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个地方有西戎人,月氏人,甚至有乌孙的西域商人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这里多多少少还保留了些许西域人的风气。
章邯将军要将这里设置一座城关,扼守河西走廊通往关中的咽喉。
公子高到了武威县的城前,见到了一大片的驼队,是西域商人带着大量的货物与奴隶来这里交易。
当初建设武威县之前,章邯将军就看中了这片地,这里是整个河西走廊的中心腹地,到如今章邯将军已在此屯田五千顷。
而这五千顷田也不过是武威县一地,按照章邯的预估,只要挖好渠网,其实河西走廊是能够养得起百万人口的。
在此地往来的西域人其实不少,当秦军在这里战胜了冒顿的匈奴兵之后,秦军的名号就响彻了西域,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进入河西走廊与关中人交易。
章邯默许了这些西域人在河西走廊走动。
公子高也不知道章邯此举是为了什么,以前公子高还问过陈平,陈平说章邯将军还想要西进。
公子高走入城中,武威县的县城分为内城外城,城内有集市也有民居,还有屯军营。
一路走向城南的屯军营,公子高见到了正在与西域商人讨价还价的娄敬,娄敬想要向西域人买骆驼。
陈平说娄敬做不好这个买卖。
其实陈平说得一点都没错,娄敬确实做得不好这种买卖,在买卖骆驼的事上,娄敬没有为秦军谋取足够多的利益。
但这不重要,买卖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进入河西走廊地界的骆驼,都会是秦军的,一旦战事开启,就不用交易了,河西走廊有多少骆驼都是秦军的。
即便章邯将军知道娄敬做的不好,还是继续让娄敬做着买卖骆驼的事,因此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愿意将骆驼卖给出手大方的娄敬。
章邯其人像是天生就能克制陈平一般。
章邯时常看不上陈平的计谋,陈平又不敢冒犯章邯,只能按照这位大将军的命令办事,目前来看还算是和谐。
其实,公子高也有忧虑,担心哪一天诡计多端的陈平惹恼了章邯,章邯将其砍了以肃军纪。
到此,就已经走到屯军营的中军大帐。
大帐内,乌氏倮就在这里,他像是一个西域的领路人,他按照章邯将军的命令,将众多的西域商人连哄带骗的来到了河西走廊,让原本萧条的河西走廊在短短三年内繁荣了起来。
其中还有乌氏倮的功劳。
公子高更觉得这应该是章邯将军的智谋更高一筹。
以前,在渭南的时候,还觉得章邯大将军该是一个为人忠厚的人,来到河西走廊才知道章邯将军不止是为人忠厚,其实也深谙人心。
公子高一直站在外面,没有打扰正在与乌氏倮交谈的章邯将军。
直到乌氏倮点头哈腰的离开之后,公子高才走入其中。
章邯见到来人,起身行礼。
公子高忙道:“大将军不用多礼,你的家书来了。”
章邯拿过家书看了起来,儿子已九岁了,都能够写字了。
公子高站在一侧,见到章邯将军拿着信纸的手有些颤抖,脸上也带着笑意。
再抬眼看看这处营帐内的摆设,将军的大帐中还横着长槊,以及甲胄。
公子高又见到了一袋金沙,这金沙多半是乌氏倮进献的。
章邯将军是从来不会贪墨的,这些金沙也会用于军中建设,如今的秦军比以前富有多了,北伐之后的几年的休养,以及关中还在不停地给养,河西走廊的兵马过得很不错。
站在大帐内,还能听到外面战马的嘶鸣声。
章邯似乎看了好几遍,他笑道:“孩子的字迹不好看,见笑了。”
公子高没见过信中的内容,听将军这么一说,他还是看了一眼,确实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字,但比寻常的同龄孩子好很多。
公子高道:“高就先告辞了。”
章邯颔首,他还要继续忙着军中的事。
言罢,公子高走出了军营,走在这座城内看着一户户正在建设中的新家,风雪遮天蔽日而来,却难以挡住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在城外,有迁居此地的新民在这里开设了食肆。
章邯将军要求迁来的新民,都在此地耕种,但同样只要他们完成了耕地就可以在别的方面寻求营生,譬如说像这样建设食肆。
建这间食肆的人姓赵,他还说他是赵王迁的亲眷,是当年赵国王室的贵族,是赵威后那一脉的人。
后来秦一统天下之后,他就落魄了。
现在也没人记得他是当年的赵国贵族,像他这样的贵族反倒比寻常人家过得更不好。
从秦行郡县制之后,他就失去了所有的钱财,只留下了一间家徒四壁的房子,最后也只能卖苦力为生,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搬死人。
每每问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总是说以前到处都在打仗,现在楚国都被秦国打下了,就做起了卖羊肉汤的营生。
他原本就住在赵国的北边,他借鉴了关中的羊肉汤,他将羊汤炖煮的十分鲜美,还会加一些葱花。
公子高喝着羊汤问道:“你这羊汤卖得如何?”
