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176节

  两人刚走出宫门,又说起了陇西的事,程邈说着最近在陇西领兵的护军都尉李由,现在的陇西正要大兴建设,章邯要在西戎人的河谷建设两座城关。

  食肆内,程邈低声道:“现在的陇西才是最忙碌的,都水长,章邯,还有李由,据说章邯的弟弟也在陇西。”

  张苍饮下一口酒,又吃下一片羊肉,迟疑道:“如今咸阳城的人都喜这么切羊肉?”

  程邈笑着道:“是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习惯,人们都喜将肉切得这么薄薄一片。”

  张苍吃着羊肉面,又觉得吃得不痛快,让店家多放了一些羊肉。

  知道程邈平日里颇为拮据,张苍平日里跟着王贲厮混,因此张苍近来积攒了不少银钱。

  程邈看着张苍给店家付了银钱,又劝道:“你还是少跟王贲一起喝酒的好。”

  张苍走出食肆,“我喜喝茶,不喜喝酒。”

  程邈了然颔首。

  张苍叹道:“不过王贲其人平素不仅喜喝酒,还爱美人。”

  说着话,两人一起走到了咸阳城门口。

  程邈又道:“你可万万不要像王贲那样,跟什么样的人厮混久了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言罢,张苍将手中的钱袋子丢给了程邈,就坐上了马车离开了。

  夜色已深了,此时的咸阳城没有先前这么热闹了,程邈走在街道上,城中就快宵禁。

  当巡街的秦军走过街道,各家各户已是家门紧闭。

  秦军见到程邈在夜里走着,客气的行礼,并且护送他到家中。

  程邈回到家里,家中的墙上挂着不少的字帖,这些字帖都是一个个的隶书,公子说将来的文字应该更工整。

  此刻咸阳城的北郊离宫,丞相李斯站在宫外的渭水河边,身边站着右相冯去疾。

  正值深夜时分,四周寂静的只有水声。

  原本是深夜失眠的李斯来这里坐一坐,见到同样有些苦恼的冯去疾。

  冯去疾捧起河水洗着脸道:“丞相也睡不好吗?”

  李斯坐在一块石头上,他的双手放在膝盖上,低声道:“上了年纪了,总是睡不好,他们到了这个年纪的都这样,一旦年近五十就会如此。”

  冯去疾觉得,如今反倒是皇帝近来的总是过的很不错,吃得好,睡得也很好。

  即便是住在北郊离宫,公子扶苏还会让人将每天的吃食送来给皇帝。

  “你最近有什么心事吗?”

  闻言,李斯望着星空半晌说不上话来。

  冯去疾又道:“公子扶苏是个很好的孩子,既能帮助皇帝治理国家,还十分孝顺,他还能延续你李斯的理念,这难道不好吗?”

  见李斯依旧没有言语,冯去疾接着道:“照理说你现在应该是最志得意满的,我若是你每天都会笑着睡醒。”

  李斯低声道:“公子学得太快了,不用再教公子了。”

  这句话说得十分无力,冯去疾甚至感到了一些莫名的悲凉,弟子太过有天赋,老师没有能教他的本领了,在惭愧。

  丞相李斯教出了如此能力的弟子,是值得骄傲的。

  冯去疾笑着道:“现在公子,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李斯缓缓摇头。

  “你是不是觉得公子现在还不会当一个太子,或者说将来的公子应该如何当一个皇帝?其实这些你都可以教公子。”

  冯去疾的这种劝慰听多了,李斯就觉得有些烦。

  尤其是这种劝人的话,听多了不仅不会觉得宽心,反而觉得更难受了。

  “我只是睡不着,没这么多的心事。”

  言语中,李斯多少有一些不快的意思。

  冯去疾的识趣的离开了。

  留下李斯一人独坐河边,当第二天的清晨,天刚亮的时候,冯去疾早早就来面见皇帝了。

  今天要进行农礼的祭祀,冯去疾来告知皇帝要做哪些准备。

  每年的农礼都是一样的,可还是要按照规矩说一遍。

  走入大殿内,冯去疾见到了已换好衣裳的皇帝。

  因早晨天刚亮,大殿内的烛台还亮着,昨晚这些烛台就亮了一夜。

  嬴政道:“朕听闻李斯一夜未眠。”

  冯去疾道:“如今丞相两鬓斑白,已是年迈了。”

  “他年迈了?”

  “丞相自觉他已年迈。”冯去疾退后一步行礼又补充了一句话。

  嬴政再道:“有时朕也觉得自己老了。”

  现在的皇帝也不过四十二岁,正是一个男子的壮年,眼下看来还不显老。

  就算是放在乡野中,男子到了六十岁,还是家里十分重要劳动力,还能在田地里劳作养活一家子的。

  “陇西的形势如何?”

