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320节

和后世不同,张学良几乎是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奉系第二代大帅的人选之外,这个时空,估计是没有张少帅一展拳脚的机会了。

第466章 大事件(四)

王振宇几乎是一夜没睡,来自后世的他深知新中国成立之前让中国迟迟无法实现统一和发展的两个国家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和苏联。尤其是苏联,到了1949年那个局面了,居然还做着把中国一分为二,划江而治的打算,幸好伟大领袖本质上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所以苏联的企图没有得逞,不然长江以南的同胞还不幸福死。

不过这一世因为王振宇的缘故,祖国统一的步伐明显加快,快到苏维埃还没来得及输出革命就基本完成统一了。所以在这个英法同样虚弱无力,美国孤立主义依旧横行的时代,日本就很不凑巧的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富强统一道路上唯一的绊脚石。

正当王振宇认为只要打败日本踢开绊脚石,接下来的所有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顺风顺水的时候,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奉系这边突生异变,张作霖死了。

王振宇思索了大半夜,又命人去把熊希龄、唐绍仪、顾维钧请来,这三个人从孙文签发命令免去熊希龄政务院总理职务之后就住在武汉一直没回南京。而王振宇显然并不是没有能力收拾孙文,而是没时间。

实际上自济南会战日军受到重创并被困济南城后,日本方面头山满等人就急吼吼的跑到了南京和武汉,以日本海军对上海,南京实施报复性打击为威吓,恐吓王振宇放弃对济南日军的包围。王振宇又岂是吓大的,日本发动海军来攻他是一点都不怕,光是德国佬帮忙设计的江防要塞都够日本人喝一壶了。

他真正担心的是自己如果全歼济南日军,导致日本全面动员并对对华作战,自己是否吃得消。要知道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日本还处于大正时代,军国主义并不是很强大,日本历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也都是主张分步走,慢慢蚕食的政策。根据王振宇的记忆,1922年前,日本的主要扩张方向还不是中国,而是在俄国的西伯利亚,只是由于诸多不可以明记史料的原因,日军最后居然被看起来很是弱小的苏联红军从远东地区赶了出来。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王振宇还是希望日本不要举国之力和自己玩命,毕竟目前自己手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只是勉强和日本持平,真玩命,鉴于自己内部的真实情况,王振宇的信心还真有点不足。谁敢保证自己麾下的将领不会指挥失误,谁敢保证自己的工业生产不会出现异常,谁又敢保证自己的麾下没人心存反念。这次和日本作战,国民党就表现的反迹十足了。气得王振宇都大骂孙文是大汉奸,所以见好就收的心思也就存下了。

“熊老,唐老,还有少川兄,今天请你们来只有一个目地,结束山东的战事,暂时和该死的小日本修好,具体的办法还需要你们几位经常办外交的老洋务来想。”王振宇一如既往的客气,这也是下头人愿意拼命替他做事的缘故,待遇优厚,对人客气,这样的老板放在后世那就是标准模范的存在。

“文正啊,出什么事情了?咱们不是在山东占上风吗?为什么要议和?”最紧张的是熊希龄,他和孙文闹翻后那就铁定是和王振宇绑在一条船上了。

王振宇摆摆手道:“熊老不要急,我军此战必胜,小日本不死也要脱层皮,青年军什么时候让大家失望过啊!可是张作霖死了,现在东北和华北的局势自然也就跟着乱了。我想了许久,一口气吃成胖子是不现实的,我的想法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对日战争,把精力放到完成国内统一上来。。。”

又是一个上午的会议,大家拿着日本原敬首相密使加藤送来的密信,研究了大半天,最后由顾维钧分析出了一个并不太好的结论。

“按照原敬的设想是维持当前的局面不变,维持日本在华利益不变,然后解开济南之围,让日军体面的从济南撤到青岛。”

王振宇思考了许久:“少川,你去和日本人谈,可以强势一点,不用怕,大不了翻脸大打就大打。现在要打,他们还真占不到便宜,我就不信他们还能双线作战。和谈其实不好谈,我们能让步的东西其实不多,因为我这里有几个原则你是一定要坚持的。”

说着王振宇就站了起来,背着手踱步道:

“第一、主权问题不要谈了,寸土必争,无论是青岛还是旅顺,也就是日本人说的关东州,我都是要收回来。日本人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经济上我们可以做出补偿,日本军队绝对不允许存在于中国的领土上。

第二、经济核心问题不要谈了,交通、矿产资源这种事关国际民生的项目肯定是不会让他们日本人操在手里的,所以满铁公司我肯定是要收回来的。

第三、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的经济投资可以转让,也可以继续经营,但必须守法,如果做不到,可以由我们的中华开发公司统一溢价收购。

第四、日本人在东北的开垦居民可以继续居住开垦,但是必须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经营。同时日本人不再享有外交豁免权。

第五、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庚子赔款问题留待和英法等国一起讨论。”

王振宇想了想不等顾维钧开口又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少川兄啊,你要知道我们在列强环伺的前提上要谈崛起是不容易的,所以许多付出是必要的,要有长远眼光和方向。至于付给日本人的钱,可以先定总额,支付方式最好是分期付款,我可不希望日本人拿着一笔巨款武装他们的军队然后再来揍我!”

