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192节

马继增最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毕竟第六师日常的出操还是在照常进行的,他真正担忧的是两点:第一是齐燮元的这一旅大兵被抽调去了第二路军司令陈宦的麾下,使得自己这个第一路军司令手里的军队连第二路军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这仗有点风险了。第二就是王振宇,马继增也不是白痴,在澧县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也多次刺探湘西的军情,大致得出了兵力不足三万的结论(他不知道自己派出去的间谍都被何健他们捕获并策反了)。可是对于王振宇,马继增还是有几分忌惮,当初在玉带门自己差点就被这家伙给弄死了,想想都心有余悸。。。

第215章 战云密布(六)

“一二,起,一二,起”伴随着一声一声的号子,十几个精壮的汉子正在试图把一辆陷入泥泞的重炮推出来,而负责牵炮的军马也被马夫用鞭子抽的嘶鸣不已。但是该死的大炮依然纹丝不动,任凭大家怎么使劲怎么期盼,它就是不动。山间的路不宽,这么一个大家伙堵在路当中不动,结果自然连步兵的行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青年军第一军军长,负责湖北方面作战的徐源泉将军看着眼前这无比混乱一幕,眉头不自觉的就皱了起来。身为跟随大帅参加了玉带门会战的大佬级人物,徐源泉对于自己的作战任务多少还是有点意见的。自己的主力第一师被抽调参加了宝庆会战,而自己带着余下的二个师跑到这里来钻山沟,等着北洋第六师不知死活去进攻而且即使是所谓的湖北方面作战,也是辅助动作,徐源泉只需要带着二个师的精锐拿下仅有不到一个旅非北洋嫡系把守的荆州城就可以了,然后就是守在那里,等待负责广东方面作战的第三军和负责湖南方面作战的第二军北上合攻武汉就可以了。对于参谋部这种明显是大炮打蚊子的部署,徐源泉是十分不满的。因为这种低风险的作战意味着立功的概率也将会随之大大降低,而军功恰恰是军人最看重的东西。虽然徐源泉和杨万贵万耀煌一起号称是王振宇之下的三大佬,但是面对杨万贵,刘兴为首的湖南势力的稳步前进,以及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广西势力的快速崛起以及整个湘桂集团或者说青年军势力的发展壮大。以湖北势力大佬自居的徐源泉也早就不是当初在汉口的那个单纯的革命青年了,他的**随着自己的地位开始了稳步攀升,他希望有一天青年军一统全国,而自己就是最核心的那几个人中的一个。

没成想事与愿违,好不容易大帅决定开始争霸天下了,自己却没赶上趟,这让徐源泉如何不郁闷。有气自然要撒了,徐源泉看着混乱的场面就怒道:“怎么回事,这条路不是当年白崇禧带着山地第二旅走过吗?为什么轮到我们第一军来走就这么困难了?”

身边的军官自然都知道自家将军心情不好,所以给这么一吼,个个都不敢出声,生怕触了眉头。还是徐源泉的副官,刚刚从陆军大学速成班分配来的,原澧州镇守使,现湘西行政公署主任王振亚的儿子王育寅中校的胆子够大。

只见他毫无惧色不卑不亢的答复道:“报告师座,据卑职所知,此前白师长他们通过此地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干旱,路面没有现在这么泥泞。同时他们当时携带的山炮也没有我们携带的重,而且他们是用拆散的方式行军的,所以我们和他们的情况不一样的。”

徐源泉闻言大怒,但是一看顶撞自己的乃是自己的副官王育寅,他只能收了收火气。别看人家老爸最近走的窄,跟陆荣廷一样是个挂名官。但是人家姑父卿衡如今在国社党混的很不错,刚刚还出任了湖南省党部主任,已经是国社党中央委员了。而且王育寅还很得万耀煌赏识,虽然自己和万耀煌不对付,但是也视之为湖北一系,能拉拢还是要拉拢。

谁也不知道就在这么一会的功夫,徐源泉居然考虑了那么多东西。不过再怎么顾忌,面子还是不能丢的。

徐源泉官威十足的道:“那王副官你说说,该怎么办?中革军委的命令是要我们在1月5日前拿下澧县,可我们这个行军速度,能在这个时间前赶到就阿弥陀佛烧高香了。”

王育寅还真的是缺心眼,他没听出这声王副官里蕴含的不满,他依然老神在在的答道:“师座,为今之计,只有丢下大炮,轻装前进了。”

徐源泉眉头紧皱思索了一阵子反问道:“只靠轻武器我们能拿下澧县吗?”

