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06节

  若有滞留不前者,当场射杀。

  一时间,箭死者,溺死者,遍布河岸,触目惊心。

  但效果立竿见影。

  两个时辰后。

  汉水两岸,连带连接二城的数座浮桥上,再无半个活人。

  恰如被大火烧掠后的原野,寸草不生。

  于是二城之间,畅行无阻。

  这意味着。

  樊城的敌军,随时能渡河。

  好在天色已黑,徐晃大概尚未探清襄阳的虚实,未有大规模兵马调动。

  但攻心的手段自然不会少。

  很快就有敌骑渡河射信入城。

  信中大意是徐晃与关羽是故交,私下称兄道弟,足够熟悉。

  若关羽来了襄阳,必不会龟缩城中不动。

  麋威当然不会被他唬住,让人模仿关羽的笔迹和口吻回了一封信。

  说正因称兄道弟,更要先礼后兵。

  若徐晃还念旧日交情,今夜请独自入城一见。

  徐晃很快回信,说正合我意,但请贤弟单刀独马出迎,以示赤诚。

  麋威又立即回信敷衍。

  最后双方约定夜半时分,在汉水某座浮桥上单刀俱会。

  而到了当夜月上中天之际。

  麋威当然没有单刀出城。

  徐晃果然也未独马来会。

  只有那座被双方同时鸽掉的浮桥,在水流持续冲击之下,不时闷声抗议。

  ……

  “敌将谨慎,只怕这次要多费些力气了。”

  樊城军帐中,徐晃捧着字迹可疑的故人手书,一时有所感叹。

  其身侧一裨将闻言,忙道:

  “按曹车骑军令,我部只负责焚此樊城。”

  “彼襄阳自是吕常的职责所在。其人此番做事顾头不顾尾,将军何必替他担责呢?”

  砰!

  徐晃猛然而起,一脚踹翻裨将。

  厉声道:

  “襄樊本一体,我等为王事而来,分什么此城彼城?”

  “你且下去自领军棍。”

  “再有推诿之言,定斩不饶!”

  那裨将惶然而退。

  但其前脚刚走,后脚就有斥候入帐送递军报。

  隐隐间,可见车骑将军曹仁的压印。

  徐晃不敢轻慢,立即拆封看信。

  只是一眼,便当场哈哈大笑起来。

  对左右道:“曹车骑得知贼寇袭城,已经停军振旅,不日即可回师樊城!”

  然而左右有人忧心道:

  “前度仓促北撤,士民怨言四起,以至于大军行动迟缓。”

  “听闻路上时不时就有逃人,全靠军士挽弓拔刀吓阻,才能稍作维持。”

  “如今突然折返,会不会引致三军溃散啊?”

  徐晃昂然道:“断无此忧!”

  “二三子有所不知,曹车骑已命满伯宁(满宠)自新野折返,接替他收拢大众。”

  “待满伯宁一到,曹车骑即统率其部精锐步骑南下樊城。”

  “待两军合兵,那便是五千骑,两万步。”

  “有如此兵力,襄樊以南,何处不可横行?”

  “难道二三子的胆魄竟不如当年追随武王南下荆州之时吗?”

  帐下诸将闻得先魏王的谥号,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一时释然。

  徐晃见状,紧握军报的手稍稍放松。

  又对众人道:

  “我意,不能在此地干等援军南下。”

  “须知关云长此刻必也是马不停蹄奔赴襄阳。”

  “既如此,何妨趁着襄阳贼寇立足未稳,穿插其后,以阻隔后军与城中汇合?”

  诸将闻得此言,见徐晃胜券在握,不再疑虑,纷纷主动请战。

  ……

  关羽将旗在襄阳城头飘扬了一夜。

  到了平旦时分,襄阳城内的混乱终于消停大半。

  但麋威很清楚。

  这恐怕跟旗帜,跟他精心挑选的演员关系不大。

  归根结底。

  人人都知道曹仁这次是真的要走。

  毕竟先前那么大规模的征发又不是在搞演习。

  数万甚至十数万人马已经走在半途上。

  不是说调头就能马上调头的。

  唯一观望之处,不过是城里的家是否会被焚毁。

  至于趁乱混入城中鸠占鹊巢的乡野之民,就更不会主动惹事了。

  无论如何,麋威总算能将大部分兵力调回城墙上。

  而经过一夜盘点,襄阳余下的底子也基本清晰。

第92章 固守待援,杨仪献计

  襄阳在籍的编户民还剩二三千户。

  倒是各种原因滞留在城中的外籍或无籍之人,似乎比这个多一些。

  虽然人口已经大量流失。

  但不至于到汉中、淮南那种十室九空的绝望程度。

  算是保住一口元气。

  粮秣财帛什么的早已搬空。

  但只要能守住城,依托汉水通道输血,后续肯定能接应上。

  惊喜之处是那些大型的守城军械。

  比如发石车,大弩,滚木之类。

  因为过于笨重无法搬走,原本是要作焚毁处理的。

  幸而曹军还没来得及烧,麋威就带人来了,所以基本无损。

  不过还是那句话。

  再好的器械,也得有人使用才能发挥功效。

  很快,朝食过后片刻,对岸樊城忽而四门大开。

  大量曹军次第而出,鼓声如雷。

  倾巢不倾巢,麋威说不准。

  但那阵仗着实吓人。

  当面是四五千步军列阵涌向河岸,渡桥南下。

  步军之后,是数量惊人的骑兵。

  却并未上前与步兵争夺渡桥。

  而是如大雁展翅一分为二,朝东西两个方向驱驰。

  一时间,隆隆的马蹄声甚至压过了军鼓声,听得人心口发闷。

  麋威穿越至今,还是首次亲眼见识这种规模的骑兵集群。

  这种直观的视角感受,比任何兵法理论都要令人印象深刻,继而两股战战。

  “往西而去的那部骑兵,应该是到上游寻找浅滩渡河。”

  杨仪的声音从旁响起。

  麋威稍稍定了定神,颔首应道:

  “徐晃斥候日前便已探知关荡寇兵临宜城,肯定要有所防备的。”

  又扭头看东边,数量略少的那一部敌骑。

  那里的骑士正兜着一大群辅兵民夫之流绕行襄阳东北方,汉水由东转南的那个大拐角。

  其目的,无须杨仪提醒麋威也能猜到。

  应该是去下游寻找合适的滩涂立寨。

  然后筑坝也好,布置阻拦索也罢。

首节 上一节 106/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