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组织安排给王超的一次任务。
是一次为国而战的任务。
叶玄,是岛国华人,从小就显露出惊人的武术天赋,13岁就开始在瀑布下练拳、练剑,经过岛国很多武术大师的指点,曾徒步在北海道的冰雪之中,磨炼意志,18岁击败一位合气道大师,一心追求更强的武道,外界传言此人是一个武痴。
而最近这个名叫叶玄的武痴,不顾自己华裔的身份,在岛国武术界的安排下,来到华夏参加很多场地下拳赛,一路横扫地下拳场的众多高手,之后,更是接连挑战踢馆华夏一家家传统武馆,重伤了很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找到年龄和叶玄相仿的王超,说服王超废掉或者打死叶玄,扼杀掉岛国武术界的这个天才。
《国术演义》这本书写到这里,王超已经实战过很多次,天才之名,早就传开了。
隐隐已经是华夏国术界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
组织安排他去对决叶玄。
不仅是因为叶玄最近在华夏的行为,重挫了华夏国术界的士气,更重要的是:组织收到消息,这是岛国武术界对华夏的一次试探,如果叶玄这次华夏之行很顺利,岛国武术界后续,还有一连串的计划,目的是长期打压华夏国术界的人心、士气。
王超是华夏国术界的天才武者。
叶玄,虽是华裔,代表的却是岛国武术界,天才之名,比王超大多了,因为他打败过合气道成名已久的大师。
电脑前。
曹胜不知不觉中,已经达到忘我的状态,脑中全是王超和叶玄的对决。
这两个武道天才,出招都是又快又狠。
他们出招快,曹胜码字的速度就下意识加快。
他们激烈对打一段时间,短暂分开,重新蓄势、寻找机会的时候,曹胜就会下意识放慢码字的速度。
仿佛不是王超在和叶玄对决,而是他曹胜和叶玄对决。
偶尔,曹胜思绪从剧情中抽离出来,难以再接上剧情中,那种激烈对决的情绪时,他会在千千静听里,找一首节奏很快很劲爆的老歌播放。
歌曲劲爆的节奏,似乎能调动他的情绪,也能调动他血液流动的速度,让他情绪重新亢奋起来。
在劲爆歌曲的伴奏下,他敲击键盘的速度,会下意识加快。
每每飚出他最快的码字速度。
至于入股藤讯的事?
早就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而这,也是他将洽谈入股的事,交给宝剑峰去谈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一个职业写手,他很清楚自己一旦进入码字状态,现实中的事,基本上就顾不上了。
如果非要去管现实中的事,他码字的状态就会很受影响,很难将整个心神沉入到书中的世界。
……
次日上午。
姜晓霜像往常一样来到台里,擦桌子、泡茶,趁着喝茶的工夫,竖起耳朵,听听同事们闲聊的话题。
在台里工作的时间长了,她渐渐有一个心得:同事们每天早上刚来办公室的那段时间,闲聊的话题,往往很有价值。
台里但凡有点什么小道消息,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聊到。
而今天,她听到了一个与自己有关的小道消息。
同事王姐压低声音,跟她说:“小姜!你的机会恐怕要来了,你知道吗?”
姜晓霜不解,“什么意思呀王姐?什么机会?我能有什么机会呀?”
这时,同事老张笑着插话:“小姜你真不知道呢?我们都听说了,领导们昨天傍晚开会的时候,已经决定开一个访谈节目,我听说会上提名的几个主持人里,有一个是你哦。”
第455章 歌词到香江后
同一个清晨。
曹胜正在别墅前面的院子里,演练八卦掌和趟泥步。
赵汶卓之前拍给他的那些功夫练习视频,曹胜一直在跟着学,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他早就学会了。
功夫练到有多深,说不上。
但步法和招式,是全部掌握了。
可能是性格原因,这三门功夫,他最喜欢的不是动作优美的太极拳,也不是有十二形的形意拳,而是八卦掌。
尤其喜欢八卦掌的趟泥步。
因为八卦掌灵活多变的步法,能让人随时绕到敌人背后去出招,他觉得这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就很对他的胃口。
而趟泥步的练法,他也有自己的心得。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想出门的话,是不许穿鞋的。
那时候,他没有雨鞋。
下雨天出门的话,无论穿什么鞋子,都会把鞋子弄得很脏,于是,爸妈都要他赤脚出门。
其实,那时候,下雨天出门,他爸妈、村里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赤脚出门。
