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时尹祥平看见王建安胳膊上的绷带,眼圈顿时红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要是出点什么事,我和刚儿怎么办?”
王建安连忙安慰:“没事没事,就划破点皮,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好啥子好!”尹祥平捶了他一下,“下次这种危险的事别冲上去,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了,是整个合作社的主心骨,晓不晓得?”
王建安连连点头:“晓得晓得,下次一定注意。”
正说着,合作社的社员们陆续来看望他。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夸王建安昨晚勇敢有担当。
王建安笑着回应道:“都是大家一起的功劳,我一个人能干什么嘛。”
这时,霍支书也赶来了,一进门就握住王建安的手:“建安啊,我都听说了,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不仅抓住了盗墓贼,还保护了国家文物,给我们高龙乡争光了!”
王建安笑笑:“应该的,应该的。”
霍支书说:“镇上已经知道这事了,镇派出所已经派公安过来了,等会儿就到。那几个盗墓贼喃?我去看看。”
“在泽安家,我带你去。”不待王建安回答,张春城先站出来说道。
等人都走了,王建安才感觉伤口阵阵作痛。
尹祥平小心地帮他换药,看着那狰狞的伤口,又忍不住掉眼泪。
“哭什么,真没事。”王建安用没受伤的右手擦去她的眼泪。
又过了一会儿,王太平和张玉清也视察完大棚回来了。
看着儿子手臂上的绷带,张玉清眼里带着泪光,用手轻轻的摸着王建安的手臂。
王太平也是一阵沉默,随后开口道:“建安,这次做的好!”
王建安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说的是找到盗墓贼,破除大家的恐惧这件事。
第129章 特聘技术员
第二天,王建安胳膊受伤的事传开了,又有一波波的人来看望他。
就连河对面村的赵队长都特地跑过来,还拎了一只老母鸡。
“建安,你可真是好样的!”赵队长竖起大拇指,“我们村的人听说后,都佩服得不得了,大家说了,就冲你这人品,跟你搞大棚准没错。”
王建安笑道:“赵队长过奖了,你们那边统计得怎么样了?”
赵队长来了精神:“正想跟你说呢,都统计好了,我们队的人都打算搞大棚,就等你帮忙规划土地了。”
王建安点点头:“好,等我伤好点就过去看看。”
送走赵队长,王建安靠在椅子上休息。
尹祥平端来鸡汤:“来先把鸡汤喝了。”
王建安接过碗:“对了,实验棚只有小刘一个人了,他可能忙不过来,我等哈还是去帮他看看。”
尹祥平给他夹了个鸡腿:“爸和大哥已经去帮忙了,你就别操心了,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养伤。”
“要的。”王建安喝着鲜美的鸡汤,心里想着着接下来的安排。
除了几个小队的大棚建设,对于单个大棚,他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规划。
正想着,张泽安和张春城来了。
“建安,好点没?”张泽安关切地问道。
王建安示意他们坐:“嗯,没那么痛了。坟山那边怎么样了?”
张泽安说:“都安排好了,今天已经开始修被刨的坟了。镇上说了,修缮费用由政府出,还派人来指导。”
张春城气愤地说:“妈的,要不是警察拦着,我真想再揍那几个龟儿子一顿!他们不光挖坟,还把那些老祖先人的骨头乱扔,太缺德了!”
王建安叹口气:“这种人自有法律严惩,我们现在重要的是把后事处理好,让先人安息。”
三人又聊了会儿合作社的事。
张泽安说最近有不少外村人想来学习大棚技术,问王建安什么意思。
王建安想了想说:“这是好事,这也是我准备给你们说的事,愿意来的都可以来学,但必须签协议,产出的菜优先卖给棚鲜生,我们按市场价收。
有时候我忙不过来,就你们帮着教,我会给你们培训费。”
王建安免费教导他们种植大棚是有利可图,他主要是为了棚鲜生。
村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没这个义务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做这些费力的事。
所以王建安前段时间全力教导村里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打算把他们当棚鲜生的大棚培训老师。
张泽安连忙拒绝:“这怎么行,哪儿能让你给钱啊,哪个来学就哪个给钱撒。哪儿有出钱让别人学的道理哦。”
王建安解释道:“泽安舅舅,我这是有私心的,我打算和我们村的人都签订合同,以后有人来学种大棚,签了合同的人去教其他人我都给他们发钱。
这样他们代表的是棚鲜生,他们培训的目标必须要和棚鲜生签订采购合同。”
“啊?”张泽安不太明白王建安的说法,怎么就代表棚鲜生了?
王建安:“泽安舅舅,等我把合同弄好,过两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我一齐解释。”
等两人走后,王建安觉得有些累了,便上床休息。
尹祥平轻手轻脚地收拾屋子,生怕吵醒他。
几天后,王建安的伤口好些了,他便迫不及待地去大棚查看。
这几天家里人都以大棚环境不利于伤口恢复为由拒绝王建安去大棚帮忙。
厚厚的纱布包裹着,大棚那环境怎么也影响不到伤口。
王建安知道这只是他们想让自己好好休息的借口,也接受了他们的心意。
便老老实实的在家陪了几天儿子。
技术员小刘正蹲在试验棚里记录数据,见他来了赶紧站起来:“建安哥,你怎么来了?”
