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294节

  始皇帝向来不喜精致小巧的东西,要造就要造最大的,这就是始皇帝的气魄与风格。

  大将军在外需要关中给予后勤,父皇在外游玩,不知儿子在当家,是有多么的精打细算。

  扩建长城,将长城修道辽河平原,这说的容易。

  开发辽河平原的田地都不知道从哪里要人力与物力,还要再建设长城,光是想想确实容易,可这国事终究是要丞相府给盖印的。

第271章 不休沐的群臣

  扶苏想到了放在章台宫的那个国玺,又觉得心累,扶着额头闭目愁思着。

  夫妻俩成婚已有十多年,一看夫君的模样,就知道是遇到了不快的事,她上前揉着夫君的太阳穴,询问道:“是为北方的事烦恼?”

  扶苏感受着妻子揉着太阳穴的力道,原本紧蹙的眉毛松了几分,又问道:“衡去哪个军中?”

  王棠儿道:“父亲说要带他去北方找蒙恬大将军。”

  扶苏深吸一口气,道:“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

  闻言,见丈夫又安静了,王棠儿将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上,见侍女要前来询问,便眼神示意让她退回去,多半是来询问今晚吃什么。

  但看丈夫的模样,多半是一堆烦心事,他哪里吃得下饭。

  王棠儿就不让人来打扰。

  大抵,过了半刻时辰。

  扶苏起身来到池子边,抓了两条硕大的鲤鱼,便打算做饭食。

  王棠儿看着丈夫正在手脚麻利地杀着鱼,站在一旁帮着倒上一些清水冲去剥下来的鱼鳞。

  翌日,早晨天刚亮,地上湿漉漉的还有些积雪,显然是昨晚下过一场小雪,扶苏刚睡醒推开殿门,活动了一番四肢,就开始了晨跑。

  田安也早早睡醒,看着鹿群正在池边饮着水,高泉宫内很安静,只有公子跑步时的脚步声。

  接连围着高泉宫跑了六圈,这才停下。

  而在这个时候,田安的早食也准备好了。

  夫妻俩正用着早食,又有内侍来报,“小公子与王太尉已去北方军中了,还是王太尉带着小公子的傅籍文书去的。”

  扶苏吃着面只是点了点头。

  王棠儿也自顾自吃着粥,又道:“他此去是去磨炼的,可不是去玩乐的。”

  “回夫人,去之前就屡屡叮嘱王太尉了。”

  扶苏点头,儿子此去北方最大的隐患其实是他的外公王太尉,要是王太尉带着儿子在北方玩乐,军中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就算是在蒙恬的军中,蒙恬也会给王贲几分薄面的。

  宫门前,群臣等在宫门打开,而后就要开始今天的廷议,陈平也站在其中,听到了身边群臣们的念叨。

  听了片刻之后,陈平先是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程邈。

  程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是木雕。

  众人的念叨不是因北方的事,也不是因公子成为咸阳令之后,或者要修缮咸阳城的事。

  而是,今年冬至本就是休沐时节,但公子扶苏下令,不休沐了。

  不说别的,就说自从公子主持国事以来,群臣那是战战兢兢不敢有半分松懈,不敢有半分怠慢。

  为国事忙碌的一整年,就盼着今年冬至休沐能够休养两天。

  公子一句话,就让众人的休沐取消了。

  这冬至后的寒冬时节,大家还要继续来廷议。

  不过他陈平近来跟着右相之后,生活则好了许多,平日里需要给右相出谋划策,甚至近来还给南方的赵佗送去了公子扶苏的年礼,这也是他陈平的巧思。

  而且右相与廷尉冯劫都十分喜欢他陈平的本领。

  既能施展自己的本领,还能得到赞许,陈平很享受这种生活。

  终于,宫门打开了,众人三三两两走入宫门,一路朝着章台宫而去。

  一路上还能听到他们的埋怨声,群臣也只能在廷议前埋怨几句,在公子扶苏面前,他们可不敢埋怨半句。

  当群臣在章台宫内站定,东方的天际也刚刚出现阳光,阳光有些许照到大殿内时,穿着一黑袍的公子扶苏的就走入了大殿内。

  皇帝依旧不在,那个皇位依旧是空的,只有公子扶苏站在这里面对着群臣。

  今天的廷议又说起了北方的事,群臣讨论着该不该打东胡。

  最后这件事以陈平的一句,东胡占据辽河要道,而有了结果。

  非要有个出兵的理由,那就是东胡挡着秦军去东北的路了。

  陈平的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也不是不能用。

  扶苏见群臣再没有别的意见,等右相都点头之后,才有了决定。

  接下来的廷议,众人继续商议着国事,这期间再一次说起了赋税与田地,还有人口。

  群臣都知道公子最在乎的就是人口,谁不知道公子扶苏每年都会看看各郡的人口,要是有郡县增加了人口,公子会高兴。

  要是各县的人口没有增长,公子就会发文书责问地方县令。

  为此,群臣都替各地地方县令为难,哪怕是出了意外被雷劈死一个,意外过世了,对公子而言这都是一种损失。

  甚至各县都会告知县民,不准独自下河游水,雷雨天不准出门。

  公子扶苏独爱人口,土地与赋税。

  人口是最大的财富,土地是产生赋税的所在,赋税则是养活这个国家的动力。

  三者缺一不可,说来公子也三十多岁了,比之少年时多了几分锐气,倒是依旧健壮。

  但凡有问题,公子追究臣子罪责时,也比少年时更严酷。

  廷议结束之后,陈平见廷尉冯劫也有些埋怨公子的苛责。

  冯去疾道:“治理国家就要苛责,公子若不苛责,地方的郡县就不会敬畏。”

