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国工匠 第12节

  【任务奖励:200任务点,魅力+2】

  任务,是可以免费刷新的。

  如果觉得这个任务不符合他的规划,便可直接刷新掉。

  这样能够避免系统的任务,限制姜辰的发展。

  人生应该有自己决定,而不是系统。

  至于奖励中的魅力+2,这就是锦上添花了。

  体质加2,除了全面提升身体素质之外,也让他的长处更长。

  魅力+2,同样也是让他长处更长。这让本就俊朗帅气的他,自然而然的散发出魅力。

  看了任务之后,姜辰继续学习和练习操作手法。

  在六倍时间的空间中,在空明状态的加持下,直到次日早上八点多,已经只剩几个手法没有学习。

  等到晚上学习完手法,研究一下培训体系的搭建,就可以去找刘援建商量此事了。

  洗漱完成,吃掉最后的一点干粮,姜辰出发前往轧钢厂。

  去办公室报备之后,姜辰便前往车间熟悉工作。

  他进车间,主要是看高级工人的操作手法。

  然后和自己在空间中学习的标准手法做对比,看孰优孰劣。

  易中海在第三车间,姜辰在选择车间的时候,有意跳过。

  每个车间工人都不少,但谁是高级工人,一目了然,看了一圈下来,姜辰心里已经有数。

  和蜀川轧钢厂一样,这些高级工人的操作手法,突出一个个性化。

  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操作手法,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

  整体来说,手法没有标准随心所欲,动作不够简捷费时费力,产品规格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哪怕同一个人做出的产品都有区别。

  他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美丽国买了种花家的飞机,回去拆掉之后,就再也组装不起来。

  习惯了标准化的美丽国工程师,看到这纯手搓的玩意,不痛疼才怪。

  大家的操作手法,和他在系统中学到的手法一比,高下立见。

  系统提供的手法极致的简捷、精准、简洁、高效。

  整个操作动作行云流水,看起来赏心悦目。

  对于标准手法带来的产能提升,他一点也不担心。

第16章 轧钢厂的问题

  第二天,多学习了一阵的姜辰紧赶慢赶,总算踩点进入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第一次来见过的人之外,多了两个年轻人和一个胖子。

  这三人,在昨天巡视车间的时候姜辰见过,梁越和宋元。

  梁越是刚刚投入工作的大学生,起步就是14级助理技术员,和姜辰一样。

  宋元也是中专生,不过还没有过实习期,目前还是16级助理技术人员。

  还有一个胖子,目测重两百五,能在这个年代长这么胖,也是难得。

  他就是曹俊说的走几步路都喘气的赵东升,37岁,13级技术员,三钢厂的三个老员工之一。

  刘援建见姜辰进来:“对厂子了解得如何啦?”

  姜辰点点头。递过去一只烟:“差不多了,该了解的都基本了解了。”

  刘援建伸手结果:“既然如此,那就开始正式投入工作吧。”

  然后放低了声音:“小姜啊,开始工作之后,你可不能像之前那么随意,要把厂子当成家。”

  “所有一线生产部门,都看着咱工程科,我们还是要更加敬业一点。”

  姜辰这两天踩点上班,到点下班,刘援建是有意见的。

  我这个当领导的都没走,你自己先下班了,有你这么干的吗?

  虽然轧钢厂现在新招的工人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工程科事情不算多,但不管伱有没有事情做,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尤其是全国人民全力抓生产,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更要注意影响。

  不过看着手中的华子,觉得姜辰还是会做人的,所以说话并不重。

  姜辰道:“这个我知道,我之所以下班就回家,是想回家,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一下,怎么才能让新工人快速上岗,以及提升产能。”

  “因为这两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援建心里对此嗤之以鼻。

  提高产能这种事情,岂是他们工程科能够帮上忙的。

  不过嘴上却说着:“哦?有什么收获吗?”

