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何雨焱给这哥俩又好好的上了一课,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开国之战,又说到美越战争,何雨焱侃侃而谈,到后面连周父也加入了。
然后周父意识到,自家这个未来女婿当个大头兵是真真的浪费了,那些理论知识和战史、战例可不是哪里都能学到的。
不过让他开后门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回去后他还是给自己的老战友去了个电话,让那边重点关注一下自己这个女婿。
几天后,何雨焱和周白鸽离京,陈兰香和周母都哭得稀里哗啦的,陈兰香是担心儿子再有危险,周母是哭得又要很久看不到女儿了。
何雨焱归队后没几天,何家迎来了另一桩喜事。
腊月十八,何雨垚和钟楚红的订婚宴在香江何家最大的饭店举办。
虽说是订婚,但排场不小。
钟家哪见过这场面啊,倒是钟楚红落落大方。
私下里钟父钟母,不停问女儿,何家到底什么身份,不是说女婿是警察么,这来的都是什么大人物啊。
钟楚红也没多解释,具体他也不清楚。
几天后杨涛去了香都。
香都汽车厂的首批量产车正式下线。
厂区里红旗招展,省里和市里来了不少领导,这可是粤省的重点合资企业啊。
杨涛穿着西装,站在人群中。
当他掀开第一辆下线微型面包车上的红布时,现场掌声雷动。
这款被命名为“黄河启航”的微面,外观方正,空间宽敞,当即就拿到了邮政系统和几个国营单位的订单。
紧接着下线的是一批家用轿车,车型参考了当时欧洲流行款式,但根据国内路况做了改良。
这款车也引来了不少订单,主要是出租车。
与此同时,冀东的电视机厂也正式投产,去剪彩的是何雨鑫。
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组装14寸彩色电视机。
当下电视机可是紧俏货,不少家庭都要凭票购买,这个电视机厂的投产太是时候了。
去年一年,黄河集团在内地各高校的赞助研究项目也有了成果。
几个项目在资金支持下,得了一系列突破。
内地怎么应用,何雨柱不会问,可这几个项目直接推动了黄河直升机厂的二代机型研发。
香江,黄河直升机厂。
崭新的总装车间内,一架线条流畅、涂装崭新的直升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测。
它与一代机型相比,机身更显修长,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显著增加,旋翼系统也经过了重新设计。
厂里的总工程师陪同着顾元亨和几位技术骨干,站在一旁。
总工程师难掩激动,介绍道:“顾总,二代机全面测试数据已经出来了。最大航程、升限、载重能力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高原性能,远超目前国际上同级别的通用直升机。噪音和振动控制也上了个大台阶。”
顾元亨仔细看着检测报告,点了点头:“稳定性呢?这可是重中之重。”
“反复测试过了,非常可靠。得益于新材料的减重和发动机的小幅改进,机动性和稳定性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参与试飞的老飞行员都说,操纵手感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好,我这就跟老板汇报。”顾元亨笑道,黄河直升机厂终于从仿造进化到了自主研发,以后还会有更好的直升机在这里诞生。
晚些时候,何雨柱办公室内,何雨柱仔细翻阅着顾元亨送过来的二代直升机测试报告。
抬头对着兴奋的顾元亨道:“老顾,做得很不错,参与项目的人员奖励你定一下,我批复。”
“谢谢老板。”
“你还不能放松,回去后你安排一下,尽快准备一份详细的对外推介资料,要突出综合性能,尤其是适应性和可靠性。”
“明白。我让技术部加班处理,一周内把资料准备好。”
“资料做好知道往哪里推吧?”
“老板,别的地方我们卖不出去,只有北边。”
“嗯,你联系一下这个公司。”何雨柱拿出一个名片给了顾元亨。
“长江贸易公司?老板,那个李冬瓜回来了?”顾元亨看着名片上的名字惊疑道。
“咳,咳,这是国内过来开的公司,跟姓李的没关系。”
“那长江?”
“诶,估计是参考我们黄河起的。”何雨柱无奈道。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李冬瓜死灰复燃,还跑去内地兴风作浪去了。”
“你不说我还真把他忘了,我会派人关注他的,这个公司跟他们家没关系,你联系他们,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最好是长期合作,如果能在国内合资工厂最好。”
“环境允许了?”顾元亨道。
“那倒没有,不过应该很快了,等谈下来就差不多了。”
“好,我回去就准备。”
直升机的技术突破,让何雨鑫想起了另外一个东西,他叫来了小满。
“小满,现在通讯实验室在搞什么?”
“二代汉显呼机啊!”小满道。
“他们的人手足不足?”
