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470节

直到大家走到乡官邑门口,约定之中的终点,才停下脚步。

刘进此刻已是满脸通红,哪怕喉咙都已经嘶哑了,但依然在高唱着《无衣》之歌。

年轻的大汉长孙,甚至发现,自己已经无比喜欢并沉迷于此刻的气氛。

书本上曾形容的许多典故,在此刻照进现实。

让他明白了何为‘众志成城’,更明白了《无衣》的精神。

这时候,所有的士子忽然转头看向他,然后纷纷恭身稽首,拜道:“殿下嘉草民等以仁义,赐我等以大义,草民等受殿下之教,从今往后,必定牢记教诲,不敢有背!”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今天的这次经历,也足以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闪亮记忆最深刻的时刻。

大汉皇长孙,大汉侍中官。

为了拯救他们,不惜屈尊降贵,赤足而行,鼓舞和激励他们。

让他们能昂着头,走到这乡官邑之下。

他们虽然在这次的测试之中落后被淘汰。

但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信任,感受到了温暖。

当年,聂政在市井之中杀猪,严仲子三番五次上门,诚意相邀,以国士待之。

于是聂政报之以涌泉。

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刺侠累于相府。

如今,大家本来面临淘汰,可能遭受嘲笑,并在人生的记录里留下污点。

许多人甚至知道,若他们在此次的测试里出丑,很可能就会被人到处宣扬。

人生前途无亮。

但长孙殿下和张侍中却没有放弃他们,更没有抛弃他们。

反而,伸出了双手,加入到他们这些‘被淘汰’的失败者行列。

与大家一起共唱无衣,共行大道。

而汉人素来恩怨分明,特别是如今大复仇主义盛行。

在大复仇的另一面,就是大报恩!

市井之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河东郡有人十年前曾受邻居一饭之恩,十年后,邻居在外被人杀死,这个已经有所成就,家訾颇厚的人闻之,安顿好家小,带着刀子,找到那个杀死邻居的人,当面杀之,然后提着他的头去官府自首,县官闻之以为是豪杰,于是不仅仅不加罪,反而给与奖励,认为这是真正的义士!

一饭之恩,尚且能以性命相报!

更何况如今张越和刘进,给他们的是尊重,是包容,是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标准的对待国士的态度!

君视我以国士,我以国士报之!

这一刻,不知道多少人默默在内心发誓,誓为刘进之臣。

也有无数人发誓,未来必报张越今日之恩!

第两百五十五节 影响

围观的官吏和士子们,很快就得知了缘故。

瞬间,无数人都感动不已。

什么叫仁以爱人?长孙殿下这就是啊!

汉室士大夫特别喜欢说‘弃’这个词。

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被‘弃’,成为世界的孤儿。

那是无比凄惨的事情。

而且,这些被‘弃’的人,历代都有,他们的惨状也是人所共见。

譬如说,太宗时候,名臣张释之老是喜欢拿着当时的储君刷声望。

太宗在位时,张释之自是刷的不亦乐乎。

然而,太宗皇帝临朝二十三年,终于因病不得不弃天下而归宗庙,太子即位,是为孝景皇帝。

孝景皇帝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抄了邓通的家,然后看着他饿死。

第二件事情,便是放张释之于淮南。

这还是张释之见机得快,请了窦后的宾客,黄老学的名士王生帮忙转圜,才捡回了一条命。

即使如此,张释之的儿子、孙子,全部都是仕途不利,到处碰壁,连得用的机会都找不到。

以至于其子张挚哀叹:吾不容于世矣!

张释之的遭遇其实还算好,至少比起冯唐来好的太多了。

当年,冯唐年轻气盛,在太宗面前瞎说大实话,说什么‘纵世有李牧,而陛下不能用之’,结果终生都被放在齐楚地方,一次回长安的机会不给。

一直等到今上即位,冯唐才有机会重回长安。

不过,那时,曾经年轻气盛的锐意青年,已经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

满腔的抱负和满腹的诗书,从未得到施展的机会!

被遗弃的例子,是如此的凄惨。

所以,士大夫们都是恐惧万分。

生怕自己因为做错事或者说错话,而导致获罪于上,杀头也就算了。

首节 上一节 470/2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