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美综世界的大奥术师 第373节

  “敌人溃败了!”

  “城破了,快跑啊!”

  “冲啊!”

  李察围三阙一的战术让这些日耳曼人并没有死守的打算,而且那些血脉骑士太强了。这些人宛如利剑,轻易就能撕裂日耳曼人的防线,任凭他们再如何英勇,可是在这些人面前,毫无反抗之力。

  天空中,英灵殿的女武神惊讶的看着战场上的那些血脉骑士,她们能够看出来这些血脉骑士的强大。

  女武神们对于勇敢的强者很关注,也只有这些勇敢的强者才会在死后进入英灵殿。

  北欧神系为了抵挡一神教的入侵,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北欧神系没落,于是建造出了英灵殿,只要是勇敢强大的人类,在其死后都有可能化作不朽英灵进入英灵殿。

  北欧神系和英灵殿已经成了共存的关系,只要英灵殿存在,北欧神系就不会消亡。而英灵殿更类似于规则,只要英灵殿中的英灵还存在,英灵殿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英灵殿中的英灵基本上都是历史上或者神话中的勇士、英雄,这些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只要有人还记得他们,他们就不会消亡。

  通过这种方式,英灵殿几乎不会消亡。而北欧神系也不会消失,当然虽然不会消失,但是其规模也被英灵殿限制了。

  北欧神系用这种方式让一神教也无法将他们灭亡,相反另一边的希腊诸神就是反面例子了。

  原本的希腊诸神也是用类似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信仰不断绝,他们选择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曾经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兴盛了千年时光,最终这种运动会还是在一神教的打压下,结束了。

  延续了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了,奥林匹亚圣殿中燃烧了千年的圣火也熄灭了。

  延续千年的运动会又怎样?运动会虽然重要,但是也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在罗马皇帝的命令下,运动会被强制结束。

  除了希腊诸神外,凯尔特人信奉的神灵也找了一个办法延续信仰。凯尔特人原本的信仰诸神被融入到了罗马神话中,但是还有一些湖中仙女残存。

  这些林中仙女就是阿瓦隆仙境,在大不列颠群岛,这些林中仙女为了延续信仰,选择了和梅林合作。

  梅林预言了一个凯尔特人的新王,这个新王会带领凯尔特人击败了盎格鲁撒克逊海盗,统一大不列颠群岛。

  于是阿瓦隆也开始出手相助。阿瓦隆锻造了一柄胜利与誓约之剑。这一柄神剑具有强大的力量,是王者之剑。同时这柄剑也和阿瓦隆联系在一起,最终被交给了人王。

  没错,那个新王正是亚瑟王。

  最终阿瓦隆凭借着胜利与誓约之剑延续下来。但是伴随着亚瑟王的去世,阿瓦隆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伴随着这柄神剑的消失,阿瓦隆最终也消亡了。实际上阿瓦隆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亚瑟王也仅仅只是统一了大不列颠群岛。

  但是伴随着亚瑟王去世,这个大不列颠王国最终还是被盎格鲁撒克逊海盗们占据了。

  并且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最终成为了不列颠群岛的主人。

  阿瓦隆自然也就消逝了。

  战场之上,那些女武神将一些战死的勇士的灵魂带走,随即又消失不见,不过李察能够发现,那些血脉骑士身上有了一道微弱的标记。

  【女武神的瞩目:你的英勇表现引起了女武神的注意,她们给予了你们祝福,并且会关注你。你拥有了进入英灵殿的资格。】

  英灵殿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个好去处。这些血脉骑士很有可能会在死后成为下位英灵,当然如果他们能够闯出足够大的名声,能够在历史上书写自己的传奇,就会成为上位英灵。

  而成为上位英灵,基本上已经和人类历史绑定了,除非所有人遗忘历史,不然他是不会消亡的。

  战场之上,伴随着女武神的离去,战斗也接近尾声。

  大量日耳曼人被杀,一部分从城中逃亡,还有大量日耳曼人被困在城中,最后只能投降。

  城中除了成年男子外,还有数千日耳曼妇孺。实际上,这些妇孺才是李察最为看重的财富。

  这些妇孺会被分配给有功的战士们为妻,在所有的战士们挑选完之后,多出来的会被分配给领地中努力种田的人,当然这并不是免费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李察领地的人口快速提升,只需要几年时间,他领地的人口就能够突破十万。

  到时候他就可以去和法兰克人争夺高卢行省的控制权了。

  除了这些妇孺之外,美因茨城中还有两千多日耳曼人俘虏,以及同样数量的奴隶。李察将这些奴隶释放,让他们成为平民为领地耕种。

  而两千多日耳曼俘虏则是被编入仆从军,这些日耳曼人就是外籍兵团的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李察可以将这些日耳曼人收为己用。