“好像有点冗余了。”
“那行,有个新项目需要他们做。”
“什么,还是呼机么?”
“不是,移动电话,摩托罗拉已经推出了。”
“好像很贵,真的有潜力?”小满道。
“非常有,随着技术发展成本会下来的。”
“那我们的目标是?”
“先模仿,再超越他们!”
“行,我去安排。”
“让他们加人手吧,另外射频基站的研发部门也要分开,可以开始研究模拟信号基站了。”
“哦,是怕那边技术上卡脖子么?”
“是也不是,那个以后也很重要。”
“好的,还有没有?”
“暂时没有了。”
第356章 广交会
一九八四年春季广交会开幕前,黄河集团内地公司收到邀请函时,许大茂正捏着那份印制精美的请柬,歪在办公室沙发上咂嘴。
“雨鑫,你说找咱去凑这热闹干啥?往年不都是那些外销公司的事儿么,咱们可是进口为主,看热闹去么?”他甩了甩请柬。
何雨鑫道:“茂哥,我哥说了,去看看有没有机会。香江的产品上不了展,咱可以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啊,说不定能发现点什么。”
许大茂一骨碌坐起来:“发现啥?香江都卖不出去,难道到了国内就卖出去了?”
“那可不好说,去看看呗,又不耽误啥!”
“行,咱哥俩走着!”
在开展前,两人带着团队去了花城。
广交会现场人声鼎沸,各国商人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
正如许大茂所料,国内参展商带来的多是初级产品:中药材、皮革、丝绸、矿砂,只是这价格么,低得令人咋舌。
许大茂蹲在一个药材展位前,捏着一把品相极好的黄芪直摇头:“同志,这价钱你们不觉得亏么?”
展位负责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无奈苦笑:“没办法啊同志,我们也知道亏啊,可咱们没有深加工能力,现在能换点外汇就不错了。”
转到皮革展区,情况更甚。
质地优良的原皮被成捆堆放,标价却低得可怜。
几个外国商人正在压价,语气傲慢。
何雨鑫拉住一个正要签合同的厂家代表:“这价钱太低了,不能再谈谈?”
那代表叹气:“谈不了啊!人家说了,就这个价,爱卖不卖,我们也没办法。”
许大茂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扯过何雨鑫到一旁:“瞧见没?这就叫欺负人!优质原料贱卖,回头人家加工成皮鞋皮包,翻几十倍卖回来!”
何雨鑫点点头,目光扫过不远处外围的几个展位。
某国展区内,汽车、家电摆放整齐,不少国内采购团围着询价,结果人家还限购了,就是为了不讲价。
某地采购团的负责人正在谈判引进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对方报价高得离谱,还要求用外汇结算。
双方僵持不下,采购方急得满头大汗。
“雨鑫,看见没?”许大茂努努嘴,“就那条破生产线,比咱们给冀东的差远了,完了生产出来还要挂人家的牌子!”
何雨鑫忽然道:“大茂哥,咱们是不是也可以上展啊,你想想咱们内地的合资厂子也不少了,冰箱、彩电、汽车这些都有,另外那个传呼机我记得我姐跟我提过好像现在有很多版本的,支持多国语言。”
“这个,咱没有展位啊!”
“你不是跟这边熟么,要不,你去问问?”许大茂说着就要去找举办方,走了两步看到何雨鑫没跟过来,许大茂回头道:“你不跟我去啊?”
“我去问问我哥,看看能不能紧急调点货过来,咱们还有大家伙,我问问能不能调过来。”
“啊,你说直升机?”
“不止,卡车、冲锋车、巴士有啥弄啥呗。”
“可以,卖不出去,卖给国内也不错。”
“就卖给那些外国佬,国内等下了展会再谈。”
“行,那咱们分头行动。”许大茂道。
许大茂找到广交会主办方负责人时,对方正为几个空置的展位发愁——原定的某东部省份代表团因故未能前来。
“同志,我们是黄河集团的,想临时申请几个展位。”许大茂递上名片。
负责人接过名片扫了一眼,眼睛先是一亮,随即又黯淡了:“黄河集团?可你们是外商啊,进不了国内展区,还有你们不是进口么,难道进来再卖出去啊。”
“同志,你说的那是黄河贸易,我们黄河集团有不少合作的厂子都国内的,为啥不能在国内展区?”
“这个,没有先例啊!”
“你能不能去请示一下?”
“那你们都有什么产品,跟我说说,不然我也不好说啊。”
“我们集团电视机、冰箱、汽车、摩托车、传呼机这些都有,你看看那些老外趾高气扬的。”许大茂指着某块小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