  冯去疾正是要向陛下禀报陇西的情况,他递上一卷书道:“这是都水长送来的奏报。”

  都水长禄当初就是冯去疾举荐,之后此人就去了南方开凿了灵渠。

  如今他人在陇西,冯去疾依旧是都水长的上官,因此奏报都是递交到冯去疾的手中的。

  丞相李斯在秦廷较为高调,右相冯去疾平日里则低调许多,而他的权力不比丞相差多少。

  陇西的诸多事,也都是冯去疾在盯着,公子要在陇西做什么事,他都一清二楚。

  又有内侍脚步匆匆而来。

  这个内侍原本要开口讲话,但见到人在这里,又咽了回去。

  嬴政沉声道:“说。”

  内侍行礼道:“公子让王太尉将那个戎商送出咸阳了。”

  嬴政知道乌氏倮这个人,早在还是秦王的时候就知道了相邦吕不韦与这个戎商的往来。

  当初吕不韦数次与乌氏倮有过交易,给大秦买下了不少战马,还有不少金银与丝绢交易给了这位戎商。

  而这些事,都随着吕不韦死去之后,成了咸阳的隐秘。

  包括许多简牍记录也都被销毁了,吕不韦死的时候,他就远遁西域了。

  嬴政不关心这个乌氏倮是不是有藏匿吕不韦的部分家产,只想知道扶苏想对此人做什么,其实杀了也无妨。

  而现在,这个戎商又一次来到了咸阳,一直有人暗中盯着。

  内侍说着这件事的前后,乌氏倮只说了西域的事,并没有说起当年与吕不韦有关的事情。

  待这个内侍禀报完,冯去疾道:“公子让这个人去说服西戎人归服,倒也是妙策。”

  等殿外的礼官都准备好了,嬴政整理穿戴与冯去疾走到殿外,就开始今天的农礼。

第143章 从北方归来的博士

  每年的这个时候,关中人也会进行祭祀,皇帝的车驾在大队兵马的护送下,离开了北郊的离宫。

  今年的农礼尤其地隆重,礼官也是最多的。

  上林苑的一片田地边,冯去疾正在注视着祭台上进行祭祀的始皇帝。

  祭祀一直持续到午后才结束,始皇帝给了随行的士卒与大臣都赏赐了酒食,冯去疾则陪着始皇帝走入一间小屋。

  这是上林苑田地边的小屋,此地平日里少有人踏足,只有这间屋子不染尘埃,常有人打理。

  嬴政走入这间小屋,看着堆在一旁的竹简,便拿起一卷看着,写着的都是有关耕种的事。

  这些字迹嬴政认识,这是儿子扶苏的字迹。

  冯去疾禀报道:“渭南郡的郡丞司马欣常来此地。”

  “朕听说了,章邯领兵去了陇西之后,扶苏又给渭南郡多设置了一个郡丞。”

  冯去疾回道:“臣以为各地也可如此,一个郡守的权力未免太大,一个郡丞难以限制,但两个郡丞则可以分散权力。”

  嬴政没有当即回话,而是继续看着这些书。

  “是否要将司马欣带来?”

  “不用。”嬴政搁下一卷,又拿起另一卷道:“扶苏为何将这些书留在此地?”

  “听说是因高泉宫的书放不下了,其实不只是这里,公子还在潼关县留了不少书,都是当初挖渠时留下的,还有……在修建咸阳桥之时,也建设了一间小屋,在那里也留有书卷。”

  嬴政抬眼看向窗外的农田,缓缓道:“扶苏从来不会藏书的,他希望这个天下的人都能够看到这些书,不仅不藏,即便是他在宫里,也常常将书送出去。”

  冯去疾站在一旁沉默,那些齐鲁博士与各地的名士大贤恨不得将书当作他的毕生财富,恨不得藏起来。

  唯有公子扶苏一心要将这些书送出去,不仅如此还每年都会派出去上百个学子,去各地教学。

  这些学子以前都是公子家仆的孩子,那些家仆都是丞相李斯奉皇帝诏命,送给公子扶苏的。

  现在公子扶苏用从皇帝所赐家仆的孩子,来教化各地子民。

  以后的人们若说起此事,一定也是一桩美谈吧。

  冯去疾笑着道:“今年,公子要封叔孙通为大夫子,还说以后关中的孩子都可以去潼关与渭南几个县读书。”

  嬴政道:“扶苏想用这种手段教化天下人,才会让李斯睡不着吧。”

  只是提点了一句,皇帝便能会意。

  冯去疾也是颔首,他一直都知道李斯失眠的原因,以及李斯近来所忧虑的事。

  “右相,北地郡来人了。”

  见皇帝点头应允了,冯去疾这才告退离开。

  农礼祭祀的高台下,一个中年人正神色忐忑地等着,此人正是当初在长城戍守多年的齐鲁博士周青臣。

  冯去疾走到近前,看着这位齐鲁博士。

  “青臣见过右相,谢右相提点,让我能从北地回来。”

  冯去疾打量着他道:“在长城上这么多年,你可曾怨恨过?”

  “不!”周青臣将姿态放得更低了,他道:“我不敢有半分怨恨,正是丞相让我去北方,我才知道匈奴之患有多么凶险,如今我深知凡事都要亲眼见过,当年是我等年轻,让右相与丞相见笑了。”

  冯去疾道:“当初你在博士府任职,以后博士府会成为学士府由公子扶苏主持,你不用去了。”

  “那在下去何处……”

  冯去疾让边上的小吏递给周青臣一件衣裳与一卷通关文书,吩咐道:“你依旧任博士,去齐地吧,让齐地的那些还活着的博士都服从大秦教化。”

  见对方神色的为难,冯去疾道:“怎么?不愿意?”

  “在下愿意。”

首节 上一节 176/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