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子 第22节

  “宋大人,是宋大人吗?!”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丝绸华服,头戴圆帽,看起来就有些家境殷实的男人冲了过来。

  “何事?”宋时安道。

  王水山:“……”

  竟如此快就适应了这个称呼吗?

  “宋大人。”

  男人抬起手,一旁的下仆将手持的木盘上的红布掀开。

  金灿灿的黄金,光彩夺目。

  “你要做什么?!”

  宋时安在面对此事的时候,本能的找起了摄像头。

  哦这是大虞,还没发明摄像头和抖音。

  还好,还好。

  “鄙人有一小女,乖巧可爱,年方十七,宋大人婚配否?”男人问道。

  “小女在吗?”

  礼贤下士,宋时安丝毫没有架子的询问道。

  “小女在家,大人可跟我回家。”

  没想到宋时安如此的性情中人,男人连忙伸手邀请。

  “那算了。”

  摆了摆手,宋时安视金钱如粪土的直接离开。

  “宋大人宋大人!”

  男人连忙挽留,见对方决绝,便笑盈盈的问王水山:“这位大人考上没?”

  “考上了,但无此意,抱歉。”

  王水山笑着委婉拒绝,接着追上宋时安,离开此处。

  “哎这!”

  男人备受挫折。

  转过头,看到另外两人看着金灿灿的黄金,口水都快流出来。

  沮丧瞬间消散,男人温和笑语道:“二位大人考上没?”

  回过神来,张骥和淳厚呆呆的摇了摇头。

  瞬间,男人一下子变脸:“没考上你算什么大人!”

  说着,就将黄金重新用红布遮了上去,转身就走。

  走之前又突然停下脚步,回首对着那两人的脚下,蓄力一发:“he……tui!”

第22章 上门提亲

  “咦,小姐你看那人。”

  阿乌表情微妙的对孙瑾婳说道。

  “怎么了?”孙瑾婳问道。

  “刚才有人要与他提亲,他竟然说先看看人家女儿。”阿乌描述道。

  “既然提亲,知道长相,也没什么问题吧。”

  “这也太不含蓄了吧,就像是只看重对方的容貌一样。”阿乌吐槽道,“而且,感觉怪不正经的。”

  “哈,你说的是?”孙瑾婳好奇道。

  “就是那个,高高的……”

  顺着阿乌手指的方向,孙瑾婳看了过去。

  然后,便记起来了,就是那日在学子驿馆楼上,轻描淡写的看着自己马车的男人。

  看来,他是考上了啊。

  “小姐!”从人群堆里挤出来,快步跑到这边的一名下仆气喘吁吁的禀报道,“小的看到榜了。”

  “那你说呀。”阿乌催促。

  下仆顿了下后,有些复杂的开口道:“公子中了…中了亚元第一。”

  听到这个,二人都有些惊讶。

  因为孙司徒确信,他的儿子考不上解元,那就是大学士与他有仇。

  而且孙谦不鸣则已,一鸣则要连中三元的美闻,已经传了好久。

  提前预热好的诞辰宴请亚元学子,目的之一也是为公子造势。

  竟没中解元吗?

  “第二名也很厉害了…只是于公子而言,他不会太高兴吧。”阿乌也有点紧张了。

  已经能够预感到了,府里接下来的氛围。

  “那解元呢?”孙瑾婳问。

  “解元是一个叫做宋时安的书生考上的…好像是盛安令的儿子。”下仆道。

  “这样啊……”

  孙瑾婳若有所思。

  但其实什么都思不明白,毕竟她初入京城,对京圈贵族间的一些事情,完全不懂。

  不过她懂一点。

  那就是,过几天有好玩的了。

  ……

  “解元及第,入仕便是正七品。”

  跟在宋时安的身旁,王水山十分感兴趣的问道:“景修兄,有何想法?”

  这个想法就是,就职方向。

  考上解元之后,当官不用候补,直接就是大虞七品朝廷命官。

  而述职前,会有一个与九卿之首的尚书令面试的环节。

  朝廷会根据才能,对你进行职务的任命。

  但也不完全是朝廷说的算,解元也可以主动请求,到何部门去就职。

  当然,并不能随便挑,没这种好事。

  可说个大体的方向,还是没问题的。

  亦或者说,

  走Hard模式,到国家需要你的地方去。

  “水山以为如何?”宋时安问。

  聊到这个,王水山就有了兴趣:“我认为,有三种。”

  “其一,景修兄家族底蕴深厚,留京为官,有令尊扶助,必然前途光明。”

  “其二,进国子监。国子监工作并不繁重,景修兄可在职备考进士,明年考中进士…甚至前三甲,再受朝廷委派。”

  这两条路,说的时候,宋时安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第三。”仿佛寻觅到知音一样,王水山激昂道,“出任县令,为一方主政要员。”

  这一句话,让宋时安嘴角有了弧度。

  “而且!”

  对方虽然在学识方面收敛,但骨子里的傲气,王水山早就发现了,所以他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野心:“挑一个最苦,最穷,最动乱的县,施展才华,扬名立万!”

  这,是三个人生方向。

  其一,拼爹。

  其二,带薪硬考。

  其三,那就是毫无水分的当官模拟器。

  三条路,一条比一条难走。

  尤其是最后一条,可谓是充满荆棘的黄金之路。

  去年宜州蝗灾,百姓暴动,光县令就砍了七个。

  这还只是百姓自己干的。

  朝廷刷下去的官吏不计其数,连封疆大吏刺史都被降了一级。

  你若胸怀大志,心比天高,可敢与历史的洪流对抗?

  “水山,你很有想法。”

  宋时安抬了抬手指,对王水山露出认可笑容。

  “可恨我连亚元都没中,连候补官员的资格都没有。”

  王水山甚至都想好了,到时候跟尚书台的大人表明志愿时,就说——哪里要我,我去哪。

  可惜,没这个机会。

  普通举人的入职在三日后,直接按照朝廷需要,以及举人自我能力的区分,由尚书台下属吏治机构分配到京城,或者各州郡当吏。

  从基层做起。

  两个人边走边说,而刚到学子驿馆的时候,一行胳膊上带着红绸的人,敲锣打鼓起来。

  “解元老爷可是在我家驿馆住的宿!”

  “我家驿馆,出了解元老爷!”

  “宋大人,恭喜恭喜。”

  是驿馆的老板。

  这种蹭是非常正常的。

  这个时候大肆宣传,驿馆出了解元,下一届这个时候,学子们便会挤破头的高价订房,沾沾老学长的文气。

  而此时,驿馆周围也围满了百姓。

  不少父母还将自己的儿子往前推,尽可能的靠近宋时安,这就是古代的——接接接。

首节 上一节 22/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