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10节

  “嘿嘿。”王建安用手小心的在尹祥平肚子上摸了摸,傻傻的笑了两声。

  “祥平啊,你表动,快坐下歇着,我去给你煮两个荷包蛋”张玉清脸上笑开了花,转身就扎进厨房。

  王太平也连声催促儿媳妇去坐着。

  不多时,张玉清端着一个大碗出来,边走边用筷子搅拌着。

  碗里两个饱满的荷包蛋浮在面上,碗底沉着一层厚厚的白糖,在她搅动下渐渐融化。

  吃完两个荷包蛋,将碗里的糖水全喝干净,尹祥平的脸色红润了许多:“我没啥子事了,不用去县医院。”

  “必须得去,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们现在有钱。”王建安知道妻子是不想花钱。

  修建大棚的贷款已经申请了,昨天信用社的人也来实地考察过了,队长张泽安还帮忙说情。

  很顺利,预计这几天贷款就能审批下来了。

  上次从镇上回来后算了算,最后还是决定贷款10000块,建1亩的大棚,反正后面肯定还会扩张,这次修大点也行。

  第二天一大早,拧不过的尹祥平还是跟着王建安坐上了去镇上的车。

  高龙乡没有直达县上的车,只能先到镇上,再从镇上坐车去县里。

  等两人到达县上的时候,已经接近11点了,找了个饭馆,吃了午饭,两人才去医院检查。

  经过医生的检查,确实是怀孕了,而造成孕吐的原因,可能是太劳累了。

  王建安想起来上一世的时候,尹祥平确实是没有什么孕吐反应的。

  这一世最近她一直在帮着喂猪,打扫猪圈,给猪洗澡,比上一世劳累了很多。

  “祥平,回去你就好好休息,喂猪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从医院出来王建安拉着尹祥平的手说道。

  县里的客车到镇上,得5点多,那个时候镇上已经没车回乡里。

  王建安可不会让尹祥平走几个小时的路回家。

  所以商量了一番打算到三哥尹彬家里借宿一晚。

  尹彬在县上的供销社上班,平时很少回村里,都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去一趟。

  两人提着鸡蛋往尹彬家中走去,在小区门口,王建安还买了1斤凉拌猪头肉和半斤素菜,又买了几斤梨和枇杷。

  “咚咚咚。”

  开门的是三嫂欧阳慧君。

  见到门外站着的小姑子和妹夫,她一脸惊喜:“祥平,建安,哎呀,你们咋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她热情地把两人让进屋。

  “三嫂,三哥还没下班啊?”尹祥平边进屋边问。

  王建安也笑着跟三嫂打招呼。

  “快了快了,估计就这一会儿。你们坐,我再去添点菜。”欧阳慧君说着就要往外走。

  “不用去买,我们买了凉拌的猪头肉和素菜。”尹祥平拉住了要去买菜的三嫂,指了指王建安手上的东西。

  王建安也顺势将凉菜和水果递给三嫂。

  “哎呦,你们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做啥子嘛,太客气了!”欧阳慧君嗔怪着接过。

  先把水果放在茶几上,又提着凉菜进了厨房,很快,她端出两杯水:“来,喝水,喝水。先坐会儿。”

  正说着,门外传来钥匙转动锁孔的声音,提着公文包的尹彬,推门走了进来。

第16章 双喜临门

  “三哥!”王建安和尹祥平连忙起身,脸上带着笑意和一丝打扰的歉意。

  “祥平?建安?哎呀,你们咋个来了?快坐快坐。”尹彬刚进门,见到妹妹妹夫,惊喜地招呼着。

  尹祥平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我和建安今天来县医院做检查,没车回乡下了,想来你这儿借住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检查?”尹彬眉头微蹙,“哪个不舒服?出啥子事了?”

  旁边的欧阳慧君也放下了手里的水杯,关切地望向他们。

  “莫担心,莫担心,”王建安赶紧解释,脸上忍不住漾开笑容,“是好事,祥平有喜了,我们刚去医院确认了。”

  “真的啊?!”尹彬和欧阳慧君几乎是异口同声,脸上瞬间绽开巨大的惊喜。

  “太好了!快坐快坐,不要站到起。”尹彬连声催促。

  “怀上好久了?反应大不大?”三嫂连声问道。

  尹祥平抚着小腹:“医生说快两个月了。就是今天昨天下午吐了一回,平时还好。”

  “哎呀,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尹彬看向妻子,脸上满是自豪和温柔。

  “慧君,你看,多巧,你跟祥平讲嘛,你也算是过来人了。”他笑着转向妹妹妹夫,“你们三嫂也怀上了,快五个月喽。”

  尹祥平目光落在欧阳慧君宽松衣衫下明显隆起的肚子上,刚才进屋时光线暗,加上心思在借宿上,竟没留意。

  “三嫂,恭喜恭喜。哈哈哈,真是太巧了。”她笑道。

  王建安也在一旁笑着,他自然是知道三嫂怀孕的事,所以这次特意提了一口袋自家攒的土鸡蛋来。

  “你们先做到摆会儿龙门阵,我再煮点饭,烧个汤我们就吃饭。”欧阳慧君说着往厨房走去。

  “三嫂,我来帮你。”尹祥平说着也跟着走进厨房。

  “你小心的哈,我给你说嘛,怀孕前三个月一定不要劳累到了,但也不要一直躺着,中间几个月就可以……”欧阳慧君向尹祥平讲述着怀孕的经验。

  听到三嫂说的话,王建安一顿羞愧,他不仅让妻子劳累,还累到吐。

  也是这段时间太忙,让他忘了孩子的事。

  “建安,老家没啥子事嘛?你们最近去看过爸妈他们没有?之前想到农忙都没告诉他们慧君怀孕的事,前两天才给他们写了信说这件事。”

  “没得事,前几天我还在供销社跟爸打了招呼。”

  “那就好。”尹彬舒了口气,然后又问道,“对了,你们那边怎么样?”

