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轻揭开小拱棚薄膜一角,伸手探了探里面的空气,微微凉,10多度正好,湿度也正好。
小黄不知何时跟了过来,在他腿边蹭了蹭,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呜”声。
“呵呵,小黄,以后你要守好这里哦。”王建安拍了拍它的脑袋。
又在大棚外看了会儿星星,王建安回到屋里,心头的激荡平息了些,困意终于涌上。
“建安儿,吃早饭了哈。”张玉清敲了敲房门。
已经快8点了儿子还没回家吃饭,她特意来看看。
“哎,起来了。”
一阵细细簌簌的穿衣声后王建安打开了房门。
重生回来后一直准时的生物钟今天竟然失效了。
张玉清看到儿子出来说道:“早饭在锅里温着的,你自己吃哈,我们要去收谷子了。”
王建安走到水缸边,舀起凉水洗了把脸,冰凉的水珠激得他精神一振。
“你们先去田里,我把剩下那点南瓜籽播了就来。”
王建安快速喝完稀饭,打开剩下的那包南瓜种子,基本已经全部冒白了。
带着装备来到大棚,揭开小拱棚,塑料薄膜上沾满了水珠,感受了一下温度,一切正常。
王建安将种子种到昨天预留的那两块育苗盆里。
不到半个小时,种子已经种植完毕。
他检查了一下小拱棚中间的温度计,20度。
回到家,尹祥平已经起来,正在吃着早饭。
“祥平儿,我去田里帮忙了哈,你看着点小黄。”
“要的,你去忙嘛。”
换上干活的旧衣裳和草鞋,抄起镰刀,王建安朝稻田走去。
田埂上已经堆了好几捆割下的稻子。
王太平、张玉清、王建平和冯彬蓉正埋头在田里忙碌着。
“爸,妈,我来了。”王建安喊了一声,跳下田埂。
“你自己选个地方开始嘛。”王太平抬起头看了看王建安,又继续开始收割。
王建安选了个靠近母亲的位置,弯下腰,开始收割起来。
“建安儿,你那个南瓜苗,真像你说的那样,能让黄瓜长得更好?”
张玉清一边捆着割下的稻子,一边忍不住问,这两天她一直在想嫁接的事,但总是不得其解。
“妈,肯定能撒,要不然我花那么多钱搞回来干啥子嘛。”王建安回答道。
王太平没搭话,只是挥镰刀割稻的动作更快更有力了。
儿子搞的这些新花样,他一开始是将信将疑,可上个月那十头大白猪实实在在卖了好价钱,把他心里那点怀疑全打没了。
能挣钱,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那就是对的。
一家人默默地劳作着,偶尔聊几句关于大棚的事。
“歇口气,喝点水。”冯彬蓉直起有些酸痛的腰,走到田埂边,提起带来的水壶和碗。
王建安接过嫂子递来的凉白开,仰头灌了一大碗。
“建安儿。”王建平用草帽扇着风,“你说这大棚菜,种出来能卖好多钱?”
王建安目光落在大棚方向:“到蓉城卖的话,至少3、4块钱一斤。”
“3、4块?”王建平咂咂嘴,眼里放出光,“那大棚能种好多斤出来?”