顾维钧认真做完了记录,看了一遍,开口道:“大帅,我估计日本人肯定不会答应,因为一旦答应,就意味着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日俄战争到这算是白打了。说不定他们宁可把五万军队都牺牲掉也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王振宇也觉得自己有点太理想化了,他一屁股坐了下来然后饶有兴趣的看着顾维钧这个优秀的外交官道:“那你们说说,咱们该怎么搞法?”

顾维钧想了想欠身道:“卑职认为既然是要让日本人放弃如此巨大的利益只有一个办法,给他们寻找到新的利润点。只有这样日本人才有可能放弃他们在东北的既得利益。据卑职所知,日本人一直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是大陆计划。他们一直渴望在亚洲大陆获得一块土地,朝鲜只是他们的跳板,但是朝鲜实在不是什么发展的好地方,所以他们才会不断的从我们中国夺取土地和资源。

只是我们中国太敏感了,日本人扩张的步伐越大,英美的反感程度就越高。卑职这半个月一直在国安局外交档案室里研究日本新任首相原敬的外交政策,发现这个人对我们来说是友好的存在,虽然他支持了山东之战。但是从他的执政思想来说,他对于我们的危害并不大。原敬认为日美英三国进行合作对国家的将来极为有利。反之,如果日本与美国关系疏远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原敬认为迄今日本以武力对中国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从而引起日本与欧美各国间的摩擦,招致日本在国际上受到孤立。他反对大隈内阁对华提出二十一条也是出于认为这样做会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损害日中友好关系,西方列强还会猜疑日本对中国怀有野心,使日本在国际上倍受孤立。在不干涉内政的方针下,原敬把日中友好做为对华基本政策。而最新的情报显示,随着山东战局日军处于不利甚至倾覆的态势情况下,原敬已经考虑免去陆相,这次山东之战的主要策划者田中义一的职务了。”

王振宇摸着下巴想了想,历史上的原敬确实有平民首相和和平首相之称,不过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当时中国北方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对立,原敬确定了由中国南北政府达成妥协建立统一政府,日本将和这个统一政府建立友好关系的基本政策。原敬内阁成立后,立即禁止向中国北方政府借款和出口武器。基于这种构想,原敬内阁决定通过美国提议的新对华贷款团向中国提供贷款。原敬内阁的基本对华政策是以与美英协调为前提,本着不干涉内政的精神而确立的,意味着迄今日本以军事力量把中国置于势力范围之内,将其作为铁、煤等资源供给地和日本制品出口市场的大陆政策发生巨大转换。虽然原敬坚持确保日本在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利益,但毕竟他还是想通过经济活动加强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

现实并没有象原敬想像的那样发展。在巴黎和会上,如何处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权益问题成为焦点。日本主张有继承这些权益的权力,中国则要求归还山东,双方发生对立。日本以不参加国际联盟相要挟,逼迫欧美列强承认了日本对山东的特权。中国表示强烈抗议,1919年5月,在全中国范围内爆发了要求归还山东主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即“五?四”运动)。抵制日贷等反日运动高涨,中日关系恶化。同时,要求民族自决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朝鲜半岛也爆发出来。同年三月朝鲜爆发了要求从日本殖民地下解放出来的三?一运动。原敬内阁为了与中国改善关系,开始出现归还山东权益的动向。(最终实现返还是在1923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由原敬的继任者高桥是清实现的)。

第467章 大事件(五)

“少川兄的意思是从原敬这里入手吗?”王振宇想到历史上的原敬的内阁,眼睛不由一亮道.

“是的,我相信无论日本方面多么不情愿,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陆军已经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对付的了。他们虽然好赌,但那是建立在有胜利希望的前提上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扼杀这种希望”顾维钧看起来很有战略头脑的样子。

“如果济南打得太疼,日本人倾举国之力来玩命怎么办?打烂”王振宇又问道。

顾维钧点点头道:“实际上英法是不会允许日本倾国之力来找我们算账的,我还查阅了一份从英国朱尔典公使处截获的述职报告,如果我分析的没错,英国人为了维护他们在远东的利益,绝对不会允许我们和日本人打的两败俱伤,我们和日本人互相牵制才能使得英国在亚洲的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同时英法美都需要我们两个国家一起抵御那个新生的赤色政权。和日本人那点大陆野心相比,这个从一开始就立志要解放全世界的政权才是最恐怖的。”

“那么你的想法是?”

