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 第15节

  “大嫂,怎么样?我就说养猪有搞头吧?这钱是给你们的,说好的房租。”

  冯彬蓉喜滋滋地接过钱,连声道:“有搞头,太有搞头了。嘿嘿,还是建安你有眼光。”

  王建安又转向父母,带着歉意说:“爸,妈,今年修新猪圈和大棚,用钱的地方多,就先不分钱给你们了。明年一定好好孝敬你们。”

  张玉清立刻摆手,脸上是满足的笑:“说啥子孝敬不孝敬,爸妈帮你们是应当的。”

  王太平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爸,妈,谢谢你们。”王建安郑重地道了谢,接着转向大哥大嫂,规划起下半年。

  “大哥,大嫂,下半年咱们就分开养猪。个人猪圈里的猪,卖了钱归个人。

  新进的猪仔钱、疫苗钱这些,都算我的。

  今年收的玉米估计也够你们喂猪用了。

  明年上半年,这些成本你们就得自己担起来了。”

  他笑了笑,补充道,“饲料还是我来统一配,当然,你们要是想学,我随时教。”

  王建平一听,连忙摆手,不好意思道:“建安儿,这哪儿行啊?猪仔疫苗都是钱,我们得给……”

  王建安打断了大哥的话:“大哥,就听我的。你们出去打半年工还不止这660块钱。

  当然现在规模小,肯定没有打工赚的多,不过没关系,明年赚的就多了。”

  最后一句话是对着冯彬蓉说的。

  王建平还想说话,冯彬蓉拉住了他:“建安儿,我们听你的。二天我们就在屋头专心跟着你干了。”

  尹祥平全程都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的看着王建安,同时轻抚着肚子。

第23章 猪圈完工

  算完账,王建安从卖猪款里拿出230块钱,走向张春城家。

  推开院门,张春城正光膀子在将猪圈里面的杂物往外搬。

  “春城哥,这大热天的,不歇会儿?”王建安上前搭手,接过他肩上一捆朽木。

  张春城抬头,抹了把汗:“建安儿啊,下个月不是就要肥猪了的嘛。

  我趁现在有时间就把这个空的猪圈腾出来。”

  “哦。”王建安点点头掏出准备好的钱递过去,“去年赊你那1000斤玉米的钱,按说好的,现在粮站零售价2毛3一斤,230块整,点一下。”

  张春城看着钱,手在裤腿上蹭了蹭,没接:“建安儿,这价给高了,当初哪想到能涨这么凶……”

  “那不行。”王建安把钱塞他手里,“说好咋样就咋样。”

  张春城捏着钱,不再推辞,咧嘴笑道:“行,谢了哈。”

  “这就对了。”王建安转入正题,“我下月10号去农场拉新猪仔,看你的圈能养9头,你准备要几头?”

  张春城眼睛一亮:“那肯定是养满撒,9头!”

  “好,”王建安应下,随即正色道,“不过要先给你打个预防针,下半年猪价卖不到现在这么高,估计最高就1块2、3。”

  “啊?”张春城诧异道:“还会降价啊?”

  “年底猪扎堆上市,价自然落。”王建安解释,“但我们养白猪图的是快和多,一年稳稳当当出两栏。同样大的圈,别人卖10头,咱能卖20头,总账只赚不赔。”

  张春城思考了一下:“也行,还是9头,你说能赚钱就肯定能赚。”

  帮着张春城把猪圈腾空后王建安又去找了张春华,他也要了9头猪仔。

  下午5点,众人齐聚王建安的猪圈,开始继续搭顶棚。

  大刚和小刚站在墙头,配合着王建安两兄弟将一根粗杉木房梁拉到空中。

  “左边,再高点,好,稳住。”大刚嗓门洪亮。

  “铛铛铛。”

  房梁架稳,大刚和小刚立刻拿着榔头钉子,固定起来。

  王建安和王建平转身去抬另一个房梁。

  王太平则配合着张春城两兄弟锯房梁间搭的长木板。

  太阳西斜,暑气稍退,工地还在忙。

  几个小小的身影沿着田埂雀跃跑来,是王建平的女儿王湘,张春华的女儿张维英,还有王建安幺爸的女儿王丽。

  “爸爸,爷爷,看,地瓜儿。”

  王湘第一个冲到猪圈旁,献宝似的拉开衣襟,兜满了紫红色的野果,清香四溢。

  张维英、王丽也兴奋地展示着收获。

  “哎哟,你们真会找哦。”王太平直起腰,笑呵呵地夸赞。

  “爷爷,等我洗好了就给你们送来。”王湘仰着小脸说道。

  “好,湘娃儿真懂事。”王太平慈爱地拍拍她的头。

  晚饭后,王建安从口袋摸出1张崭新的2元纸币,递给王湘:“湘娃儿,拿着,二天自己买零食吃”

