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第409节

  “好吧,那你想怎么处理雨水的事?”何雨柱问道。

  “我倒是有点想法,你听听看可不可以。”

  “行,你说。”

  “雨水从中专开始学的就是通讯,其实她也干了很多年通讯,不如就让她干回本行算了?”

  “无线电?”何雨柱道。

  “那个有什么可干的,我们车载、机载的都很先进了,而且一直有人负责。”

  何雨柱一怔,心里猛地起了一个念头——通讯。

  未来的时代,绝对是信息通讯的时代!

  BP机、大哥大、移动网络,这才是能真正改变社会运行效率的东西。

  而且,这是一个既能商业化盈利,又能切实提升基础的切入点,将来可是有不少东西都跟这个息息相关啊。

  “那就让她去研究BP机吧。”

  “啊?BP机,那东西有什么好研究的?”小满没想到何雨柱跳跃这么大。

  “谁说没什么可研究的,把摩托的东西吃透了,然后超越它,注册我们自己的专利,现在这个东西别看已经普及了,可是上面就给你显示一串数字,你没地方回电话还不是干着急!”

  “这倒是一条路,怎么,你又有新点子了?”小满对丈夫这种忽然陷入思考状态的样子再熟悉不过。

  何雨柱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不是新点子,是一个早就该布局的方向,我忽略了。小满,你说,我们成立一家通讯公司怎么样?”

  “通讯公司?做电话?还是传呼台?而且现在市场”

  “都注册上,我听说西边好像出现手提式电话了,这个也可以了解一下。”何雨柱道。

  “那我明天先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运营情况。”

  “没问题。”

  “对了,你刚刚说呼机好像没说完,后面要做什么,总不能超越了就完事了,我们也搞数字那一套?”

  “我的想法是做汉字显示的BP机。让呼机上可以直接显示汉字,这对中文用户来说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这个我好像听下面人抱怨过,本来就像传句话,结果折腾半天,要是周围没电话,那真是耽误事。”

  “既然没人做,那我们就先做好了,团队都是现成的,从新加坡调一批过来,在香江设立一个实验室,先吃透摩托现有的硬件技术,再是集中攻关汉字传输和显示的技术难题。”

  小满听完了就道:“这个确实适合她做,不过这事她应该挑不了大梁吧?”

  “你另外还有个任务,那就是考察考察你小姑子有没有经商的天赋,懂技术又会经营,那以后通讯公司就给她管,如果不行,那就继续搞技术吧。”何雨柱道。

  “这个,之前倒是没想过,她自己好像也没有这方面的意愿,我看看吧。”小满道。

  “行,那就暂时这么定了,你去考察,然后你挂帅,需要支持找我。”

  “早知道不跟你说了,说雨水工作的事,你倒是给我安排上新工作了。”小满捶了何雨柱一拳。

  “哈哈哈哈,谁让我夫人是女中豪杰呢!”何雨柱大笑。

  “我可不是。”

  “休息吧,明天的事,明天再想好了。“

  “你太坏了,丢了这么个大事情给我,我怎么睡得着。”

  “睡吧,明天再想”

  第二天,小满就开始了的调研工作,这件事可并非一蹴而就。

  她不仅详细考察了香江本地的传呼台运营、设备销售和用户情况,还通过集团在海外的办事处,收集了本子、棒子、欧美等地关于无线通讯,特别是蜂窝移动电话和传呼机的最新市场报告与技术动态。

  报告显示,摩托的模拟蜂窝电话系统虽已出现,但成本极高,仅限于极少数高端用户。

  传呼机市场则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但确实如何雨柱所说,数字显示限制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汉字传呼机虽然只针对于华人市场,但是小满相信何雨柱的眼光,这部分要是突破了,那其他语言,应该都不是问题。

  一周后,带着厚厚的分析报告,小满向何雨柱做了汇报。

  “柱子哥,调研结果和你判断的差不多。移动电话是未来,但现阶段网络建设和终端成本都太高,大规模普及需要时间。传呼机市场正在风口,尤其是如果能解决汉字显示问题,在华人市场绝对是杀手锏。”小满总结道。

  何雨柱翻看着报告,点了点头:“嗯,那就两步走。通讯公司先成立,主打传呼业务。一方面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传呼台,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实验室全力攻关汉字BP机。移动电话的跟踪和研究同步进行,但作为长期技术储备。”

  “好。公司注册名就叫‘黄河通讯’?”小满问。

  “可以,这个公司你来担任董事长,负责整体战略和资源调配;具体技术研发和日常运营,需要找一个专业的经理人。”何雨柱道。

  “那雨水?”

  “先让她进实验室,参与汉字显示技术的研发。这是她的本行,也能看看她的能力和兴趣点到底在哪里。如果她对管理有兴趣,以后再给她机会试试。”

  事情就此定下。

  很快,“黄河通讯公司”在香江注册成立。

  小满一方面物色有经验的通讯行业经理人,一方面与新加坡的半导体实验室对接。

  为此,她和何雨柱特意飞了一趟新加坡,与半导体实验室负责人皮特森博士近了些一次深谈。

  皮特森虽然主攻的是芯片类的,可是对于通讯领域也很感兴趣,觉得公司这一步棋走得没错。

  当然他也提出了现实困难:“何先生,何太太,抽调一支团队支持香江没问题。但你们也知道的,我们本身的研究任务也很重,抽走的人你们得想办法补充才行。”

  何雨柱点点头道:“人手问题我来解决,我会让北美AMD那边加大招聘力度,对于有意愿外派的我都会送到你们这边。”

  “那太好了,不过何先生,我只要精英,那些太普通的还是留在AMD做生产线上的技术吧。”

  “这个我知道,也就是AMD的核心团队需要在北美研发一些东西,不然我会把他们送过来。”

  “这个我理解,其实像老板之前送过来那批就很不错,他们在这边也比较适应。”

  “我尽力吧,你也知道现在北美抢人很厉害,各个公司都想抢在别人前面。”

  “是,所以我才会说人手紧,我们可不想让公司一直陷于专利纠纷中,所以我们更要加快速度。”

  “好,那实验室就靠博士你了。”

  “我会全力以赴!”

