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109节

  当天晚上,南洋的代表刘铭华邀请美国的杜鲁门在日月宫共进家宴,伊丽莎白、李明轩和贝蒂·格莱特作陪。

  在这里举办家宴,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展示南洋文化的一种方式,晚宴吃的宾主尽欢。

  第二天,双方正式开始了这次访问。

  南洋方面,李明轩作为主导,与杜鲁门就日本问题、大陆问题、苏联问题和非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对于日本问题,杜鲁门首先表达了明确的立场。

  他坦诚地指出,麦克阿瑟在处理日本问题时确实存在不周之处,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伤害了东亚各国的感情。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麦克阿瑟的责备,同时也表达了对东亚各国的关切与尊重。

  为了弥补这一过失,杜鲁门郑重承诺,他将亲自督促麦克阿瑟对东亚各国进行妥善的交代。

  南洋等人一听就明白了,美国政府是让,麦克阿瑟无疑成为了这次事件的背锅侠,而日本则成为了替罪羊。

  在场的南洋代表们明显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和决心,对他们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双方的气氛肉眼可见的缓和了很多,双方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顺畅。

  看到这样的效果,杜鲁门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自己昨天晚上临时决定将日本问题作为缓和南洋和美国关系的突破口。

  效果如此的好,让他对后面的交流更有了几分把握,同时心中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把握与日本的尺度。

  日本问题解决后,剩下的大陆问题、苏联问题和非洲问题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问题——美国南洋两国如何应对苏联红色主义的渗透。

  对于苏联问题,南洋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自己也没能力应对苏联在非洲的渗透,最近李开在喀麦隆北部和中非地区的报告中,就明显感觉出南洋应对这方面的能力的不足。

  当然李明轩肯定是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不忙的不断让美国加大筹码。

  最终经过三天的会谈,南洋、美国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1949年9月3日,美国、南洋在南洋首都星海市,签署了《南洋、美国友好协议》,作为此次杜鲁门访问南洋的依据。

  

第184章 南洋上了美国的船

  《南洋、美国友好协议》的签署,无疑为双方在未来几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协议明确规定了南洋和美国在面对苏联问题时的各自义务,体现了双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在协议中,苏联在东亚地区,对日本和韩国的苏联压力由美国负责。

  而针对苏联通过大陆方向的渗透,南洋则肩负起主要责任,这既是对南洋实力的认可,也是南洋扩大地区影响力好机会。

  对于非洲地区,经过多次交流,最终规定,南洋将作为主力,在正面方向与苏联支持的武装力量对抗。

  而美国,则承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乃至军工产品。

  其中,美国将提供高达5亿美金的贷款,帮助南洋完成在非洲占领区的工业化转变。

  除了资金援助,美国还将对南洋开放部分技术,并放宽对军工产品的限购政策。

  这些举措旨在提高南洋应对苏联的能力,使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李明轩对这条尤为看重,这些技术和军工产品之前可都是卡脖子的,对于南洋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美国还明确表示了对南洋在非洲控制区的认可,并承诺未来南洋在与苏联竞争中得到的领土,将归属南洋管辖。

  这无疑美国扔给南洋的一个巨大的诱饵,诱使南洋不断加强在非洲与苏联的对抗。

  刘铭华和李明轩对此心知肚明,他们打算将计就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南洋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利益。

  对于这份协议,南洋方面表示出了极高的满意度。通过这份协议,南洋与美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实力,还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杜鲁门总统也同样高兴,将南洋绑在美国这一边,不仅增强了自身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还让南洋成为对抗苏联的重要力量。

  南洋加入美国阵营,有效地中和了大陆加入苏联阵营可能带来的威胁,同时也为美国找补了美国在大陆决策的失误。

  随着《南洋、美国友好协议》的签署,杜鲁门总统的这次访问也圆满结束。

  这次访问不仅加强了南洋与美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也为双方的经济发展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绑定美国,这无疑是南洋以及非洲区域快速发展的一个机会。

  ......

  杜鲁门离开南洋后,其访问所带来的影响才逐渐在南洋乃至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

  这次访问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外交活动,它对于南洋来说,更是具有着非同凡响的代表意义。

  作为杜鲁门总统正式访问的第一个亚洲国家,南洋的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显着提升。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南洋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更展现了其与美国之间的紧密关系。

  这对于南洋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当然伴随机遇的就是对等的挑战。

  从这一天开始,苏联方面对南洋的态度迅速转变,直接将南洋划为敌对势力,同西欧的英法等国地位相当。

  这一转变不仅加剧了南洋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让南洋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不得不提前终止了原计划的南洋移民计划,同时在官方单方面断绝了同南洋的交流。

