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65节

  听着章守仁的喊声,方言和张仲锷下了楼,三人直奔会场。

  从19号开始,总政、文化bu和作协在燕京联合召开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

  为期6天,来自全国、全军的一百四十八名作家、评论家以及编辑出席这场盛会。

  借着这个机会,方言好好地接触和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和编辑。

  《花城》、《钟山》、《鸭绿江》、《沪市文学》……

  穿梭在人群中,迎面遇上了代表《人民文学》参加的刘剑青和王扶。

  一张口,聊的全是“四大名著”,现在整個人文社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这是好事啊。”

  方言打量着他们的脸色,高兴之中夹杂着失落。

  “好事归好事,但也有坏事。”

  刘剑青透露说章光年打算在“四大名著”丛书系列正式出版以后,就卸任《人民文学》主编一职,原本定下的几位候选人,一个个都推辞不就,眼下又要物色新的继任者。

  方言又惊又疑,《人民文学》的主编什么时候成了烫手的山芋了!

  刘剑青摇头失笑,虽然家丑不好外扬,但怎么说他也是半个自己人。

  方言静静地听着,《人民文学》尽管出了一两篇像《大秦之裂变》、《潜伏》这样的大作,但掩盖不了稿件整体质量下降问题,文学期刊盟主的宝座,已经开始坐不稳了。

  “《人民文学》需要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重振雄风。”

  刘剑青眯了眯眼,“章老经常说,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人才。”

  不等方言开口,一旁的章守仁先急了。

  方小将可是我们《十月》的挚爱,你们《人民文学》可不能夺人所爱啊!

  就在他们“友好”交流的时候,从门口走入了几个身穿军装的高大男子。

  李村葆作为代表泉城军区的一员,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就见现场三五成群,高谈阔论,好不热闹。

  “那边怎么那么多人?”

  顺着同伴所指的方向,李村葆看到一片乌压压的人群,好奇地上前询问。

  “同志,伱好,我是泉城军区歌舞团的编导……”

  “你好你好,我叫马卫都,《青年文学》的编辑。”马卫都介绍完自己,开始介绍身边的同事,朱伟。

  李村葆和他们一一握手,打听起情况。

  朱伟咧嘴笑了笑,“他们都是想找方老师约稿。”

  李村葆以及战友们听到“方言”的名字,眼睛都瞪得溜圆,闪烁着精光。

  朱伟诧异道:“方老师在部队里也很出名吗?”

  “岂止是出名,简直是如雷贯耳。”

  李村葆不无感慨,方言的谍战小说,至今仍然是部队图书室借阅最多的小说之一。

  “要是我们《青年文学》能约到方老师的稿子,那该有多好……”

  朱伟透过人群的缝隙,望着被人纠缠着的方言,目光炙热。

  “咱们就别做着美梦了。”

  马卫都用手肘轻轻地碰了下,示意该回座位了。

  领导来了!

  一瞬间,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照相机架好,噼里啪啦地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到了13点整,大会开始。

  “哗哗哗。”

  方言跟着众人,鼓起了掌。

  心里想着,咱这回是来当编辑,是来当绿叶,专门挖掘作家和作品,绝不能喧宾夺主。

  开场白很简短,冯木代表作协讲完之后,接力棒就交到胡木桥的手上。

  面对台下上百名文艺工作者,做了重要的报告,提出了两个问题:

  如何解放军事文学的思想!

  如何繁荣军事文学的创作!

  “请同志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要有什么顾虑。”

  此话一出,与会的一个个踊跃发言,仿佛要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抖落出来。

  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编辑……

  “现在的军事题材作品总是束手束脚,回避矛盾,千篇一律,缺乏真实的力量。”

  “我们的军旅作家离炮火太远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又该怎样通过文学来更好地军事创作、反映战争呢?难道要靠想象和虚构,靠胡编乱造吗?”

  “我赞同这个说法!要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创作!”

