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第144节

  这笔钱一直赔到了万历十一年,还只赔了一半。

  还有大明圣母婊看不下去,上疏请求万历帝免除追赃。

  好在万历帝也是个“遵循祖制”的人,坚持执行嘉靖帝当初的旨意,一定要他的子孙接着赔,要么赔光,要么死光……

  “这、这?!”

  听到这个名字,严世蕃心中顿时又是一紧。

  这一刻,他继进入詹事府,多次对鄢懋卿刮目相看之后,心中又不自觉的涌出一股敬畏。

  这个小姨夫……怕是比他想象的更加难缠!

  因为赵文华与他父亲严嵩的关系,如今哪怕是朝中知道的人都是凤毛麟角。

  毕竟礼部尚书和通政使关系密切,这是皇上十分忌讳的事情,不能随意暴露出来。

  何况赵文华还有其他的背景……

  然而鄢懋卿,却早已洞察了一切,根本就是有的放矢!

  ……

  乾清宫。

  “鄢懋卿竟将严世蕃拉进了詹事府,还给他安了一个左司直郎?”

  朱厚熜微微蹙眉,沉吟着自言自语起来。

  及时前来密告此事的人,自然又是詹事府的太子冼马吕茂才。

  如今吕茂才已经退了下去,殿内只剩朱厚熜与黄锦二人。

  片刻之后,朱厚熜忽然又看向黄锦,开口问道:

  “对了,严嵩去了大同之后,严家近况如何,是不是不太好?”

  “皇爷果然料事如神,的确是不太好,听闻严家在京城的产业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其他的事情奴婢倒没听说。”

  黄锦躬身答道。

  “倒是朕近日的注意力全被郭勋的事占据,鄢懋卿又搞出了一堆幺蛾子令朕目不暇接,一时竟忽略了此事。”

  朱厚熜微微颔首,

  “既然严家的产业已经几乎损失殆尽,那么严嵩的家眷怕也很不好过。”

  “尤其是那个严世蕃,平日里骄横跋扈,恐怕得罪了不少人,如今见着严嵩失了势,自然有人想趁他病要他命……”

  说到这里。

  朱厚熜忽然又自得的笑了起来,击掌赞叹:

  “鄢懋卿真是善体朕心,能先时而谋,竭股肱之力以纾朕忧,实乃干国之器!”

  “朕果然有先见之明,这个特权,真是给对了人!”

  “所谓能者多劳,这回再给他点什么好呢?”

第175章 我鄢懋卿真成厂公了?

  “皇爷说的是,想不到鄢家和严家居然沾着亲戚。”

  黄锦也在一旁陪着笑附和道,

  “鄢懋卿还是严世蕃的小姨夫,严家的祖坟没准儿也冒了青烟呢。”

  哪知此话一出。

  “?”

  朱厚熜脸上的笑容竟又慢慢收敛起来,面色也逐渐阴沉下来,俨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奴婢说错话了,奴婢该死,奴婢掌嘴!”

  黄锦干的就是察言观色的事情,怎能察觉不到朱厚熜的情绪变化,吓得当即跪倒在地抬手便要掌嘴。

  “你哪里说错话了?起来吧。”

  朱厚熜轻喝一声,沉吟着道,

  “你非但没有说错话,反倒适时提醒了朕。”

  朱厚熜喜欢鄢懋卿,愿意对他委以重任特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于他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便是鄢懋卿的背景极为干净,此前所行之事也不可能与官场中的权贵勾结联合,反倒会受到那些权贵的敌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臣!

  至于鄢懋卿拜了翊国公郭勋为义父的事,在朱厚熜看来也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这些勋贵自土木堡之变以后,已经彻底被文官集团死死压制,身上锁上了无数条镣铐。

  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与偏心,别看这些勋贵地位崇高,实则在朝堂中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何况鄢懋卿还是个没有心的混账东西。

  这回郭勋面临如此危机,这个混账不仅没想着大力营救,竟有大义灭亲的心思。

  甚至自己逼迫其出手不得不拉郭勋一把,这厮竟就敢假传自己的口谕,将郭勋连带着朱希忠、张溶三个国公骗到几近抄家,还想着与自己分了他们的钱……

  这种没有血缘的所谓“义父义子”关系,果然还是靠不住的。

  但如今鄢懋卿和严嵩忽然有了这层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

  情况立刻便有些不一样了,实在有待商榷……

  诚然。

  鄢懋卿这回先时而谋,主动拉了严世蕃一把。

  此举的确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也确保了远在大同的严嵩不受家事影响,可以专心办事。

  但谁又能说,鄢懋卿此举没有私心呢?

