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何雨柱搞回去的那批资料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来呢,贸易部想把何雨柱调贸易部,这是人才啊,钢厂都谈下来了,其他项目也能谈不是。
可是等何雨柱的个人资料送上去后,教育部那边就找过来了,起因是因为小郑的某一个教授跟教育部的某位大佬说过何雨柱过目不忘的事,然后教育部就查了何雨柱的过往,觉得他应该继续读书,而且是要学习国内没有的东西。
接着又是重工部那边,也想要人。
最后几个大佬协商了一下,觉得这小子留在毛熊学习才有无限可能,不管是学习什么,只要是国内没有的都行。
至于采购么,总能采购到的,就看付出什么东西了。
知识可是无价的,带回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某些特殊领域。
何雨柱听完问道:“不知道给我报的是哪个学科?”
“莫斯科大学,*物理专业。”秦处长道。
“这,我能拒绝么?”
“不能。”二人又是异口同声。
“这专业我听都没听过啊。”
“现在你听过了。”
“可我不知道学什么啊?万一学不会呢,不是浪费了一个名额。”
二人沉默良久,齐顾问开口道:“组织上信任你,你能学好的。”
何雨柱那叫一个郁闷,好好的搞这玩意干嘛,难道以后要去戈壁滩?
可是拒绝显然不大可能,于是他道:“万一我跟不上课,毕不了业呢?”
“你就对自己这么没信心?”
“要说机械了这些我还是有点天赋,这什么物理我是真没底。”
“没底也要学,机会给你了。”
“好吧。”
“我说小何,你打仗时候的勇猛哪里去了。”齐顾问道。
“这不一样啊。”何雨柱道。
“手续都给你办好了,你要参加预科考试。”
“我能换专业么?”
“你这个小同志,怎么还讲起条件来了?”
“这不是心里没底么!”
“换专业,我们要跟上面汇报一下,你先读预科吧,别说你考进去的把握都没有。”齐顾问道。
“这个我还是有点把握的,高中的知识我都自学了。”
“那就好,你先去读预科,报专业等我们的消息。”
“好。”
然后那一摞子资料就到了何雨柱手里,复习资料,身份资料等等。
何雨柱被安排到了留学生住的地方,还算可以,离学校很近的一处公寓里面三居室中的一间,还有两个也都是男的,不过人家都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就是学的*物理学,一个学的是机械工程。
简单的认识了一下后,室友还帮他收拾了房间,晚上饭本来是两人要请何雨柱吃的,毕竟何雨柱才来。
何雨柱说他会做饭,二人问了会做什么,何雨柱只说家常菜都可以,二人直接跑出去买菜去了。
在这边吃大列巴、红菜汤是吃的够够的了,生活费有限,也不可能出去吃,今天是来新人了才咬咬牙说请客的,没想到来了个厨子。
出去的时候是两个人,等何雨柱听到开门声往门口一看,傻了,这来了一个班啊,而且手上都没空着。
“小何,不好意思,碰到人我们就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这是学机械工程的那小子,姓崔,叫崔锋。
何雨柱直接无语,你这名字没起错,还真是吹风。
来都来了,做一个人的也是做,做十个人的也是做,何雨柱道:“那你们可得打下手。”
“没问题。”带何雨柱过来的时候,只是介绍何雨柱是中专毕业,工作岗位上成绩优异国内推荐来的,并没有说什么当过兵之类的。
再加上他的年纪确实不大,所以这帮人真就当他是个来上学的小同志。
聊天中,都问了他的学业,何雨柱表示都要从头来,这些人还热情的说是可以帮着辅导功课。
何雨柱没拒绝。
等菜开炒,厨房门口就站满了人,到不了跟前的就在外面来回转悠。
菜上桌,还有人专门看着,应该是互相监督,怕有人偷吃。
一大桌子菜摆上桌,所有人先跟何雨柱道了谢,然后,就听不见别的声音了,都是筷子碰碗盘和往嘴里扒饭的声音。
何雨柱吃得就斯文了许多,不过看着这些人,何雨柱还是有些感慨的。
这年头出国留学可没那么美好,成绩必须好,还要能吃苦,回去后也是牛马,思想觉悟就是高啊。
吃完饭,刷碗自然不用何雨柱,不少人都表示他们那也有空房间,何雨柱可以搬过去,崔锋和王春和哪里肯干,这室友求都求不来好不好。
第161章 三年,这帮货是KGB?
