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44节

  毕竟,之前在《四渡赤水》电影里, 101短暂正面地出现过一次,当时是由李雪建担任。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胡厂长清了清嗓子,把众人的注意力引了过来,“方老师提的这个问题的确非常重要,不过我们可做不了主,所以我打算反映到上级,看看领导是什么意见,到时候我们再决定要不要有101。”

  “我赞成。”

  “我也没有意见。”

  “………”

  “就这么办吧,不过我个人的建议是,还是要有101为好,要不然当年的仗是谁打的呢?”

  方言扫视一圈,眼神坚定。

  “方老师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剧本创作上就会束手束脚。”

  胡厂长承诺在会后第一时间就把情况汇报给上级,而他对剧本创作小组也只有一个要求。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只要《大决战》剧本!

第563章 突出主旋律

  在跟方言等人确认了电影局召开剧本研讨会的时间后,胡厂长立马把电话打给了滕进贤。

  滕进贤听完剧本创作小组碰头会的讨论内容,语气认真道:

  “方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至关重要。”

  “滕局,如果不解决的话,大家伙对《大决战》的剧本还真是束手无策。”

  胡厂长直截了当地说。

  “你先别急,等我向领导们请示出个结果,再在研讨会上正式宣布。”

  滕进贤说,“另外,会上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事要宣布。”

  胡厂长一问才知,他打算在剧本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这一“主旋律”的基本理念,同时要把《大决战》三部曲作为这种主旋律战争片的标杆,树立典型,以便宣传。

  于是忍不住地问了一句,“‘主旋律电影’这个概念,我记得是方老师首倡的吧?”

  “不错,不过这个概念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也没个定论,比如‘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这个提法,最先是由赵宝华同志提出来的。”滕进贤道,“我准备利用剧本研讨会这个机会,邀请电影界人士一同参与,除了商讨《大决战》的创作以外,也最好能在‘主旋律’上形成一个初步共识。”

  “那方老师在会上肯定少不了要发言。”

  胡厂长追问说,要不要提前通知方言,也好让他有所准备,在讨论“主旋律”时能有的放矢。

  “这个就不用了,研讨会又不只召开一天。”

  滕进贤说:“有的是时间可以让方老师、赵宝华以及其他同志畅所欲言,探讨交流。”

  ………………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两国30周年文艺交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举办,而且在国庆当天达到高潮。

  第二天,方言开上自己的雪铁龙,直奔天安门广场,目标是大会堂。

  大会堂可以对外出租的,像后世有许多电影,动不动就大会堂首映,好像很牛逼的样子。

  其实都是小厅,最牛的那个大厅你可用不了,进去先过安检,然后懵圈,抬眼便是中央大厅,厅后是人大会堂,北翼是大宴会厅,南翼是办公楼,里面还有接待厅、新闻发布厅、各地方厅等等。

  好在方言不是第一次来,轻车熟路地进到一个会议厅,对号入坐。

  前面拉着横幅,写“《大决战》剧本研讨会暨主旋律题材创作座谈会”。

  环顾四周,上百人的场面,夏偃、钟惦斐等各种老艺术家、老电影人都在,而韩三坪、莫伸、郭保昌、胡厂长他们,各自代表着自己所在峨影、西影、桂影、八一、北影等制片厂。

  “岩子,你现在当了《大决战》的总编剧,是不是《霸王别姬》的拍摄得往后缓缓?”

  “《霸王别姬》开不开拍,和我当不当《大决战》的总编剧没关系。”

  方言看向莫伸,说眼下张国榕已经接拍了徐客的新戏,《倩女幽魂》,一时半会腾不出档期来。

  莫伸激动道:“照你的意思,我们西影厂是不是可以先做些前期工作?”

  “你啊你,着什么急啊。”

  方言摇头失笑,实在是执拗不过吴天名、莫伸等人,只好让他们开始为角色物色候选演员。

  不等跟西影厂聊完,上影厂又插话进来,聊到了黄飞鸿第二部《男儿当自强》的制作。

  峨影厂、桂影厂、北影厂等见势,也不甘落后,一窝蜂地涌了上去,紧紧地纠缠着方言发问。

  赵宝华眼里闪过羡慕之色,此情此景,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他是长影厂出身,后来调到燕京,任一家电影报总编,同时也写剧本,靠着把“主旋律”发扬光大,博得了个电影评论家的头衔。

  其实这世如果不是方言抢先一步地提出“主旋律”,这个词儿按理是由他创造而出。

  只不过他喊归喊,但既没给于定义,也没赋予内涵,完全就是空洞洞的口号而已。

  ……………

  不一会儿,滕进贤等电影局、以及广电的领导相继地露面,领头的就是广电的艾部长。

  掌声骤然响起,方言抻脖子一瞧,啪啪比谁都带劲。

  就见一个个大佬步入会场,居中而坐,规格瞬间拔到顶点。

  会议由滕进贤来主持,在说了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就请艾部长给本次研讨会致辞。

  方言心不在焉地听着,却没想到竟然有意外收获。

  坐在主席台的领导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方言所在《大决战》剧本创作小组,艾部长同样也是,意味深长地说道:“关于创作小组同志们在前段时间所反映出的问题,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以及所得到的最新指示精神,101必须出现在《大决战》,而且不是以反面形象,而是正面形象!”

  “绝对不能因为后面的过就否定前面的功,要坚持实事求是!”

  此话一出,李平分、王军等创作小组成员立刻如释重负,一个棘手而复杂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艾部长问道:“方言同志,你是创作组的总编剧,关于这个决定,可有什么异议吗?”