王建安蹲下身查看黄瓜长势:“长怎么样了?”
小刘兴奋地说:“长势特别好,比预期提前了7天采收,抗病性也很强,杨老师说这个品种很有推广价值!”
“不错。”王建安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品种虽然产量少了一点。
但是提前上市的收益比那点产量的收益更大。
春季黄瓜5月开始采收,6月份就得开始和其他露天黄瓜抢市场了,价格会大幅下降。
从试验棚出来,王建安又去看了其他大棚。
香菜和小白菜等已经收了一茬,第二茬也能开始收了,而新的一批也已经种下去了。
西红柿也开始转色,估计再有个十来天就能上市。
正看着,张泽安匆匆走来:“建安,正好找你,镇上通知开会,说是要推广你的那个自动化喂食系统,让你去讲讲经验。”
王建安有些意外:“这么快就要推广了?”
张泽安笑道:“那可不,现在你是全镇的名人了,又是大棚又是养猪场,刘镇长在会上没少夸你。
走吧,我陪你去开会,车已经在村口等着了。”
王建安只好跟张泽安往村口走。
自动化喂食这个系统王建安并不介意外传,本来就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只要多读点书,都能搞出来。
而且他也相信就算他不去分享,过不了多久,也会有其他人搞出来。
镇上的会议开得顺利,王建安详细讲解了他那套“半自动化”喂食系统的原理,用料和搭建要点。
台下各村的干部和养殖户代表听得目不转睛,不时有人举手提问,王建安都一一耐心解答。
刘副镇长坐在主席台上,脸上始终带着满意的笑容。
会议结束时,他特意走到王建安面前,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建安同志,讲得好,深入浅出,全是干货。你这套东西简单实用,造价低,效果好,非常适合在我们农村推广。我代表镇党委政府感谢你的无私分享!”
王建安谦逊地笑笑:“刘镇长过奖了,能对大家有点用就好。其实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稍微琢磨一下都能搞出来。”
“肯琢磨就是最大的优点!”刘副镇长拍拍他的肩膀,“对了,你的胳膊怎么样了?听说你勇抓盗墓贼负了伤,真是好样的。”
“一点小伤,不碍事,谢谢领导关心。”王建安连忙说。
回村的路上,张泽安显得比王建安还兴奋:“建安,这下你可真是要名扬全镇了!”
王建安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里却在想着别的事。
回到家,尹祥平和张玉清早已做好了饭菜。
吃饭的时候王建安给大家说起了他的培训计划。
“我要尽快把和村里人的培训合同弄出来,”王建安扒了口饭说道,“以后来学习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光靠我一个人,累死也教不过来。
必须让我们自己的人也能顶上去,而且得让他们愿意去教,教得好。”
尹祥平:“那你打算怎么弄这个合同?”
王建安放下碗:“我想好了,凡是我们合作社的人,经过考核,合格了就能成为棚鲜生的特聘技术员。
由公司出面,派他们去给那些签了供货协议的合作村社做技术指导和培训。
公司根据指导的时长和效果,给他们发工资和奖金。
这样,他们教得用心,自己多了份收入,我们公司的技术标准也能统一输出,还能牢牢绑定下游的货源。”
王太平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把技术扩散出去,还保证了菜的来源,好久开会说这个事?”
“就这两天,等我先把合同草案拟出来。”王建安说着,几口吃完了饭,就钻进了里屋,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
第二天下午,王建安把拟好的《棚鲜生公司特聘技术员合作协议》草案拿给张泽安和张春城看。
两人仔细看了一遍,都觉得这办法好。
“这样一来,大家教人也有劲头了,不然光让义务帮忙,一次两次还行,久了谁也没那个闲工夫。”张春城抽着烟说道。
“就是,”张泽安接口道,“这合同我看行,什么时候开会?”
王建安:“明天晚上吧,泽安舅舅,麻烦你通知一下合作社的社员。”
事情定下,王建安又去猪场转了一圈。
养猪场扩建的新猪圈已经初具雏形,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碌。
张春城正指挥着人安装食槽和水管,见到王建安,跑过来汇报进度。
“建安,按这个速度,再有个十来天,新猪圈就能投入使用,就是这新进的猪崽,价格又涨了点。”
之前合作社购买的母猪已经快要生产了,不过那是按照15户人规划的,现在又扩大了规模,得去农村买猪仔。
这次王建安让他们购买了一些外三元的猪仔。
主要是现在市场上对于外三元和内三元的肥猪还没有露出偏爱属性。
外三元的速生和大重量优势还无法发挥。
反而可能因为重量过大导致降价。
“该买还得买,”王建安说,“眼光放长远点。饲料供应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