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导演 第268节

“《英雄》的历史即将作古,《风声》宣告新的王者诞生!”

“与《风声》超绝票房相得益彰的是,时光网评分同样喜人,2万2千条留言,将评分定格在9.5分的绝对高度!”

“《风声》的尽头究竟在哪里?”

2003年圣诞节的国电影市场,注定是主旋律的天下,注定是万小虎的天下。

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网上的网民也是纷纷讨论,度娘的搜索,《风声》牢牢锁定第一的位置。比去年同期《英雄》的盛况更为盛大。看到国内各家电影公司都眼红发狂。

都是混电影这行,都是吃电影这碗饭,怎么人比人就差距这么大。

别的导演三年不一定拍出一部电影,拍出来还不一定上映的了,上映了还不一定赚到票房。万小虎倒好,拍着拍着就不拍了,去鼓捣另一部电影去了。

结果呢?

《电锯惊魂》一不留神就全球1.03亿美元。

《风声》一不小心8天就拿下9600万人民币。

“老虎你这是不给大家留活路啊,小心我联合几个导演,半路把你干掉,为导演界除害。”张扬在看到票房后,打电话过来,酸溜溜的说。

“我去看了《风声》,你比张一谋会拍电影,我和凯哥也比不了。你还是早一天去好莱坞吧,《电锯惊魂》不是拿了一个亿吗,是时候走了。”冯小岗也打电话来,一半抱怨一半调侃。

对此万小虎是哈哈大笑:“我不喜欢那种独孤求败,然后去寻找对手的找虐行为,我觉得占山为王更有意思。不在国嚣张两三年,不过瘾,再说了美国饭我也吃不惯。”

各路朋友都纷纷打电话祝贺万小虎,他的几位亲密友人,全智贤、李兵兵,包括远在美国的杰西卡.阿尔芭,都打来电话,把万小虎夸成了一朵花。

当真是春风得意。

再一周之后,春风更得意。

时光网又是红字屠版。

“《风声》酝酿成了龙卷风。一路席卷票房不能停,单周8800万人民币。将总票房刷新到18400万人民币,打破了万小虎此前《无间道》的15720万票房,成为华语电影内地票房第二名。”

至于海外票房,《风声》并不算多好,在香港甚至没能突破一周200万港币,比起当年的《无间道》差了十万八千里。可《风声》毕竟是宣传G党的主旋律,从未指望香港人能喜欢,香港人反G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台湾地区更自不必说。还没获准上映,东南亚寻求发行的片商也没多少,倒是韩国的Sdus公司准备代理《风声》在韩国上映。

大陆主旋律,自然就是放给大陆看的,海外只是可有可无的添头。

全国上下,都在讨论《风声》,大部分称赞。也有少数人批评,主要集在酷刑该不该删减上。大部分媒体还是秉持着讨论的方式,对酷刑进行报道,毕竟总理都夸电影好,敢唱反调的媒体不多。

可有一个声音,尤为刺耳。

“抛开历史背景。电影只剩下一个展现酷刑和阴暗心理的杀人游戏的故事,人物缺乏真正的推动力,而在价值取向上则错误百出。说白了这部电影呢骗广大老百姓足以,骗知识分不够。”

说这话的人,叫洪晃。在一档地方卫视的深夜节目,指名道姓的批评《风声》。

“我觉得这部电影比较低级趣味。有些东西你效仿啥不能,要效仿这样的东西。我看白小年那一块我也觉得很低级,所谓的娘娘腔的男人,是指的什么类的男人……他其实是一些弱势群体,这些电影无数次拿这种人开涮我觉得不公平,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个弱势群体。”

“有时候看完一个黑手党电影,你对他的反面人物你觉得特别有人性的一面。《风声》里面正面人物没有什么人性,都是给人当垫背的,反面人物更是一帮畜生,王志把人折磨成那样他在那哈哈大笑,”

“我是看完有点发凉,全身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就是它宣扬的这些东西,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狠和莫名其妙的恶毒的,我是觉得有些影片跟人沟通吧还是需要被感动,观众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万小虎这个人我没跟他打过交道,我觉得这个人应该心理有问题。你看他拍的《无间道》,说什么内鬼,好人最后死了,坏人还活着。你再看《风声》好人被折磨成什么,又是"xingnuedai",又是斗心眼。他完全是把人性的丑恶给展示给你看。”

“这部电影唯一的优点,估计就是把革命题材娱乐了一把,做到了商业部分。如果这算是表扬的话。”

这档节目一播出,顿时轰动了一把。

洪晃是谁?

