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35节

  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便道:“臣以为宋郡丞所言有理。”

  刘备:“那便是李德昂不对了?”

  麋威:“李别驾所言亦然有理。”

  “哈!”

  一直侍立在旁的廖立,闻言顿时失笑,对众人道:

  “麋奉车子类父,处处与人为善,两不得罪啊!”

  麋威瞥了廖立一眼,总感觉对方话里话外有点泛酸。

  却也懒得搭理。

  继续对刘备道:

  “臣以为李别驾,李兴业,看似主张不同,其实不过是同一枚硬币……同一枚直百钱的两面而已。”

  说着,从袖口掏出一枚铜币。

  上有“直百五铢”四个阳文。

  意思是这枚五铢钱面值一百。

  当初刘备定蜀之时,因为赏赐太多,后续军用不足。

  刘巴就建议他发直百钱来应急,以大钱换取百姓手中的小钱,充实府库。

  如今已经成为蜀中广泛流通的信用货币。

  刘备闻言,果然看了一眼木然肃立的刘巴,饶有兴味道:

  “卿此言倒是新鲜,何为一钱两面?”

  麋威道:

  “不管是李兴业所言速诛首恶,震慑余类,还是李别驾所言缓缓图之。”

  “二者都承认同一个事实:南中之患,绝非单纯依靠武力可以解除。”

  “究其原因,乃是如前所言,夷帅恃其险远,百姓未得教化。”

  “这倒是让臣想到早前行经东三郡的见闻。”

  “彼处也是道路闭塞,山民不知今夕何年,难以归附。”

  话音一落,廖立当即嗤声:

  “三郡地狭,如何与南中相提并论?”

  麋威从容应声:

  “廖公所言甚是!”

  “所以三郡只需疏通东西一道,再诱之以利,山民自可归附。”

  “而南中却不止一道。”

  “然则大小多寡,只是数量上的差异,道理却是通的。”

  廖立嗤声未改:

  “难不成你打算同时疏通各条道路?”

  “当然不是!”

  说着,麋威指着刘备案前那卷据说是法正遗留的竹简,道。

  “所以才说要分个‘轻重缓急’嘛!”

  廖立愣了数息才反应过来:

  “你意思是修一条直通越嶲郡的道路?”

  麋威轻笑道:

  “本就有道,何须新修!”

第118章 铸一钱而得两面

  旋即,麋威将那夜张嶷的谋划一一道出。

  又走到地图前将那条旄牛故道大致比划了一遍。

  才接着道:

  “若张伯歧能招抚旄牛夷归附,则高定失去外援,有利于李兴业发兵讨灭。”

  “反过来,若旄牛夷部看见高定被李兴业所败,自忖势单力孤,更易归附。”

  “此二者,一为斩其根须,一为剪其枝叶,相辅相成,并不冲突。”

  “这便是‘一钱两面’!”

  微微一顿,麋威又对李恢道:

  “一旦诛灭了高定,重开故道通商,不但能多一条获取战马的渠道,还能以商贾之利吸引山民归附。”

  “好比说旄牛夷,其部就坐落于商路之上,后续商贩南来北往,必能坐地食利。”

  “南中其余夷类看见旄牛夷坐拥金山银山,即便不效仿,想必也不会多么排斥。”

  “那时朝廷再以开拓和保护商路为名,派遣驻军,彼类说不定半推半就地认了。”

  “而此事不说十全必克,但凡十部有四五部同意通商,那南中之患便可消解一半,却也不必劳师动众……这不正是李别驾所推崇的缓图之策?”

  “这也是‘一钱两面’!”

  麋威又转回刘备,扬了扬手中的直百钱:

  “待夷类都尝到了商路的甜头,那为了方便商贩往来运货,只怕还会求着朝廷增发更多‘直百钱’。”

  “真有那一日,夷类不是归附胜似归附,不是北面称臣胜似北面称臣……这何尝不是铸一钱而两面皆得?”

  言及此处,别说廖立已经彻底错愕无声。

  就连李恢、宋远、马谡、吴懿等人,都看着麋威目瞪口呆。

  仿佛今天才第一次认识这个年纪轻轻的比两千石。

  就连一直跟木头人似的刘巴,竟也忍不住微微侧目。

  倒是刘备从容如故,道:

  “这些都是卿自己想出来的?”

  麋威心道我就是个缝合怪,只不过全都缝了而已。

  便趁机举荐张嶷:

  “与其说是臣想出来的,不如说是受到张伯歧的启发,其人才是真英杰,望大王察之!”

  刘备立即转向李恢:

  “州部有此英杰,为何不见卿等举荐于孤?”

  李恢正在失神,闻言告罪道:

  “臣过去只知张伯歧有壮勇,却不知其人竟有内秀,想来是臣失职!”

  刘备呵呵一声,并未怪罪,道: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麾下既有英才,当善加重用,替孤看好南中。”

  李恢忙称唯。

  这时宋远见刘备似乎有意提拔李恢,急忙道:

  “麋奉车此论虽然大体对路,但有一处致命缺陷!”

  “诸君或有不知,汉嘉太守黄元暴而无恩,难以服众,根本不能招抚旄牛夷!”

  “而张伯歧一个巴西南充人,又只是小小从事,虽有壮勇,如何能让旄牛夷归心?总不能让他代替黄元守郡吧?”

  此言一出,尚书令刘巴忽然开口,却是对着麋威:

  “黄元从都尉转任太守未满一年,虽无功,却也无过。”

  “大王若强夺其职,只怕将来难以服众,有损礼士之名。”

  这……刘巴这是在提醒我,要找个合适的理由踢走无能的黄元?

  一时也说不清这位冷面尚书令是善意提醒,还是秉公直说。

  但这不妨碍麋威稍加思量,有了新思路。

  便应声道:

  “令君也认为这位黄府君不堪为一郡太守,对否?”

  刘巴抿嘴不答。

  但此时不答,便等同默认。

  于是转向宋远道:

  “郡丞言下之意,其人力不及旄牛部,对否?”

  宋远不屑道:

  “岂止旄牛,怕是连旄牛以北的严道也不能及!”

  “前年高定跨郡北上寇掠,正是借道旄牛到达严道。”

  “黄元彼时为都尉而不能御贼,全靠李兴业越郡救援,方得解围!”

  啪!

  麋威猛一抚掌,道:

  “那不正好!”

  “汉嘉郡本为蜀郡属国,专治夷事。”

  “既然黄元不能制夷,何不将那两县从汉嘉郡分出,重立属国,以能治此地的李兴业兼领属国都尉,或者直接并入犍为郡?”

  “如此不就能人尽其才,又不耽误郡事,更不损大王礼士的名声了?”

  又指着宋远道:

  “若是李兴业实在忙不过来,我看宋郡丞也颇有计略,何妨提拔为都尉?”

  闻得此言,宋远面色数变。

  好一会才对刘备道:

  “臣没什么能耐,但兴业将军确实非百里之才,足以兼守两郡,麋奉车此言得之!”

  竟是当场反水!

首节 上一节 135/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