甲,都成了既定事实。
再想干涉,就是对大虞的宣战。
在这些殖民地官员眼中,本侯只是大虞朝的一名总督。
我们在南洋地区展示的实力,肯定会影响他们对朝廷军事实力的误判。
你只需狐假虎威,表现的强势一些,暂时唬住他们即可。”
李牧平静的说道。
在没有电报的时代,通讯是制约殖民帝国发展的最大难题。
欧洲各国在对外开拓时,只能给殖民官员放权。
为了降低统治成本,很多殖民地机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早就外包给了商人。
哪怕到了一战时期,许多国家的驻外公使,依旧是商人兼任。
别看一个个名头十分响亮,实际上这些买来的职位,并不能代表身后的母国做决策。
向大虞朝这种庞然大物开战,没有国内的批准,他们可无权调动其他地区的军队参战。
第472章 藩镇之忧
“施粥啦!”
伴随着衙役的呼喊,无数难民拿起手中的碗和盆,有序的排起了长龙。
不守规矩的,人头已经到城墙上挂着了。
负责维持秩序的京营官兵,可不是好说话的主。
轻则一顿毒打,重则人头高悬。
死了也是白死,有关系背景的,根本不会沦落到难民营。
何况大家也没力气闹腾,每天一碗糠糊糊,没被饿死都算幸运的。
……
“大哥,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看着碗里的糠糊糊,马三忍不住抱怨道。
日子苦,不可怕。
底层百姓的日子,就没几个时候好过。
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都免不了吃糠度日。
逃荒来的路上,他们更是以草根树皮为食,甚至还吃过土。
他们算是幸运的,带着家小来到了天子脚下。
相比日子苦,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朝廷虽然施粥,可每天就提供一顿。
吃不饱,也饿不死。
未来在哪里,谁都不清楚。
“趁热吃吧,今天的伙食不错,还加了几粒黄豆。”
年长的男子缓缓说道。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马大早就被磨平了棱角。
日子再怎么苦,生活总要继续。
冥思苦想是一天,浑浑噩噩也是一天,反正都改变不了什么。
少用脑子,还能减少消耗。
“大哥,我们这些大人能坚持,嫂子和铁蛋他们也受不了啊!”
快速解决碗里的糊糊后,马三再次开口说道。
小孩子肠胃不好,长期吃这种糠糊糊,很容易便秘。
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丢命。
“受不了,也必须受着。
离开了这里,连这碗糠糊糊都吃不上。
你信不信,没有这些兵丁巡逻,我们就是别人的粮食!”
马大冷漠的说道。
他并非不想改变现状,着实没得选择。
在皇城跟前,关系到朝廷的颜面,官府还在着手救济。
换成其他地方,连粥棚都看不到,只有满地的白骨。
如果不是拖家带口,还可以出去放手一搏,但他有妻儿兄弟在身边。
灾年青壮出去,还有一线生机。
妇孺老弱,出去就是人家的口粮。
现在能活着,那就先混着。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朝廷肯救济,他就能一直等着。
上面的官老爷还说了,等南方的粮食运过来,就能吃上粮。
尽管他不信官老爷们的承诺,但为了生活,还是选择了相信。
“这些我自然知道!”
“可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
我听说安南都护府在招人,愿意过去的就给发放一年的口粮,每人还给五亩地。
他们最喜欢拖家带口的,要不我们也去报名吧!”
马三一脸期待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在什么地方,他完全没有概念,反正肯定是老远。
一旦过去了,再想回来,基本没戏。
只要有的选择,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可现在他们已经到了绝路上。
朝廷的赈济,只能吊着命,根本填不饱肚子。
想要出去找活干,结果连京城都进不去。
没有办法,城中百姓也要维持生计。
一旦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不光会影响城中治安,还会打破现有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