  他不想拉郭勋一把,却偏偏又主动拉了严世蕃一把,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最重要的是。

  日后严嵩还是要回来的。

  他此前的想法是只要严嵩办好了大同的事,便给他官复原职。

  但现在,他怕是需要再考虑考虑了。

  否则鄢懋卿本就被他视作一腿,如今年纪轻轻便已被他拔擢为太子詹事。

  严嵩又被他视作一臂,回来之后再恢复了礼部尚书。

  这一腿一臂一旦在这层亲戚关系中的联合起来,很容易就会产生共同进退的想法,那就会随时形成令他半身不遂的被动局面……

  所以,他到时候恐怕不得不在二人之中做个取舍,或是做出必要的限制与约束。

  甚至不惜将其中一人弃之不用,彻底杜绝自己半身不遂的可能。

  这种做法虽有些绝情,有些过河拆桥。

  但在他这个大明天子心中,任何事、任何人都绝不可能凌驾于他维持皇权完整性的决心之上,包括鄢懋卿在内!

  “……”

  望着朱厚熜不断流转的目光,黄锦怎会不明白这位伺候了二十余年的皇爷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他觉得自己今天这个机灵抖得很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皇爷此刻必是对鄢懋卿和严嵩之间的这层亲戚关系,产生了一丝顾虑。

  这话若是传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是在故意给皇上递话,以此来攻讦鄢懋卿呢。

  但天地良心,他真没有这个意思!

  只是从此刻产生的结果来看,他的任何解释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如今皇爷极有可能将会因此怀疑他的动机、甚至是忠心不说。

  这事若是教鄢懋卿知道,那个小心眼儿到有仇当场就报的家伙怕是也不会善罢甘休,还不一定会做些什么……

  然而黄锦怕是永远都不会想到。

  朱厚熜会如何看待他虽犹未可知。

  但鄢懋卿要是得知此事,一定会瞬间再打开一个新的致仕思路。

  甚至激动的当场浅吻他额头,然后不惜重金贿赂于他,恳求他务必再接再厉!

  良久之后。

  朱厚熜并未再提及“再给鄢懋卿点什么”的事,只是淡淡的问道:

  “今日可有都察院递上来的奏疏?”

  黄锦也是立刻回过神来,连忙从一堆奏疏中翻出一道,小心翼翼的双手呈上:

  “皇爷,这是左都御史王廷相呈递上来的奏疏,弹劾都察院内部分御史徇私违宪,请求裁撤并加倍惩治这些官员。”

  “呵呵呵,还是鄢懋卿‘大进谗言’的威胁更加立竿见影。”

  朱厚熜取过来翻看了两眼,冷笑一声道,

  “王廷相几年前上了那道《遵宪纲考察御史疏》之后,虽向朕提出六条考察御史的办法,随后又上疏补足为十五条办法,但这些年过去了,都察院还未曾依宪查办一人。”

  “这个老匹夫也不过是个只打雷不下雨的明哲保身之人罢了。”

  “这回他遇上了鄢懋卿这个比奸臣更奸的混账东西,总算不敢再做糊裱匠了?”

  “皇爷说的是……”

  这件事黄锦也是知道的。

  王廷相制定的那十五条都察院宪章,可谓字字珠玑,若能严格执行下去,必可令都察院改头换面。

  皇上当时还以为王廷相能办成大事,当即下诏批准予以支持。

  结果这也只是王廷相画给皇上的一张大饼罢了,宪章是白纸黑字的定下了,几年过去都察院一个人都没办过。

  为此皇上还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诘问:

  【御史巡方职甚重,卿总宪有年,自定六条后,不考黜一人,今宜痛修省。】

  王廷相收到敕令之后,虽惶恐谢罪,但也依旧没敢动都察院一人,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不止是这件事,王廷相还领有与翊国公郭勋一同督办京师团营之事,郭勋那时抗旨不遵,王廷相也同样犹豫不决,对于军务废弛之弊没有任何整顿……

  所以即使是黄锦不敢说出口,心里也不得不承认。

  鄢懋卿那些个堪称巨奸的卑劣手段,的确是比皇上的敕令更加有用。

  下面这些官员无论忠奸,个个都长了一副贱骨头,敬酒不吃偏要吃罚酒。

  无非也就是仗着皇上必须顾全大局,不能背负暴君骂名罢了,否则这些人一个个都不得好死……

  “嘶啦!”

  朱厚熜直接撕了内阁附在奏疏上,建议他“宜敕三司会勘,毋使总宪专决,恐开壅蔽之渐,始祸台纲”的票拟,然后将那道奏疏递给黄锦:

首节 上一节 144/2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