王育寅立刻答道:“如果马继曾的人马全部去打常德了,我们不开枪也能拿下澧县,反之,我们带了重武器恐怕也得等刘军长他们一起来攻城了。”

徐源泉欣赏的点点头道:“嗯,有道理,传我军令,二个师各留下一个步兵团帮助护送师属重炮团,让开大路,其他部队立刻向澧县方向前进。。。”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同属第一军,但是被分派到宝庆方向的第一师陶峙岳的部队。那高耸入云的雪峰山才真的是考验第一师斗志的存在。陶峙岳半开玩笑的跟部下说:“估计就是天王老子也猜不到我们会翻过雪峰山进入宝庆,大家安心走,估计宝庆那里没仗打,大家就当这是一次野外拉练好了,记住不要掉队。”

此刻陶峙岳的心里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情,在出征前,大帅曾单独召见了自己。在这次召见中大帅明确告诉自己这次出兵宝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政治仗,最主要的任务有二,第一是接到王隆中,第二是逼迫林修梅程潜等人做二选一,要么接受改编加入青年军,要么老老实实带着队伍进入江西,称为青年军进攻江西的先锋。而为了保证做都这一点,杨永泰秘书长随后会跟随第一师一起行动。

想到这里,陶峙岳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漫天的繁星,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寒意。一直以来自己作为青年军的军官在潜意识中都是以带好兵为宗旨的。现在才发现随着自己地位的不断上升,政治斗争的情况也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出现在了自己面前,看样子自己还是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行。

就在年轻的陶峙岳暗暗给自己鼓劲的时候,在常德的第二军军长刘兴正在视察本军的阵地。按道理来说,刘兴手握如此富裕的兵力和绝对优势的火力,完全可以去进攻马继曾。但是大帅去命令就地防御,而且不允许质疑。命苦的刘兴只能捧着金饭碗要饭了,天天督促下头的这帮子大头兵拼命构筑工事。。。

第216章 常德大战

广西这边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虽然天天在搞训练,但是真到了出兵的那一刻,大家才发现实战和训练的区别,整个第三军参谋部忙了个底朝天。

“喂,喂,是第七师重炮团吗?你们的重炮团为什么还没有登场?。。。什么,塔吊坏了,正在修复!“喂,喂,给我接来宾码头管理处。。。喂来宾码头管理处吗?你们的塔吊什么时候可以修复?。。。什么,明天?今天晚上必须尽一切努力修复,不然军法从事。。。”

“喂,喂,第三师吗?你们上报的梧州军事储备基地的数字为什么和军部以及军备部的数字有出入?。。。什么,还没完成入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没入库,立刻联系军备部,无论如何要保障物资供应。。。”

军部的参谋们对着步话机吵翻了天,身为军长的李宗仁却十分冷静的站在墙壁上悬挂的地图一动不动。此刻他心里十分清楚,再急也没用,无论青年军的实力多么强大,那都是要在常德打响之后才会暴露在世人面前。他突然有些小小的激动,年方二十五岁的自己居然有资格指挥五万大军去打广州,是大帅给了自己这个平凡的广西农家子这么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就在李宗仁心怀感激的时候,白崇禧正在来宾码头发脾气,太慢了,第七师在预定的集结时间居然只到了不足三分之二,而且重炮团还拖在来宾没发船。这也就是常德还没打响,不然白崇禧非枪毙几个军官不可。

白崇禧的焦急是有道理的,别看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却已经是带兵的行家里手了。从目前由军情局广州站提供的情报看,广州的龙济光已经接到了袁世凯的电令,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犹豫观望。该部主力还龟缩在广州,此刻只要自己沿右江而下,几乎就可以毫无阻挡的出现在广州城下。但这也要求自己这边更快更狠更准,不然夜长梦多,一旦等龙济光下定了作战决心,整个作战就会增加不必要的难度了,而这恰恰是白崇禧忌讳的。所以此刻他正以第三军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的身份,大声怒斥第七师负责这次调度工作的诸军官。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明天天亮之前,我们第七师的重炮团必须全部上船,明天晚上十二点前,这些重炮必须出现在梧州码头。如果做不动,很好,你们就自己申请军法审判吧,明白了吗?”

