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第521节

  另一座城市。

  一个姓杨的青年,平时也喜欢在网上看小说,最近更是常常在起点找书看。

  这天晚上,他看完曹胜的《国术演义》后,一时兴起,来到这本书的书评区,想看看其他读者的评价,也想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

  却在书评区看见有好几个帖子在讨论《国术演义》上个月电子稿费11万多的消息。

  他怔住了。

  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本《国术演义》上个月在起点就赚了11万多?

  这怎么可能?

  起点不是才实行付费阅读不久吗?

  这才过去几个月?

  就能给一本书发这么多稿费了?

  他忍不住点开这几个讨论《国术演义》稿费的帖子,仔细将每一个帖子都看了一遍,包括这些帖子下面的回帖。

  看完后,他相信这些读者说的应该是真的。

  但他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他早就知道中原一点灰的大名,也早就看过中原一点灰的其它作品,对中原一点灰的实力,以及业界地位,都有所了解。

  所以,他早就知道中原一点灰应该挣了不少稿费。

  因为中原一点灰早就在内地和湾湾出版了不少书,每本书的销量好像都很高,稿费自然少不了。

  他也曾想过自己尝试写小说,投给湾湾或者内地的出版社,挣点稿费。

  这年头,谁不想挣稿费呢?

  那可不仅仅是钱啊!

  这年头还残留着上个世纪,国内对文人崇拜的风气。

  上个世纪,或者说七八十年代,包括九十年代,国内民众普遍都对作家、诗人高看一眼。

  很多年轻人疯狂追捧那些作家和诗人。

  一些只会写打油诗的“文学青年”,虽然穷,却总有美女倒贴;一些写文章的中年男,哪怕已经秃顶、已经发福,也有不少年轻姑娘上赶着追捧;就连一些会唱歌、会弹吉他的家伙,哪怕穷得叮当响,也能俘获不少异性的芳心。

  更别说现实生活中,这些作家、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是众人羡慕、称赞的对象。

  所以,即便到了21世纪初。

  内地很多年轻人还是对写东西的人,另眼相看。

  很多人的理想,就是成为作家或者诗人。

  这位杨姓青年,也有这样的理想。

  只是,他之前几次尝试,都没能写出满意的作品,每次都只写出几千字,就难以为继了。

  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根本没可能被出版社看中。

  但今晚,他看见中原一点灰的《国术演义》在起点,一个月就能挣到11万的电子稿费,他震惊之余,又一次生出写作的念头。

  这一次,他想写小说的念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坚定。

  想着:我写的小说出版的希望不大,只是在起点上架的话,希望应该大多了吧?毕竟,起点上架我的书,不像出版社需要成本。

  笔名他都想好了,就叫:断刃。

第481章 初中学历也能写

  像教书匠、断刃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因为金钱的魅力,没几个人抵挡。

  而有写作才华的人,在神州大地上,在十几亿人口中,却多不胜数。

  以前的传统文学之所以影响力不够大,读者受众不够多,写作人数也不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版难度很大。

  而起点这样的小说平台的出现,却让作品的发表变得很容易。

  只要会打字,就能在起点注册一个作者账号,然后把自己写的东西发表出来,让广大读者品鉴。

  之前,起点没有实行付费阅读的时候,起点对写作者的吸引力还没那么大。

  毕竟,没钱赚嘛!

  用爱发电的人,有。

  但不可能每一个写作者都愿意用爱发电。

  而现在起点试行了付费阅读,并且,已经有人一个月赚了11万多的电子稿费。

  财帛动人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能使鬼推磨……等等老话,都在说金钱的魔力。

  原时空,就有大量写手是被网文的收入吸引着,才尝试写作的。

  比如:写手中,血荭第一个突破年入百万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写网文。

  比如:三少、土豆等人登上湖湳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在节目上声称自己年入上千万之后,也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写网文。

