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摊区这边也渐渐热闹起来,但人流明显少很多,大多是图便宜或者买些稀奇山货的。
路过7号摊位的人,十个有九个会被那堆青翠的黄瓜吸引住目光,然后无一例外地被那“4块”的价格吓退。
“黄瓜?”一个穿着呢子大衣,提着菜篮子的老太太停下脚步,拿起一根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嗯,是新鲜。多少钱?”
“大娘,四块一斤。”王建安起身说道。
“四块?!”老太太像被烫了手,立刻把黄瓜放回原处,连连摇头,“太贵了,吃不起吃不起。”说完挎着篮子快步走了。
“奶奶,我要吃黄瓜。”一个小男孩被奶奶拉着路过,看到黄瓜挪不动步了。
“乖孙,那个贵得很,走,奶奶等哈给你买糖吃。”老太太哄着孙子,硬把他拖走了。
王建平看着一个个顾客来了又走,问完价就摇头离开,心里越来越没底,额头上急出了细汗。
他拽了拽弟弟的衣角,压低声音:“建安儿,四块是不是太高了?要不降点?”
王建安拍了拍大哥的手:“大哥,沉住气,我观察了一下。
刚才来问的大部分人像是第一次知道冬天能买黄瓜,估计平时也就都买当季菜,不晓得反季菜这些。
还有一些是晓得反季菜的,但是呢也就偶尔买点来吃。
多等一会儿,会有人买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快八点了。
他们的摊子前依旧看的多,买的无。
就在这时,那个带着孙子的老太太又转了回来。
她似乎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站到了摊子前。
“小伙子,便宜点嘛?三块五,我买两根给我孙子尝尝鲜。”老太太开始讲价。
王建安:“大娘,真少不了,看您也是晓得价格的,我这已经卖到够便宜了。”
老太太还在犹豫。
这时旁边另一个提着菜篮子的主妇凑了过来,拿起一根黄瓜:“哟,这黄瓜真新鲜,比我前几天在国贸市场买的还新鲜。小伙子好多钱一斤?”
王建安一听就知道第一单生意要做成了:“哎,大姐,4块钱一斤,称点哇?”
主妇还未说话,旁边的老太太像是下了决心:“行,4块就4块,给我来3根。”
“要的。”王建平早就迫不及待了,赶紧挑了3根最粗壮的放在称上。
“大娘,1斤5钱,给您算1斤,4块钱。”王建安看着称说道。
“行。”
将黄瓜递了过去,王建安顺手接过老太太递过来的4块钱。
王建平乐呵呵的看着弟弟手里的钱,立马转身给摊子前的主妇称黄瓜。
第49章 蜀香园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买黄瓜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给我也来两根尝尝。”
“哟,这黄瓜看着是巴适,比国贸市场里面的新鲜多了,老板,给我称三斤。”
“妈,快看,这儿有新鲜黄瓜,我们买点回去炒鸡蛋。”
问价的人依旧很多,但摇头走开的明显少了。
“黄瓜,新鲜的黄瓜。”王建平也渐渐放开了,甚至主动招揽起来。
王建安则专心负责称重收钱,那堆“翡翠小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降低。
“听说了没?建设路那边菜市场前几天也有黄瓜卖。”
“听说了,卖四块五呢,还蔫了吧唧的。你看今天在这儿的买的,多新鲜,才四块。”
两个家庭主妇的对话飘进王建安耳朵里,让他对后续黄瓜的价格有了规划,而且他们的瓜,品相占了绝对优势。
就在摊位前的黄瓜还剩大概三四十斤时,一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拎着个黑色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摊位前停下了。
他看起来四十多岁,明显不是一般家庭买菜的。
他没像其他人那样先问价,而是蹲下身,一根根地检查起王建安摊上的黄瓜,甚至还掰断一根小黄瓜尾巴尝了尝。
见状王建平本想阻止,被王建安拦住了,他有种直觉,这是个大客户。
“嗯,不错,是新鲜货,口感也正。”中年男人点点头,站起身:“老板,你这瓜,还有多少?好多钱一斤”
“大哥,大概还有三十多斤,4块一斤”
“三十多斤,”中年男人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我都要了。”
“好的,大哥你稍等,马上就好。”王建安迅速的把剩下的黄瓜拢到一起。
旁边卖冬笋的老汉看得直咂嘴,眼神里全是羡慕。
王建平赶忙给剩下的黄瓜称重。
中年男人掏出包烟,自己叼上一根,又递了一根给王建安:“小兄弟,贵姓?”