  何雨柱他们回去后没多久,一支研发团队从新加坡出发,前往了香江,而何雨水就是其中一员。”

  何雨水可不知道就因为她的几句牢骚,他老哥和嫂子搞了这么大个动作,她只知道她回到了她比较擅长的领域。

  为此到了香江后,回家她先夸了一下自己老哥的英明神武,把何雨柱搞得哭笑不得。

  而黄河寻呼的业务展开以后,出乎意料的好,这就是品牌效应,黄河在香江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公司。

  运营一个月的时间,寻呼中心就被拉爆,然后第二期已经开建。

第314章 半岛旧部

  然而,市场的热烈反应很快引来了竞争对手的反应,人家做得好好的,黄河不做自己的生意突然进来插一脚,他们自然是很难受的,因为现在香江住黄河开发的房子的,开黄河汽车的,每天光顾黄河店面的,对这个品牌很是认可。

  更别说有些公司直接到期不续约了,跑去黄河给公司办理业务。

  而黄河也很舍得下本钱,传呼台的接线员,基本上都是会粤语和英语双语的,更有一部分还会拉丁语、德语这样的小语种。

  要知道香江可是国际化的都市,全世界的商人都有,所以这种服务自然受到了青睐。

  对手的策略很简单,首先就是价格战,几家老牌的传呼公司率先宣布资费下调百分之二十,并推出各种优惠套餐。

  紧接着,一些本地中小传呼台也开始跟风降价。

  黄河通讯的客户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少量用户流失。

  “乔总,这是本周的用户数据。”负责传呼业务的刘芳芳将一份报告放在小满的办公桌上。

  接着道:“乔总,降价的影响开始显现了。而且,我听到风声,说我们的信号覆盖不够稳定,郊区和一些楼宇内部经常收不到信号。”

  小满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价格问题,我之前就考虑到了,让他们降好了,本来我们的资费就不算高,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至于信号,我让采购部采购的射频基站,什么时候可以到货?”

  刘芳芳脸色有些难看道:“乔总,这是我要汇报的第二件事,刚接到NEC通知,我们原定下周送达的那批射频放大器,推迟交货了,理由是技术调整。没有这批放大器,我们新基站的建设进度会受到严重影响,信号覆盖扩大的计划也要搁置。”

  “摩托那边呢,有联系过没有?”

  “联系过了,他们更过分,要求我们把业务卖给他们。”

  “想的倒是挺好,行了你下去吧,基站的事情我会想办法,资费的事情暂时先不降,把服务再提高一个档次。”

  “明白。”

  等人离开后,小满拿起电话,拨通了何雨柱的号码。

  “柱子哥,通讯公司的情况不太妙”

  小满将遇到的困难简要说明了一遍。

  电话那头,何雨柱沉默了几秒,然后道:“价格战不用怕,该跟我们还是要跟,还可以趁机收购那些小公司。”

  “这倒是一个办法,能解决我们一部分覆盖率的问题,可是后面呢?”

  “基站的事情我想办法,还有就是不要怕赔钱,这才能赔几个钱,你也考察过了,这东西是未来的发展,当然它肯定会过时,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香江过时了,国内呢?”

  “明白了,这些东西在那些不发达的地区还会延续它的生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小满道。

  “行,你敦促一下实验室,让他们加快速度。”

  “是。”小满回道,接着那边挂断了电话。

  何雨柱挂断电话后,拨通了白毅峰的电话。

  “老白。”

  “老板,什么吩咐?”

  “你让欧洲那边去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经营不善的做通讯射频塔的企业。”

  “欧洲,老板,这些东西不是北美和小日子更厉害一些么?”

  “你觉得他们能卖给我们?”何雨柱反问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白毅峰只想到了技术先进性,却忘了技术壁垒的问题。

  之后的半个月,外面的价格战打点打疯了,黄河通讯也感受到了压力。

  小满主持了紧急会议后,决定适度跟进降价,同时推出了更具弹性的商务套餐和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强调黄河通讯的稳定性和品牌信誉。

  另一方面,黄河集团的投资部迅速筛选出了几家规模较小、在价格战中摇摇欲坠的本地传呼台。

  小满亲自带队,开始了秘密的收购谈判。

  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小老板坐地起价,有的则被竞争对手暗中怂恿,企图搅黄交易。

  但黄河资本雄厚,给出的条件优厚(往往是现金收购加上保留部分员工),对于在惨烈竞争中难以为继的小台主而言,诱惑很大。

  经过几轮紧张博弈,黄河通讯成功收购了三家拥有一定用户基础和关键区域基站的小型传呼台。

  整合工作立即展开,黄河通讯的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地升级、并联这些网络,用户开始逐步迁移到黄河的系统下。

  这番操作下来,黄河通讯的用户数量不降反升,网络覆盖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初步站稳了脚跟。

  价格战持续了三个月,市场上几家实力稍弱的传呼公司终于撑不住,陆续退场或被更大公司吞并。

  香港的传呼业务市场,因为黄河集团的强势介入,完成了一次快速的整合洗牌,形成了黄河以及另外两家本土老牌公司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首节 上一节 409/6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