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78节

  远在两千多里外的扬州建业,也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信简。

  诸葛瑾看到信上封泥,不敢怠慢,立即入见孙权。

  孙权见他面有凝重之色,皱眉道:

  “可是曹氏又来催要质子入朝?”

  诸葛瑾一边递上信简,一边道:

  “是关云长发信来询问来年共同北伐之事。”

  闻得此言,孙权眉头稍展,却冷笑起来:

  “关云长自得襄樊之后,不思北进,反而对孤严防死守,孤还以为他已经忘了孔明的对策了呢!”

  诸葛瑾闻言,立即垂手不语。

  孙权虽知他在避嫌,但不免感觉无趣。

  干脆直白道:“孔明可有来信?”

  诸葛瑾姿态越发恭谨:

  “昨日收到来信,稍后转呈大王(大魏吴王)。”

  孙权摆手道:“不必,简略复述大意便是。”

  诸葛瑾应诺一声,道:

  “孔明信中言刘玄德在益州励精图治两载,今已得甲士十万。”

  “又不日将平取河西,来年必能再添胡骑两万。”

  “彼时,荆益二州大军并发,窥伺秦川,则曹丕东西不能兼顾。”

  “中原有变,但请大王奋发图强,莫要错过天予之机!”

  孙权闻言点头道:

  “卿弟之言倒是实诚,比关云长好相与多了。”

  又感慨道:

  “若刘玄德果真平取河西,则其人基宇,竟跨三州之地,东西南北皆有三四千里,可谓上国矣。”

  “遥想当年,其人被曹操所败,如道旁丧家之犬,只能靠孤接济方可得活。”

  “不曾想十多年后,竟已成上国之主。”

  “苍天待其何其厚也?”

  言道此处,又指着关羽的信道:

  “若咱们君臣再不发奋,只怕有朝一日,关羽就要亲自来建业抓我儿入蜀为质了!”

  诸葛瑾闻得此言,仓惶跪下,口称万死。

第155章 大势与小局

  君臣稍稍互勉一番。

  孙权问道:

  “若北伐,子瑜认为当以谁为大督?”

  诸葛瑾早有腹稿:

  “吕子明生前最推崇陆伯言(陆逊),其次朱义封(朱然)。大王可以正副分任之。”

  “朱义封确实是员虎将,也深得孤的信赖。”孙权微微颔首。

  “但陆伯言嘛,两次败于一小儿之手……志气尚存?还堪用吗?”

  诸葛瑾闻言,难得露出激动的神色:

  “大王,为将者败于麋师善之手,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陆伯言更未因此丧失志气!”

  旋即细数麋威这些年的功绩。

  除了理所当然隐去争荆州这一段外,江夏修坞,北争襄樊,智退徐晃,上庸开道,台阁辩策,南中救急……包括最近在陇右等等表现,都悉数道出。

  显然诸葛兄弟之间平时没少互通书信。

  只不过两人都为臣忠贞,且深得各自君主信重罢了。

  诸葛瑾数到最后,总结道:

  “早在去年巴丘山下,臣便对二子断言,西邻之事,将来要看麋威。”

  “如今不过两年,其人已显露国士干器,连臣弟都欲请他教导嗣子……大王!”

  “陆伯言能在枭主国士手中保全大军,虽败犹荣,足以证明是可以托付大事的!”

  孙权闻言久久无声。

  最后叹声道:“如此国士,为何偏偏落入刘玄德手中!”

  “也罢。就依子瑜所言,以朱义封为大督,陆伯言为其副贰吧。”

  这跟诸葛瑾预想的正副之任,刚好相反。

  但好歹是将陆逊捎带上了,便不复多言。

  ……

  孟达又失算了!

  一行人北转汧水,连夜奔袭,过隃麋而不入。

  哪知还是慢了一步。

  抵达汧县治所时,城门已经关闭。

  就连郊野的士民也都没了踪影。

  分明已经得到报信,严防死守。

  麋威并未因此责怪孟达。

  一来,胜败兵家事不期,从来就不存在百分百成功的计策。

  二来,关中算得上曹魏的核心统治区之一,不管军事组织度还是动员能力,都非陇右可比。

  麋威不走寻常路,不正有这个原因?

  况且,汧县也只是闭门死守而已,没有出兵阻拦的意思。

  显然刚刚得到下游报信,来不及备战。

  孟达的预判,大略上还是准确的。

  于是麋威当机立断,趁汧县守军暂时不能出击,沿途收割未彻底成熟的宿麦和苜蓿。

  然后果断率部西去,重新钻进了苍茫的陇山。

  如此潜行数日,终于来到街亭附近的山沟之中。

  此地在后世据说是略阳县的旧县治所在,又称街泉亭。

  但麋威转了好几座山沟,却没找到任何废弃的城垒。

  也不知是不是后世误传,或者时代不对。

  不过也无所谓了。

  正如先前预计的那样。

  这里过于贫瘠。

  以至于魏军都没懒得在这里设置大量岗哨、关隘。

  只有零星堡垒散落于山塬之间,却都被麋威轻松绕开。

  不过,也因为过于贫瘠,人烟稀少,人吃马嚼成了头号难题。

  其次则是难以获取南边和西边的消息。

  麋威一时也想不到好办法,便召集众将议计。

  王平提议按照去年冬天的做法,南下渭滨打“游击”。

  在获得食物的同时,可以截留魏军驿马驿船。

  而马忠则认为直接杀到渭水边上太冒险。

  不如先以附近魏军据点为目标,先站稳脚跟再说。

  至于具体的目标。

  略阳川和清水都是能往南注入渭水的支流。

  位于二水之上的略阳县和清水县,都是不错的目标。

  其中清水距离冀县更近,而略阳更远。

  孟达不熟悉此间地理,没有提议。

  倒是马岱给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略阳县本名略阳道,乃是陇右诸多氐道之一,氐人多聚居于此地。”

  “可让我部羌骑乔装贩马的胡商,用受伤的战马、老马去换粮食,应能换来不少。”

  “此外,先前从那姜维手中缴获的三十多领完好的马铠,都是上好的皮革。”

  “一直带着也是累赘,不如换些盐铁来补充。”

  麋威想想,感觉马岱这个提议更好。

  一路奔命至此,部下皆疲惫不堪,不少负伤。

  能不作战就不作战。

  于是将此事交给马岱去办。

  不过提醒他暂时别卖马铠。

  因为皮革虽然是好皮革,但也因为太好,一看就是官制品。

  很难瞒得过有心人的眼睛。

  就怕因此泄露了行踪。

  等将来撤离之前,再拿去交换不迟。

  其后麋威另寻一处险要且有水源的地方,扎营修整不提。

  数日后,马岱一行返回。

  不但带来了足够全军消耗半月的粮秣。

首节 上一节 178/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