大导演陈凯哥的前妻,著名外交官兼毛太祖的英语老师章含之的女儿,她养外祖父就是民国著名人章士钊,亲外祖父是军阀陈调元的儿陈度,继父是国前外长乔冠华。这真的是名门之后了,名震华夏。

不过她的出名,不是因为她是名门之后,而是因为她的婚姻和言论。

结了三次婚,第一次和陈凯哥,第二次和一个美国律师,第三次跟一个法国人。婚姻上她是大胆,倒也没人说什么,关键是她还发表了一番言论。

“好男人是饭后甜点”、“一个女人睡五个男人才算值”、“忠贞不渝并不比睡5个男人更高尚”,一下成为少男少女的偶像,如此彪悍的女人,自然是红遍了国内。

而现在,洪晃是互动媒体集团CEO。

万小虎此前没听过洪晃是何人,他跟陈凯哥也不熟,因此也没在意洪晃上节目贬他骂他,就当做一个跳梁小丑而已,说不定还是借着自己的名气来炒作。

不过很显然,洪晃在业内知名度不低,节目一出,很多记者就堵住万小虎,不停的询问万小虎怎么看。

问得不耐烦了,万小虎就板着脸说:“你问我怎么看?我都不知道洪晃是谁!我怎么看?《风声》快两个亿的票房摆这里,超过《英雄》登顶榜首早晚的事,你说我怎么看?”

0227【20亿】

尽管不想搭理这个洪晃,但是问的人多了,万小虎也就抽了个时间,接受了一下时光网和优酷视频的联合采访,详细的讲解了一下《风声》和背后的刑罚。

“万导,《风声》展示了很多酷刑,据说还有很多镜头已经被删减了,为什么要在电影添加这些镜头呢?”

主持人是位美女,这档节目是优酷视频与时光网联合创立的品牌栏目《星播客》,主打影视娱乐明星人物的采访。目前第一期,就是采访万小虎,采访地点就是在四通CBD大厦,蒲公英因为发展规模已经把大厦的十楼往上四层全租下来了。

万小虎靠在椅上,双手环抱,显得十分淡然:“当年很多抗日前辈经历的苦难可能比这个还残忍得多,我们已经做了很大删减,观众应该能够接受,这也是我们对抗日先烈的一种致敬。你不能浅显的认为酷刑就是一种噱头。”

“应该怎么理解呢?”

“其实可以这么说,一个导演在电影夹杂惊悚终究不是为吓唬吓唬人然后草草了事。就好像美国科幻片永远用外星人、怪兽来讲述一些政治的事情一样,惊悚最终窥视的是人性,耐得住是一个层面,剧人在金属利器面前保住信仰是另一个层面。看《风声》,我们可以惯用一句套话:以前的人们面对比电影还要变态的酷刑亦可坚守心灵,攥住革命信仰。假如是我们,会怎样?”

“添加酷刑的折磨。是更加坚定主人公的信仰?”

“是的,抗日志士不是脑一热,尤其是特务工作,那是长时间的意志考验。我常常在想,一个人半辈都在伪装,回家可能对老婆小孩也要伪装,在公司对同事伪装,而且。很有可能这个秘密他是要带着进棺材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是怎样的理念在支撑?我之前拍《无间道》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无间道》挖掘的是角色和内心的这种转变,没有深入去探索为什么要这么做,陈永仁为什么为这么高尚,《风声》是在探索。”

“那有人说白小年这个角色,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歧视,您怎么看?”

“没有的事。角色是为了剧情服务的。我自己对弱势群体的看法是,他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特殊化他们,你得尊重他们,你把他们当作和你一模一样的人,而不是整天挂在嘴边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你打心眼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你这才是一种歧视。”

“还有人说,电影太黑暗了,人物没有什么人性,电影应该传递温暖。说《风声》只能骗骗老百姓,骗知识分还不够。您对此肯定有话要说吧?”

“我不是很想搭理这些话,我觉得说出这种话的人。智商应该有缺陷。电影是什么作用,娱乐大众的。本来电影就是拍出来供大家娱乐的,你却说是骗,从一开始就把电影人置于了一种很尴尬的位置。”

万小虎笑着摇头:“这又要说什么是知识分,什么是老百姓了,不是说多读了几年书就是知识分了,知识分被拐卖的情况不在少数。我觉得越是做学问的知识分他越谦虚,因为他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会的越少。真正喜欢卖弄,喜欢处处以知识分自居的人,都是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觉着自己脱离老百姓的层次了,其实他狗屁不是。”

首节 上一节 268/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