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总,那些汽车,有不少人想试驾,您看?”这时又有人跑过来问道。
“让他们试驾只能是小型车辆,其他的只能由我们的人驾驶,他们可以坐。”
“可,这都是新车啊。”
“怕什么,这点损耗集团还是能承担的起的。”
“好,那驾驶员?”
“我们这批过来的有几个会的?”
“貌似没几个。”
“这倒是个麻烦事,我去打个电话,你们在这等许总。”
从香都调人来不及了已经,何雨鑫打给了廖伟。
“廖哥,我是何雨鑫。”
“雨鑫,什么事?”
何雨鑫把情况说了一下重点就是借人,会开车的,廖伟一听兴奋了,开新车的机会可不多,直接道:“等着,哥哥给你拉人去,是在***那个会场不?”
“对!”
“半个小时到。”
“好的!”
许大茂那边的事情还是有点麻烦的,还要协调部队那边,今天怕是办不下来了。
廖伟这边来的人给何雨鑫吓了一跳,直接弄来了一个排的人,一打听他跑去某汽车连借了一个排的人过来。
为了这个任务,那个连里面几个排长差点打起来。
“雨鑫,咋样?这些人行不?”
“太行了,没有比这些战士更稳妥的了,对了哥,你拉人家过来,不会耽误人家日常工作吧。”
“不会,放心吧。”话。
这一天,黄河集团的户外展区成了整个广交会最炙手可热的焦点。
发动机的轰鸣声、技术人员的讲解声、不同语言的交谈声此起彼伏,小日子那边展台直接没人去了,其他国家的也差不多。
不是说他们觉得黄河的多好多好,就一点便宜啊,还不用外汇。
那些老外气够呛,不少人都跑去跟总部申请价格去了。
黄河的车在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地方还是有知名度的,为啥,因为到处都是,他们买不起别的国家的,但是能换得起黄河的啊。
直到傍晚闭馆,人群才渐渐散去。
黄河展区的工作人员虽然个个嗓音沙哑、疲惫不堪,但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兴奋。
许大茂和何雨鑫看着初步统计的、厚厚一沓意向客户名单,相视一笑。
“廖哥,你带来这些人,我们请人家吃一顿饭吧。”何雨鑫道。
“那可不成,他们有纪律。”
“那不能让人白干一天活吧,后面还有好几天呢。”何雨鑫道。
“等我去问问,到时候看看给钱还是给粮食什么的。”
“可以,那你跟我们哥俩喝一顿?”许大茂道。
“改天,等忙完了再说。”
“那可说好了。”许大茂道。
“你小子酒量不行,酒瘾还不小。”廖伟笑着道。
“谁怕谁啊,还不知道谁最后倒下呢。”
“哈哈哈哈。”
等廖伟带着人走后,许大茂道:“真是没想到啊,会火爆成这个样!”
“其实也正常,有些东西不拿出来,别人总以为我们没有,或者我们就比别人落后。”
“看来下一届广交会要热闹咯。”许大茂笑道。
“是啊,对了那些中药、皮革、肉制品展位人的联系方式你留了没。”
“早就要到手了,等展会结束我就派人去挨家跑,不就是设备么。”
“还有他们东西的销路,这个可能要麻烦嫂子了。”
“你说晓娥?”
“对啊,我大嫂可不管这个。”
“嗯,等这几天忙完,我跟你晓娥嫂子好好研究研究,看看怎么什么好卖。”
“好。”
第357章 农副产品也很有搞头
直升机飞行的审批在展会的第五天才通过,后面每天都能听到天上的直升机轰鸣声。
很多人不是为了买,就是为了坐个新鲜,何雨鑫和许大茂也不在意,这东西卖出一架,展会所有的开销就全都解决了,更何况飞机上天的第一天就已经有了订单了。
广交会一般都是十五天,彩电、摩托、三蹦子是第七天才到的花城,这些东西老外没啥兴趣,顶多是比比价。
不过各省的供销社、百货大楼可太有兴趣了。
廖伟拉来的不光是劳力,还给黄河带来了一个不小的订单,一个汽车团的汽车订单,卡车、吉普都有。
他们这边早就想换装了,就是派不上号,北方的几个汽车厂产量不够,汽车团负责采购的过来一问黄河汽车的价格,回去后立马打了申请,第二天就签了购买合同。
至于性能,还用问么,那么多战士都实操过了,差点没被他们玩出花来。
广交会结束前一结算,黄河集团总共拿到了近两个亿的订单。
直升机占了大头,其他各类产品加起来也超过了五千万。光是这个数字,就足以让国内几个合资厂的生产线排到年底去了。
展会结束后,许大茂和何雨鑫没急着离开花城。
他们带着团队,开始逐一拜访之前留下联系方式的那些中药材、皮革、农副产品厂家。
第一站是草原某县的一家皮革公司。
“我们这皮子,质量是真没问题,就是,唉,人家外商压价太狠。”负责人拿着几个好皮子道。
许大茂拿起一张皮子,手感柔韧,色泽均匀:“好东西啊!就这么卖了确实可惜。老哥,就没想过自己搞深加工?做成皮鞋、皮包,那价钱能翻好几番。”
厂长苦笑:“怎么没想过?可没设备,没技术,更没设计样子。一台好点的缝皮机都搞不到,外汇额度更是想都别想。”
何雨鑫和许大茂对视一眼。
何雨鑫开口道:“设备和技术,我们可以想办法。如果黄河入股,或者我们提供设备,你们用产品分成来偿还,你觉得怎么样?”
