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国工匠 第14节

  也就是说,姜辰的思路,可能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是真的.

  杨为民和陶源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中深深的震撼。

  再次深深吸口气,杨为民开口道:“小姜,这事,可不能开玩笑,打胡乱说。”

  姜辰认真的道:“我觉得可行,这才求主任带我来给两位领导汇报的。”

  杨为民坐直了身体:“成,你给我们讲讲你的思路。”

  姜辰点点头: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跳脱出现有新员工学习技术的师徒模式,突破技术保守思想的壁垒。”

  “转而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专业的培训。”

  “而培训的内容,包含基础的工具识别使用、看懂生产图纸,到操作手法、生产安全等,让员工结束培训,就能直接进入车间投入生产。”

  然后,姜辰开始讲解现有技术传承模式的弊端,以及培训体系搭建的优势和效果。

  滔滔不绝的讲了十分钟,才算讲完。

  杨为民和陶源对视一眼,脸上都出现凝重的表情。

  陶源道:“你这个思路,和技工培训学校有些类似,区别是你这是在工厂内部。”

  从53年开始,便有不少的技工学校成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技术人才。

  姜辰道:“理解可以这么理解,但两者也不是一回事。”

  “工厂内部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不用学习很多宽泛没用的东西,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对生产有帮助的。”

  “另外,学习的周期也更短。外面的职工学校动辄一年两年,而我们这里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学成上岗。”

  “而且我们走培训的流程,省去了很多流程上的麻烦。”

  杨为民道:“思路和方法都是对的,但这个方案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我们的培训专员从哪里来?技术从哪儿来?”

  “我也不怕给你交个底,现在的高级工人,你让他们抓生产个顶个的强,但让他们去搞这培训,他们办不到。”

  “文化水平,就已经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格局,很难讲自己的技术具现并且表达出来,更不用说系统性和计划性。”

  “而且,现在三千多新工人,就算一人培训一百个,也需要30个培训专员,这对咱们厂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杨为民和刘援建一样,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但说话水平比刘援建高多了。

  姜辰道:“第一批的员工,我来培训。然后再找一些有文化、头脑灵活、表达能力强的工人参与其中,将来由他们来展开培训工作。”

  杨为民看着姜辰:“你?”

第19章 高级工人观摩手法

  陶源也道:“你懂技术吗?小姜同志,你的想法我认可,但生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可不允许盲目自信。”

  姜辰道:“我用三年时间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更加简捷的操作手法。”

  “单单这套手法,一旦推广开来,在同等条件下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至少20%。”

  杨为民和陶源再次对视一眼,两人严重的怀疑更浓。

  技术较好的八级工人,连他两遇到都要给几分面子,足见高级工人的稀少,技术的宝贵。

  姜辰一个20岁的人,说有一套更好的生产技术,说出来谁都不信。

  姜辰知道对方不信,不疾不徐的道:

  “不是现在的高级工人没办法找到更好的操作手法,而是他们忙于生产,且操作已经形成习惯,没有时间来思考如何改进,或者根本就没往那个方面想。”

  “但我不一样,我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去观察他们的操作,自然能够发现很多问题,想到改进的方案。”

  “口说无凭,我现场操作一下,杨厂长找几个高级工人现场观摩评判,结果不就出来了吗?”

  杨为民道:“你当真有把握?”

  姜辰点点头:“有把握。”

  他对系统有信心。

  杨为民点点头:“好!”

  说完,低头在纸上刷刷刷写下几个人名:“小杨,伱进来一下。”

  小杨,是他的司机兼助理,一个30来岁的中年男人,进来之后站得笔挺:“厂长,你找我?”

  杨为民伸手把纸条递给小杨:“你去找这几个人过来一趟,我找他们有事。”

  “名单的前面有车间号,低调点。”

  “好的,厂长。”小杨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小杨出去之后,杨为民也起身道:“老陶,你和小姜先聊着,我去安排一个车间。”

  陶源点点头。

  待杨为民出去,陶源道:“老杨很看重你啊,专门去清空一个车间给你展示你的操作手法。不然太多人围观,万一你要是失败了,就会成为厂里的笑话。”

  “不过话说回来,单单这思路和想法,以及自信,你就算一个人才,值得培养。”

  姜辰道:“我不会辜负领导信任的。”

  陶源道:“现在全国大炼钢,钢铁产量上去了,我们这样的厂子压力很大啊。”

