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46节

  “此方寸之韬略,恐不为未来的太尉公所知,故未得宴请!”

  司马懿莞尔,轻拍徐庶手背,道:

  “那我便自作主张,替未来的太尉公引荐元直,如何?”

  徐庶笑道:“固所愿也!有劳!”

  ……

  姜维登上昆阳城的望楼时,王平正在全神贯注地练字。

  他瞥了一眼对方所用的“字帖”。

  竟是先前射入城中的劝降信之一。

  因为用的是便宜量大的麋氏纸,如今城中随处可见。

  他不由想起自己少时在竹简上练字、读书的痛苦经历。

  简牍笨重。

  制造的时候要烤青,保存要不时晾晒。

  都很麻烦。

  就这,还得是有一定家资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姜维忽然想,先前麋威故意射信入城,不会是乘机向敌国推广“麋氏纸”吧?

  毕竟这次能劝降昆阳,真正起作用的是最后释放回去的那批老弱。

  这时王平终于听到姜维的脚步声,搁笔抬头。

  姜维打趣道:

  “子均好雅量,大敌当前,运笔如常,真乃大将之风。”

  王平赧然一笑,道:

  “哪里哪里。不过是麋昭汉总提醒我为将者可以不做文章,但不可不读书。”

  “他常说大将军年过六旬,每日行军之余仍手不释卷,以此勉励我等。”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不读书,猪狗不如……好像是这样说的吧?”

  姜维闻言嘴角一抽。

  却懒得纠正了。

  虽然粗俗,到底不失其要旨。

  从这个角度来说,“麋氏纸”和纸书的推广,至少在汉军内部,还是卓有成效的。

  稍稍发散了一下思绪,姜维想起还有要事,肃容道:

  “有细作在郏县发现魏军大规模调度的动作。”

  “或有五千到一万步骑的规模”

  闻得军情,王平也是脸色一肃。

  缓缓踱步至栏杆前,蹙眉道:

  “广成关?”

  姜维颔首:“唯有夏侯霸所部,才有这个规模的兵马。”

  王平点点头,但很快又摇头。

  “这不合理。”

  “他不该动。”

  姜维:“但他确实动了。”

  王平:“……有诈?”

  姜维:“事出反常,必有诈“

  “但问题在于,我实在看不出魏军此番调动的正奇所在。否则必要向麋昭汉自请绕袭广成关,断其后路!”

  王平想想这还真是姜维能喜欢干的事。

  便道:“既然看不懂,便先谨慎防守,静观其变。麋昭汉早有言语,此战关键在宛城。”

  姜维想了想,没有异议。

  ……

  马蹄踏过秋日的河水,扬起一片浑浊的水花。

  夏侯霸勒马于河滩上,目光如炬。

  城头上,一面“汉”字大旗迎风招展,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

  四年前定军山一役,父亲被蜀贼黄忠斩杀的情景,至今仍如昨日般清晰。

  自那以后,他无一日不为此切齿。

  只恨自己太年轻,而黄忠太年老。

  未等到自己年壮,对方已经老去。

  但君子报仇,岂能怕晚?

  四年间,他不停打熬体魄,精练骑射,熟悉军法。

  终于在今日,等来了机会。

  “大人泉下有知,请佑儿大破贼众,以报血仇!”

  低声嘶吼着,手中长槊不自觉地攥紧。

  “将军,斥候已探明昆阳守将为王平,守军两千,定陵守将马忠,一千兵。”

  “敌将麋威自领大军扼守方城,以叶县为中军所在。”

  “是否先安营扎寨,探查敌情?”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

  夏侯霸猛地转头,眼中怒火几乎喷薄而出:

  “此城中不过两千乌合之众,那王平更只是个巴郡賨人养大的野种,何足道哉?”

  “况且我军兵精粮足,还有什么好查探的?”

  “你等也不想想,若要稳稳妥妥的攻城,朝廷何必让我自广成关南下?”

  “传我军令,即刻督造攻城器械,旬日内必须拿下昆阳城!”

  ……

  “夏侯霸竟真是来攻城的。”

  望楼上,王平望着来自魏军营地的滚滚烟尘,面色平静。

  身旁的姜维凝目观望了一阵,吐气道:

  “为报父仇,倒是情有可原。”

  “我只是想不明白洛阳为何要纵容他挟私……此为将之大忌也。”

  王平同样想不明白。

  但不同于读书多的姜维。

  对于看不明白的事,他会用最朴素的方式去理解:

  “纵容不纵容,终究要在战阵上见真章。”

  “若我等守不住城,他便是虎父无犬子,奇袭有功。”

  “也是。”姜维点点头。

  “既如此,那便按计划,我领骑兵在城外扎营,与你互为犄角。”

第216章 长平故智

  叶县。

  诸葛乔来到县寺。

  只见麋威正在给一群曲、屯的军吏传递命令。

  诸葛乔不敢打扰,默默等候,顺便旁听。

  本以为是严肃的军略。

  但听来听去,居然只是让各曲各屯注意驻地清洁,督促士兵不要随地出恭,而且一定要把水煮沸放凉再喝等等。

  都是些琐碎的小事。

  好在麋威并未啰嗦,很快交代完毕。

  “鲁城那边都交接好了?”

  诸葛乔:

  “按照两家约定,江北尽数划归我国,今后以大江为分界线,互不侵犯。”

  麋威闻言轻轻嗤声:

  “哪有什么互不侵犯,不过是权宜之计。”

  “也罢。”

  “有了鲁山城,扼住了出江口,我国便算全据了整片江汉沃土。”

  诸葛乔:“正是此理。朝廷已经正式任命将军陈式为夏口督,治于此城。”

  “陈将军在大江上治水军三年,熟悉水情,是个好人选。”麋威点点头。

  “加上孙氏在淮南之战大伤元气。至少三年以内,我军都可以专心北伐,不必分心防备东邻。”

  “谁能想到啊,年初我奉命出使江东的时候,孙氏还妄想与陛下东西称帝。”

  “如今不过半年时光,孙仲谋非但不敢再提此事,甚至还要主动割城以求援护。”

  “这人的命运啊……啧啧!”

  稍稍点评一下南边局势,麋威又对诸葛乔道:

  “这次召你北上,是有一件紧要事交予你去办。”

  诸葛乔微微垂首。

  麋威将一大叠写满字的麋氏纸递给对方,道:

  “这些都是我对于授田、屯田的想法,有些凌乱,你回去整理。”

  “照理说,大战当前,农事应该放在战后再去考虑。”

  “只是眼下我部多南投的义军,此“二田”关乎军心。”

首节 上一节 246/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