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监哆哆嗦嗦的退下。
斜着看过去,因为疼痛,头上都立着冷汗的皇帝,轻描淡写道:“给那太监家里发点钱。”
陈宝旋即低下头,惶恐道:“是。”
缓缓的,皇帝坐起身来。
陈宝则是在一旁搀扶着。
“人不是康逊杀的。”
一个大虞的正三品,半道死在了马匪的手上,皇帝虽然被气炸了,但还是能够保持理智。
“陛下圣明。”
“朕只是说不是康逊要杀的,他没这个胆子。”皇帝相当敏锐的说道,“应当是陈行贿赂了北燕守将,所设的伏杀。”
“陛下,那这个我们要算在康逊身上?”陈宝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当然要算在他身上。”皇帝眼神中带着怒气,十分威严的说道,“他要与姬渊结盟,就应当要受到迁怒。”
需要给一个交代。
但八成这个时候,燕国也不会承认,顶多就是搞一群马匪,栽赃陷害,送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头来敷衍了事。
可敷衍是结果,不是过程。
大虞当然能够接受这种结果,随便找个人来顶罪,但前提是,齐燕盟约得终止。
“不排除以出兵来解决此事。”
皇帝十分强硬的说出了这一段话。
那意思就很明显了。
还是想要通过出使解决问题。
“你觉得何人能行?”皇帝问陈宝。
陈宝在纠结后,说道:“陛下,刚出去的使者就被杀了,再出使的话,那个人就不能够胆小怯弱。而且,得带着我们大国的威严。”
正三品啊,说死就死了,其余人谁敢再去?
哪怕勉强的去了,肯定也会因为害怕生命受到威胁,蹑手蹑脚,不敢在燕地畅所欲言,只求形式上完成出使任务。
这个人,得智慧。
这个人,得勇敢。
还有,这个人得是主动前去的。
“那你的意思,不就是让宋时安去吗?”皇帝反问道。
陈宝低下头,如实的说道:“陛下,抛开其它不谈,宋时安的确是智勇皆备,如若让他前去也不会有辱国格。更重要的是……”
“姬渊是他的手下败将。”
皇帝何尝不懂这个道理。
除了宋时安,其余人谁去,破坏联盟的可能性都不大。
就算他去了,成功也并非是绝对的,只是说更加体面一些。
可是,皇帝也有犹豫:“我大虞,是不是缺了他宋时安就不行?”
“陛下。”陈宝旋即的匍匐下身,十分认真的说道,“除了陛下,大虞离了谁都可以。这宋时安,也是因为陛下赋予了他权力才能成事。”
“不用恭维,倘若他生在在齐国,姬渊也会赋予他权力。”
皇帝笑了,相当平和的说道:“现在,就是重用他的最好时候。”
再不用,来不及了。
“是,陛下。”陈宝道。
皇帝徐徐的谈了一口气后,道:“陈宝,让吴王过来。”
“是。”
陈宝接令,然后退出了宫殿。
就在这时,刚才那个让他去打水的小太监过来,见到陈宝,一脸的惊恐:“师父,我还用进去吗?”
“不必了。”陈宝说道,“退下吧。”
“……是。”
他虽然这样说了,但还有些害怕。
“你刚才什么都没看到吧?”陈宝问道。
“没有,小的什么都没有看到。”他连忙的摆头,拼命否认。
“错,是你什么都不知道。”陈宝肃然的瞪着他。
“是,小的什么都不知道。”
太监说完太吞咽了一口唾沫。
“那就没事了,回去吧。”陈宝道,“干我们这行,嘴巴要紧。”
“是的师傅,小的肯定紧,死也不会乱说的。”
“下去吧。”
陈宝就这般,看着这位小太监离去。
心中一丝的悲凉都没有,剩下的只是麻木。
“你嘴巴再紧,能有死人紧吗。”
第191章 求我去,我才去
吴王被皇帝叫过去的时候,是以‘商讨军情’为由,所以他这一路上,都非常的激动。
毕竟这算是父亲真的把自己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了。
当然,先前的教训他已经吃过了,不可能再继续犯错。
稳重,稳重,必须得稳重!
就这样,他去到了皇帝的寝宫里。
这时,陛下没有在床榻上,而是在案前的龙椅上。
状态似乎有些疲惫。
“儿臣,参见父皇。”
吴王进去后,便匍匐行礼。
“子盛,坐。”皇帝温和道。
“是,父皇。”
吴王就这样按照安排,坐在了皇帝对面的位置上。
不过他的动作非常的有下位者的谦卑,不可能像个大爷一样的倚靠。
“给吴王看军报。”皇帝说道。
这时,陈宝把这两次的军报全部上呈给了吴王。
他相当认真的看着,而看着看着,就开始愤怒起来:“岂有此理!”
说完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有些咆哮,于是抬起头正准备给皇帝道歉时,对方却只是笑笑,伸出手:“看完,看完再说。”
吴王比晋王多了些什么?
真实。
晋王这个时候可不敢如此直接的表露。
当然,低调行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等晋王当了皇帝之后,会变得真实,时不时的大发雷霆。
但皇帝也有权喜欢更真诚的儿子。
看完后,吴王抬起了头,面对自己的父皇,十分激动的说道:“父皇,这康逊是在找死,得出兵啊。”
“对,朕也是这样想的。”皇帝点头,“倘若真的要行成联盟,他就一定要挨打。”
“可是儿子觉得这事有蹊跷……”吴王陷入了犹疑。
“嗯,你说。”
“康逊就算是要答应盟约,也不至于说是,把我们的使者半道给杀了,闹得这么绝情。”吴王推论道,“父皇你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姬渊派人干的?”
嗯,还算是反应快。
“可就算如此,这个罪也必须安到康逊身上。”皇帝说。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吴王头脑风暴之后,分析的说道,“郡守被杀,确实是大事。可头等大事,应当是燕齐同盟。要是让他们结盟了,把绝大多数的军队放在南面,我们的压力很大啊。”
“那怎么办?”皇帝认真的问。
“得出兵威慑……”吴王想了想后,道,“一定得打仗,至少做出打仗的声势。”
“我们这边也有一个质子,用质子找北燕换和平可以吗?”皇帝问。
“虽然可以,但是……”
“没事,直说。”
“儿臣觉得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倘若康逊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那永远没办法使他臣服。况且此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吴王说的铿锵有力。
这番话,是真的发自内心。
皇帝看出来了,吴王也带着愤恨。
他也被情绪所牵扯着。
同时,相当的有责任感。
因为主张打仗,那是要承担不小的责任的。
“嗯,朕同意打仗。”皇帝附和道。
自己的江山总是要交给儿子的,在这种时候,需要让他去做出决定。
当然,输赢也得他自己承担。
“父皇,虽然如此,但……”吴王又说道,“打仗应当是威慑,而并非是目的,况且这人也未必就是燕国人杀的。可以在开战前,做最后的出使警告。”
吴王刚才是很气,气向大虞称臣的北燕竟然敢和姬渊结盟。
但稍微冷静一些之后又觉得,还真不能够盲目打。
打赢了肯定没事。
可输和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