  “我也赞同,提高军事文学的质量,我们的作家,甚至编辑最好能深入到一线去。”

  “………”

  “我们之所以写不出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顿河》那样的作品,是因为框框太多,清规戒律太多,怕这怕那,怕被人戴上这样那样的帽子。”

  听着这些议论,方言一脸平静,吹了吹热气腾腾的茶,章守仁凑了过来,压低声音:

  “岩子,你不起来讲两句?”

  “不急,我先听一会儿。”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起来,自报家门,随后发表观点说:

  “我非常喜欢看世界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像《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看得让人非常激动,我觉得好的军事文学作品,不能只有伟|光|正,也要敢于触及阴暗面。”

  “这人的发言可真够大胆啊。”

  张仲锷左看看章守仁,右看看方言。

  “他叫李村葆……”

  方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眼里冒出森森的绿光。

第163章 我方小将的话讲完了

  座谈会持续了一个小时,胡木桥宣布中途休息十分钟。

  走廊里,渐渐变得喧哗热闹。

  趁着这个空档,一个个该喝水的喝水,该抽烟的抽烟,该上厕所的上厕所。

  方言正伸着懒腰,就见王扶走到面前:

  “冯老他们请你去一趟。”

  主席台的右边角上设置了一個当做休息室的小房间,室内向后台开了一道门。

  方言敲门而入,才知道这个“他们”,除了冯木,还有胡木桥、刘柏羽……

  一道道目光投了过来,全都抛出了同一个问题,从会议开始到现在,怎么一直不发言?

  “我对军事文学的认识还有所不足。”

  方言笑了笑,“想先听听其他人的高见。”

  “现在听完了,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刘柏羽作为总政文化部部长,对军事文学的未来发展格外重视。

  方言委婉地说:“学到很多。”

  “实事求是地讲,到底怎么样?”

  胡木桥笑骂道。

  方言沉吟半晌,“讲得都很不错,但跟我理解的军事文学的理念,有一些偏差。”

  胡木桥和冯木互看一眼,兴致勃勃。

  “我看待会儿啊,让小方第一个发言。”

  刘柏羽笑盈盈:“好好地跟大家说一说,你这个军事文学的理念到底有什么不同?”

  冯木颇为期待地看着他,“小方,这是在点你的将,有没有这个把握?”

  “您几位总不能让我立军令状吧?”

  方言心知肚明。

  这几位找自己,意思再明显不过,无疑就是方小将,出列!

  “哈哈哈,倒不用立什么军令状。”

  顷刻间,屋内外充满欢快的空气。

  ………………

  十分钟一到,人潮涌回到会议厅里。

  “现在继续开会!”

  冯木清清嗓子,“请要发言的同志举手。”

  台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里,一个接一个地举了起来,胡木桥、刘柏羽他们扫视了一圈。

  视线中,方言缓缓地举起了手。

  张仲锷和章守仁原本想替《十月》编辑部露一回脸,但当看到方言的举止,相视一笑。

  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手也跟着放了下来。

  “怎么他们都不举了?”

  朱伟看到周围本来想要举手的人,动作停顿了下,然后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

  “方老师要讲了。”

  马卫都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刚好能看到方言,这位“谍战之父”沉默了一个上半场,终于要出马了,不少人都想听听他打算说什么。

  “咳咳。”

  方言被叫了起来,战术性地咳嗽了一声。

  “我刚刚听了很多人谈到军事文学创作的方向、问题、困境等等,不过我也注意到,有的说是‘军旅文学’,有的说是‘军事文学’,还有的是‘战争文学’,三种提法一直交叉并用。”

  “但我觉得,军事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就像军旅文学不能跟战争文学划等号。”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统一思想。”

  “我觉得在探讨新时期的军事文学突破和创新之前,有必要先把军事文学的理念搞清楚,比如,对军事文学的类型来一个梳理。”

  嚯!

首节 上一节 165/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