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思索片刻后,欲言又止。
麋威:“足下既然来投,何不坦诚相告?”
李鸿揖手道:
“非是在下不坦诚,实在是人微言轻,偏偏又有一计颇为冒险,不知该不该献于将军!”
“我军中从无因献策不当而获罪的说法,”麋威说着,指了指身边的姜维。
“这位姜中郎先前弄险折损兵马,但到底是探清了敌情,功过相抵,所以我非但不罚,还给予他继续立功的机会。”
“如今足下只是建言,行或不行,我自决之,尽管说来便是。”
李鸿看了看那位体格精壮,姿容不凡的姜中郎,又想到入营路上所见的军容。
忽而明悟。
眼前此人,恐怕就是自己今后前途所系。
当即沉声道:
“愚以为将军此时不应在这城下浪费时间和兵力!”
“我观那夏侯儒非勇将,只需少量疑兵策应孙狼,足以守城。”
“将军宜亲率大军北上奔袭叶县,甚至昆阳!”
麋威目光蓦地一凝,却未置可否。
李鸿见状,又道:
“将军可是疑虑先前伏击我等的魏军仍停留在叶县?”
麋威反问:“你知道那部魏军的来历?”
李鸿闻得此言,便知此计多半要得用,顿时自信起来:
“曹魏集重兵于淮南,贾逵远途奔袭,豫州早已空虚。”
“这部魏军必为颍川本地临时征募的屯田客,虽然军纪高于义军,却不如将军部曲精锐敢战。”
麋威恍然,问道:
“所以只相当于一群郡卒县卒?”
李鸿想了想,摇头道:
“不尽然。”
“魏制,民屯理应免除兵役徭役,专事稼穑。”
“然曹魏连年征战,四方用兵,加上各路大将、贵胄喜欢侵占民屯为军屯,奴役屯户,免役这一条已经难以严格遵守。”
“如今骤然以保田的名义征发,虽救一时之急,但农人心思多在家中妻儿老小,在田中庄稼,岂能久战?”
麋威:“所以战力虽可比郡卒,也有守土之心。然而不耐久战,是这个意思吗?”
李鸿重重颔首,又道:
“这部魏军虽然击溃了义军,却未能尽数歼灭,其后必要忧惧义军下山劫掠后方田地。”
“故此,我料此时魏军已经撤出叶县,甚至北渡滍水,连昆阳也空虚了!”
说到这里,李鸿语气激动:
“将军!叶县为方城塞上重镇,取之,足以阻遏中原魏军入南阳,彻底孤立夏侯尚!”
“若能进一步取下昆阳周边城池,将防线北推到滍水一线,则取宛城如探囊取物,南阳必尽数归入汉地矣!”
麋威缓缓颔首,面不改色。
但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诚然,李鸿此计确实是弄险,一有不慎,自己此番北上突袭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
可一旦成功……那就能提前将南阳之战拖入垃圾时间了!
因为自古以来,方城通道都是荆楚进出中原的主要道路。
先秦太远就不提了。
距今正正两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一战成名的昆阳之战,实际上就是围绕方城通道的争夺而展开的。
那时刘秀胞兄刘縯等人围攻宛城未果,恰逢新莽大军南下救援,号称百万。
刘秀等人北上昆阳一线御敌,大破新军,为绿林军最终攻取南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从战略上来讲,速取叶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
关键在于李鸿提及的民屯。
实际上,虽然刘曹孙三家都有屯田的措施。
但只有曹魏这边,才有理论上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民屯。
特别是洛阳到颍汝这一片后世俗称黄泛区的地方,堪称当代大型农业生产基地。
而刘备这边只有汉中,包括眼下荆州襄樊那一片才有大规模屯田,却属于半兵半农的军屯。
战时出征,闲时耕作。
这是在人口稀缺的现状下,为了兼顾边防而不得不采取的过渡措施。
那么回到眼下,虽然曹魏民屯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制度已经有所滑坡。
但到底还未到彻底崩坏的时候。
所以屯田客,本身军事素质还是不能跟正规军相比的。
可以临时征发,却不足以长期作战。
加上麋威是突然北上到方城附近,此时消息顶多在南阳内有传播。
颍汝因为群山阻隔,有一定延迟。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时间窗口期。
想了想,麋威忽而抬头对李鸿道:
“足下见识,绝非寻常斗食浊吏可比。却不知真正来头是什么?”
李鸿闻得此言,神色一速,朝北拱手道:
“不敢隐瞒将军,下吏私下实为大汉太尉所辟的兵曹掾!”
第202章 田租户调
原来是徐庶的人!
去年徐庶入蜀,离开时刘备私授太尉印绶。
此事外人不知,麋威作为经办人怎会不知。
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李鸿区区斗食吏,会对颍川的军情人情了如指掌。
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位颍川籍的右中郎将,徐庶。
其人在曹魏为官十五载,人脉根深。
不熟悉才怪了!
这么一想,孙狼一路上部众越滚越大,屡败屡起,说不定有徐庶在背后推波助澜……
而李鸿则是他派遣南下协助孙狼的“下线”。
这波真成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麋威满腹好奇。
但为了保护好徐·深海·庶同志的隐蔽性。
拜授太尉之事只有刘备、诸葛亮、马良、麋威等少数人知晓。
连关羽这边都未曾知会的。
所以麋威只能先按捺下好奇心,转而跟部下们紧急商议军计。
一轮推演庙算后,众人一致同意了李鸿的计划,北上急袭叶县!
没办法,这个地方实在太有战略意义了。
既然要抢时间,后方人马肯定来不及调集。
麋威留下一千步卒守寨。
又给李鸿一个明面上的参军差遣,让他继续联络城中的孙狼,盯紧外头的夏侯儒。
然后翌日一早朝食后,便领着余下步卒和八百骑,绕过堵阳县城,直奔叶县而去。
一路上,果如李鸿所言,守备已经松懈。
仅有的一些亭驿,都被前方开路的王平四百骑轻松端掉。
这日午后,麋威就已经抵达了叶县西南方的一段古楚“长城”下。
目之所及,是一段段依山而建的墙垒。
虽然受限于时代技术水平,跟后世明长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但依然是合格的防御工事。
唯一问题是。
因秦汉大一统以后,南阳地处内郡,早就没有边防需求。
所以这些墙垒缺乏足够维护,多有缺损。
麋威一眼就断定,单靠这些工事,并不足以扼守缺口颇大的方城通道。
还需要同时据有附近的城池、河流,才能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难怪当年绿林军要北出滍水边上去守昆阳等城池!”
“这‘方城塞’,其实是群山、群川和群城共同组成的‘要塞’!”
稍稍驻足怀古一番,王平传来捷报。
已经顺利袭取叶县治城。
因为来得突然,守军甚至没来得及关闭城门就已经被汉骑驰马入城。
县长、县主薄,包括一位未来得及撤走的典农都尉,纷纷请降。
麋威大喜,立即北上。
刚刚抵达城郊时,王平又派人来报,说那位典农都尉请求汉军帮忙掩埋早前战死的义军尸体。
时值盛夏,大量尸体抛洒荒野,若不及时掩埋,可能会酿成下一场大疫。
麋威作为后世人,对此自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