店家赵氏笑呵呵道:“爱喝的人每天都来,不爱喝的也不来。”
公子高嘴里嚼着羊肉,刚咽下又问道:“当初你是怎么想的,就敢迁到这西北的河西走廊。”
赵氏又从锅中捞出羊骨棒,将其敲开露出内部带着油水的骨髓,放到公子高的桌上。
赵氏知道公子高的身份,他道:“我们赵地的孩子也爱吃羊肉,多吃羊骨棒,骨头会更硬,不收钱。”
公子高也没拒绝,笑着道;“多谢。”
赵氏又道:“我想着让更多的乡里与我一起迁来,谁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呀,他们都说迁入秦地是要与匈奴人打仗的,也不知是谁还造得谣,我也想不起来了,入秦的都是像我这样走投无路的人。”
公子高继续喝着羊汤,听着他的话语,默不作声。
从这个赵氏的口中,公子高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的话,原来兄长与丞相的迁民计划其实并不顺利,甚至还有人在从中造谣阻挠。
如今来看,在这个赵氏的讲述中,秦能够迁这么多人来到这西北边塞,已是十分了不起了。
正说着,公子高就见到了娄敬脚步匆匆冒着风雪从城中走出来,他指着一驾从风雪中而来的马车。
只听娄敬怒道:“陈平,你个贱人!”
因是大雪天,武威县城前原本就很安静,娄敬的怒骂声却显得很刺耳,甚至还有回响。
第169章 东胡的灭亡
矩原本帮着陈平大哥赶车而来,迎面撞见了娄敬。
公子高坐在食肆内,他见到了同样在河西走廊支教的矩,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一起喝羊汤。
矩快步走上前,行礼道:“见过公子。”
“坐下与我喝羊汤,喝完也会暖和许多。”
店家十分热情地端来了羊汤,公子高蹙眉道:“娄敬与陈平是怎么了?”
矩刚咽下一口羊汤,解释道:“娄敬看中了一个女子,昨夜那个女子钻进了陈平的屋子。”
“嗯?”公子高迟疑道:“陈平不是成婚了吗?”
矩颔首道:“嗯,陈平大哥的妻子还在三川郡呢。”
公子高看着在雪中大打出手的两人,叹息地直摇头。
“先前陈平大哥与西域女人还眉来眼去的,现在又与……”
说着说着,矩再一次停下了话语,他神色痛苦,道:“我实在不想掺和在陈平大哥与娄敬大哥的恩怨中。”
原本在雪地里扭打的两人又被秦军给提进了城,说不定又要被打了。
每一次,娄敬与陈平闯祸的时候,章邯就会抽他们的鞭子,现在又在城前私斗,别说是在军法森严的河西走廊,就算是在关中,你要是私斗就会被关进牢狱,要是动了棍棒且聚众私斗更是要受鞭笞之刑。
这一次,这两人多半是少不了一顿鞭子。
每一次在鞭笞的时候,章邯总是亲手去抽,每一次这两人闯祸,对陈平下手就会更重几分,对别人就会轻几分,从伤口就能看出来。
半个时辰之后,城中就有消息传来,娄敬与陈平在城前私斗鞭笞十,关押半月。
第二天,当公子高再去看两人的时候,娄敬蹲坐在牢房内闷闷不乐,而陈平则是睡在另一侧。
见到是公子高来了,娄敬上前行礼道:“让公子见笑了,但陈平与我抢女人……”
陈平得知是公子高来了,他起声道:“我没抢,是她钻我屋里。”
见娄敬一手已握拳,别看娄敬年近四十了,打架的力气着实不小,陈平退后两步道:“休要动手,那女子不配你,她配不上。”
听对方这么说,娄敬的神色才好了许多。
公子高道:“最近咸阳有政令传来,兄长与丞相李斯要开一场考试。”
闻言,陈平站在一旁还在琢磨着。
娄敬追问道:“什么考试?”
“选拔人才,治国的人才,领军的将军,包括编撰书籍,水利,地理,耕田,天文或是工匠。”
娄敬伸手数了数,他挠了挠头暗道不好,以上这些他都不会。
而后,娄敬又扭头看向了身后的人。
站在后头的陈平也是挠了挠头,神色为难。
娄敬的神色似在问,“这些你会吗?”
陈平苦涩一笑,什么水利,地理,还有天文……那是星象?
转念一想,难道当初在秦国为吏的人都这么厉害吗?
公子高像是看出了两人的难处,又道:“你们不是想要入秦廷为吏吗?”
娄敬点头,他当然想了。
陈平更不用说,他来支教就是为了在秦廷为吏,往后就不用看他人脸色了,面对公子高缓缓颔首。
“我那里有不少兄长从咸阳让人带来的书,我都拿来给你们,你们先看看,多半是有用的。”
公子高真是一个好孩子,陈平心里感动,躬身行礼道:“谢公子!”
公子高面带温和且纯良的笑容,道:“要谢就谢我的兄长。”
陈平朝着咸阳城方向行礼。
而公子高去见此二人的事,也传到了章邯的耳中。
考试?
章邯心中思量着,咸阳只是发布了政令,也不知要何时才能考试,陈平与娄敬本是支教的夫子,并不受军中管。
若这两人要离开,章邯确实留不住。
章邯试了试手中的弓,这陈平上阵杀敌的胆子没有,其人十分怕死,不过此人想要借着公子高的关系,成为秦廷臣子的心倒是很明显。
“既然是公子高的安排,不用为难这两人。”
“是。”
翌日,公子高就让人给娄敬与陈平送去了书籍。
牢房内,两人就此苦学了起来,娄敬学习相当刻苦,一天就睡两个时辰,这牢房内放着一个油壶,随时给油灯补油。
陈平看着一卷数术,学着尤其吃力,看了半刻时辰他就放弃了,而后坐在一旁看着正专心看着的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