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74节

所以,停止战争,休养生息,才是对天下最有利的事情。

在他的意识中,甚至有只要停止战争,天下的事情就解决一大半的想法。

张越看着王进,想着那个老者,挠挠头,不应该啊!

虽然与那个神秘老者接触不多,但张越很清楚,对方绝对是一个现实的利己主义者。

而且,当日他所说的话,对方明显是认同和赞赏的。

但他怎么有这么一个孙辈?

这王进在张越眼中,已经可以堪比后世那些被公知们洗脑的单纯年轻人了。

想了想,张越就决定好好纠正一下他的想法,矫正一下他脑子那些不切实际的单纯幻想。

就当报答对方了!

于是,张越笑道:“王兄看过《诗经》吗?”

“嗯……自是读过……”王进虽不懂张越为何忽然问这个问题,但还是点头道。

“觉得怎么样?”张越又问。

“仲尼曰:诗三百,思无邪,自是真理!”王进颔首,无比自豪的说着。

“那《易经》呢?”张越又问道。

“圣王之经,万世之典……”王进昂首说道。

“然《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又云: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易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无论是先王,还是圣王,都教诲吾辈:诛杀夷狄,宣扬王道,教化寰宇,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都将被称颂,被歌颂,被纪念,被缅怀,被憧憬!”

“关中迄今依然有南仲之祀,有方叔之庙……”

“此乃明证!”

第四十章 曾经的屈辱

“额……”王进一下子就被张越噎住了。

面对张越举出来的例子,他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有效的反驳法子。

去质疑《诗经》和《易经》?

不可能!

方叔与南仲更是连孔子也赞不绝口,视为先贤的贤臣。

当日,王进也不可能就这样被说服。

他倔强的道:“可是战争,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是天下人!”

想着老师们与他讲过的民间疾苦,念着那些在战争中备受煎熬的人们,王进就激动起来:“自元光元年与匈奴交恶以来,多少子弟战死沙场,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仅仅是伐大宛之战,国家就付出了将近一岁的岁入和十万头,数万将士的代价……但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数千匹马而已……”

“错……”张越微笑着看着王进:“伐大宛之战,固然耗费良多,有些得不偿失……然而……”

“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因为,正因此战,汉家让乌孙人看到了汉军的威势和战力……”

“更让西域诸国,皆知王师之威……”

“就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王进摇摇头:“就让数万士卒埋骨他乡?”

“可能王兄还是不明白在下的话……”张越起身摇摇头,说道:“便让在下,为王兄介绍一下西域的情况吧……”

张越微微笑着,道:“自博望侯凿空西域以来,河西之西,便已然进入天下视野……”

“西域诸国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大者如身毒、康居、安息,大秦,地方三五千里,不亚中国……小者如楼兰、危须,不过弹丸之地……”

“而康居、身毒,与中国相距万里,暂时难以产生什么交集……但这乌孙却是西域诸国之中,最重要最强大的王国!”

“乌孙国国王自称昆莫,其先为《尚书》之中曾朝周天子之昆人,在战国末年,游牧于河西之地的乌孙人为月氏人所灭……”

张越侃侃而谈,将自己从史记与汉书回溯的乌孙国历史娓娓道来。

将乌孙王国与匈奴人之间复杂而混乱的关系掰开来,讲的很清楚。

“自乌孙先代昆莫猎骄靡去世后,乌孙国与匈奴在西域的矛盾就越发激烈起来,元封三年,乌孙甚至遣使来长安,天子以细君主下嫁,两年前,细君主去世,天子再以解忧主妻之,汉与乌孙关系日渐亲密……”

“而乌孙,乃是一个控弦十万骑的大国,且其在匈奴之西……”

王进与吕温,听到这里,却都愣住了。

西域?

张越还能知道西域诸国的情况?

这……

须知此时,莫说是寒门士子了,就是贵族列侯的子嗣,也未必能对西域有个什么印象。

除了军队的将军列侯们,以及那些曾经出使过西域的官吏外,很少有人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但现在,在这南陵县的长水乡,却有一个人,将这些事情仔细道来。

这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吕温甚至在心里浮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原来这位黄老学派的世兄,当日在太学所言非虚,其于地理历史,亦造诣颇深……”

首节 上一节 74/21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