  王湘看了看二爸手里的钱,又看了看自己爸妈,迟疑着没接。

  “给你的。”王建安把钱塞她小手里,“奖励你之前天天割猪草喂猪,也奖励你今天刨地瓜给大家吃。”

  “建安儿,给她这么多钱做啥……”冯彬蓉阻拦道。

  “大嫂,没事,二天钱会越来越多的。”

  王建平笑了笑,示意女儿手下钱:“快谢谢二爸。”

  “谢谢二爸!”王湘转身将钱递给冯彬蓉:“妈妈,你拿着。”

  看着王湘的举动,大家都是默默一笑。

  接下来几天,众人加快了搭建顶棚的速度,马上要忙着掰玉米了。

  随着最后一片石棉瓦放到猪圈屋顶,整个猪圈修建工作全部完成。

  王建安仔细清点物资:水泥、木材、石棉瓦等基本耗尽。

  但砖头剩得有点多,有些地方用的之前3父子搬回来的石头,现在还剩6000多匹砖头,堆在一旁像座小山。

  王太平看着,心疼道:“唉,这剩的也太多了……”

  看着父亲有些懊恼砖剩太多,王建安安慰道:“留着二天修房子再用,很快的。”

  晚饭后王建安叫住准备回家的几人,开始结算工钱。

  本来预计要30天的工期,25天就完成了。

  大刚小刚两人一人175元,春城春华一人125元。

  王建平和王太平也给了125元。

  看着递过来钱,两人都拒绝:“都是一家人,帮忙是应该的嘛。”

  “这钱必须拿着。”王建安态度坚决得把钱塞进他们手里。

  “爸,大哥,听我说。平时收粮食,甚至之后修我自家住的房子,我都不会给你们算钱。

  但这次不一样,修这猪圈,是为了赚钱,是做生意。

  既然是生意,出力干活拿工钱,天经地义。

  这规矩得立下,以后弄大棚,只要你们来帮忙,工钱照算,一分不能少。”

  王建平和王太平看着王建安郑重其事的样子。

  又看看旁边张玉清和尹祥平两人理解的表情,知道拗不过他。

  两人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终于把钱收下。

  送走大刚几人后,王建安坐在电灯下,计算着建造猪圈的花费:

  红砖:32500匹,0.08元钱/匹

  水泥……

  材料总共4499元。

  再加上人工费850元。

  搭建猪圈总共花费5349元。

  看着最终的数字,王建安长长舒了口气。

  投入不小,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贷款的时候给信用社说要建1亩的大棚,贷了10000,加上卖猪的钱,

  除去花费,现在王建安手上还有4500多块。

  王建安心里嘀咕不知道信用社知道没建那么大规模的大棚,会不会提前把钱收回去,

  想着稳妥起见,又有余钱,还是得把大棚建得再大一点,改天就去找三哥再买点塑料薄膜。

  放下钢笔,王建安看向尹祥平:“祥平,后年我们就可以修房子了,到时候你和儿子就可以住新房啦。”

  “你咋晓得是儿子,万一是女儿喃。”尹祥平故作恼怒道,“未必你还重男轻女啊?”

  “咋可能嘛,儿子女儿我都喜欢。”王建安搂着尹祥平轻声说道。

  “其实我也有感觉,是个儿子,我最近特别喜欢吃酸的。”尹祥平把头靠在丈夫的肩旁喃喃道。

第24章 收玉米

  7月底的太阳像不会下山一样,才9点过了,就晒得人身疼。

  王建安直起酸痛的腰,将镰刀放在地上,反手抹了把流进眼睛里的汗。

  随后握了握手里的镰刀,快速的切割着,身后是一根又一根倒下的玉米秆。

  “建安儿,歇口气,喝点水。”大哥王建平在不远处的地头喊。

  他和父亲正背着背篓在前面掰玉米,王建安在后面砍玉米秆。

  “要得,马上来。”王建安应着,手上却没停,又砍了几分钟后才慢慢的走向大哥。

  树荫下,王建平拿出带来的水壶和几个瓷碗。

  本是凉开水,此时已经变得温热。

  3人端起水碗仰头就灌,水流顺着下巴,脖子流下,终于冲散了些微的闷热。

  休息了几分钟,王建安把空碗放下,长长舒了口气。

  “抓紧干吧,趁上午凉快多弄点回去,下午太阳更恼火。”

  “要的。”王建安和王太平也放下碗,继续掰玉米。

  很快,两人的背篼就被米棒子装得冒了尖。

首节 上一节 15/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