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1563节

天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理由清新脱俗——朕孙无有贤能之人,安能奉宗庙、承国家?

于是,群臣沸腾,再接再厉,继续上书恳求天子‘为天下计、宗庙计’册立太孙。

针对天子上次拒绝的理由,大家一致认定‘陛下实缪矣!’。

为什么呢?

长孙进,允文允武,天下倾慕啊!

再没有比长孙更合适的人选了!

为了天下社稷和宗庙祖先,陛下应当机立断。

天子接到奏疏后,第二天诏下御史台,明告群臣,再次拒绝。

这一次拒绝的理由,就跟奇葩了!

天子认为,长孙虽然‘有所长’,但是论起贤能。

还是远远不如一些宗室精英的。

譬如‘朕兄子刘义,为安县县令,贤德非常’,还有‘朕弟子赵王刘昌,文武双全’。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大臣,为什么就只盯着朕的孙子呢?

目光太短浅,胸襟太狭隘了。

于是天子狠狠的训斥了一番群臣,要求他们站在更高的眼界,以天下为重,全盘考虑。

好嘛……

群臣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然后,潮水般的奏疏,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淹没了兰台。

这一次,上至列侯公卿,下至有司佐吏,纷纷上书,甚至还有长安三老、地方贤达,也都上书天子。

每一个人都一致认为,没有比长孙殿下更贤能的人了。

陛下您举的那些宗室子弟,虽然精英,但如何能与长孙相比?

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很多道理和例子。

更有人引经据典,论证必须立长孙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于是,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在群臣和人民的呼声下,下诏给御史大夫暴胜之说:今太子受命,主持治河,群臣皆以为,宜当立长孙进为太孙,以承宗庙,安社稷,朕再三推辞,群臣固请之!朕德薄,不知其义何在?然群臣士大夫公卿固请,其下御史,令有司议之。

于是,长安城里,立刻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祥瑞’。

御史们得知,如获至宝,纷纷上书,将这些祥瑞报告天子,劝说天子应当顺应天意。

于是,天子‘无奈’,只好顺应天心民意,下诏给太常‘择吉日告于太庙’。

同时令少府,为长孙择宫室,献元服。

第八百零四节 太孙(2)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对于诸夏而言,几乎没有比祭祖更重要的事情!

哪怕是国家,也是如此。

延和二年春正月初七,午时。

高庙之中,已是肃穆庄严。

执金吾领卫尉事王莽亲自带着中垒兵,把守在高庙外围的道路上。

而高庙之中,期门郎与羽林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

没有许可,连只苍蝇也休想飞进去!

“吉时已到!太常告庙!”随着高庙庙祝的一声宣告,神庙内部编钟、鼓簧等乐器轰然奏响。

在乐声中,整齐而稚嫩的齐唱,用着沛县的方言,高昂的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沛县童子的齐唱中,太常卿商丘成朝服正装,一脸肃穆的捧着一份天子诏书,亦步亦趋的穿过神庙回廊,直抵那神庙中央,供奉着高帝衣冠的大殿。

而在神庙之外,无数人引颈以盼。

张越也是内心忐忑,刘进就更是有些患得患失。

虽然说,自秦以后,这祖先的意志,就从庙祝和巫师手里得到了解放。

变成了一个可受帝王控制的流程。

具体做法,在后世也有残余。

就是每岁祭祖,长辈们向先人神灵与诸天神佛祷告祈愿时,若那卜卦不是很理想,便再三请求,直到得到吉卦的模式。

当然,最理想的,还是一卦中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负责祭祀的太常卿,也有着些秘密技术,以尽可能确保,在祷告时先帝与先祖的意志,能与人间帝王的意志同步。

话虽如此,但事到临头,谁不忐忑?谁不紧张?

就后世搞一个民主评测,都有人睡不着觉,何况是这太孙之位?

整个长安城内,此时的气氛,也弥漫着不安与忐忑。

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高庙内的信息。

终于,经过了漫长等待后,高庙大门被缓缓打开。

首节 上一节 1563/2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