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美综世界的大奥术师 第377节

  在罗马帝国、法兰克人都将那些流亡者当成累赘的时候,李察开始大量收容这些人口。

  为了合力使用这些人,李察对这些人采取了半军事化管理。

  现在领地中缺乏各种物资,甚至连住房都不够,为了安置这些人,只能使用集体宿舍,也就是大通铺。

  不过即便是这种住宿条件,也比这些流亡者以前住的地方好多了。

  李察命人建造的这些集体宿舍一个房间能住二十个人,男女宿舍分开,并且要求了保持卫生,同时还任命了专门的监督巡查人员。

  以免因为不讲究卫生而发生瘟疫。

  同时李察还在这里建立了大型公共浴室,每天都会让这些人进行洗浴。

  也幸好,现在这个时代是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罗马人爱干净是出了名的,沐浴文化在罗马占有重要位置,这要是换成了中世纪,除非李察拿着刀逼迫他们,否则这些人根本不愿意去洗澡。

  中世纪的欧洲已经愚昧到了觉得洗澡会让他们生病,会让他们‘堕落’等等,颁布了禁止公共浴场的法令,再加上各地领主的压迫。普通人洗澡的成本变得极高。

  最终,就渐渐演变成了不洗澡的传统,他们相信不洗澡就不会生病。

  莱茵省因为大量人口进入,这些人的到来必然会带来疾病,为了防止出现传染病,甚至瘟疫,李察对卫生的要求极高。

  他规定了水源、浴场、厕所、厨房的位置。

  特别是水源、厨房和厕所,这三个地区必须要间隔的足够远,不能让人类的粪便对水源和食物造成污染。

  一个人口数百的营地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李察这里的营地都是进行合理规划的,每个营区都会挖掘一到两个厕所,同时还会对厕所进行定期清理消毒。

  莱茵省因为要建设的缘故,建立了不少石灰窑,因此大量使用了石灰来进行消毒。同时这些粪便也会进行堆肥。

  李察已经将粪肥的制作方式教给了那些德鲁伊们,现在德鲁伊们已经开始在领地中进行推广了。

  有了这些粪肥,即便是新开垦的农田也会有一些产量。

  李察为了鼓励这些流亡者开垦田地,命令上缴粮食越多的营地,可以提前获取土地。

  对于这些流亡者来说,在莱茵省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当兵,只要成为军人,就可以获得土地。

  李察会赏赐给他们一百亩土地,这些土地他们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交给家人耕种,如果没有家人,也可以交给市政厅,市政厅会找佃户帮他们耕种土地。

  每年的粮食在扣除分给佃户的和税收后,会发放给士兵,当然为了方便士兵们,这些粮食也是可以折算成钱的。

  莱茵省中,这些士兵属于职业士兵,人数在三千人,未来会继续扩大。不过想要成为职业士兵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需要经过测试,身体达到标准了才可以,接着还会进行训练,经过严格训练之后,通过所有项目后,才会成为职业士兵。

  除了职业士兵外,接下来就是半农半耕的民兵,这些民兵会利用农闲时期进行训练。

  最后的是自耕农和佃户,自耕农是需要开垦耕种土地五年,并且上缴粮食达标后,其耕种的土地就会直接授予他自行耕种。

  佃户则是不想要将土地分配到偏远区域,想要留在三座城镇附近的人。

  因为李察并没有将城镇周围的土地分配给流亡者,这里的土地一部分被分给了士兵,一部分则是作为市政厅的储备用地。

  一些来这里晚的流亡者不想要被分配到了偏远区域,于是就成为这里的佃户。

  伴随着领地中的人口增加,现在城市附近数十里的土地已经开垦完了,那些来的晚的流亡者只能前往更偏远的区域。

  这些偏远区域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差,因此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正好市政厅也需要佃户,这些人就留在这里耕种。

  只不过他们是没有土地分配的,如果以后后悔了,想要土地在成为佃户五年之后,可以重新申请土地。

  李察在领地中推行‘耕战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商君在秦国推行的‘耕战之法’上简化的。

  商君的耕战之法让秦国快速崛起,并且最终东出击败六国,一统天下。其威力不用怀疑,只是这套耕战之法的弊端也大。

  长期推行之后,国人也会厌倦。而且商君之法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大量法家子弟来推行。