厂长眼睛瞬间亮了,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这,这是大事,我得跟县里汇报。”
“应该的。”许大茂拍拍他肩膀,“这是我的名片,我们等你消息。”
接下来几天,他们又跑了几家药材站、农产品公司,情况大同小异。
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缺的就是深加工的能力和渠道。
晚上,在宾馆房间里,许大茂翻看着白天记录的笔记,忽然对何雨鑫说:“雨鑫,我发现个事儿。”
“啥?”
“其实我们之前就盯着大的方面了,忽略了,我们是个农业国啊。”
“嗯,这个我听我哥说过,说是不想把面扩的太大了,我们顾不过来。”
“那倒是!不过我们现在谈的合作模式应该没问题,投资后,成本价拿东西,抵账。”
“短期应该还可以,我觉得十年八年后,他们就该甩掉我们了。”
“那你的意思是,筛一筛,值得长期投资的,我们一定要拿股份,比如参茸这类的高端药品。”
“详细说说。”
“大茂哥,你是不是这段时间忙糊涂了,我哥之前让你在香江还搞过什么来着?”
许大茂想了半天,一拍脑门:“中药厂。”
“对啊,你说那些小日子,棒子买那么多药干嘛,他们自己能用完?”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香江的药店就有不少‘汉方’药,其实就是我们的中药成药,药方子都是小日子抢走的。”
“所以啊,中药的最大客户是谁?”
“当然是中国人,你是说.这帮犊子玩意。”
“一来一回钱全都他们挣了去,国内的呢,自己到最后吃不起自己种出来的药。”
“搞,这个今年我就跑一跑,一定把这个厂子谈下来,我记得咱哥说他那还有不少方子。”
“嗯,以前在香江没条件,我觉得国内满足所有条件。”
“行,我先去谈,差不多了再找咱哥。”
“那我就负责其他部分,不过光咱俩也不行啊,那咱俩也别偷懒了,各自带几个人吧,能带出来最好。”
“好吧。”
广交会结束后不久,香江何宅接连传来喜讯。
先是何雨水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没过几天,王思毓也生了个大胖小子。
何家一下子添了两个孙辈,得到消息的何大清和陈兰香高兴得合不拢嘴。
电话里,小满对陈兰香道:“娘,您是没看见,两个小家伙粉嘟嘟的,特别招人疼!雨水的丫头随她雨水,秀气;思毓那小子虎头虎脑的,像他爹小时候!”
陈兰香道:“小满啊,你问问她俩,坐过来月子,能不能带孩子回四九城,我们一群老的在这边挺无聊的!”
“这个,我问问吧,就算是她们想去,也得孩子百天以后了。”
“也行,过来等着过年,你们要是能一起回来更好。”
“嗯,我问问他们吧,我觉得思毓那边不行,雨水问题不大。”
“思毓怎么不行,翠萍和小余根本就没时间,他们能帮上什么忙。”
“娘,那毕竟是孩子的姥姥和姥爷。”
“诶,还不如让翠萍和小余退了算了,岁数也不小了。”
“这个得您去说,我可不敢说这个话,您也知道他们。”
“行,改天我念叨念叨。”
小满还真问了,其实何雨水也不大想去,是她不想去,不是不想孩子去。
就她自己回去,还不得被她娘指挥的滴溜溜转。
王思毓那边确实跟小满说的一样,还有个问题,因为是男孩,王思毓老公那边也很重视,根本不可能送别地方养去。