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16节

  曹参看了看四下,见没有其他人听到两人的谈话,又道:“公子真要借助考试与支教,一统礼教?”

  掌权者的心是很大的,公子扶苏会是第二个嬴政那般的人物,这是一定的,因公子已在这么做了。

  公子扶苏觉得自列国争霸以来,这天下的诸子百家已够多了,往后也再也不需要诸子百家了。

  如今还留存着的诸子后人,也只有这么几个了。

  这一天,渭南的郡丞司马欣没有回来,直到第三天,距离考试还有两天的时候,这位郡丞才回来。

  潼关城的人们才听说,郡丞在敬业县商议要事,到现在才回来。

  萧何没有问有关敬业县的商议,而是继续帮着整理卷宗。

  这两天,对很多人来说是短暂,对某些人来说是很漫长的。

  对扶苏而言,每天都是忙碌且充实的,治理国家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这大秦年年如此,偶尔有水患,偶尔有旱情。

  每年的夏汛春汛,总会有这么几处地方遭大水,人们几乎都习惯了。

  偶尔有一年遭了特大的水患,身为主持赋税与粮食调度的公子扶苏就会给遭灾地区调取粮食与医者。

  丞相府内,王贲已很久没有来廷议了。

  就连始皇帝都默许了这位王太尉继续保持半退休的状态。

  今天王贲闲着也是闲着,就来丞相府转转,他对一旁的程邈问道:“公子近来忙什么呢?”

  “收税呀。”

  程邈很自然地回道。

  “收税?”

  “是的,公子常说赋税乃国之基石,不能有误。”

  王贲颔首。

  扶苏确实在忙着收税,还有些地方的赋税耽误了,或者是有错漏,这都是要纠正的,譬如说蜀地卓氏,卓氏原是赵国的旧贵族,善盐铁产业。

  其家族的赋税就错漏了不少,扶苏可不会在乎他们家将来会出一个叫卓文君的女子而放过他们,该收拾还是一样收拾。

  先夺了他们的家业,敢在大秦的眼皮子底下靠着盐铁业发家,早就看他们家很不爽了,商人就该好好治一治。

  这一次,扶苏终于找到了收拾他们的理由。

  写了一道文书之后,扶苏就让人将文书送去蜀郡,相信不出半月,卓氏家族就会失去所有产业。

  办这件事的人正是冯劫。

  冯劫觉得不守法的人迟早会反秦,在冯劫看来守法就是第一位,不守法就是要处置。

  冯劫有时也有防患于未然之心,他觉得让吏守法更重要,要加大犯法的成本,需要连坐到他家族的后人,尤其是为吏者忽然富有,一旦查出有贪墨之嫌,其家族子弟子女都要被调去苦役。

  为吏者,要加以更重的刑罚,其家族子女因一起拿入牢狱,连发配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他家族的子女会劝导,莫要贪墨。

  一旦贪墨,其家族子女定会痛恨家中为吏的人。

  而后,扶苏要准备第二件事,这件事与一个传说有关,这个传说就是荧惑守心。

  传闻中的荧惑守心会在明年发生,扶苏盘算着怎么用浑天仪将这件事转危为安,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天降陨石,会砸在东郡。

  直到立秋的这天,天还未完全亮堂,就有一队队的人从潼关走出来。

  他们要在秦军的看护下,前往考场。

  考场并不在咸阳城内,而是在渭南郡的北面空地上,秦人的工匠在那里建设了一片房屋,用来当作考场。

  而在考场外,写着一条条规矩。

  只要犯了其中一条规矩,就会被驱逐,并且剥夺考试的资格。

  萧何与曹参在秦军的看守下,进入考场,整个考场尤其安静,四周站着的都是秦军,进入这里的人连呼吸都好似要小心翼翼。

  这些秦军而且都是披甲带着兵器的,这里不像考场,更像是刑场。

  萧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位置很小,只能容一人坐。

  桌上放着砚台与笔,还有一张纸张,纸张是泛黄的,且没有写着任何文字。

  直到一张张考卷发放下来,一张三尺长的纸张落在桌上,纸张上写着一列列文字,一共有二十道题。

  今天的考试是论证,考试的第一个题就是六国旧贵族是否该享有以前的优待,并且继续保持着庶民的区别,请加以论述。

  题目还用了一个请字,萧何想到了司马欣说过的话语,以及他在关中的见闻,关中人信奉劳有所得,并且鄙夷不劳而获,鄙夷商人。

  如果旧贵族依旧享有当年六国还在时的殊遇,他们就是不劳而获。

  萧何当即就开始作答,而四周的人也正在执笔书写着。

  紧接着是第二题,面对反秦人士所言秦法之严酷,该如何劝导,违反一统的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这些题目越是往下看,萧何就越是觉得公子扶苏需要的臣子是什么样的。

  公子是这个国家的治理者,会有这种题目也是理所当然的,理解并且维护大一统的重要性,才能成为国家的臣子。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还是早点去反秦为好。