诸军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然后齐声答道:“明白!”

整个第七师在当晚都疯狂的开足了马力运作了起来,而白崇禧则意气风发看着右江的尽头道:“广州城,我白健生来了。。。”

长沙,汤大督军似乎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和其他北洋大佬们的盲目乐观不一样,汤芗铭可以算的上是顶在第一线了,所以他对于各方面信息的搜集都十分重视。再严密的防护网也有漏洞存在,军情处和调查部的情报特务系统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付来自京师执法处和陆军部的谍报人员,却无法对付汤芗铭那些非专业的情报人士,大批在长沙任职的湘西籍官员返乡探亲访友你总控制不住吧。因此汤芗铭手里关于湘西的资料和信息自然要比袁世凯手里的多的多,但是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让汤芗铭根本不敢相信。太夸张了,一个湘西的工农业居然比全省还要发达数倍,各种轻重工业发展程度之高,让身为省会的长沙都没法与之相比。

汤芗铭由此推断,身为湘桂巡阅使,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的王振宇手中的军队实力绝对不让他人,只是这一块的保密措施太过严格,自己无从查起。

虽然得出了一个让自己都吓得半死的结论,但是汤芗铭并没有把这些汇总的情报交给袁世凯。因为他是黎元洪的人,汤芗铭的大哥汤化龙就是黎元洪的文班底。而对于老袁称帝,黎元洪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不但拒绝接受武义亲王的尊号,而且还跑到了武汉租界,公开跟老袁唱起了反调。汤芗铭此刻也是进退两难,参加护**讨袁吧,人老袁驻扎在湖南的军队肯定不答应,自己是海军出身,又没有足够的嫡系部队保护自己,估计前脚扯反旗,后脚就让人灭了到是很有可能;而帮着老袁镇压讨袁,汤芗铭又不愿意,如此一来,湖南地区的军备工作就在这种矛盾中处于了停摆状态。

此刻隶属于湖南督军府名下的军队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情况,有一部分是谭延闿的第一师和收编自原第四师的部队,这些军队加到一起也就一万人多一点,还有郭人漳手里的矿警总队五千人,最后就是北洋第三师留下的一个旅北洋步兵第五旅汪学谦部,大约8000人,不过这支部队主要驻扎在岳州,同时驻扎在岳州的曾继梧部还有7000人。至于马继曾的第六师和驻守衡阳的安武军倪嗣冲的十五营兵马是不受汤芗铭节制的,全部都是在陆军部名下。汤芗铭屈指算了算,自己这边差不多还有三万多人,虽然成分复杂了一点点,但是估计无论将来的局面怎么折腾,自己要保住督军的位置问题不会太大。

离督军府不远的地方,湘军第一师驻地,时任湘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鲁涤平正在拆阅一封信。

信是王振宇写给鲁涤平的,鲁涤平草草看完就把信烧了个干净,然后低声对送信前来的人道:“我这里情况有点复杂,就不回书信了,你帮忙带给口信给他,内容也不多,就十个字,一日为兄弟,终生为兄弟。。。”

值此风云际会,四方云动之际,无论北京还是长沙或是安江都把目光投向了常德。马继曾即将进攻常德的消息差不多已经传遍了湖南大地的每一只蚂蚁了,那么现在马继曾和他的北洋第六师一万八千人马在做什么呢?

第217章 血战常德(二)

刘叙彝立正敬礼道:“请军座放心,就算是战斗到卑职最后一个人,卑职也会坚决守住朱家桥,一定不给咱们第二军的军旗抹黑。”

刘兴满意的喊道:“好,不愧是我们第二军的好汉子,朱家桥就拜托你们全团的弟兄了,此战之后,我一定亲自向大帅为你们请功。”

“谢谢军座!”

