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88节

  衡又道:“你好好吃,好好学,下午一起去听课。”

  “好。”

  余下的半天,衡一直带着刘肥熟悉潼关城的环境,直到夜晚时,衡回到了敬业县,先与正在磨豆腐的章敬与章业告了一声好,就急匆匆走去了后方。

  夫子荆的家人都在敬业县,夫子荆也是从敬业县走出去的支教夫子。

  “夫子荆!”

  听到小公子呼唤,荆行礼道:“小公子。”

  衡瞧着对方道:“刘肥是你的弟子?”

  “是的。”

  “你把他分在我的学舍?”

  “正是。”

  “还分在我身后的位置,你故意的?”

  夫子荆行礼道:“这孩子很有天分。”

  衡道:“我今天带他走了一圈潼关城,你欠我一个人情,以后要还。”

  夫子荆道:“在下领命。”

  衡道:“过两年我要去军中,我们一起去?”

  荆道:“我要去北方支教。”

  “什么时候去?”

  “再过两年吧,我带着妻小一起去。”

  衡道:“好,你我该是同路,我们一起去北方。”

  两人约好之后,衡就觉得自在了许多,回到了老夫子面前就将这件事说了一遍。

  叔孙通听着小公子的话,时而摇头,安静听着没有开口打断。

  于小公子而言,一切都是有来有往的,那个叫刘肥的孩子完全陷在了小公子的算计之中,恐怕还不自知。

  而小公子借着刘肥嗅到了一些味道,就想帮助刘肥,从而接近夫子荆。

  这个手段看着不太高明,可对小公子来说,没人能够白吃一口粮食,但凡有拿出去的,就一定要拿回来,甚至是加倍地拿回来。

  别看这位小公子还年少,其算计与城府颇深。

  今年的冬至,两位小公子没有回宫中,而是在敬业县过了冬至。

  皇帝依旧没有回来,听说是在贺兰山的大营与蒙恬一起在北方过冬了。

  冬至这天,扶苏来到了雍城的蕲年宫。

  王夫子本在潼关主持太学府事宜,冬至日都在休沐,这才来面见公子。

  王馀站在蕲年宫外,经过通禀后这才走入大殿内,见到了穿着一身黑衣的公子扶苏。

  ……

  PS:晚点还有一更,大概半小时。

第265章 不知有多少羊

  扶苏喝着茶水道:“也给王夫子倒一碗茶。”

  “谢公子。”

  “坐吧。”

  王馀落在一旁,双手接过内侍递来的一碗茶。

  扶苏喝着茶水道:“他还是不愿意来关中?”

  王馀道:“臣收到了他的回信,不愿回来,又担心再去回信显得太过刻意,就没有再给他去信。”

  还未等公子开口,王馀又道:“他虽是六国旧贵族之后,除却沧海君为反秦而死,他确实没做过害人之事,臣查问三川郡的卷宗,当初他让人送信告知沧海君莫要轻举妄动,但信还未送到,沧海君就先死了。”

  扶苏又道:“乌县令还看着他?”

  “公子放心,韩夫子但凡有异动,乌县令定会急报送入关中。”

  既然他肯支教,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好在韩夫子也没有教出一群要反秦的孩子,而是按照太学府的要求在教着书。

  扶苏也不知道张良看出了几分。

  面对这种人,需要谨慎再谨慎,就像王馀不能一劝再劝,他会察觉出端倪的。

  扶苏也很想就当张良死了,往后只有一个教书的韩夫子,教一辈子的书,这样也挺好。

  一个谎言可以说一辈子,但张良既然接替了韩远的人生,那就要接替一辈子。

  韩夫子这个名字早已写在了蜀中清原县的县志中。

  王馀又道:“公子,臣以为若他想要来关中,不用臣去信,他也会来的。”

  “好。”

  见公子点头了,王馀又递上一卷书,道:“这是太学府今年的学子名册。”

  田安接过了名册,先是递给公子,而后送着王馀离开。

  扶苏没有当即看这卷名册,而是想着张良终究是犯人,因其确实有反秦的行径,从秦法的来看,当初张良在三川郡请韩旧贵族一起反秦,此人就触犯秦法了。

  而之后,就是他张良没有害人,但光着这一条就足以将张良定为裂土之罪。

  虽说只是几句言语,但他是对那些旧贵族说的。

  反之,在外的种种行迹又表明,张良确实在广结豪杰,图谋反秦。

  这些种种行为,都注定了张良不能入秦为吏。

  虽说张良没有入关中,但韩王室确实还有人留着,其人就是韩公子成。

  如今的韩公子住在一片田舍,以耕种为生。

  在多年前,张良几次给韩公子成送去钱财,希望这位韩公子能够过得好一些。

  要张良来关中很简单,只要将韩公子成带来,他一定会来咸阳,并且还会直言他的身份。

  可这么做,除了将张良逼上绝路没有任何好处。

  换言之,如果将来的秦有一天也会灭亡,扶苏也希望有张良这样的人能够继续拥护大秦,为了大秦能够奔走各地。

  扶苏从一旁的卷宗中拿出一张纸,这纸张是来自涿州的一份县志,其上所写的就是一个叫韩远的支教夫子过世了,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之后王馀就让张良接替了这个人的人生。

