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817节

  “陛下,虞朝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早在辽东军叛乱的时候,他们就迁都了南京。

  草原联军目前打的地方,乃是他们之前的都城,距离边关比较近。

  不过即便是虞朝人迁了都,北京城依旧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一旦丢了都城,势必引发天下震动。

  无论是为了政治需要,还是出于战略安全上的考虑,大虞皇帝也会下旨从南疆抽调兵力。

  到时候我们面临的军事压力,自然会迎刃而解!”

  奥三兰当即解释道。

  草原联军再怎么强,大虞帝国也不是纸糊的。

  联军打到北京城合理,若是指望他们一鼓作气打到南京城,那就有些扯淡了。

  哪怕是横扫天下的蒙元帝国,在入侵南宋的过程中,也折腾了许多年。

  大虞再怎么落魄,武德上还是比大宋充裕几分。

  尤其是打破以文御武的国策后,获得松绑的武将们,在战场上更是表现不俗。

  “好!”

  “草原联军能打到北京城,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胜利!”

  缅甸王当即肯定道。

  草原联军怎么打,他其实并不关心。

  关键是盟友的军事行动,有希望挽救缅甸王国在战场上的颓势。

  ……

  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就在缅甸高层庆祝时,一封边关的加急战报把他们拉回了现实。

  “莫卧儿帝国的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

  “老子就算放十万头猪在前线,也比他们坚守的时间长!”

  看着手中的求援信,缅甸王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出于对莫卧儿帝国趁火打劫的不满,他确实想趁机消耗莫卧儿帝国的实力,万万没有想到盟友居然如此废材。

  驻守现成的防线,十万莫卧儿帝国军队,被敌军一口吃掉。

  从战斗开始到结束,全程不超过两天时间。

  具体伤亡数字不清楚,反正从敌军的推进速度来看,双方根本没有爆发血战。

  “陛下,息怒!”

  见缅甸王失态,群臣急忙劝说道。

  吃败仗这种事,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

  输了,纯属正常操作。

  倘若前线打赢了,那一定是谎报战功。

  开战到现在,缅甸王国就没有赢过一次像样的大战。

  偶尔收到几份捷报,也全都是在吹牛逼。

  看似上缴了不少敌军首级,实际上全是杀良冒功。

  胜利长什么样,他们都不知道。

  “息怒!”

  “敌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啦,你们让我如何息怒?”

  缅甸王当即质问道。

  为了战略安全需要,在安南都护府崛起之后,缅甸王国就把首都迁到了帝国中部。

  可惜敌军推进的速度太快,东部的多个省份均已沦陷,战火已经烧到了帝国腹地。

  前面的故都,也在前面的战斗中沦陷。

  眼下敌军距离他们新首都,也仅有不足一百五十里。

  “陛下,虞人有句古话说的好: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

  敌军来势汹汹,王都守军兵力有限,怕是难以维系。

  当务之急是趁敌军尚未打过来,先带着朝廷迁都密支那地区,继续坚持和敌军战斗!”

  水塞耶率先提议道。

  敌军太过凶猛,缅甸军队根本不是对手。

  无论是寄予厚望的西洋雇佣兵,还是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到了战场上依旧不少敌军的对手。

  倘若留下固守王都,那就要被敌人一锅端了。

  唯有先行迁都到距离敌军最远的克钦邦,指挥全国的军队继续和敌军交战。

  盟友已经出兵,局势即将发生变化,眼下缅甸王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又迁都?”

  邹了皱眉头之后,缅甸王变得迟疑起来。

  上一次迁都,他就被国人送上了“懦夫”的称呼。

  这会儿再次迁都,无疑是在做实这个传闻。

  想要开口拒绝,可话到了嘴边,他又强行咽了回去。

  迁都确实怂了点儿,但胜在安全可靠。

  倘若继续留在这里,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敌人的阶下囚。

  “陛下,迁都是唯一选择!”

  “现在敌强我弱,战场上很难取得胜利。

  为了江山社稷,还请陛下迁都,暂避敌军锋芒!”

  奥三兰跟着劝说道。

  理论上来说,此刻去沿海若开邦,最容易获得西洋人的援助。

  怎奈这年头盟友靠得住,母猪都能够上树。

  欧洲一众殖民帝国在海外的口碑,全部都是一塌糊涂。

  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他们坑队友多狠。

  顺风局的时候,跟着掺和一手还行。

  遇上逆风局,那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至于老邻居莫卧儿帝国,这货更加指望不上。

  十万大军就和纸糊的一样,在战场上被敌军一战歼灭,拿什么和大虞帝国打?

  如果没有外力介入,缅甸王国的今天,就是莫卧儿帝国的明天。

  “罢了,那就迁都!”

  缅甸王语气低沉的说道。

  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一再被突破。

  相较于第一迁都时,百官们哭爹喊娘,现在大家则要沉稳的多。

  朝堂上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搞得缅甸王很是无奈。

  ……

  爪哇岛。

  经过连续半年时间的漂泊,船队终于在太平三年初,成功回归文明世界。

  相较于出发的时候,养尊处优的监督团成员,已经被动减员十分之一。

  活下来的人,一个个也变得有气无力。

  登陆之后,队伍受到了爪哇地区官员的热烈欢迎,还准备了当地的特有美食。

  可惜一众大儒们,对这些陌生食物都不感冒。

  “张大人,这里距离永安府多远?

  什么时候,能够安排送我们过去?”

  孔松林关心的问道。

  在海上漂泊了半年,距离赴任时间,早就一拖再拖。

  再不赶紧出来刷存在感,搞不好朝廷那边就把他们当成了死人,直接来一出集体发丧。

  政治上死亡容易,想要复活难。

  朝堂上从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朝廷宣布他们死亡,自然会有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一旦官位被人占了,再回到朝堂上,那就只能在后面排队补缺。

  具体能补什么缺,什么时候能够补上,全部都要靠运气。

  前面朝廷发放的抚恤金,一应治丧流程,朝廷追封的赏赐,也会全部推倒重来。

  “孔大人,这里南洋腹地,距离永安府足有数千里地。

  路程虽然没有南京距离永安府近,但这一路上风高浪急,许多海域需要绕行。

  为了诸位大人的身体着想,船舶必须放慢速度,所需时间应该相差无几。

  诸位大人不如先在这里休整一些时日,让岛上的百姓感受一下儒学的博大精深。”

  张云泽当即糊弄道。

  海上航路走多长时间,根本没有统一标准。

  出发的季节,选择的路线,都会影响最终抵达时间。

  故意夸大难度,为的就是留下这帮家伙,免得他们跑去给自家侯爷添乱。

  “需要这么久,那岂不是要耽搁科举!”

  孟君安皱着眉头说道。

  既是对路程遥远的担忧,也有对这次任务的悲观。

  一路折腾下来,众人的心气都快被磨平了。

  再折腾一番下来,他们这些老胳膊腿就算不躺下,估摸着也没底气和汉水侯据理力争。

  任务一旦失败,白忙活一场不说,他们的仕途也给搭了进去。

  内阁那帮人本将看他们不顺眼,有了合理的借口,肯定不会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817/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