“卑职的意思是让日本人把力量都集中到西伯利亚去,东北的局面要尽快解决,关东州我的意见是给日本人面子,限定租期归还,满铁公司则重组,中日共营为宜,而山东则立即收回。相信如此一来日本人的反弹就不会太强烈。”

王振宇想了想:“这样,我会和加藤说明,你们就去上海英租界,由英国人做中,好好谈一谈这个和平的问题。我也知道现在一时半会也达不成协议,不过没关系,我会让日本着急的。少川,和列强交涉可不容易,尽量为咱们这个苦难的国家和民族多争取点利益吧。此外,对于你这个把日本人引向西伯利亚,引向俄国的思路我觉得可行,可以和日本人去谈,我就不信这些天天被火山地震威胁的人会不动心。还有就是和你们三个人交个底,这次山东之战,我觉得日本人未来对我们的威胁只会是越来越小,我们要警惕一下我们身边的赤俄,他们很可能成为我们的新敌人,特别是他们的思想很有鼓动性。”

熊希龄他们三个对视了一眼,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一贯信心满满的大帅突然对赤俄如此忌惮,但是既然大帅提及了,还是认真注意一下比较好。

熊希龄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大帅,哪东北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王振宇摇了摇头:“我还没想好,不过张作霖的后事总归是要办的,我打算亲自去奉天吊唁。”

熊希龄闻言大惊:“大帅,此事万万不可啊!您这是以身犯险啊,现在的局面您又不是不清楚,一旦您个人出现什么意外,整个国民政府和青年军好不容易打造的基业立时就得崩溃,速度比老袁死了还要快。南京那些人肯定是第一批出来搞事的,那咱们国家这几年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骨血就算是完了。。。”

王振宇点点头,这些事情他都明白,只是光靠杨度和杨永泰两张三寸不烂舌怕是忽悠不了奉系那些东北汉子。而且这些年,虽然青年军战功卓绝,但基本上都是靠下面人打的,自己这个大帅是没有尺寸之功的。。。想归想,自知说漏嘴的王振宇还是宽慰熊希龄道:“熊老的意见很好,是我疏忽了,此事容后再议吧,你们早点回去拟个章程就动身去上海吧!王宠惠已经在那里联络了。”

熊希龄听着王振宇这话似乎还存着不死心的意思,还想再劝,却被唐绍仪扯了扯衣角,自知是很难左右大帅了,叹口气跟着告辞出去了。

三天后,在日本,激烈的争论还在进行着,由于原敬的态度和田中的辞职,帝国山东派遣军居然在济南被困了已经十天了,士兵们每天都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度日。身为司令官宇恒一成大将也几乎每天三封求救电报拍过来,开始还注意措辞,到后面就有点不像样了,几乎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了,看得田中都忍不住大骂:“简直是把帝**人的脸面丢尽了。”

原敬和山县还是没能达成一致,不过奇怪的是,这一次陆军却没有发扬日本下克上的光荣传统。原敬几乎在这十天里连续三十次拜访山县有朋,早中晚都去,这样的态度让山县都无法再固执下去了。

“原敬君,帝国需要生存的空间,我们现在和平结束山东的战事无异于拱手放弃帝国未来的生存空间。”

原敬摇摇头然后把世界地图摊开在山县有朋和自己之间的榻榻米上,指着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道:“虽然我不赞成帝国出兵西伯利亚,但是如果帝国要寻求生存空间,远东地区更适合我们。和满洲不同,我们占据和开发远东不但不会引起英美法等列强的不满和怀疑,反而会因为我们顶在和赤俄战斗的第一线战场而承认我们的成果。山县君,如果帝国的大陆政策必须贯彻,那么现在就是我们考虑接受支那的意见,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然后集中一切资源,为帝国在远东地区获取一块巨大的土地的时候了。只有彻底拥有了这样一块土地,帝国在亚洲大陆才能算是真正立足了。”

事实上,这也是英国人的想法,朱尔典被调任的报告迟迟没下来,所以朱尔典依然在努力的为大英帝国站好最后一班岗。因此虽然对王振宇十分反感,但是朱尔典还是指示上海总领馆尽量促成中日和谈。毕竟中日两国打个两败俱伤不符合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朱尔典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战略设想获得了白厅的肯定,那就是利用中日两国对赤色俄国进行打压和封锁,具体办法就是在领土上允许中日两国朝着赤色俄国的领土进行扩张。这点很容易特别是对中国,只要把中国人的疆界恢复到1860年之前就够俄罗斯那帮疯狂的革命者跳脚了。

朱尔典还收到了一个确切的情报,南方国民政府的西北王吴佩孚的军队已经在一个月前就进入到了中亚地区,并且开始着手整合当地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了。对于一心要防止赤俄做大的大英帝国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所以英国驻日本公使也几天也频繁拜访原敬首相,希望促成中日和平。

山县在12月26日这一天终于选择了妥协:“原敬君,我可以支持你的方案,但是希望你能为帝国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要让我等失望。另外我还要提醒一下你,放弃帝国在支那的利益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国贼了,你对自身的安全也要小心啊!”

“有劳元帅阁下挂念了,为了天皇和全体国民,我原敬的这条命算不得什么?”原敬鞠躬道。

随后中日谈判就于27日在上海开始了,日方代表不是别人,正是年初出席万国和会的牧野,而中方代表是顾维钧。

牧野的态度十分强硬,谈判一开始就甩出一个狮子大开口的方案:“第一,中方必须从山东地区撤军,并惩办挑起本次战争的凶手;第二,承认帝国在山东和满洲地区的固有利益;第三针对此次战争进行赔偿,金额为1亿美金。”

首节 上一节 320/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