  莱茵省这里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李察推行的是简化版的商君之法。

  耕战这一套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制定严苛的法律。推行军功授爵制度的王国可不只有秦国,实际上有不少国家都这么干。

  但是这种军功授爵很难长期维持下来,因为伴随着军功授爵制度推行的时间越久,获得爵位的人就会越多。

  这就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政问题,同时这些获得爵位的人的进取之心也会越来越低。

  最终这套军功授爵制度因此推行不下去了。商君之法中,采用了严刑峻法,以爵抵罪的方式来削减爵位。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你早上获得的爵位,可能因为你一场宿醉,就因为犯罪给取消了,又或者因为被邻居连坐取消了。

  于是老秦人就只能不断努力奋战,获取爵位,然后爵位再用来抵罪,再获取爵位,这一个怪圈里.

  这让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崩盘,可以一直玩下去。

  看上去这个制度很完美,但实际上,这个制度最大的漏洞就是人。人是会疲惫的,人也不傻。在你利用这种制度将他们当猴耍的时候,那就不要怪猴子们不玩了。

  这也是后来刘邦进关中,仅仅靠着一个约法三章,就能收获老秦人的心。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商君的这一套所造成的严重缺陷了。

  李察推行的耕战之法,并没有使用严刑峻法。这个时代人少地多,足够分封,功劳大了直接分封到偏远地方建国就是了。

  就现在的欧洲,按照军功授爵制度维持个几百年时间绰绰有余。至于说几百年后,那还关他鸟事?

  对于这些流亡者,李察还进行了检查,目的是为了解这些流亡者中的信仰问题。

  他需要防范其中罗马教廷的探子,谁知道罗马一神教会不会发神经,要现在和他来一场信仰之战。

  流亡者中有信奉一神教的,绝大多数是阿里乌斯教派,毕竟这个教派在蛮族地区流传很广,还有一些信奉日耳曼北欧诸神的,一小部分信奉罗马诸神,一部分信仰凯尔特人神话。

  高卢地区以前生活了大量凯尔特人,只是后来凯尔特人被罗马人暴揍了一顿,一部分改信罗马诸神,一部分前往大不列颠群岛。后来法兰人、日耳曼蛮族到来,又将他们打了一顿。

  现如今凯尔特人信仰已经很少了。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些不同了,李察收拢了不少德鲁伊,这些德鲁伊祭司们从李察这里学会了大量种植技术,在推行农业技术的时候,德鲁伊信仰开始在这里兴盛起来。

  实际上,现在莱茵省中,信仰传播最多的就是德鲁伊信仰了。

  现在的德鲁伊大祭司正是被李察最先收复的德莱诺斯。德莱诺斯也知晓李察的一部分计划。

  推行多神信仰,压制一神教信仰。

  因此他联合了其他德鲁伊祭司,开始对凯尔特人神话进行了修改,凯尔特人信仰中开始多了农业、丰收、耕种等领域。

  丰收、农业、耕种,这些领域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只要还处于农业社会,这三个领域的重要性都是在第一级别。

  阿里乌斯教派,罗马公教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信奉他们,那些牧师是真的给好处的。

  要不然一神教怎么可能干的过已经发展了上千年的多神教?

  一神教通过给与底层百姓好处,成功拉拢了一批信徒,然后再配合罗马帝国的政令对多神教打压,最终将多神教干翻。

  现在德鲁伊开始采用同样的方式来传教,并且这些德鲁伊们给出的东西更好。

  一点点吃的怎么和农业丰收来相提并论?

  只要德鲁伊们真的能够让农田获得丰收,这些农民立刻就会成为德鲁伊信仰的忠实信徒。

  这种情况只需要持续一二十年,一神教信仰就彻底被扫入垃圾堆了。

  信仰这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原本就是谁给的好处多,就信仰谁,只有等信仰传播广泛,并且持续数十年之后,才会形成常态。

  但是对现在李察领地中这些流亡者来说,谁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会信仰谁。

  所以到了这里之后,一神教信仰就完全不是德鲁伊信仰的对手了。

  德莱诺斯亲自带领这些德鲁伊祭司们学习各种耕种技术,所有的德鲁伊祭司现在都可以成为农业技术员了。

第583章 菜鸡互啄

  李察对于德莱诺斯的行为很支持,并且亲自帮他们制定了一套纲领,比如将德鲁伊信仰中的神灵加上农业。原本森林与狩猎之神变成了农业与狩猎之神。

  农业被放在第一位,保留狩猎是因为狩猎同时还拥有驯养牲畜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农民们最需要的能力。

  能够帮助他们让农田获得丰收,能够让他们牲畜牛羊长得更好,这些农民会信仰谁还需要选择么?