在安江,名义上青年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中革军委到现在也还停留在纸面上。身为中革军委委员长的王振宇给自己配备的另外两个副委员长是田应诏和陆荣廷,不过这两位一个在天津的租界里从事外交活动,另一个则干脆是挂个名。本人则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老家武鸣,除开每年一次的党代会外,基本不再出席任何政治活动。

如此一来,王振宇就是中革军委的唯一领导了,这也导致中革军委秘书处和侍从处变成了两套班子一套人马。而在王振宇刻意安排下,从去年起,所有涉及青年军的命令都不再以大帅的名义发布。而是摇身一变,统一用中革军委的名义发布出来。虽然这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嫌疑,但是王振宇就此刻意宣布自己的所有命令都是合法的了,都是集体决策了,而他的青年军也就这样变成了党卫军,而不再是军阀王振宇的私军。

中革军委实际设立在巡阅使府内,嗯,不过目前这个巡阅使的职务已经不存在了。从王振宇发布通电那一刻起,这个由袁世凯任命的巡阅使职务就自动被免除了。

王振宇一直担心的法统问题也在这一刻被彻底解决了,此刻他正在办公桌前等着王怀事那边收的最新电报。

常德战场注定要牵动交战双方最高指挥层的神经了,无论是王振宇还是袁世凯都知道这是双方的第一战,谁得手就意味着谁就能获得先机。

王振宇看了最新的情报,弹了弹电报道:“马继增最后还是选择走水路了,这仗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节奏了。王虎啊,你去把我的被子抱过来,今晚我就睡在这里了,有什么消息都立刻来报!”

马继增终于上船了,绣有讨伐军第一路军司令马字样的大旗十分威武的插在船头,迎风飘扬。

整个北洋第六师浩浩荡荡沿沅江逆流而上,遮天蔽日,气势惊人。

1月14日夜,马继增帅领的第六师按照原定计划进入沅江支流,直奔常德而来,不过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深夜的朱家桥静悄悄的,一队由七八条渔船组成的船队由远及近,试图悄悄从这里通过。在这队板船的后面,一个高大的北方军人正站在一条板船上,一边死死的盯着前方,一边搓动着自己寒冷的双手以对抗冬夜的寒冷。心里忍不住的暗骂道:“该死的老头子,早不称帝,晚不称帝,偏偏在这大冬天来称帝,搞的老子们这么鬼冷的天还要出兵打仗,希望这次奇袭能够成功,不然就难打了。”

这个高大的军人不是别人,正是北洋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二十二步兵团的团长黄振魁,本次作战的先锋任务就被交给了他。黄振魁是个老行伍出身了,在第六师素有勇名,辛亥年在汉口,正是该部在汉口一举击溃了黄兴指挥的民军主力原新军第八师,按理说此人当是前途无量。不过在随后的巷战中,黄振魁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面对民军游击队的神出鬼没,黄振魁直接下令点火烧毁汉口。这下好,连巷战都不用打了,黄振魁也因为这一暴行直接前途无亮,没有那个领导会喜欢胡作非为的部下。不过此人性格很有些古怪,对升官发财兴趣不大,却对战阵厮杀情有独钟。所以每每第六师的先锋任务他都会当仁不让的接下,谁也不许和他抢,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黄振魁的计划比马宝琛的原版货还要大胆,他直接从本团挑选了八十个最精锐的士兵,让他们分乘七艘渔船朝常德进发,顺利的话就来一出吕蒙白衣下荆州。

朱家桥的这一段河道比较窄,按黄振魁的惯性思维,如果有什么埋伏,那就是在这了。

看着最后一条渔船进入狭窄的河道之后,黄振魁心里终于安了下来,可几乎就在心安的那一霎那,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哒哒哒。。。”四周突然火花四溅,枪声四起。黄振魁一听就知道是马克沁重起机发出的声音,如此凶猛的火力,不是埋伏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92/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