王建安接过烟,塞到耳朵上:“免贵姓王,王建安,这是我大哥王建平。”
中年男人划着火柴点上烟,吐出一口烟雾:“我姓陈,陈卫国,就在那边拐角蜀香园。
今天真是赶巧了,去批发市场进货的小伙子出车祸了,菜也遭碾烂了好多。
只好临时到这里来买点应急,要不然还遇不到你们。
我店里一直就想整点反季菜,奈何没门路。
去国贸市场买还要限购,粮票早都没了他们还搞这一出,太搞笑了。”
王建安一听是开饭店的,心里也是一喜,一般饭店都是有自己的买菜渠道的,今天运气好赶上了,便开口问道:
“陈老板,一共37斤3两,算37斤。你看这黄瓜怎么拿?要不我们哥俩给你送店里去?”
陈卫国一听大喜:“那谢谢你们了,不过我还要再买点菜,要不你们先送到店里面去,等会儿我回去给你们结账。”
“要的。”王建安答道,“饭店叫啥子名字喃?”
“蜀香园。”陈卫国指了指菜市场外的一个方向,“就在那边,过去一眼就看到了。”
“蜀香园?”王建安喃喃道,心里默默感叹不会这么巧吧。
随后两人把黄瓜装回竹篼,底下垫好稻草,往陈卫国所说的饭店走去。
很快一栋两层的小楼出现在眼前,门口挂着“蜀香园”的招牌。
两人没有进去,就在外面等着,不多时陈卫国领着几个商贩提着菜走了回来。
“小兄弟,怎么在外面啊,快进来。”陈卫国见王建安两人蹲在路边,小跑过来领着二人进入饭店。
“老板,菜买回来啦?”一个年轻伙计迎了上来,看到后面挑着竹篼的王建安兄弟,愣了一下。
“买回来了,快来搭把手把菜拿进去。”陈卫国招呼着。
王建安正在店里张望着,忽然听到一声满是惊讶的呼喊:“建安哥?建平哥?”
“海洋。”王建安笑道,“你真在这儿啊。”
之前张泽安就说过他儿子跟着二爸在蓉城学厨,后来还问了地址,说的就是西门这边叫蜀香园的餐馆。
所以王建安一听到陈卫国说出餐馆名字的时候就猜是不是同一家。
“二爸,二爸,快来看谁来了。”
只见里面一个穿着整洁厨师服,面容与张泽安有五六分相似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这正是张泽安的亲二弟张泽良。
“哪个嘛?”张泽良见到两兄弟也是一脸意外,“嚯,建安,建平,你们咋个来了?”
王建安解释道:“刚在陈老板买了我们的菜,我们给他送过来。”
陈卫国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乐了:“嘿!闹了半天都是熟人啊。”
“老板,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们老家那个搞大棚的能人。”张海洋兴奋地对陈卫国说道。
陈卫国立刻眼睛放光,招呼着王建安两人坐下:“老弟,你这大棚黄瓜,能稳定供应不?量有多少?”
之前不清楚王建安的黄瓜是自家种的还是去淘的货,所以陈卫国也没有想什么合作的事。
现在清楚了,自然可以谈一谈,更何况还有熟人。
王建安问道:“陈老板打算要多少喃?我差不多两天来一次。”
“两天的话……”陈卫国思考了一下,“一次3、40斤吧。你别看我这店不大,老主顾多得很,都问了好多次有没有这些反季菜了。价钱就按你每次的零售价给。”
陈卫国也知道现在黄瓜这些反季菜都是有市无价,所以他也没打算讲价。
“要的。”王建安当即答应了下来。
王建安的销售计划主要就包括两类:
1、卖给中间商,比如做批发。
2、卖给终端客户,比如做零售或者给饭店供货。
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这样能即时掌握市场信息,还能防止菜贩子联合压价。
陈卫国喜笑颜开,用力一拍王建安的肩膀,“王老弟痛快,泽良哥,快中午了,给两兄弟整点菜吃,我请客。”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些老主顾对着拌黄瓜、炒黄瓜赞不绝口的场景了。
王建安两人离开蜀香园时,陈卫国已经摆了一个牌子在门口:“各种黄瓜菜有售!”
第50章 分销
王建安兄弟俩踏进自家院门时,天已经黑透了。
两盏煤油灯在堂屋和灶房亮着,诱人的肉香味从灶房中飘出。
自从贷款下来之后,家里的肉就没断过,每次王建安带回肉,张玉清都不免埋怨一番。
但每次王建安都是相同的话:“祥平需要营养。”
今天竟然主动买肉了,看来对卖黄瓜的收益非常满意。
“爸,妈,我们回来了。”王建平人还没进院子,大嗓门先传了进去。
张玉清从灶房探出头,脸上是藏不住的急切:“总算回来了,黄瓜都卖了?”
“全卖完了。”王建平把空竹篼往屋檐下一放,快步走入厨房,倒了碗温水一口喝下。
冯彬蓉正在烧着火,王湘坐在旁边把小手放在灶口取暖。
“快去喊你老汉儿回来吃饭了。”张玉清指挥着喝完水的王建平。
不一会儿王太平跟着大儿子走了回来。
冯彬蓉正把最后一道炒白菜端上桌,王湘趴在桌边,眼巴巴瞅着碗里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