“不晓得这个品种如何,不过我保守估计这个数。”王建安向大哥比了个4。
未来的黄瓜能达到亩产10000斤以上。
不过那是经过了十几年杂交优化的黄瓜。
现在的黄瓜还没有解决弱光性问题,耐寒问题倒是可以通过嫁接和沼气灯解决。
“4000斤?”王建平瞪大眼睛喃喃道,“那就是三四一十二……”
“1万2。”王建安笑着说出了结果。
其他人听到这个结果也是呆住了。
短暂的休息后,镰刀切割声再次在稻田里响起。
直到临近中午,王太平才招呼收工:“好了,收工,下午再来。建平,吃了饭你和建安儿去把打谷机抬过来哈。”
整个生产队只有3台打谷机,大家轮着用,下午才轮到王太平家。
“要的。”两兄弟回应道。
到家时尹祥平正在厨房做午饭,王湘在帮着烧火。
“祥平儿,你快去休息,我来我来。”张玉清看到儿媳挺着个肚子在厨房,赶忙阻止了她。
“妈,这才5个月,不需要休息那么多……”
“你等着吃就是了,这些我们来做。”张玉清被儿媳前几次的呕吐吓到了,现在说什么也不让她做重活。
快吃饭的时候王建安才回来。
一收工他就先奔向了大棚,给新播的种子浇了遍水,又把小拱棚揭开一角通风散热……
“建安儿,黄瓜籽是不是今晚也要泡了?”吃饭时,王太平问道。
他记得儿子说过南瓜黄瓜播种要错开几天。
“嗯。”王建安扒着饭点头,“现在天气热和,错开2、3天就可以了,天气冷的话就要错开6、7天。”
吃完饭王建安和大哥将打谷机抬到了田里。
王建平一脚快速踩着脚踏。
两只手熟练地将稻穗的穗头部分,伸进高速旋转,布满铁齿的滚筒入口。
脱粒的谷粒“噼里啪啦”地打在挡席上,又纷纷落入拌桶里。
不时还弹出几粒打在王建平的脸上。
冯彬蓉则在一旁不停地抱起田里割倒的稻子,一捆捆递给丈夫。
机器太少,等着用的人家排着队。
为了赶进度,一家人几乎没怎么停歇。
王建安惦记着大棚和猪,下午四点多就先回去了。
吃完晚饭王建安将黄瓜种子也浸泡了起来。
第37章 嫁接
9月5日清晨,黄瓜播种后的第5天。
王建安揭开小拱棚的薄膜一角,仔细观察着育苗盆里的景象。
南瓜苗已经长出两片子叶,大部分更是长出了一小丢真叶。
又拉开种植黄瓜的小拱棚,子叶刚舒展开,根茎比南瓜略小一圈。
这状态,正适合嫁接,比预想快了1、2天。
王建安立刻跑回家:“爸,妈,今天可以开始嫁接了。”
“要得,吃完饭就去。”王太平喝着稀饭回应道。
“你也快来坐着吃早饭了。”张玉清起身到厨房给儿子盛饭。
饭后王建安又叫上大哥大嫂,一家人来到大棚。
大家按照之前的练习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想着南瓜的珍贵,大家进行速度都很慢,
期间王建平插坏了几株南瓜,导致他不得不再降低速度。
经过一个上午,嫁接完成了接近一半。
吃完饭后众人没有休息,又投入到了嫁接工程中。
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所有嫁接。
“总算搞完了。”王建平起身捶了捶后腰。
“这活儿比打谷子还费神。”张玉清也感叹。
王建安抹了把汗,脸上露出笑容:“今天辛苦大家了,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几天也很关键。”
嫁接后的管理,王建安早就在心里模拟了无数遍,还写了本大棚管理手册:
一、大棚建造方法
……
1、浸种
……
6、遮光。前7天可早晚各见光一小时,7天后多吸收阳光。随时保持棚内湿度能凝结水珠。
7、保湿。随时保持棚内湿度能凝结水珠。
8、保温。白天25°~30°,夜间15°~20°。
9、通风。第4天开始,逐步增加通风时间。
10、除芽。南瓜根的叶腋和接口下方可能冒出新芽,需要及时去除,否则会抢黄瓜养分。
……
王建安把每一项管理措施都详细给几人讲解了一遍。
自己不可能一直待在大棚里,这些他们几人也得慢慢学起来。
王太平听得极其认真,把关键数字和要求都默默记在心里。
张玉清则有些咋舌:“我的老天爷,照顾奶娃儿都没这么精细。”
嫁接后的头三天,王建安和父亲轮流守着大棚。
白天,王太平严格按照儿子的讲解,盯着温度计和湿度计。
温度稍一超过26度,他就赶紧掀开小拱棚两头透气。
看到薄膜内壁凝结的水珠变薄了,立刻在棚内挂上湿布补水。
同时还仔细看着每一株南瓜,冒出绿芽,马上掐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