  经过简单的计算,这一次李察收获了一万多人口,可以说直接将领地的人口提升了六分之一。莱茵省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七万。

  除了人口之外,美因茨城中还有大量粮食等物资。美因茨城中积攒了大量粮食,除了粮食外各种牲畜也有数千。

  这些东西全部都要被运走,至于美因茨城,李察并不打算占据。这座城市距离他的领地有些远。

  虽然有莱茵河相连,但是他手中的人口连莱茵省都无法填满,根本没有精力分出一部分占领这里。

  再说了,占领这里可不是什么好事,他要是占领这里,周围的日耳曼人部落都会对他发起攻击。

  一两次还能挡住,次数多了损失就会越来越大。并且城外的粮食肯定也会被战火损坏。到时候完全需要后方进行支持。

  李察的领地根本支撑不住。

  而且不占领美因茨还有一个好处。美因茨周围土地富庶,水源充沛,又有城市,比其他地方可强多了。以前想要占据这里,还需将其他日耳曼人击败。

  如果李察撤走了,没过多久,就会有新的日耳曼蛮族来占领这里。李察完全可以等这个日耳曼部落再次兴旺之后,出兵劫掠。

  到时候就会再一次获得丰收。只要不占领美因茨,这里就像是会刷怪一般,不断有日耳曼人出现。

  他就可以每过一两年来收割一次。

  当然这个套路如果用了几次,估计那些日耳曼人就算再眼馋美因茨城也不会来占领了。

  到时候他再出兵将美因茨城占据,经过他的屡次劫掠,周围的日耳曼部落估计也没有什么实力了,他就可以继续发展壮大,然后将周围的日耳曼部落全部吞并。

  一场大战结束,李察指挥着大军收集转运战利品,借助于莱茵河,很多物资都可以用船只运送,这样节省了大量人力。

  整个美因茨城被李察搜刮的一干二净。完全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当然了在离开的时候,李察还让人重新将城墙和大门修好,地面也打扫干净,所有尸体也都掩埋,让这座城市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下一位幸运部落。

第577章 大丰收,大发展

  李察的动作很快,攻灭美因茨城前后只用了两天。然后这个占据地利优势,拥有三万人口的日耳曼大部落就被李察直接灭掉了。

  从美因茨逃走的日耳曼人最终只有不到五千,剩下的不是战死就是被被俘虏了。曾经的一座大部落,直接烟消云散。

  等到周围的日耳曼大部落收到消息的时候,李察已经带着丰厚的战利品拍拍屁股走人了。

  借助于莱茵河的水运,李察轻松的就将美因茨的收益带走。上万人口被送回到了莱茵省,然后根据其年龄性别划分成几个档次。

  然后再进行分配,女性会被分给那些作战勇猛的将士,男人根据状态被分到仆从军、矿山等区域,至于孩子则会被送到专门的军营中。

  这些日耳曼孩子在这里训练技艺,然后被送到仆从军或者蛮族外籍军团中,当然也有一些会跟随其母亲嫁给军中的战士。

  对于收养义子、养子这种事情,罗马人是很重视的。因为在罗马的政治规则中,养子、义子同样是拥有继承权的。

  限于这个时代的医疗环境,孩子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有一半的孩子能够健康长大都不错了。

  也因此,人们对孩子还有养子、义子都很重视。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夭折,或者以后能不能生出孩子,孩子能不能长大。

  如果这些女人有孩子,绝大多数的士兵并不会介意,相反会很高兴的收养一个义子。

  这种习俗会一直持续很长一段历史。同时这种习俗在游牧民族中也非常多。

  李察率领大军归来,整个领地中一片欢腾。在这个时代,能够带来胜利的领导者才是他们需要的。

  就像罗马帝国。罗马的那些公民、贵族们对于能够带领胜利的将领也会格外的宽容,对于皇帝来说,胜利和军功是第一等的。

  这也是为何埃提乌斯会获得如此高威望的原因。

  李察一战攻灭了一座大型部落,整个领地获得了大量好处。同时,胜利也可以凝聚人心,让这些四处流亡的人产生归属感。

  因此李察在战争胜利之后,开始给领地的平民们发了一些福利,比如粮食供应提升了一些,还有将大量伤亡的牲畜、战马分配下去。

  虽然每个人分到手的都不多,但是必须要有。

  除了这些外,李察开始在领地中征召卫戍兵团,卫戍兵团和常备军是不同的,他们类似于明朝时期的军户制度,属于边耕种边戍边。

  这种军队属于二线军队,就算是上战场也是运输后勤物资,或者防守本土。

  而且这种卫戍兵团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省钱。当然这些卫戍军团在以后会被转变成为类似于府兵的存在。