  陈平道:“右相此言有理,只是我实在是才疏学浅,两年前公子问赋税之策,我至今没有想到答复。”

  言罢,陈平见到张苍向自己招手,他便快步去了丞相府。

  冯劫走在回御史府的路上,一路走着他与右相道:“这陈平怎还有那张苍为伍。”

  冯去疾走入了御史府内,又道:“项梁死之后,陈平也能在丞相府说上几句话了。”

  陈平的能力虽好,可他这样的人就是让人无法赏识他。

  正如娄敬当年任职县令时所写的评价,陈平此人善谋又为人狡诈,且此人怕死。

  他陈平怕不怕死不知道,冯去疾与冯劫既想用陈平的本领,又不想与陈平走得太近。

  冯劫收拾了几卷卷宗,就走出了御史府,他今天要给项梁的事结案,并且将项梁已死的消息告知楚王负刍。

  咸阳内有一座宅邸,平日里这座宅邸都是关着门的,偶尔有三两仆从进出。

  今天,一队秦军来到了门外。

  冯劫迈步走入这座宅邸内,看着已头发白了大半的楚王负刍。

  这个可怜的楚王被带入咸阳,已快有二十年了,他也老了,双目也比以前更空洞了。

第272章 吏的任期与流转

  冯劫看着楚王负刍的神色,将卷宗放在他手边的桌案上,又道:“这是归档的卷宗,楚王随时可以看,项梁死了,现在的楚地也该没人再言复楚了。”

  负刍依旧安静地坐着,没有回话,目光空洞看着前方。

  一直照料负刍的仆从道:“近日来,一直都是这样,不说话。”

  冯劫道:“若有好转了,以后就打开门,让他随意走动吧,他要回楚地也由着他回去。”

  仆从回道:“是。”

  随后,冯劫带着宅院内的所有人出了门。

  当外面的大门缓缓关上,只留下了负刍一人独坐在院内。

  安静了好一会儿,负刍缓缓伸出手,拿起了一旁的卷宗,将绑在卷宗上的绳子解开,打开卷宗入眼的是一个个名字,以及一条条罗列出来的罪状。

  被带入关中这么多年,如今就连王翦都死了。

  有时想起会被秦人如何欺辱,负刍总是觉得心中酸楚,当项燕弃他而去,他又何尝不想杀了项燕。

  好在项燕确实战死了,就连项燕的后人,项梁也死了。

  楚国亡了,真的亡了。

  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救楚国了。

  这一天,没有人去打扰楚王负刍,宅院内很安静。

  直到第二天,楚王负刍主动打开了宅邸的门,拄着拐杖走出了屋外。

  原本,应该守在宅邸外的秦军也不在了,负刍走出院外,走在热闹的咸阳街道上,他发现真的没有人拦着他,任由他这么走着。

  这条街的人们都知道,这座宅邸住着一个古怪的老人,并且一直专人照顾。

  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自从他们记事起,这个老人家就住在这里了。

  现在这个老人家出门了,引来四周孩子们的好奇。

  负刍走在热闹的大街上,他走了半天,想要走出咸阳城,想要去楚地,可是他一开口就是楚语,咸阳城的人都听不懂。

  天气越来越冷了,眼看又要下雪了。

  行人的脚步加快了许多,可是负刍迷路了,他不知道怎么走出咸阳城,这咸阳太大了,比他以前住的楚都寿春还要大很多很多倍。

  歇息了片刻,负刍再一次赶路。

  此刻,他又走到了一处街道,但他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天开始下冻雨了,雨水打在身上冷得彻骨。

  负刍找到一处人家的屋檐,将拐杖搁在一旁就坐了下来,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屋檐,主人家似乎不在。

  眼看着天色也要入夜了,负刍依旧躲在这处屋檐下,他目光无助地看着四周,他想要回楚地,但没人愿意帮他了,当初的楚人也没见到有人来看望他。

  不知道为何,负刍心中悲凉,他没有再去看匆匆而过的行人,目光放低看着地面上的水,冻雨带着冰粒不断落在地面上。

  冷风吹来,冻得负刍不住蹙眉,他忽然意识到项梁死了,与他有关的楚国旧贵族几乎都死了,现在已经没人在乎他的死活了。

  秦王政让他这个楚王活着,却也给了他一个最残酷的选择,那就是活生生看着楚国复国的希望被硬生生地捏碎。

  二十年了,负刍从未想过,秦国竟做的这么彻底。

  一个人走到了面前,负刍抬头看着来人,道:“你是秦国的廷尉冯劫。”

  冯劫道:“怎么,想回家了?”

  负刍虽已是满头白发,但对秦人还是有些惧怕的,尤其是秦人的官吏。

首节 上一节 294/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