  起初,王馀不将这个噩耗告知韩远的生母,让张良接替韩远陪着那位老人家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扶苏看着这张县志,思量了片刻,将其放在油灯上烧毁。

  从此,有关韩远的死就再也没有卷宗记录了,有的也是这位韩夫子从涿州回来之后,去了蜀中支教,仅此而已。

  对扶苏而言,这件事太容易了,容易到只要毁去记录,从此韩夫子就能一直活着。

  而对张良而言,这关乎他的人生。

  扶苏道:“往后就让他蜀中安心教书,教一辈子都可以,也不要让人去看着韩公子成了。”

  田安道:“这就去安排。”

  父皇到贺兰山时应该是深秋时节,现在都入冬了,父皇与老师依旧在贺兰山,说不定这个时候正喝着酒,说着往事。

  父皇也再也没有提及有关修建阿房宫的事,阿房宫太大了,大到几乎是人力建不成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蕲年宫内,又恢复了安静,只有公子坐在这里看着近来的政事卷宗。

  自从丞相也随着皇帝西巡之后,诸多国事也都是公子扶苏一人在主持。

  又见到弟弟高送来的书信,他说他们与陈平派出去的那个人犯失去了联络,现在也不知其是死是活,但也不敢惊动藏匿的项梁,只好伺机而动。

  而在王馀送来的名册中,一个叫刘肥的孩子来到了潼关读书,那个叫刘季的泗水亭长依旧在他的中阳里,过着忙碌且有些烦恼的生活。

  扶苏甚至有些羡慕刘季,这个节气他应该与他的好哥哥们一起在饮酒打闹吧,他的泗水亭好兄弟们,应该都会过得很好。

  走出蕲年宫时,扶苏见到了安静的雍城飘着雪,城内的人口不多,家家户户都有炊烟飘起,该是用饭的时辰了。

  两个孩子在敬业县过得很好,这时扶苏倒觉得自己有些饿了。

  忽闻到酒香,扶苏回首看去,见到妻子已温好了酒水,以及准备了火锅。

  铜锅下的炉子正在烧着,扶苏走回殿内。

  夫妻俩坐在一起吃着饭,低声说着话。

  王婆婆站在殿外,对一旁的田安道:“还是两位小公子不在家里好,多安静啊,他们一回来就闹哄哄的,不得安宁。”

  田安道:“孩子离家久了,公子与夫人就会想念,孩子回来了公子与夫人就会烦。”

  王婆婆无奈一笑。

  频阳公过世已有很多年了,他老人家过世时,这天似乎也下着这么大的雪。

  “这两年羊肉越来越廉价了,可这关中的羊肉总是不够吃,北方的羊宰杀之后,等它冻上,也只能送到潼关才能被那些孩子吃完。”

  听着妻子的话,扶苏还在往口中送着羊肉。

  王棠儿饮下一口酒水,长出一口气道:“要是没有北伐的胜利,孩子们也吃不到这么多羊肉,这北方的羊是不是多到吃也吃不完了。”

  扶苏道:“我也不知北方的大军究竟养了多少羊。”

  说着话,田安发现竟然还有公子不知道的国事,这绝对是丞相府的一个重大错漏。

第266章 江东

  楚地,江东。

  这是楚国灭亡的第十九年,如今站在吴中江边的项梁至今还能回想起,项燕战死时的场景,那黑压压的秦军铺天盖地而来时的项燕大将军不曾退后半步。

  而这些年,秦对楚国旧贵族的刁难从未停止,当年的秦流放了项氏的大片族人。

  而此地乃吴中震泽。

  项梁在此地集结了众多豪杰,而且只要占据震泽湖,也就掌握了南方的粮草。

  现在,项梁想起当年皇帝东巡,皇帝应该来这里看看,这南方的江河与田地,其实很富庶。

  项羽与桓楚站在一旁,看着叔父将酒水倒入壶中,正在祭奠当年的楚国亡魂。

  从叔父的眼中,项羽还能够看见仇恨。

  而在今天,项羽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屈甦,他是当年楚国旧贵族中,响应叔父的起义的旧贵族之一。

  “请项梁公救我楚国亲族。”屈甦跪在地上大声道。

  项梁背对着他,目光望着江水没有开口。

  屈甦又道:“秦军把我们的亲人都抓走了,还请项梁公现在就起兵,只要攻下三两座城,秦军必定妥协,只要占据南方就能与秦军谈条件,他们就不敢对我们的亲族下手了。”

  当初秦军为了镇压楚地的乱象,确实有很多楚国贵族被抓走了。

首节 上一节 288/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