  同时德莱诺斯还对德鲁伊信仰的神话进行了改编,里面加入了帮助农民丰收的神话,让农民们相信,信仰他们就能获得丰收。

  除了这些外,德莱诺斯将德鲁伊信仰中的狩猎节日改成了丰收祭。每年的粮食丰收之后,会举办盛大的丰收祭庆典。

  同时,德鲁伊祭司的能力也开始向农业方向转变。

  农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德鲁伊们将手深入农业之中,李察已经可以预见,德鲁伊信仰将会快速发展了。

  除了德鲁伊的信仰外,领地之中其他的多神教信仰也悄无声息的增加了。

  当初李察接纳了很多多神教的祭司和多神教的神殿护卫,这些人都是多神教的信仰。

  因为多神教被帝国皇帝下令禁止,万神殿关闭。这些多神教祭司们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组建教团,建立教堂。

  现在这些多神教的信徒们只是小范围的进行神像祭司,大多都是在他们的家中。

  一神教对凯尔特神系不怎么警惕,毕竟凯尔特神系太弱了,轻松就能解决,但是多神教信仰可不一样。

  他们正是干掉多神教的正统这才上位的,上位之后怎么可能不警惕多神教卷土重来。

  不过因为一神教现在内斗的离开,对于李察这里的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发现多神教信仰。

  李察对于信仰问题有严格的限制,所有的信仰都不能影响政令推行以及他的统治。

  经过大量流亡者进行建设,莱茵省的变化非常大。原本他刚来这里的时候,仅剩下来的三座城镇也是破破烂烂的。

  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罗马大道早就废弛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城镇也是破破烂烂的,三个城镇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三千人,而且这还是将周围的农村都算上了。

  日耳曼蛮族对这里的劫掠太多,高卢行省被他们霍霍惨了。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法兰克人自带武器干粮,组建军队去和日耳曼蛮族战斗。要知道,罗马帝国连正规军的军饷都要发不出来了,那些法兰克人的民团就更没有钱了。

  结果没钱没军饷没军械物资,这些法兰克人也愿意对抗日耳曼蛮族。

  就是因为法兰克人在这里生活,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对抗日耳曼人。

  这些法兰克人学习了罗马人的技术和知识,已经在这里发展的不错了,农庄牧场还有良田,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结果日耳曼人一来,农庄烧了,粮食牲口抢了,就连人也被劫掠回去当奴隶。几十年下来,高卢地区能不破败吗?

  很多人来到莱茵省,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开垦就是担心日耳曼蛮族入侵。

  到时候那些距离城镇更远的村庄必然是被劫掠的对象。所以很多人宁愿留在城镇中成为其士兵和市政厅的佃户,也不愿前往偏远地区当自由民。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李察已经在北方建立起了防线,虽然现在防线还无法彻底杜绝日耳曼蛮族入侵,但是大部队入侵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而小部分几十人的劫掠根本就不是那些巡检的对手。

  莱茵省的偏远地区也不用担心日耳曼蛮族劫掠,但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野兽的侵袭。

  偏远地区的人口少,野兽活动的就多,需要小心野兽袭击。

  李察和法兰克人、西哥特王国的贸易很兴盛。每个月都会有一支商队往返两地。

  原本阿蕾雅手中三个商队都快要维持不下去了,结果现在因为人手不足,三个商队已经变成了六个。

  这些商队前往西哥特王国和法兰克人的地盘已经很顺畅了。莱茵省的物资在这里广受追捧。

  这些商队不仅运送物资,还肩负着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熟悉道路的任务。

  商队中有人负责记录道路,会将沿途经过的关卡进行绘制,同时对其兵力部署,粮草物资,装备器械等信息进行刺探。

  除了这些外,商队还会挑选一些容易被收买的人,对这些人进行刻意讨好,从他们手中获得各种军事机密。

  李察准备在粮食丰收之后,对法兰克人动手,一战解决法兰克人,到时候控制整个高卢行省。

  到时候他就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卢总督了。

  这个时代的法兰克人和西哥特王国,都是刚刚从野蛮走向文明。很多制度都不完善,李察的商队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他们想要的情报。

首节 上一节 377/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