  还比如:土豆一本书在移动书城一年卖出上亿的消息传出,又吸引了不少人走上写网文的不归路。

  等等。

  每一次有网文大神的收入被曝光,都会吸引一大批人入坑网文。

  曹胜重生后。

  他的收入,也一次次刺激着大众。

  让一些对自己文笔有信心的人,生出写网文的心思。

  一些对自己文笔没自信的人,同样也生出写网文的心思。

  比如:王添。

  王添,今年22岁,初中毕业的学历,按理说,以他的学历,他这辈子都不应该生出写小说的心思。

  他原来确实没这样的念头,初中毕业后,就跟叔叔去了工地,老老实实地搬砖、搬水泥、拌砂浆。

  对未来,他的规划其实是父母、叔叔替他规划的。

  父亲说:“你考不上高中,不能怪我和你妈不送你念高中,家里就两亩多地,我跟你妈也没什么手艺,你还是去跟你叔去工地吧!能挣钱,也能学点手艺,总好过在家里跟我们种地,等你干几年,存够钱,咱们家就盖新房,等新房盖好了,就能给你说个姑娘结婚了。”

  母亲说:“你挣了钱不能乱花,交给我,妈帮你存着,以后给你盖楼、娶婆娘。”

  叔叔说:“为了防止你乱花钱,你每个月的工资,我帮你收着,每个月只给你100块钱零花,其它等年底,咱们回家了,我交给你爸妈,要是都交到你手里,你要是乱花掉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娶上婆娘啊?对不对?”

  对不对?

  初中毕业时,16岁就跟叔叔来到城市工地搬砖的王添,也说不清到底对不对。

  但他知道父母、叔叔都是为了他好。

  所以,他从来没抗议过。

  只默默地搬砖、搬水泥、拌砂浆,工地上的脏话、累活,只要有人吩咐,他都干。

  干得双手粗糙、开裂、干到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收工后,吃完饭,他累得浑身酸疼,连澡都不想洗,只想找个地方躺着。

  后来,随着年龄渐长,在工地上干得久了,他身子骨也渐渐结实起来,每天干完活也没那么疲惫了。

  渐渐的,就想找点乐子打发空余的时间。

  工地上有人打牌,每天都有。

  他没什么钱,不敢赌。

  有共有经常去附近的发廊、小旅馆嗨皮,有时候也会逗趣似的问他要不要一起去?

  他嫌那种女人不干净,还没谈过恋爱的他,也接受不了这样的放松方式。

  所以,他一次都没去过。

  一次经过工地附近一家租书屋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转脸看着那破旧的租书屋,神色变得很复杂。

  他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那时候,他其实也有认真学习。

  也想考上高中,以后念大学,谁不想呢?

  他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差,全年级6个班,共300多学生,他成绩长期排在前30名,最好的一次,他甚至排在全年级第12名。

  只是……

  他就读的那所学校升学率太低了,每年能考上高中的,就那么三五个,所以,他中考落榜了。

  其实也不算落榜。

  如果他愿意的话,县里还有两所高中,以他的分数,完全是能去读的。

  但那两所高中的口碑很差,经常传出学生打架、怀孕的消息,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也非常少。

  在他们村,去读那两所高中的人,一个都没有。

  大家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去那两所高中。

  毕竟,对农村孩子来说,高中的学费很贵,生活费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如果不是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家里一般不会让他们继续读书。

  王添就是这样走上社会的。

  那天下午,他在那家租书店门前驻足片刻后,低着头走了进去。

  进门的时候,都没敢看收银台后面的老板娘,怕看见老板娘诧异看他的眼神。

  他觉得他浑身脏兮兮的样子,一看就是工地上干苦力的,书店老板娘看见他进门,肯定会用诧异的眼神看他。

  她心里大概会想:你这个大老粗,也来书店?

  但相比其它的娱乐活动,他觉得租书看最便宜,也最能打发时间。

  他先是租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完了金庸的每一本书,就开始开古龙的,古龙的看完了,就看卧龙生、司马翎等名家的武侠小说。

  后来,他又发现了黄易的作品。

  只是……

  港台的武侠小说,数量终究是很有限的。

  经不住他日复一日地看,一年不到,他就把能找到的武侠小说全部看完了。

  书荒,突然降临在他头上。

  没办法,他开始看金庸全、金庸新、古龙力……等人的作品。

  别说,这些书虽然笔名很让人无语,有的写得还挺精彩。

  让他渡过了不少寂寞的时光。

  两年前。

首节 上一节 521/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