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止如此。
颍阴与颍阳之间,还隔着一条叫潩水的支流。
所以从防御的角度看,颍阴显然更安全可靠。
魏军多屯粮于颖阴才是合理的。
这么一想,常雕的那个三真七假的口供,就相当可疑了。
石韬分析道:
“颍川之地如其名,境内颇多河川。”
“自叶县去颍阳,途中需要跨越三四条大河小渎。”
“便是绕行下游定陵,仍避不开汝、颍两条大河。”
“大军渡大河,必慢。”
“而将军要奔袭颍阳,宜快不宜慢,那便只能趁水浅时节精挑骑士远途奔袭。”
“说不定贾逵正是借此骗出将军麾下骑士,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中途伏击!”
“常雕则是贾逵派来误导将军的死间!”
麋威眯了眯眼。
平心而论,基于前世的“历史”,他对于石韬的能力是存疑的。
先前故作“周公”姿态,一是出于必要的政治表态,二是考虑到对方同时是诸葛亮和徐庶故友的身份。
总之肯定要优待的。
但真论起军事水平。
他反而更相信身边的邓艾。
不过,同样因为前世对“历史”的了解。
他知道敌对的贾逵是个必须万分重视的对手。
若说颍阳那个地方没什么蹊跷,反而不符合他的认知。
便又看向他更信任的邓艾:
“士载怎么看?”
邓艾刚刚一路旁听,一路思考。
此时已有腹稿,侃侃起来:
“下吏愚见,常雕与其说是死间,不如说是一枚弃子。”
麋威挑眉:
“士载的意思是,他并未撒谎,只是被利用而不自知?”
邓艾轻点头:“正是此意!”
“死间之法,需要行间者不畏死,不移节,识人心,善辞辩,然后九死一生,祈求能误导敌人。”
“那常雕为一勇将,或能死节,但人心、辞辩显然非其所长,不堪用为死间也。”
麋威:“有理。”
邓艾接着分析:
“据下吏所知,贾逵用计老道,有机变却不轻率。断不至于将胜负寄望于区区一人身上。”
“先前将军不就没有轻信其言辞,反而谨慎利用驱赶夏侯霸的机会,倒逼敌军调度起来,以此窥探敌军调度吗?”
麋威微微颔首。
他向来不高估自己,更不信什么天降鸿运,自然要谨慎用兵。
此刻回头看,己方斥候之所以迟迟摸查不清颖阳调度的虚实。
正是因为颖阳本就没什么“实”。
自然查无可查。
这时邓艾语调忽地一变:
“可若贾逵打算用一整座‘颍阳粮屯’来充当‘死间’呢?”
此言一出,麋威会意亮目。
而石韬则倒吸一口凉气。
邓艾干脆对着石韬讲解起来:
“颍阴道远,又多一河阻隔,若先前我方得知魏军辎重多积于颖阴,未必愿意冒险出击。”
“而颍阳虽也隔河,但到底近上一两日脚程,少了一河之隔,恰好处在我奔袭的适宜位置上。”
“不惜马力袭击颍阳,事罢即可折返,中途无须多加停留……这样自然更愿意出兵。”
石韬点点头表示明白。
邓艾接着道:
“而一旦出兵远袭颍阳,固然收效甚微。”
“但既然到了颖阳,自然不难获悉相隔不远的颖阴情报,继而知晓彼处才是真正的要害所在。”
“而且不同于常雕的片面之词,颍阴的情报是我方自己查探到的,更加可信。”
“情报可信,距离不远,且大军已经远出……设身处地思量,真到了那一刻,有几人忍得住不再渡河去摸一摸颍阴?”
“而一旦再渡河,再破一城,大军必然不能在当日折返……这便给了魏军伏击留下充足的时间。”
“甚至伏兵很可能就藏在颍阴附近,就等着我军半渡而击了!”
“真中藏假,假中隐真,这才是上乘的用间之术!”
麋威听到这,忍不住狠狠拍案叫绝。
既叹服于对手的机谋,又欣喜于邓艾的洞察。
而石韬当然不是蠢材。
思前想后,越想越心寒。
他忽然明悟,曹洪为什么突然命令自己从颍阳运粮去襄城了。
这很可能,也是贾逵用间的一环。
贾逵发现麋威用兵谨慎之后,便将计就计,假借这次调度来进一步误导麋威,让后者确信颍阳是魏军主要粮屯所在。
以此一步步踏入他预设好的连环陷阱。
而自己,若非遇上郾城溃兵,且有投汉的决心,即便顺利完成军令,后续也必然要在汉军破袭颍阳之战中遭罪。
换言之,自己跟常雕一样,也是贾逵曹洪的弃子。
而且还是不自知的弃子!
这么一想,石韬对于投汉再无任何心理负担。
当即把自己这个猜想说出,然后迅速获得麋威和邓艾的认可。
不过。
虽然理论分析已经条理清晰。
麋威依然保持了足够的定力。
继续加派斥候往北探听。
主打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
只是这次查探不再只盯着颍阳。
而是将侦查范围扩大到汝、颍流域的上下支流。
这无疑需要花上大量时间精力。
指不定好几个月才有反馈。
但实际上,麋威只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确认了结果。
往颍阴方向去的斥候,无一例外,全都失去了音讯。
这说明魏军刻意封锁了潩水以北的情报!
于是,一个隐藏于纷乱情报之下,环环相扣的阴谋,就此浮出水面。
贾逵的目的昭然若揭:
引诱汉军骑士出击,以此削弱汉军机动兵力,为下一次敌后劫掠创造有利条件!
甚至干脆就是冲着麋威本人来的!
麋威首先当然是感到后怕的。
毕竟他早前固然谨慎,但贾逵却也将他的谨慎计算在其中,并立即有后招使出。
一不留神就会上当。
其次则是感叹中原果然多才俊。
不管是对面的贾逵,还是手底下的邓艾,包括刚刚投来的石韬,以及早已暗投的徐庶。
这些人都是广义上的中原士人,历史上都为魏室所用。
而曹魏麾下如此四人者,岂止千百?
想想就令人头皮发麻。
这么一想,自己这个“豫州刺史”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第238章 棋逢对手
且不提将来如何。
眼下既然知道了是陷阱,麋威自然不再妄想。
不过,就在他即将打消以攻代守的念头之际。
一道预料之外的情报传来。
却是这次为了侦查颍阴而附带的收获。
自汝水下游归来的斥候截获一条情报:
魏军在汝南郡上蔡城,同样囤积了大量粮秣军械!
怎么说呢?
麋威一开始是不太相信的。
见识过贾逵的手段之后,他和部下们多少有点应激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