  “尤其是被选为标杆企业以来,老杨的压力更大了,这段时间憔悴不少。如果你这方案可行,也算是给他减负了。”

  十分钟之后,杨为民回来了。

  然后名单上的高级工人,也陆陆续续来到了办公室。

  进来一个,杨为民就丢一根烟过去:“先坐会,等人齐再说事。”

  这些工人大概都是杨为民的嫡系,进来之后也没有见外,笑嘻嘻的接过烟,找个地方坐下,开始吞云吐雾。

  等到人齐,杨为民道:“好了,人都到齐了!我先说一下哈,等下大家安心听我说,不管听到什么都不要激动,也不要着急怀疑。”

  他指着姜辰继续道:“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位,是刚刚从蜀川轧钢厂调过来的姜辰。”

  “以为年少有为,思路清晰,有远见的年轻人,刚刚在和我们聊如何让新工人快速投入生产以及操作手法的事。”

  “然后在聊这件事的过程中,他说到一点,他用三年的时间观察工友的操作手法,并加以改进,最后得出了一套全新的操作手法。”

  “就这套手法,就能让生产效率提升30%。我相信大家也知道,如果是真的,这件事对于三钢厂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请大家一起来,就是一起去看看姜辰的操作,看看这套手法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优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都有些戏谑。

  显然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

  如果不是杨厂长有言在先,怕是此时已经闹起来。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名工人开口道:“杨厂长,这话你也信?三年,呵呵,三年能到几级.你知道我们干了多少年了吗?三十年。”

  “看他的样子,不过二十岁吧,就打他从娘胎里面练起,也就二十年时间,凭什么说出这样的话。”

  杨为民还没开口,另外一个工人道:“刘喜,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杨厂长不是说了嘛,先去看看再说。”

  王安哼了声:“刘喜,你说句心里话,你信吗?”

  姜辰笑道:“两位同志稍安勿躁,咱们看看再说,反正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如果看了你们还是这样的看法,我掉头就走,绝不耽搁大家一分一秒。”

  杨为民挥挥手:“行了,车间已经安排好了,我们这就过去吧。”

  “一会你们认真看,看完之后,给我一个真实的答案。”

  在杨为民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一个空旷的工位。

  杨为民道:“这个车间人还没满,这个工位周边都是空着的,我们就在这里演练吧,其他人不会过来的。”

  “我们就在这里演练吧,所需工具都在上面。大家都是老工人,不用真实干,您稍加示范,孰优孰劣,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个车间是在扩大产能之后,从新搭建起来的。

  但能够投入生产的工人数量不够,空了差不多一半。

  姜辰点点头:“行,为了不耽搁大家时间,我这就开始。”

  在众人的注视下,姜辰开始进行攻丝,锉削,研磨,矫正,铆接等各道工序的示范性操作。

  动作行云流水,简捷到了极致,流畅到了极致。

  每个操作都很简捷,就连手移动的都是最短距离,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就连动作之间的衔接,都没有一丝瑕疵。

  迅捷、精准、简洁、高效。

  这四个词,大概就是他操作流程的最准确概括。

  因为是师范,所以姜辰一个工序的动作重复几次,大家看懂了就换下一个。

  就是抡大锤有些费力。

  虽然他的身体经过系统属性点的强化,但终归还是不如长期抡锤的人,不能持久。

  他的操作,就是艺术。

  观摩的人,目瞪口呆。

  即便演示,60多个工序下来,也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第20章 培训试点小组成立

  “第一次发现,原来搞生产可以搞得这么美妙。”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在操作过程中,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而且手走的都是最短路线。”

  “我在心里模拟了一下,发现他的手法比我的手法简单多了,而且更有效.”

  “都按照他这套手法来操作的话,效率至少能够提高20%。”

  “我觉得真要严格按照他的方法来操作,30%的提升问题不大。”

  “要是我师傅教我这样的手法,该多好啊,我这些年算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我的手法已经成定式了,不知道现在调整来不来得及。”

  大家议论纷纷,心里的正酣无以复加。

  杨为民看大家的表现,便已经知道了答案。

  等到姜辰操作结束,他带头鼓掌。

  一众工人也纷纷鼓掌,引起车间里的其他工人纷纷侧目。

  掌声结束,杨为民道:“大家以为如何?”

  王安道:“虽然动作流畅,操作精准,衔接毫无瑕疵,但是以我的经验来判断,30%的生产率提升”

首节 上一节 14/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