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167节

  “夫大河者,肇昆仑之玄圃,泻星宿之瑶津……”

  “曾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

  他这般的朗读着,众位大学士们也无不露出认可。

  作为辞赋科主考大学士,孙康更是捋着呼吸,忍不住赞叹道:“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笔力雄浑。此生,似有胸怀江山之大气象。”

  “很明显的不是强行用词,堆砌成语,纵深之感,都特别强烈。”

  “对啊,尤其是那句‘碎姬望之马’,对当今国人,确有砥砺啊。”

  “我很喜欢。”张兆也补充了一句,“这样的文章,是大虞所需要的。”

  “甲等上,有异议否?”古易新说。

  众人集体点头认可,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文章看了一大半,感觉已经能够锁定辞赋第一了啊。”张兆锐评道,“文采甚高,立意磅礴。气象能够和它比拟的,文采差一些。文采能够比拟的,气象又差了一些。”

  “是啊,两样综合下来,才配得上辞赋第一。”

  众人,皆点首同意。

  并且,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这就是孙谦的。

  为什么?

  文笔能有相似的,句读能有相似的,遣词造句的习惯很少有相似的,但也不完全例外。

  这三者合一,全都附和,就能锚定出来,一定是他。

  既然要让孙谦内定冠军。

  他们肯定把孙谦的所有辞赋和文章都研究了。

  不要低估老狐狸们的业务能力……

  只不过孙康有些不安。

  试卷都快阅了一大半,那《洛神赋》为何还没出来?

  莫非被刷下去了?

  可千万别跟自己扯上关系啊!

  终于,在最后几篇时,有人看到了它。

  “洛河,有关于神女的传说吗?”

  一人错愕的问道。

  众人不解,但古易新回答了他:“没有。”

  “那这篇文章,大家一起听吧。”

  试卷交到了侍读学士的手上。

  全体大学士,开始聆听。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洛神赋,在本土化,修改部分意义后,现世了。

  七位大学士,全部都沉浸了,并带着一些恍惚。

  谢灵运如此狂妄自大的一个人,也说自己只是曹植的八分之一。

  所以一向是沉稳的古易新,也彻底动容。

  当初听到《劝学》时,他都不是这种反应。

  《劝学》自然能比肩圣人书,但那是人能够写出来的,需要见识深刻。

  而这,不是人能够写出来的。

  只有一个人的才华,极端的强大,才能够在科考的场合下,信手拈来,随意炫技。

  “美,太美了。”

  对此,一名大学士感动的说道:“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伴随着神女消散的那一刻,我也怅然若失了。”

  它写了一个奇遇。

  遇到了完美且神圣的神女。

  与之,有了一次约会邂逅。

  而后,从神界回到凡尘……

  众人,都不知如何说起。

  唯有古易新,定下了基调,感慨道:“我们,或许要跟此篇《洛神赋》,一起流传于世了。”

第149章 辞赋排名全出,全部揭名!

  毫无疑问,洛神赋被评定为了甲等上。

  作为极少数能够有这个品级的。

  而大学士们在改卷时,都有些微妙。

  宋时安‘流传在世’的文章非常少,二十岁以前的履历堪称空白,只有乡试的《劝学》和《屯田策》两篇,可供参考。

  这些考官先前都看了不下十几遍,就是为了找出他的一些书写习惯,好在评判的时候,给他挑点刺。

  然辞赋的甲等总计百篇,只有部分跟他的行文习惯算得上相似,且能够评为甲等上的九篇里,绝对没有宋时安的。

  他们能够肯定。

  因此,他辞赋这一科至少是十名开外。

  原本还想给他使点绊子……

  可甚至不用大学士们出手,他就自己倒下了。

  看来在文采这方面,他还是欠缺。

  请君暂上凌霄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更多的是大豪情,是立意,也非文笔。

  第二天下午,到了辞赋定排名的时候了。

  当然,大学士们也定不下来,最终都是由皇帝拍板,但他们要给出一个,达成共识后的建议排名。

  基本上,建议排名就等同于实际排名。

  除了小部分的萝卜坑要微调。

  皇帝是一言九鼎的,但皇帝也不能太霸道,如若这些大学士集体商讨后的结论,完全不作数,实际排名被搞得面目全非,大学士们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暴君,昏君除外,想要当好皇帝的人都懂一个道理——朝堂千万不能变成‘你自己玩去吧’的一言堂。

  “晋王殿下来了吗?”古易新问道。

  “古师,应当快到了。”张兆说道。

  “甲等以外学士们先判,甲等,我们等晋王来。”古易新决定。

  众人,就这样等待晋王驾到。

  不一会儿后,他来了。

  众人起身行礼。

  晋王也回礼。

  而后,他与古易新坐在主位,下面一左一右,是六位大学士。

  “殿下,甲等皆在于此,全都并未揭名,现在我们正要讨论具体的排名,请殿下您定夺。”古易新说道。

  “古师,诸位师傅,各位都是博学多识的大家,你们自由讨论便可,本王只是旁听,最后还是要上呈给陛下,由陛下定夺的。”晋王道。

  “那就遵命了。”

  古易新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就先将甲等上,排出来吧。”

  工作开始。

  孙康起身,说道:“此三篇,在甲等上中,稍逊一些,排为七八九名,诸位有异议否?”

  众人都认同。

  直接排一到九名,那太让人纠结了,但在顶级里也分出层次,就轻松多了。

  “此篇《梦兰溪》,意义在三篇之中,较差,第九如何?”孙康问。

  “写景是不错,但缺了点内容。”

  “是啊,辞赋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展示文字,这篇基本上将意义都掩盖了。”

  “单纯的美文。”

  就好比有个人写了一大段的景,优美至极,最后的收尾时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让人流连忘返,那它的上限就此于此。

  为什么甲等上里还能有这种情感饱满上有欠缺的文章呢?

  因为它的文字真的太让人舒服了。

  就好比一直为同行所诟病的余秋雨,以及那本同时被诟病的《文化苦旅》。

  很多人讨厌,可能是因为否定作者人品。

  但抛开人品不谈,它真是一本好书。

  读着,很舒服。

  很快的,这三篇在讨论后定了出来。

  然后由学士交于晋王,亲自阅读。

  在他看完后,发现自己还真的不能当大学士。

  感悟体验,和这些老学究完全不一样。

  但都挺好的,没有一篇是自己能够写出来的。哪怕不是在科考上,而是让他花上十天半个月琢磨。

  他更加好奇的是,九篇文章的层次区分。

  这三作是一起的,另外六作里,五张分一摞,剩下一张,单独区分。

  那本应该就是孙谦的了。

  怎么做事如此明显呢?

  要给他内定第一,也不能够这样明着来啊。

  都到进士水准了,怎么可能断档领先呢?

首节 上一节 167/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