那些人见拉不走人,就开始跟何雨柱套近乎表示可以过来辅导功课,他哪门哪门功课好。
崔锋和王春和当即表示他们也可以,然后就开始了讨价还价,讨的什么,自然是买菜钱。
何雨柱乐得看热闹,这辈子他一直也没住过校,这场景倒是跟部队有点像,当然了部队讨论的可不是什么柴米油盐。
最后还是讨论出结果过了,辅导功课、打扫卫生,菜轮流买,何雨柱除了学习和做饭,直接就成了甩手掌柜的。
由于入学考试的时间没多久了,第二天何雨柱就去报到了,对于插班生总会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不过第一次模拟考试何雨柱就打了所有带着那种眼光看他的人的脸,全班第一名。
然后何雨柱住的宿舍就来了访客,秦处长。
他带来了消息,何雨柱必须学*物理,这是命令,不是请求,还让他同屋的王春和现在就开始教何雨柱基础。
王春和自然是保证,他会的都教。
然后秦处长告诉何雨柱他的情况已经告诉了他家里,让他不用担心,之后秦处长走了。
1954年7月份何雨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莫斯科大学的*物理专业。
1954年9月开学,何雨柱开始了他的留学生生涯,1955年2月寒假的时候,刚满二十岁的何雨柱修完了*物理近半的学科,到了1955年7月拿到了全部学分,他可以毕业了。
要说有难度的么,有,必须有,很多课程何雨柱都是靠记忆拿的分,不然还没等他学完呢,就该卷铺盖回国了。
在学校他都快成传奇了,然后他报考了同专业的研究生。
1955年9月何雨柱考上了研究生,并且选修了计算数学与程序专业。
学校啃书本总是枯燥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付诸实践那还差得远,尤其是他学的这个专业,必须要找地方实践才可以。
所以何雨柱毫不犹豫的报了研究生,就是为了有机会进实验室。
又过了半年,到了1956年2月,他跟王春和成了同年级的同学,王春和那叫一个郁闷啊。
1956年的七月,何雨柱拿到了计算数学与程序专业学士学位。
他把他们学过的书和资料秘密送去了老范那边,对,就是老范,他得知何雨柱去读大学也很吃惊。
因为何雨柱完全不需要去读,他的功劳都够送他到很高的位置了。
胶卷他原封不动的送回去的,后来他得知胶卷里面的东西很重要,保密级别非常高,为此他们部门还给何雨柱记了一个很大的功劳,不过要等何雨柱回国才能颁发给他。
之后,他和王春和他们这一届的研究生一起进入了联合*研究所,位于莫斯科120公里外的杜布纳市。
进去以后何雨柱就感觉他们被盯上了,除了在宿舍,只要进了实验室就能感觉到有双眼睛时时刻刻在盯着他们这些中国的学生。
而且从从实验室回宿舍,何雨柱也发现宿舍被人翻动过,虽然还原的很好,但是他就是能看出来。
时不时的还有留学生被找去谈话,回来那些人都是义愤填膺的模样,好似受了很大的侮辱。
原因么,很简单,实验可以参与,资料可以在规定的场所借阅,关于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和资料里的内容一片纸他们都不能私自记录,更不能带出去。
这点玩意可难不倒何雨柱,他为什么这两年那么拼,不就是为了这个机会么,不然能进这样的地方来。
于是何雨柱花了好一阵子抄录资料,当然是看完假装思索然后在空间抄录了。
资料太多了,可以说是海量的,何雨柱只能挑一些出来抄,关于动力和发电之类的直接放在了后面,短时间内国内也用不上。
就这也耗费了何雨柱实验和学习以后的几乎所有时间,他连睡觉都是最少的,他的导师几次劝他注意身体,他依旧我行我素,也就是看他没什么事,不然早就强制性让他休息了。
另外,可能是王春和偷偷告诉其他可以完全信任的留学生,何雨柱可以过目不忘,并且让他们保密,所有得了消息的留学生差点喜极而泣。
然后何雨柱就开始不断收到各种整理出来的数据和资料,当然了肯定不是明目张胆的送了。
都是以借书了,让何雨柱帮忙辅导了各种理由,甚至吃饭的时候说是面包吃不完给他吃都会带着纸条。
这当然会引起注意力,何雨柱的宿舍不知道被翻了多少遍,毛都没找到,后面更是加强了管理,不让串宿舍,不让不同项目的人交流。
不过何雨柱暗中整理了一下搜集回来的资料,已经很可观了,能让国内少走很多弯路了。
1957年6月,阔别祖国三年多的何雨柱和所有学*物理毕业的学生,都应召回国。
何雨柱知道这是国内开始研究那了。
出研究所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搜身,搜行李,甚至牙齿和后面都没放过,这是赤裸裸的羞辱,何雨柱和留学生们咬着牙忍了。
这还没完,回国的路可没那么简单,自打出了研究所,何雨柱就发现有人一直在后面跟踪他们。
等他们到了集合地,那就不是跟踪了是赤裸裸的监视,对此使馆方面还对学生们做了安抚工作,让他们以大局为重。
他这些人几乎算是被押送上火车的,当然了国内也派了人保护,但是人太少了。
上了火车,何雨柱溜达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车厢都有那些人存在。
于是他找到了留学生安全负责人,一个姓曹的科长。
“曹科长,你好,我叫何雨柱。”
“你好,你不用介绍了,我认识你,我们这边的人都认识你,你的资料我们很熟悉。”
“好,既然都认识我,那我就不废话了,火车上跟上来那些人怎么处理?”
“这,他们应该不会怎么样吧?”
“你觉得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有那么好?他们是什么人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应该是KGB的人。”
“那他们平常的行事手段你应该也了解吧?”
“可你们是留学生啊,不一样。”
“错,我们是对他们有威胁的留学生,尤其是那些取得过研究成果并发表论文的。”
“你想怎么做?”
何雨柱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曹科长直摇头,“不行,不行,那会引起轩然大波的,搞不好还会影响整个关系。”
“如果他们真的动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