  “没有,这个决定做得真的是太英明了,这下同志们动笔时就没有沉重的思想包袱了。”

  方言话锋一转,“不过我还有一事不明,就是针对常凯申以及果党。”

  在前世的《大决战》电影里,虽然诞生了许多的名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宰我”、“我说总座高见”、“常山之蛇”、等等,但口径上已经相对地收敛了。

  远的不说,就说大兵团行军,就那气势汹汹且井然有序的场面,果党怎么可能走的出来。

  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逼得楚云飞大骂,“十万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

  “哈哈哈!”

  一听到“常凯申”,屋内外就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毕竟,儿时在父母的讲述中嘲笑光头,少年时在了解历史后厌恶光头,中年时和朋友在茶余饭后批判光头,老年时当着子孙的面怒骂光头,没准以后死了,见到光头还要当面狠狠地嘲笑光头。

  “这个问题也需要讨论研究了以后,才能给出具体的指示。”

  滕进贤和艾部长等人对视了眼,“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大决战》,乃至今后的电影创作,都必须‘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在主旋律作品的叙事和类型上做出新的突破和开拓!”

  满堂瞬间哗然,众人议论纷纷,无不讨论着滕进贤刚刚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滕进贤环顾四周,然后把视线落在方言的身上:

  “方老师,你是国内首个提出‘主旋律电影’概念的人,不知道你觉得如何?”

  “咳咳。”

  方言面对众人的注视,假装咳嗽了声,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发问,我就大发慈悲地讲讲。

第564章 思想上的战斗

  “我觉得‘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这个提法非常得好,也为这即将到来的辉煌激动不已。”

  方言直夸滕进贤以及电影局的领导们能对电影的创作,提出这么导向性的表述。

  “主旋律不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含胡。”

  滕进贤笑着看向赵宝华,说这个口号其实最先是由赵宝华提出来的。

  “我也只不过是在方老师的基础上,对‘主旋律’加以引申。”

  赵宝华嘴上很谦虚,但脸上却难以掩饰心中的得意,“目前娱乐片大行其道,盛行一时,反而让电影行业疏忽了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我觉得加强主旋律电影的宣传和推行,已经是势在必行!”

  见周围的人交头接耳,方言缓缓道:“其实主旋律电影并不是近些年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

  “主旋律诞生至今,有过各种各样的定义。从最早的文艺定义开始,然后‘双百';然后‘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yi服务;然后是‘三性统一’,到现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接着左看看,右看看,“不过关于这个口号,我还有些问题。”

  “对于主旋律和多样化,到底怎么理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主旋律包括哪些电影类型?或者给个范围,免得制片厂的同志们一颗红心,却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精神而犯了错误。”

  这话一出,全场先是带着几分惊讶的沉默,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

  “说的对啊,到底哪些电影算主旋律?”

  “这还用想?革命题材啊,主旋律就是指革命题材!”

  “我觉得主旋律是内容,多样化是形式,只要核心正确,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不不,主旋律和多样化都是指内容,而且必须是革ming题材!”

  “你这本身就矛盾,一个题材怎么多样化呢?”

  “可以拍各种各样的ge命故事嘛!”

  赵宝华一下子犯了难,只能尽自己所能地去解释。

  但给出的回答,显然难以服众,虽然口号是自己率先喊出来的,然而因为主旋律就是个形而上的概念,很难具体界定,以致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过他也不是无计可施,而是把问题抛给方言。

  说到底,方老师才是第一个提出“主旋律”概念以及首倡主旋律电影的人,要问就得先问他!

  “刚刚同志们都说了很多,但在有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方言道:“那就是明确标定了“表现我军光荣的革ming历史题材’,就是主旋律电影对吧?”

  众人纷纷点了点头,没有任何一人持反对的意见。

  “可我觉得,如果单单聚焦在近代革ming历史上,主旋律电影题材会被大大地限制。”

  方言说:“依我之见,凡是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也完全可以在主旋律的范畴之后,凡是一切时代的真善美,无不是主旋律的材料,凡是为人民服务、为dang和国家服务的职业,军人、警察、医生、科研人员、教师等等,都是主旋律不可忽视的的一份子。”

  然后信誓旦旦道:“像《暗战》、《潜伏》、《重案组》改编的电影,都可称之为主旋律!”

  如果不是时候还不到的话,自己肯定会拿《湄公河》、《华夏机长》、《夺冠》来举例,这些可并不是《红海行动》、《战狼》系列等主旋律战争片,警匪片、体育片等类型照样可以有主旋律!

  “这……这……”

  包括赵宝华在内,在座所有人都陷入深深的思考,仔细地品味方言刚刚的那番话。

  “而且提到主旋律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三性统一,也就是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如果要让观众感受电影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就必须注重观赏性,毕竟没人看,一切都是白搭。”

  方言道:“所以在题材类型、故事取材、叙事结构、拍摄手法等等,需要注重商业片逻辑!”

  “方老师这个见解,我可不敢苟同。”

  赵宝华既认为观赏性不应该凌驾于艺术性、思想性之上,而且还认为越是主旋律的,越要在制作上下功夫,但防止题材决定论,也杜绝过度商业化,关于近现代史的电影,不容商业化娱乐化。

  渐渐地,研讨会里分成了三拨人,一拨中立,一拨支持方言,一拨支持赵宝华。

  艾部长见秩序混乱,及时打住,“好了,好了,方言同志说的这些,都很有建设性,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思考,并要形成广泛的讨论,不能嘴上说突出主旋律,结果不明白到底该怎么做怎么拍。”

首节 上一节 544/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