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夭寿了,开局笔筒做胸穿! 第377节

  术后 24 h内每 2~3 h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胸引管。

  引流液超过血容量的 10%,连续 2小时,应考虑内脏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早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颜色,及时抽空咖啡色胃液。

  另外,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导致腹腔内压力以及颅内压力增高导致出血。

  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再出现肉眼血尿。

  严密观察神志、头皮血肿、腹部体征变化,腹围大小,住院期间腹围在49~53 cm。

  严密观察化验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计数、出凝血时间。

  积极扩容、补充凝血因子、止血等处理。

  顾风见多名专家的意见和自己差不多,但经过众人补充更全面了一点。

  丁灵则是在旁边刷刷刷的记录着会诊的专家意见。

  接下来,马上到了第二个议题。

  关于人工气道管理。

  这一块儿,呼吸科专家发言比较积极。

  认为患儿肺挫伤严重、肺出血、给予高PEEP治疗,带机时间长。

  在早期不断吸痰期间,首先确保呼吸机加温湿化效果。

  维持温度 35℃~37℃,防止温湿化不够导致痰痂形成。

  每 2小时听诊呼吸音,每 4小时检查呼吸机管道有无积水。

  肺部出血停止后,按需吸痰,两人协助完成。

  交接班时检查气管插管有无松动,牙垫有无挤压舌面、口唇,插管的深度有无改变。

  每 8小时口腔护理一次,可用NS棉签擦拭。

  如果该患儿后期口腔出现异味,改用NS冲洗口腔后再用康复新液涂擦口腔。

  麻醉科专家也给出自己的意见。

  在带机期间,落实镇静镇痛:咪达唑仑 3~5 ug/kg·min联合舒芬太尼 0.5 ug/kg·h,持续静脉泵入。

  每班评估镇静镇痛分值(维持FLACC 1~4分;Ramsay2~4分),根据效果调整剂量。

  患儿带机过程中如果有躁动现象,遵医嘱给予丙泊酚静推。

  静脉镇静镇痛时,应用专用静脉通路,输液管路标识明确,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和呼吸的变化。

  顾风对这一块儿更为满意。

  专家们基本上说的事无巨细,可操作性拉满!

  这就是会诊的好处,人多力量大,查漏补缺。

  ......

第412章 解决宝宝的四个难题

  第三个问题是小朋友多发骨折的护理。

  患儿全身多处骨折、任何搬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加重、错位。

  顾风的目光看向了骨科的专家。

  骨科专家应该已经在心里想了很久的方案了。

  很直接的就建议该患儿使用桥式支架牵引固定。

  不过他们也提出了困难的地方。

  因为这个患儿年龄太小,下肢短小。

  所以不易固定,而且非常容易导致牵引失效。

  这是一个需要大家思考解决的问题。

  确实,青山一院的骨科基本处理的都是成人的骨折。

  小孩最常见的也就是脱臼。

  像这种年龄如此之小,摔的如此之重的,他们经验也不是很多。

  好在这个难不倒顾风。

  他在脑中进行头脑风暴,模拟了数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一验证,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简单的解决办法。

  顾风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可以把床头抬高至 20°的低坡半卧位。

  患儿的双大腿小腿置于桥式支架上,支架和患肢一体保持外展 45°。

  保证牵引绳悬空状态,注意衣物、被子不要压在牵引绳上。

  而且牵引的肢体下端也不要抵住床栏。移动患儿时,

  及时调整牵引架角度以及双下肢外展的角度,这样问题基本就算是解决了。”

  听完顾风提出的方案。

  骨科的几位专家也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做了几个动态草图模拟了一番。

  随后他们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大。

  于是他们继续说着自己后续的意见。

  “后续需要观察肢体末端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以及牵引带边缘的皮肤。

  压迫皮肤的位置放置泡沫敷料隔离,每3天进行床边X线检查评估骨折恢复情况。

  桥式牵引期间,枕部垫泡沫敷料,垫絮下方放置网状气垫。

  Q2H需要2人协作平抬背臀部,局部减压。

  严格处理交接重力受压处以及牵引带压迫处皮肤状况。”

  另一个专家补充道:

  “如果患儿于术后出现双足根大面积的压红。

  这种情况可以用橡胶手套灌水制作成水囊置于足跟。

  这样可以隔离塑料牵引带的对足跟的压力。

  差不多1周后,局部的皮肤就会慢慢的好转。

  一般来说这种状态只要保持绝对卧床 1~2周。

  大概2周后,就可以做双下肢X线。

  如果X线提示:双下肢股骨干断端恢复良好。

  那么就可以给予撤离桥式牵引支架。

  用定制的双下肢支具替换佩戴。”

  顾风听了骨科专家的经验之谈连连点头。

  虽然这些专家的操作多半是比不上自己。

  但偶尔细微之处的一些临床经验也是自己不一定具备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该学习,该吸收的,还是得学习和吸收。

  基本上到这一部分,物理上的治疗和护理细节就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

  但这种事件对于小朋友不止是身体上的物理伤害,心理冲击也是很大的。

  虽说该患儿才只有3岁,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

  但事件的冲击以及躯体的疼痛还是会给患儿带来严重心理创伤。

  顾风很早就细心的注意到了孩子的异常表现。

  患儿入院后一直两手紧抓床栏。

  还有其他异常表现......

  所以顾风这次也邀请了儿科和精神科的专家前来支招。

  听完顾风说的这些小细节后。

  精神科的专家认为顾风所描述的现象确实是有心理创伤的征兆。

  所以现在非常有必要进行干预。

  随即,她提出了一个陪伴疗法。

  那就是在患儿清醒的时候。

  采用弹性探视制度,及时请患儿妈妈来到身边陪伴。

  同时让家长在平板上或者手机上,下载好小朋友感兴趣的动画片。

  以此来分散小朋友对于疼痛的注意力。

  顾风微微点头。

  动画片对于小朋友的吸引力那是毋容置疑的。

  或许这真的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遗忘身体的疼痛和创伤。

  儿科的专家表示责任护士在家长无法探视的时候。

  要尽可能在床边陪伴小朋友,讲故事、做小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儿科专家的这个提议和上面精神科专家的提议互补,基本完善了心理这一块的护理。

  见四个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顾风也没有再拖延耽误,诚挚简短的感谢了一下前来的专家。

  随即就和丁灵一起把这些方案落实了下去。

  ......

  不知不觉。

  一条围博在网上发酵,慢慢向着火爆的方向发展。

  关注和转发的人也越来越多。

  围博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讲一个中年男子勇接18楼不慎跌落的3岁小朋友,虽然大哥双臂骨折,但幸运的保住了小朋友的生命。

  然后配了一张大哥手臂固定的图片。

  其实之所以这个消息能够吸引大家关注,调动大家情绪的原因也很简单。

首节 上一节 377/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