  萧何执笔已写完了两题,直到第三题,又说到了为吏贪墨与刑罚的事。

  萧何早年前就在县府任职,有时面对县里有些旧人犯了一些小错,只要在法理内,能放过就放过。

  尤其是对好友泗水亭长的刘季。

  萧何是秦的吏自然拥护秦法,公子有言,法不严则国不稳。

  这道题,萧何也知道该如何写。

  而之后的一题,如遇反秦人士想重新列土立国称王,身为吏者又该如何处置。

  萧何觉得这些题,以后一定会被拿出来,告知天下人。

  在试卷上是如何写的,都会被收集起来。

  将来要如何对付反秦人士,你写的,你总不会不认。

  而在考场的另一头,韩信是第一次坐在齐腰高的凳子上,正抖着腿又低着头。

  他面带笑容,执笔正在写着回答。

  这些题对韩信来说似乎很简单。

第189章 难题

  考场内,安静到只有外界偶尔吹过的风声。

  考场正在考试的人年轻的才刚到十九岁,年迈的也有四五十岁的人。

  有人正在书写着却紧张得汗水直流,其中许多题确实是他们没有见过,事关一统与裂土称王的对立,还有有关治理国家的话语,甚至有官吏反秦之后该如何处罚。

  第一场考试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这一场……没有考数术,也没有考天文,而是考为人观念。

  能答完这场考试的人多数也都是拥护始皇帝以及大秦的吧。

  从早晨一直到下午时分,已有人陆陆续续走出考场,娄敬写完了今天的考试,也是感觉后襟被汗水打湿了一大片。

  娄敬对身边的矩道:“你的陈平大哥真的没有来考试。”

  矩回道:“陈平大哥还在边关为章邯将军出谋划策。”

  当初在河西走廊,陈平与娄敬多数时候都是谁也瞧不上谁的。

  正想着,有人快步走来,行礼道:“可是娄敬先生当面?”

  人到中年的娄敬见到来人,迟疑道:“正是,敢问……”

  对方拿出一卷书信,行礼道:“我从三川郡来,我们家的家主张负想请先生将这卷书信交给陈平。”

  矩上前道:“陈平大哥在河西走廊。”

  “我家主人说来,往后陈平与我三川郡张家的婚事就此罢了,从此和离。”

  那家仆又道:“家主是这么说的。”

  虽说娄敬和陈平不对付,但娄敬多少也知道陈平的事,当初那张负不嫌弃陈平一无所有,将女儿嫁给了陈平。

  如今陈平虽说依旧是一无所有,可他已在河西走廊的大军之中,将来就算是不能为吏,也会有功劳的,再不济章邯将军也会给他十余亩田地。

  娄敬觉得这不像是张负会做出的举动。

  接过对方的书信,娄敬打开书信,看着上面的字迹当即就明白了,张负愿意将女儿嫁给陈平,可张负的女儿不这么想。

  接过书信,娄敬道:“书信我收下了,但以后我会代陈平亲自过问张负的。”

  闻言,这个家仆慌乱地离开了。

  矩好奇问道:“没想到陈平大哥竟然遇到这样的人家。”

  娄敬拍了拍他的后背道:“你放心。”

  矩道:“如何放心?”

  “呵呵……”娄敬轻笑一声,道:“这断不是张负所为,这么多年张负还一直让人给陈平钱财,让陈平在章邯大将军麾下好好当个谋士,你觉得张负会放弃支持多年的陈平?”

  矩沉默不语。

  娄敬又道:“你不用担心,陈平是什么样的人,有的是办法讨回来脸面。”

  矩重重点头,“陈平大哥是何等人物,那些西域人被陈平大哥卖了,还要一边帮着数钱,就没见过有人不被陈平算计的,除了章邯将军。”

  直到一声钟响,考试终于结束了。

  就算是没写完的人,也都被赶了出来了。

  韩信早早就出来了,他正站在不远处,吃着一碗热乎的面,看着被赶出来的人们。

  这碗面是一个女子给他的,这个女子也是从淮阴来的,今天他才知道原来她也来到了关中。

  韩信端着碗吃着面,面带笑容地看着那些被狼狈赶出来的人。

  而站在韩信身边的女子也面带笑容。

  转头,韩信看向她道:“你怎么来关中了?”

  她道:“家里的田被淹坏了,好多人都来了关中,父亲想让弟弟来关中读书,就举家搬来了,就住在华阴县。”

  韩信笑着用筷子指了指自己,道:“我住在潼关城。”

  见韩信吃完了,她就从对方的手中夺了碗,快步往华阴县跑去。

  韩信看着这个跑远的女子,站在夕阳下傻笑着,虽不善言辞,也不知道该如何讲话,但明白对方的意思。

  嘴里还嚼着刚送入口中的面条,韩信想了又想,关中真是个好地方,一个很幸福的地方。

  今天的考试结束了,可以休息一天,明天还有一场考试。

  回潼关的学子三三两两走着,都在说着今天的考试。

  这场考试应该是不难的,难的是有没有勇气写下来的答案。

  而且考试完大家都是按了手印写下名字的。

首节 上一节 216/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