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57节

  “请府君先入城歇息,我明日派兵护送你去江陵报信!”

  张裔的脸色这才稍稍转好。

  ……

  翌日,麋威亲自护送张裔出城。

  一路往西送行十里,他又停在原地,继续目送对方远去。

  给足了这位两千石大员的面子。

  然而刚刚要回转,马蹄声由远及近。

  张裔竟去而复返。

  麋威不解:“府君可还有言语交待?”

  张裔坐在马背上,隔着两三丈,静静凝望着他。

  也可能是在望他身后豆子大小的华容城轮廓。

  良久,才启齿道:

  “张某平素为人,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有耻必雪。”

  “一日不还不报不雪,则一日心不能平。”

  说到这,张裔缓缓打马上前,视线终于切实地落在麋威身上。

  “在赴任太守路上被贼人劫持,又如豚犬般贩运到交州,实乃平生奇耻大辱!”

  “即便此去蜀中大王不加罪责,我也羞于再见故人!”

  麋威若有所悟:

  “所以府君打算留在荆州,以求战场立功?”

  张裔拱手道:

  “自今日起,司马不必再以府君相称!”

  “若不嫌张某老迈无用,请让我麾下效命!”

  “或为书佐,或为军吏,哪怕是一马前小卒,亦悉听尊便!”

  麋威一时失语。

  张裔要来当我的书佐?

  我一个比千石的别部司马竟要收一个堂堂两千石当书佐?

  须知这当中差了足足三个秩级。

  辈分、资历、名望更不必提。

  东汉应该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别部司马吧?

  麋威迟疑:“为何是我?”

  张裔:“实不相瞒,我并非看中司马其人。”

  “而是说,华容虽是小城,却因处于当下要害之地,正是志士立功的好地方。”

  “如我这等擅长理民、调度、协调上下之人,留在此地能尽施所长,谋到一份稳固的军功。”

  “选择加入司马麾下,只是因为司马恰好是此城主将罢了。”

  很直白,很自负的话。

  但听起来就合理多了。

  麋威心下恍然,然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对方这个请求。

  怎么可能会拒绝?

  这可是未来诸葛亮的留府长史!

  即便不考虑长远,单看眼下。

  一个两千石大员的名望、才干、经验,也足以让麋威在华容过得更加轻松!

  更别说,张裔在益州时跟诸葛亮颇有交情。

  自己抱上张裔大腿,四舍五入,不就等于提前抱住了诸葛亮大腿?

  而他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个惠而不费的私属职位而已。

  这买卖,无本万利!

  ……

  湘、江水口之间,洞庭右岸,有山名巴丘。

  在距今两百多年后的刘宋元嘉十六年,此等正式定名“巴陵郡”。

  然后这个地名会继续沿用千百年。

  又在另一个宋朝,被一个叫范仲淹的落魄官员写进《岳阳楼记》。

  由此名垂青史,

  尽管那时候此地真正的名称叫岳州。

  但这并不妨碍赵宋士大夫喜欢附庸古雅,借古代今。

  不过,元嘉草草也好,赵宋文华也罢。

  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这个冬天,这处被后人“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名胜。

  其实不过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山丘。

  外加一座更加平平无奇的邸阁粮城罢了。

  这正是孙权南下武陵前,选择此地屯兵的重要原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不过,来到此地后,眼见湘水清,江水浊。

  从未见识过北方“泾渭分明”的江南土著孙仲谋,不免驻足观望,继而诗兴大发。

第52章 厉兵秣马

  为什么山鸟聚集水草中?

  为什么鱼网挂在树梢上?

  鸟失其巢,网失其势。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我该怎么跟湘夫人你诉说……

  念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一句。

  孙权的豪情壮志已然澎湃到了极点,正欲继续喷薄。

  可一回头。

  身旁只有木然肃立的朱然、潘璋二将。

  外加一个年纪轻轻的族侄,孙桓而已。

  朱、潘二将虽然勇烈,却是不怎么读书的糙猛之人。

  孙桓倒是读书的。

  但到底年轻,未必能体会到诗歌真义。

  他们懂个屁的“思公子兮未敢言”!

  跟这些糙人说话。

  不能绕圈子。

  不能赋比兴。

  必须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

  孤思的是江陵,是南郡,是荆州!

  是江汉百万青壮!

  是十万带甲之士!

  一念及此,孙权顿时诗兴全无,干脆询问起军情。

  这下三将终于来了精神。

  这个说兵精粮足,士气可用。

  那个说趁敌不备,一战可定。

  还有说关羽兵少,其势难展。

  来来去去,都是早有定论的说法。

  直到,有人将一封“都护征虏将军孙皎”从武陵传回来军报呈上。

  孙权才目光一亮,继而当场捧腹大笑起来

  身边诸将不免好奇。

  却见孙权指着山下的湘清江浊,大湖淼淼,意气风发道:

  “不出一月,如此壮秀河山,必为孤所有!”

  ……

  自张裔来华容后,麋威感觉自己就像在放假。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不过有一说一。

  张裔来之前,他既要练兵备战,又要修路补城。

  还得带兵南北巡逻。

  累得跟头老牛似的。

  而张裔来之后,起码修补、建造之类的繁琐事务,都不用他亲自操心了。

  他只需要专心巡逻即可。

  更让他惊喜的是。

  那些他先前瞧不起的古早版连弩,张裔居然打算改进!

  这时候麋威才记起,原来张裔在赴任益州郡太守之前。

  曾经担任刘备的“司金中郎将”。

首节 上一节 57/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