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1176节

而跟在其身边的子弟,更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

“吾儿啊……”轻骑将军司马玄,和颜悦色的对着自己的儿子司马敬道:“张侍中所赠的《孙武兵法十三章》,可否让为父抄录一份啊……”

“大人要,小子自然敬奉……”司马敬轻声道:“张师也说了,先人心血,不可埋没于家宅之中,宜当广而传之,以敬先人!”

“故,小子也请大人,将吾家所藏的兵书,拿出来,许陇右各家,有志之士,无偿抄录!”

若是以前,司马敬敢说这种傻话,肯定要挨一顿训。

但现在,司马玄却是笑着道:“既是张侍中之倡,吾自当从之!”

司马玄很清楚,以他方才的所见所闻来看,那部《孙武兵法十三章》一经面世,恐怕立刻就要将如今在传的多数兵书淘汰。

特别是现存的那些什么《孙吴兵法八十二篇》,马上就要宣告GG。

只有少数的真正顶尖兵书,才能依旧有保值的空间。

但,前景也未必看好。

毕竟,张侍中能写出《战争论》拿出《孙武兵法十三篇》这样的不朽巨著。

他自也完全可以写出更多兵书,拿出更多名著。

譬如说……

那部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直只在传说之中的《太公兵法》,那铸造了留候传奇的不朽名篇!

既然如此,再把家里的那些珍藏当宝贝,就既不识趣,也不聪明。

司马敬一听,当即就从怀中取出自己抄录的那一份书稿,郑重的交到自己父亲手里,道:“大人请看,这就是《孙武兵法十三篇》!”

司马玄接过来,打开一看,立刻就和上官安一样,挪不开眼睛了。

“真孙子书也!”他看着书简上的文字,立刻就不可自拔的沉迷其中了。

比起他曾看过的《孙吴兵法八十二篇》,这不过十三篇,六千余字的《孙武兵法十三篇》,毫无疑问的超越了不知道多少级。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无上智慧。

特别是他这样的领兵大将,只是看着就觉得真是蕴意深厚,堪称兵书之最!

而类似的情况,几乎在所有陇右将门贵族身上上演。

每一个人拿着那部《孙武兵法十三篇》都是爱不释手,陷入了智慧的海洋之中,翱翔在孙子的战略天空中。

“若吾再得此书……”不止一个人,叹息着道:“恐怕,已能封侯!”

感慨后,几乎每一个人都下定了决心,然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嘱托道:“汝应当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他们都是闪烁着智(奸)慧(滑)的眼睛,看着自家的儿子,轻声告诫:“既然,汝公开称张侍中为‘张师’,而侍中并未拒绝……那汝当奋发砥砺,再接再厉,争取将这名分落实啊!”

谁都知道,这位侍中官,圣眷正隆,无以复加。

自然,其领兵出征,建功立业,是指日可待的。

在过去,大家都有迟疑,不肯投资。

毕竟,这个侍中官只是看上去还不错,但带兵本事和本领却是未知。

但现在,所有人都没有疑虑了。

理论功底和战略眼光如此扎实的新贵,只要不犯傻,下限也至少是李广利。

说不定,甚至可能再缔造一个卫霍的奇迹!

这么粗的大腿,就摆在眼前,傻子都知道,应该赶快去抱住,死死的抱住,不要松手!

“诺!”年轻人被自己的父辈一鼓励,当然是立刻就兴奋起来。

只有周围的宾客,有些不明所以。

但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情。

有着陇右北地将门背书,自然,每一个人都深信不疑。

于是,张越知兵的名声,不胫而走。

第六百二十四节 匈奴的决断(1)

深秋的塞北,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很多地方的积雪,已经深达数尺,气温更是跌落到了零下十度以下。

穷苦的牧民与牧奴们,只能是瑟瑟发抖,蜷缩在穹庐之中,一家人相互依偎着,彼此靠着体温取暖。

“昨天晚上,又有三百多人冻死了……”穿着厚厚的毛裘,狐鹿姑走在满是积雪的山峦上,微微叹气:“这地狱般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啊!”

自从漠北决战后,匈奴帝国的牧民和牧奴们,平均只能活到二十岁。

哪怕是贵族,也很少有能活到四十岁的人了。

而在以前,当匈奴拥有幕南,特别是河南的阴山的时候,哪怕是牧民和牧奴,也有能活过六十的存在。

以至于在过去,匈奴人有一个传统——不养老人。

哪怕是部族的首领,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只能自生自灭。

现在,匈奴人再也不用被汉朝的使者斥责不养老,野蛮了。

因为,匈奴国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五十岁以上的人了。

残酷的漠北严冬,是最强大的武器。

它无情的收割着匈奴人的生命。

有些年份,因为太过寒冷,匈奴的人口甚至会直接在一个冬天,减去五分之一!

首节 上一节 1176/2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