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733节

它未来的发展直接关乎新丰县建小康事业的成败。

关系户们可以有,但站着茅坑不拉翔和不能做出贡献的渣渣,还是走吧!

当然,不能太粗暴,得注意方式方法。

最好是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主动选择离开,且是没有怨言,欢天喜地的离开。

这可真是张越伤透了脑筋。

不过,却也不算太难办就是了。

毕竟,张越觉得,真正没有能力,纯粹只是来混日子的渣渣,应该不会很多。

少府卿的官僚们虽然腐朽,但也应该没有蠢到敢在这种事情上面敷衍的地步。

要知道,在这新丰坐镇的可是皇长孙啊!

而少府各有司,名义上是国家官员。

实际上却只是刘氏的管家、家臣。

换言之,刘进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的乌纱帽的去留。

而托少府在新丰县城里大兴土木的福,京兆伊附近甚至左冯翊和右扶风辖区的商贾豪强们纷纷跟进,在新丰城里跑马圈地。

一下子就抬高了新丰县县城的地价。

特别是少府工坊周围五百步内的地价,如今已经涨到了五万钱一亩的水平。

这个价格,几乎媲美长安九市的地价了。

哪怕是县城的其他区域,现在地价也已经不低于一万钱每亩了。

“现在来新丰投资置业的大小商贾,几乎有四百多人了……”张越回想着方才陈万年报告的事情,微微握紧了一下拳头。

现在,舞台已经搭好了。

能不能留下这些投资商,甚至进一步刺激他们继续扩大在新丰的投资,就得看自己和新丰工商署未来的努力了。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公务员,张越就算没吃过猪肉,但长期耳闻目濡这些,也早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招商引资和扩大规模的技巧。

虽然那些经验,不能直接放在这个时代。

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商人们来新丰投资,不是来做慈善的,是来赚钱的。

只有让他们看到好处,得到利润,才能刺激他们继续扩大投资。

“陈县丞……”张越看着陈万年吩咐道:“将已经在新丰官署备案的商贾资料留下一份,本官今夜要看……”

“诺!”陈万年立刻点头应是,让人将已经整理好的商贾资料,送到张越面前。

好家伙,足足有两个箱子。

其中,皆是记录这些来新丰置业投资的大小商贾的户籍资料、訾产资料和背景资料。

张越随便看了看,就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在汉室做生意,经营工商的人的户籍是单独列为市籍的。

甚至大多数商业活动,都被限定在只能在市集之中开展。

百年来这些规定,早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不过……

连秦代的严刑酷法和严格管制之下,尚且都有寡妇清等大富商崛起,甚至在政坛上得到一席之地,有说话的地方。

在汉室,就更是如此了。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特别是经过当年杨可的教育,如今汉家商人们,只要富裕了起来,都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户籍从市籍挪出来,变为地主、官员。

反正,在汉室五铢钱大神连死刑都可以买,爵位也可以换。

区区换个身份,简直不要太轻松!

故而现在的汉室商贾们,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身份的洗白。

像袁广国这样的豪商,甚至可以列为九卿座上宾。

但问题来了——按照法律规定,非市籍不可以经商。

怎么办呢?

聪明人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别户一系为商贾,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搞到现在,天下商贾,大部分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马甲。

譬如说,现在在张越手下,担任枌榆社游徼的太学生王吉,他哥哥就是蜀郡有名的大商人!

还有太宗名臣张释之,也有一个特别有钱的商人仲兄。

不止如此,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汉室儒家各个学派的主要赞助者,也都是商贾们。

而这样的社会风气和环境,让汉季的士大夫学者患上了严重的人格分裂症。

一方面,人人都在唾弃商贾,鞭笞这些为富不仁的渣渣和暴发户。

而在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有亲戚、朋友、故旧经商,而且,自身受到这些富商的资助。

故而,抑郁症在这些人中发作率极高。

甚至是名士、文豪的标配。

首节 上一节 733/2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