刚开始赤脚出门,雨天路滑,总是容易摔跤。
但渐渐的,就不会再摔了。
因为掌握了赤脚在泥泞路上行走的诀窍。
十几岁的时候,每年梅雨季节,河塘里的水都会倒灌进农田,河塘里的鱼虾就会逆流而上,游进田里以及田边的沟渠中。
很多人都会去捉鱼,改善伙食。
十几岁的曹胜,自然也按捺不住,网兜、鱼叉,他都自制了,徒手在沟渠中摸鱼的本事,也渐渐练了出来。
每次带着鱼叉,在田间地头叉鱼的时候,光着脚丫的他,在20厘米左右宽度的泥泞田埂,不仅行走无碍,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飞奔,而不摔倒。
诀窍就在于脚尖先落地,脚尖落地的那一刻,五根脚趾立即抓进泥泞的泥巴中。
所以,城里人难以理解的趟泥步,曹胜练起来,进步飞快。
这个清晨。
一身黑色运动服的他,穿着简单的黑布鞋,在院子里步法变幻不定,手上同时演练着八卦掌,步法快疾如风,掌法变化多端。
孙亮和雷振,以及新入职的两个退伍兵,也在不远处练武,目光却都忍不住频频瞟向曹胜。
新入职的两个退伍兵就不说了,他们自从来到这里上班,就每天早上都看见曹胜练武的身影,这让他们很惊讶。
都没想到这个以小说和剧本闻名全国的作家,私下里竟然还会好几套功夫,并且,还都练得有模有样。
就连孙亮和雷振也常常感到不可思议。
他们虽然早就知道曹胜会功夫,但今年之前,他们只是兼职曹胜的保镖,并不和曹胜住在一起。
所以,今年开年后,他们来到这里全职上班,才发现曹胜竟然每天早上都会练武。
其实,孙亮和雷振,早上并没有练武的习惯。
也许小时候在父母的督促下,他们有早起练功的习惯。
但自从进了大学,渐渐的就爱上了睡懒觉。
可今年自从来到曹胜这里,每天早上看见曹胜都早起练功,他俩作为曹胜的保镖,哪还能在床上睡得住?
渐渐的,都跟着曹胜一起晨练了。
两个退伍兵,分别名叫曲海、黄立军,他俩来这里上班之前,多少都存着点来这里过快活日子的念头。
给名人做保镖嘛!还是给一个作家做保镖,作家一般都不怎么出门,喜欢闭门创作,给这样的人做保镖,他们的工作肯定会很轻松。
没想到来了这里,却发现这个作家喜欢早起练武。
对此,孙亮和雷振在床上睡不着。
曲海和黄立军又何尝睡得着?
只能每天起得比曹胜更早,不如此,他们总感觉自己这份工作保不住。
片刻后,曹胜打完收工。
双掌在胸口缓缓下压到小腹位置,口中吐出一口浊气后,他半眯的双眼完全睁开,看向曲海和黄立军,露出一抹笑容,开口道:“大海!立军!你俩的军体拳,好像不一样?”
曲海和黄立军相视一眼,黄立军笑道:“是不一样!大海练的是第二套军体拳,我练的是第三套。”
曲海点头附和:“对!是不一样。”
曹胜有点好奇,“哦?军体拳总共有几套?”
曲海:“我们国家有三套。”
曹胜走到一边的院墙近处,墙角下,放着一杯茶,他弯腰拿起茶杯,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饶有兴趣地继续问:“第二套和第三套区别大吗?”
黄立军:“第二套我没学过,不太清楚,但听说过我们练的第三套有第一套和第二套的特点,也还有长拳的舒展大方、迅速有力,也有南拳的步子稳、势头烈,招数上,第三套比第二套多一半。”
曲海瞥了眼黄立军,赶紧接话:“招数上,第三套虽然多一半,但第二套每一招都追求一招制敌,包括摔打、夺刀、夺枪以及突袭等招式,至于哪一套更厉害,那得看谁下得功夫深,并不是看招数的多少,老板您也是练武的,想必也听说过千招会、不如一招精,对吧?嘿嘿。”
曹胜微笑颔首。
他目前在写的《国术演义》中,不仅涉及到国内外各门各派的功夫,也涉及到各国的军体拳。
赵汶卓之前给他的视频里,国内外很多门派的功夫都有了。
但军体拳,却没有。
所以,此时曹胜看着曲海和黄立军,提了一个要求,“那你俩能分别演练一遍给我看一下吗?”
曲海和黄立军又相视一眼。
曲海点头,上前两步,道:“行啊!那就我先来吧!”
黄立军点点头,“行!”
很快,曲海就开始演练他的军体拳,动作果然干净利落,快疾有力,等他练完,黄立军也开始了表演。
孙亮和雷振早就来到曹胜身旁,一起观看曲海和黄立军的表演。
军体拳和他们的功夫最大的区别,就是简洁有力,招式上,远没有他俩功夫的复杂,但力量感却很强。
孙亮和雷振几次默然相视,都感觉到压力。
他俩本来对自己的功夫是很自信的。
但曲海和黄立军无论是功夫,还是平时行事的风格,都让他俩心头沉甸甸的,感觉到自己与这两位退伍兵的差距。
曹胜没那么多想法。
他端着茶杯,坐在椅子上,眯眼看着曲海和黄立军的表演,想象着书中的王超如果和军体拳高手交手,应该会是怎样的交手场面?
还有……其它国家的军体拳,又是怎样的?
如果王超和其它国家的军体拳交手,又会是怎样的场面?
迅速决出胜负?
不!
对手不够强,就衬托不出主角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