  “我们那边都还好,下半年我准备修个养猪场和大棚基地……”王建安将自己的打算向三哥说了一遍。

  王建安知道政策的大体走向,但毕竟过了这么多年,记忆有些模糊。

  而三哥待在县里,一些详细的政策肯定比自己先知道。告诉他也是想趁机听听他的看法。

  尹彬听了双眼一亮,身体也不自觉地前倾:“建安,你这想法可以啊。这统购统销一取消,市场一放开,猪肉价格肯定往上蹿。

  猪肉涨了,养猪的多了,玉米这些主饲料的价格还不得跟着涨。

  饲料成本一高,那些零零散散养个一两头,不懂技术,不舍得用好料的散户,迟早要被挤掉。

  我之前就劝过二哥他们,专门托人请了畜牧站的技术员去教,结果呢,学不进,也舍不得那点玉米钱,唉……”

  王建安接口道:“嘿嘿,我也是去畜牧站学的。”

  “大棚蔬菜这个点子更好。前几年上头就在推‘菜篮子工程’,县里也喊了好几次口号。

  寿光那边的大棚技术传过来有两年了,但真正懂行,能搞起来的人,凤毛麟角。

  现在就是抢时间,谁先搞出规模,谁先种出反季节的好菜,谁就能占住市场,赚头大得很。

  不过这个大棚你有没有把握哦?”

  正说着,欧阳慧君和尹祥平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进来了。

  “开饭咯!边吃边摆。”三嫂招呼着。

  闻言尹彬和王家安也暂停了对话,到厨房帮忙端菜。

  饭桌坐下,话题自然又转了回去。

  王建安一边给妻子夹菜,一边更详细地介绍起他的养殖种菜模式。

  尹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等王建安说完,他放下筷子,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建安,你想得是周全。但有个问题,菜种出来了,你往哪里卖?怎么卖?

  乡上的人肯定不会花高价买你的菜,你只能往县里或者其他市里卖。

  你是准备自己卖还是卖给菜贩子?”

  王建安精神一振,知道问对人了。这么久,三哥是第一个直接戳中这个核心痛点的人。

  他叹了口气,坦诚道:“三哥,你问到痛处了。我自己也琢磨了好久,拿不准。

  自己卖,利润肯定高,没中间商赚差价,但问题也大。

  一是运输,小打小闹还行,背个背篼坐客车去县里卖。规模稍微大点,一天几百斤菜,靠客车肯定不得行,必须得有辆自己的小货车。

  二是销路,菜少的时候可以通过摆摊零售,但是规模大起来之后零售不一定能消化那么大的量。”

  他顿了顿,喝了口汤,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才只贷了一万块,先搞一亩大棚。一是练手学技术,二来,也是想等菜种出来,拿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去跑跑门路,试试水,看能不能找到稳定点的销路或者合作的买家。”

  顿了顿,王建安继续说道:“卖给菜贩子的话这两个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可以要求他们上门自己拉货,但是利润肯定就低得多了。

  所以我这一次建的大棚规模不是很大,一个是练练技术,另一个就是想种出点东西之后尝试打通渠道。”

  “不错,与其受制于人,把利润大头让给菜贩子,不如自己想办法当这个‘贩子’”尹彬表示赞同。

  “我建议你,等大棚有了产出,抽空跑一趟简市,再跑趟蓉城,别光看零售价,重点去大的农贸市场、蔬菜批发点转转。

  摸摸那里的行情、走货量,看看人家是怎么操作的。

  县城这边我熟,可以帮你打听打听价格和门路。

  不过说实在的,蓉城那边消费高,价格肯定最高,要是能直接打通蓉城的批发渠道,那是最好的”

  王建安连连点头:“三哥,你想得跟我一样。我三妹就在蓉城,我已经给她写了信,托她先帮我打听打听那边的情况。”

  说着他无奈地摊摊手,“就是现在万事开头难,修养猪场和建大棚的事都离不开我,实在抽不开身。

  只有等第一批菜种出来,稍微理顺点,看能不能挤出几天时间跑一趟蓉城,亲自去摸摸底。”

  尹彬理解地点点头:“对了,修养猪场和大棚的钱你哪儿来?我这儿存了一些钱……”

  王建安赶紧摆手:“三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找信用社贷的款,现在国家有扶持政策,利息低得很,才五个点。”

  尹彬见他说得坚决,也不再勉强:“那行,记住,有啥难处,随时告诉我,一家人,不要客气。”

第17章 猪舍草图

  六月傍晚的暑气尚未完全消退,晚风裹挟着田野的湿气总算带来一丝清凉。

  王建安匆匆扒拉完晚饭,放下碗筷。

  对屋里的家人说了声“我去趟大刚家”,便踏着朦胧的月色,向不远处大刚家的院子走去。

  大刚真名叫吴刚,还有个弟弟叫吴强,认识的人都叫他俩大刚小刚。

  王建安建大棚的那块地,就是跟他们家换来的。

  这两兄弟,前几年跟着外省一个挺有名的施工队,学了几年盖房子的手艺。

首节 上一节 10/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