  一夜间,南洋仿佛成为了整个红色势力的敌对目标。

  面对这样的局面,南洋的领导者们不禁感到有些无奈,不过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

  在当前美苏两极的局势下,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坚定的站队,然后依靠美国或苏联对自己的需求,谋求发展。

  刘铭华等人都清楚,如果试图在美苏之间摇摆不定,这是很不明智的,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会容忍一个中立的国家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存在。

  只有选择一方,才能获得相应的支持和保护,从而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这么看来我们南洋还只能跟着美国了啊。”

  刘铭华翻看着各地的主流报纸,不禁感慨道。

  “这不是早就想到了吗?接下来我们是不是按照计划就行。”

  李明轩问道。

  “按计划来吧,另外与大陆那边的人沟通好,我们要把气势做出来,争取获得更多的援助。”

  刘铭华一副计谋得逞的笑道。

  “这你就放心吧,早已经安排好了。为了表现的更逼真,这次我通知了让那边先动手,不过采取什么方式还没想好。”

  李明轩一切尽在掌握的说。

  “嗯,那就好,李开和老王的非洲那边有消息吗。”

  相对于南洋这边,刘铭华显然更关心非洲的情况。

  “非洲啊,到时有一些,王主管那里还好,短时间内只要守好南苏丹与乍得的边境就好。

  李开就有些麻烦了,他现在面对尼日利亚和乍得两方面的苏联势力的侵扰,同时占领区的土着,很多被红色主义感染,给他制造了很多麻烦。

  他这不是前段时间占领了几内亚比绍吗,他打算以几内亚比绍为据点向南发展,在尼日利亚的北方对苏联势力夹击。这不是考虑到国际影响问题,给我们发来了请求。”

  李明轩说了下李开的处境

  听到李明轩的话,刘铭华沉思了会说道:

  “这样吧,你就让李开放开手脚干,对于国际影响让他不用担心,反正现在有美国在后面,想来英法两国也不敢因为殖民地找我们麻烦,顶多打打嘴仗。”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美国的这杆旗不用白不用。”

  “至于大陆,我觉得还是以移民的方式作为事件的开始为好,南洋的移民和移民目的全世界是众所周知的。”

  “以这个方式和大陆发生冲突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可以安一安美欧等国的心。让他们知道我们南洋已经没有能力再在非洲扩张了。”

  刘铭华又转回大陆的事。

  “这倒是个不错的借口,这样也不会让人怀疑。”

  李明轩听刘铭华这么说很赞同。

  

第185章 新的战争形态

  “不过和大陆冲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要把握好。”

  刘铭华想了下叮嘱道李明轩。

  “最好是我们双方付出的代价都不大,同时,还能让他们能从苏联那里弄些好东西出来。是不是啊。”

  李明轩笑着补充道。

  “哈哈,没办法,这样的机会不多,必须要利用好。”

  刘铭华无奈的说。

  “尤其是大陆,现在可以说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我们只能逼着苏联加强对他们的帮扶力度。怎么才能达到呢,只有我们多使使劲,让苏联感受到危机。”

  “是啊,尽量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想到大陆的烂摊子,李明轩不禁也为他们有些着急。

  “对了我们的这番操作,一定要保密好,否则泄露了,我们和大陆肯定会遭到美苏的报复。”

  最后刘铭华有些不放心的再次叮嘱。

  “嗯,放心吧,我们现在是单对单,知道这件事的,目前只有,你我和对面的那位。为了保密我们以后都不会再有联系了。”

  李明轩指了指说道。

  “这样最好。”

  刘铭华听到这些后放心下来。

  ......

  自从印度独立后,英国再也没有能力维持全球庞大的殖民地了。

  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赛昂纳德部落在受到苏联的改造后,在尼日利亚的土地上开始了一连串的扩张行动。

  赛昂纳德部落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不断吞并着周围的弱小部落,使得整个地区的权力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苏联代表在当地积极传播着红色的思想,试图将这种外来的意识形态根植于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

  面对苏联的这些动作,英国的尼日利亚殖民政府表现的很佛系,只是象征性地出动了些殖民军队进行镇压。

  这些殖民军肯定不是被苏联武装起来的赛昂纳德军队的对手,一个照面就被打趴下了。

  镇压失败后,英国殖民政府便再也没有了下文。

  他们似乎默认了赛昂纳德部落的扩张行为,以及红色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播。

  就这样,在苏联的改造和英国殖民政府的放任下,赛昂纳德部落逐渐崛起,成为了尼日利亚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盘踞在尼日利亚的那可地区,并不断向四周扩张。

  对苏联的红色思想研究很透的李开,深知赛昂纳德势力的扩张肯定会对喀麦隆地区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亲自来到雅温得,亲自指挥防御工作。

  出于对红色主义的警惕,李开不得不亲自到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局势,更有效地调动资源,更快速地做出决策。

首节 上一节 109/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