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刘备这边派遣使者回访孙权,明确赔偿细节,正式订盟。
而随着局势终于缓和,因战事而搁置的荆州人事调动,也都陆续有了说法。
首先是南郡太守麋芳,去太守印绶,改任益州议曹从事。
稍后与家人一同迁居蜀中。
议曹从事是个不掌管任何实职的言官。
等于说将麋芳闲置在蜀地了。
据说迁入蜀中还是其兄麋竺强烈要求的。
倒也符合大部分人的预期,不足为奇。
有意思的是潘濬的任命。
从荆州治中从事史转为荆州别驾从事史。
汉代的州别驾和州治中,都是州部长吏,有纲纪吏之称。
其中州别驾的名位稍高。
所以明面上来讲,潘濬是升官了。
但与此同时,刘备又任命凤雏庞统之弟庞林,接任空出来的州治中。
须知潘濬升官前,虽然地位稍低。
但上头除了一个关羽,其实并无人能分他权势。
至少在州部一级他是说一二不二的。
但现在突然多了一个庞林跟他平分秋色,还都是荆州名士。
说一句明升暗降也不为过。
但大势如此,刘备能在明面上给予尊重,他还能说什么呢?
谁让他当初故意托病不出呢?
不过,相比起这些偏于内治的人事变动,麋威更在意的是军政上的调整。
因为这跟他个人、跟刘备集团今后的前途直接相关。
第67章 刘备选使,宣信中郎
首先一个,廖化被擢升为南郡太守。
其人名望、资历、军功都足够。
又是关羽的心腹之人,可谓顺理成章。
所不同于以往的是。
刘备打算将南郡太守的治所从江陵南移到公安县。
一来便于监视陆逊撤军。
二来让廖化坐镇荆江以南的首府大城,以此统筹江防。
至于要提防的是谁,不言而喻。
类似的安排还有。
零陵北部都尉习珍,加裨将军号,擢为零陵太守,以彰其功。
武陵郡从事樊伷迁拜零陵北部都尉,协助太守习珍防备荆南。
除此以外,又在南郡增设南部都尉一职,由关羽部督赵累担任。
稍后赵都尉移屯于作唐,今后主要防备洞庭湖和湘水一线。
又有宜都太守樊友援护江陵不力,去印绶。
以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兼领宜都太守,继续扼守沟通荆益两州的咽喉水道。
而关平则从偏将军加拜为荡寇将军,继承关羽当年的将军号。
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此,荆南的军政新局便大略初定,其后一些小的人事调整。
比如潘秘、习宏授从事中郎,依旧在麋威麾下参军事,不一而足。
“对了,武陵太守好像还没定下?”
这日麋威跟南下传信的潘秘见面。
两人聊起人事调整,麋威发现荆南三郡仍缺了一个两千石的大员。
潘秘:“据说大王有意让白眉接任武陵太守,乃是借宜城马氏在荆蛮中的威望,替大王招揽蛮夷渠帅,以此防备孙氏。”
白眉……马良?
那个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马季常?
如此名人,麋威当然认识。
马谡他哥嘛!
历史上,马良就是在夷陵之战期间被刘备派遣南下招抚武陵五溪蛮各部的。
跟如今相差仿佛。
除了关羽未死,荆州未失,且刘备手握胜势,尚可从容应对孙权。
马良应该不会英年早逝了。
麋威稍稍感慨,便道:
“马季常过去曾担任左将军掾,名望资历足够胜任两千石。”
“大王既然有意让他成为武陵的新府君,何不早作安排?”
潘秘闻言莞尔一笑,道:“此事说来,跟司马也有关!”
啥?
谁又在高估我了?
麋威当场应激。
便见潘秘解释道:
“数日前,大王授白眉为昭信校尉,作为面见孙氏的正使。”
“昔年白眉为陛下出使江东,颇得江东上下礼重,这个人选众望所归。”
“若出使成功,白眉便可顺理成章接任武陵太守一职了。”
“原来如此。”麋威点点头,表示了解。
因为古代信息流通慢,使者出访他“国”,一旦成功,肯定要名扬两地甚至多地。
向来是仕途镀金、快速升迁的好差事。
除了马良,历史上诸葛亮、邓芝、费祎、陈震等季汉名臣,都在不同时期出使江东。
回来都获得重用、嘉奖。
潘秘接着道:
“至于副使的人选,却有些争议。”
“起初,大王有意让张公(张裔)作为白眉的副使。以求事成之后,让张公官复原职,或者平调他郡。”
“但张公却向大王举荐了司马!”
啥?
张裔居然也在吹我牛皮了?
还吹到刘备面前?!
他不知道刘备有一流的识人之明吗,也不怕翻车……
麋威:“大王应该没有答应吧?”
潘秘:“大王起初确实有些疑虑。”
“他虽然相信司马的功劳是真的,毕竟众口一词。但担心司马年少不稳重,难当使者之任。”
麋威听得连连点头,心道老刘还是靠谱的,不会听风就是雨。
哪知潘秘话锋一转:
“于是大王私下召见了关将军、我家大人、还有州部和郡府诸吏,一一听取诸公对司马的评价,又写信询问廖主簿……廖府君对司马的看法。”
“最后一致公论,司马不但才具过人,平素更谦逊有德,谨慎持重,乃是副使的不二人选。”
“于是大王惊喜之余,便顺应诸公的提议,加授司马为宣信中郎,作为昭信校尉马季常的副贰,共同出使巴丘!”
“按例,待出使归来,司马必另有重任,恰如白眉。”
“秘在此提前恭喜司马了!”
麋威听到这里,已经彻底傻眼了。
才具过人……
谦逊有德……
谨慎持重……
一致公论……
老刘啊老刘,你怎么也被老登们给忽悠住了?
说好的当世一流识人之明呢!
……
很快,随着刘备的王命和赵累大军陆续抵达作唐。
麋威不得不带着潘秘、习宏、詹思服等部下一同北返生江洲。
虽然理论上,他可以直接乘船从洞庭西岸横渡到东岸的巴丘山。
但因为正使马良等人是从江陵出发的。
那麋威作为副使,当然要主动向大部队靠拢。
顺便,他趁着这个机会写信给已经转任前将军长史的张裔。
一则按照惯例,对方这次成了他的举主,而张裔此前又算麋威的故吏。
虽然这种奇葩的关系在大汉官场实属罕见,但不妨碍两边关系更紧密了。
必须要多多联络。
二则,麋威到底是第一次担任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