  将土地分配给他们,然后打仗的时候,需要他们自备武器铠甲战马从军。

  同时,李察准备在领地中制定法律,现在的领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法律,这不利于领地以后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限制那些喜欢私斗的日耳曼蛮族。

  在推行法律的时候,李察还准备推行贵族制度。他并不打算推行什么先进的制度。

  旧制度被新制度所取代是因为当前的时代、现实生产力等等都已经不适用了,这才会将旧制度抛弃,而推行新的制度。

  就现在欧洲这个鬼样子,封建制度都属于超前了。

  李察打算推行封建帝国君主集权制度,至于说领主分封制度,他并不打算用。分封是方便了,但是后面的麻烦也是一大堆,所以他准备用中央集权。

  爵位制度使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同时又在最下面的男爵下增加了骑士和爵士两个爵位。

  骑士很简单就是对应军队,现在军队中的爵位最高的就是骑士,以后肯定会提升的。

  骑士爵位会有一座骑士庄园,掌控的领地大约半个村庄左右,至于爵士则是为学者、文官准备的。

  那些知名学者或者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都会授予爵士爵位。不过爵士爵位和骑士爵位不同,爵士爵位没有领地,只有一笔不多的年金。

  爵位代表的是身份地位,而不是权势。

  各级爵位只会象征性的赐予一座庄园,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更高的地位和待遇。比如拥有爵位会拥有更多的特权。比如拥有入学学习、参军、参与政治或者用于抵罪的权利。

  就像是古代东大的爵位食邑制度。你拥有食邑,但是领地的管理权也是皇帝任命官员管理,爵位的食邑需要地方官府收税后发放,对于你的领地,你只是名头上的,实际没有权利管辖。

  当然李察也不打算搞什么食实邑和食虚邑这些东西。古代东大那种‘食实邑’‘食虚邑’等划分的爵位太乱了。并且最后将爵位搞得彻底不值钱了,成了一个虚衔,不说权利了,连钱都没了,完全成了一个荣誉称号。

  这么搞国家是省钱了,但是别人也不是傻子啊。要知道,往往是那些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后果就是让原本愿意拼命,愿意为国奋斗的人消失。

  等到以后占据了高卢,占据了意大利,乃至于整个西罗马帝国,到时候他或许会推行分封制度。

  国内推行的是类似于郡县制,而分封出去的诸侯国则是分封制度。总体而言,是一个君主集权制和分封制结合的模式。

  毕竟以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的环境,一个庞大的帝国的统治成本太高了。

  罗马帝国疆域广大,但是是他们的通知能力呢?同样很有限,罗马为了通知庞大的疆域,将帝国分成两半,并且设置了东西两个国王,后来更是设置了四个国王。

  每个帝国有正副两个国王。

  可即便是如此,罗马帝国的统治力依旧不高,在帝国衰落之后,不得不放弃偏远地区,以至于最后放弃的地方越来越多。

  帝国边疆的消息,需要几个月才能传递到中央,然后中央作出决断之后,命令传达回去一来一回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么久的时间想要掌控所有的领地,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分封制度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将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分封给有功之臣,那些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地区则是归属帝国直辖。

  罗马帝国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交通优势的,因为罗马帝国绝大部分疆土都是环绕在地中海,这样就可以借助于地中海,使用船只进行联系。

  虽然船只出海也有危险,但是比陆地交通方便快捷太多了。

  地中海对于罗马帝国而言,就如运河之于古代东大。发展航海技术在未来对于李察的帝国非常重要。拥有航海技术后,可以极大强化帝国的控制权。

  罗马帝国当初为了控制各地疆域,不仅发展海军,还修筑了大量罗马大道。只不过就算是有罗马大道,那些距离遥远的地方想是难以管辖。

  所以李察干脆直接分封出去,这些区域距离遥远,道路难行,管理困难。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而分封出去之后,有其他人镇守这里就方便很多了。这些区域大多开发难度低,很多地方甚至不能粮食自给自足。到时候完全可以用贸易来控制这些区域。

  当然,再好的制度最终也会腐朽,未来国家成为什么样子,李察也管不了,毕竟他也不会一直待在这个位面。

  他本来就是为了神性力量,又不是为了让这个世界跑步进入现代化的。

  发展科技什么的,他可不打算去做。

首节 上一节 373/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