  他也就随便问问,对于结果根本没有报任何希望。

  姜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问道:“刘主任,你觉得我们三钢厂想要提高产能,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援建沉默片刻,开口道:“要说起原因,这就多了,那总的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这第一个,是缺少生产工具,三钢厂成为重点示范企业之后,机床倒是不缺了,但最近招了很多人,其他的工具却是有些不足了。”

  “这第二个,是老工人的问题,他们有手艺,但是没有动力,好些人从上班开始等午饭,吃了午饭等下班,磨洋工。”

  “第三个,就是新工人上手的问题。现在虽然招了很多工人,但想要形成生产力,按照以往经验,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轧钢厂和炼钢厂不同,炼钢有力气就能干,但搞加工生产是需要技术的,这技术他们只能在师傅那里去学。”

  “如果师傅没有尽心的教,或者在教的时候有所保留的话,这个时间还要大幅度延长。”

  刘援建说的问题,差不多也是全国轧钢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产工具不足,是全国轧钢厂都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钢厂还好点,至少机床是够的,其他很多轧钢厂,连机床都无法保证,提高产能根本无法做起。

  毕竟这玩意,老大哥给的有限,三钢厂作为工业部制定的示范企业,优先满足。

  但新进来几千个工人,就需要几千套生产工具,一时半会是凑不齐的。

  至于老工人的主动性问题,因人而异。

  少部分觉悟高的,还是比较努力的。

  但绝大部分工人的想法是:横竖拿那么多工资,干嘛那么拼。

  并且他们还会影响到那些比较努力的工人,最后就导致摸鱼的工人越来越多。

  至于新工人上手慢,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么多工序,那么多技术,掌握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忘掉却是很简单。

  但凡自己工种所需工艺又一道没有掌握,都无法上岗。

  至于学习技术,如果徒弟懂事,烟散得勤,嘴甜,还稍微好点。

  如果不那么懂事,想要学到东西,那可就难了。

  再加上徒弟有不是同时进来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大家都乱。

  就算学了,没有工具马上进行实践练习,学过就忘的概率很大。

  姜辰点点头:“嗯,和蜀川轧钢厂差不多,就是人和工具的问题。”

  刘援建点点头:“也可以说,但这两个问题,没有一个是我们工程科能够解决的。”

  “所以我们只能干着急,爱莫能助。”

  姜辰点点头:“实际上从我进入蜀川轧钢厂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后来,我终于想到了合适的办法,能够让新工人在一个月内上岗,并且达到3-4级工人的水准,同时生产效率更高。”

  刘援建一怔:“你?一个月?3-4级工人?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坐得最近的张山,内心和刘援建一样的想法,你在开玩笑吧!。

  随即心里笃定,这个小年轻在哗众取宠,吹牛。

  姜辰认认真真的点点头:“我是很认真的在说这个事情。”

  半晌之后,刘援建缓缓开口道:“那说说你的想法。”

  姜辰道:“其实方法很简单,组建专门的培训部门,对新员工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和考核。”

  刘援建一愣:“就这?”

  姜辰点点头:“就这!现在师傅带徒弟,没有方法,没有规划,做到哪教到哪,教和学都很乱。”

  “而组建培训部门,有规划、有方法的传授统一的手法,新工人能够更轻松更快速的掌握生产技术,投入生产。”

第17章 张山拱火

  刘援建心念急转。

  姑且不论这个方法可行不可行,这统一培训,就是要取消师徒模式。

  哪些当师傅的高级工人怕是要有意见。

  因为师傅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有实在好处的。

  哪个懂事的徒弟,不是随时给师傅散烟递水的,这可是师傅实打实的好处。

  这统一培训,师傅的好处没了,心里肯定不爽。

  想到这里,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小姜啊,你是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会遇到的困难?”

  姜辰问道:“刘主任请直说。”

  刘援建道:“首先,谁来培训?既有技术,还能培训的人,乐观点估计整个厂子怕也不会超过一只手的数。”

  “况且,人家也不一定乐意来培训。”

  姜辰道:“第一批的培训,我来。除了员工之外,我们再找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心思活络,会说话的人参与。”

  “这些人里面淘汰掉一些不合格的,剩下的就是以后的培训部成员,等他们学成,以后就由他们来进行培训。”

  刘援建看了一眼姜辰:“你来?伱懂技术吗?你知道一个高级工人所掌握的技术,有多少吗?”

  姜辰点点头:“我知道,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学习和思考,总结出来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法。”

  “我就用这套手法作为标准,来进行教学。”

  对于所谓手法,刘援建嗤之以鼻:“小姜同志,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只是觉得我们做事不能想当然。”

  “那些个高级工人,哪个不是干了几十年,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才有了今天。你满打满算工作不过三年,能拿出更有效的操作手法来?”

  “而且这个更加有效,怎么来判断?”

首节 上一节 12/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